在宾夕法尼亚州蛙溪镇的一个夏日,一间神秘的树屋出现在了树林里。
八岁的杰克和他七岁的妹妹安妮,爬进了树屋,他们发现里面堆满了书。
杰克和安妮很快就发现,树屋是有魔力的,能把他们带到书里面的地方去,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指着树上的图画说,希望去那儿。
接下来,他们发现树屋是摩根·拉菲的,她是亚瑟王时代的一位有法力的藏书大师,她穿越时空旅行,到处去收集书。
在第十二本《神奇树屋·可爱的北极熊》里,杰克和安妮解开了四个古代谜题中的最后一个,成为了藏书大师。为了帮助他们完成以后的任务,摩根给了杰克和安妮两张秘密图书卡,上面都写着ML。
杰克和安妮作为藏书大师的头四个任务,是去古代的图书馆救出故事来。他们的第一次冒险结束后(见第十三本《神奇树屋·古城末日》),摩根要他们两个星期后回树屋,到中国去救另一个故事。
现在,两个星期过完了……
为了拯救四个失落的古老故事,这一回,神奇树屋带杰克与安妮去到古中国的秦朝。他们必须从秦始皇的手中抢救出即将被烧毁的书!这对勇敢的小兄妹能及时办到吗?在秦兵重重的包围下,他们该如何逃回树屋?或许从兵马俑长眠的神秘古墓里,可以找到一条逃生的路……
杰克抬起头来。
“对,”他说。他指向一条穿过田野的泥土路,道路一直通到城墙里的城市。“那就是去城里的路。”
“好主意。”安妮说。
她爬出树屋,从绳梯上下去了。
杰克把中国书和他的笔记本扔进了包袱里。他把包袱甩到肩上,跟上了安妮。
下到了地上,他们就开始穿过田野。
“看,那个人在朝我们挥手。”安妮说。
放牛的人一边叫喊,一边挥手,朝他们跑了过来。
“哎呀,他想干什么?”杰克说。
没多大功夫,那个人就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长得年轻、英俊,样子善良。
“你们能不能给我帮个大忙?”他问,“我会感激不尽的。”
“当然可以。”安妮说。
“帮我传话给织女,你们待会儿会在农舍里看见她的,”年轻人说,“告诉她,傍晚时分我在这儿等她。”
“当然,没问题。”安妮说。
年轻人笑了。
“谢谢你们。”他说完就要走。
“等等,对不起……”杰克说,“你知道我们去哪儿能找到皇帝的图书馆?”
一丝恐惧在小伙子的脸上浮现。
“为什么要去那儿?”他小声问。
“哦,我,我只是想知道。”杰克说。
年轻人摇了摇头。
“小心秦始皇,”他说,“不管你们干什么,都要小心他。”
然后他转身朝牛跑回去。
“哦,天哪,”杰克小声说,“现在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肯定。”
“是什么?”安妮说。
“这个地方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杰克说。
织女
杰克和安妮穿过草场,朝大路走去。当他们来到一座农舍旁边的时候,安妮停了下来。
“我们得找到织女,把口信带给她。”安妮说。
“我们回来的时候再办这事儿吧,”杰克说,“我急着找秦始皇的图书馆呢。”
“要是我们回来的时候没时间呢?”安妮说,“我们答应了别人的,而且他人很好。”
杰克叹了口气。
“好吧,”他说,“但是我们得快点找到她,而且你要记住把头低下来,这样就不会有人注意我们。”
杰克和安妮低着头,朝房子走去。
走近了农舍,杰克从帽子下面看过去。那边有一辆装满了草的牛车,男人们在锄地,妇女们推着堆满了谷子的独轮车。
“在那儿呢!”安妮说,她指着一个正在门廊前织布的年轻女子,“那一定是她!”
安妮朝织女跑去,杰克四下打量是不是有人在看。幸运的是,所有的农夫好像都没功夫注意别的事情。不过杰克还是小心地注意着周围,朝门廊走去。 安妮已经跟织女说上话了。
“他说什么了?”年轻的女子问道。她的声音温柔而又坚定,黑色的眼睛里闪烁着幸福。
“他说傍晚时分要你到田野与他见面,”安妮说,“他长得好英俊哦!”
“对,他是很英俊。”织布女害羞地对安妮笑道。然后,弯腰从织布机旁的筐里拿出一个黄色的线团。
“敢捎信给我,你真的很勇敢,”她说,“请收下这个线团作为我的答谢。”
她把线团递给安妮。
“真漂亮,”安妮说,“你摸一摸。”
她递给杰克。线团又光滑又柔软。
“你是怎么做丝绸的?”杰克问。
“丝绸是用蚕茧做的。”织绸缎的女子说。
“真的吗?用虫子?太棒了!”杰克说,“我要写下来。”
他把手伸进包袱。
“千万不要!”织布女说,“做丝绸的办法是中国最宝贵的秘密,只要是偷这个秘密的人都会被抓起来,皇帝会把他处死。”
“哇。”杰克说。
他把线团放进包里。
“我觉得你们必须赶快离开,”织布女小声说,“你们已经被发现了。”
杰克越过她的肩头看去,一个男人正指着他们。
“那我们走啦。”他说。
“再见吧,”安妮说,“祝你约会顺利!”
“谢谢你们。”织布女说。
“快。”杰克说。
他们急忙离开了织布女。
“站住!”有人在叫。
“快跑”安妮说。P11-17
Magic Tree House,它的中文书名叫《神奇树屋》,是目前美国最畅销的童书之一,在欧洲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神奇树屋》版本!每次新书一出来都会马上冲到排行榜最前面,目前全球已有34种版本了。
一直以来,美国小学的图书馆,或班级的阅览区,都少不了这套书。
这一系列的书,是描述一对小兄妹,八岁半的杰克(Jack),与七岁的安妮(Annie)的冒险故事。爱读书的杰克,总是把看到的事物写在他的笔记本里;而喜欢幻想的安妮,总是勇于冒险。自从他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堆满了书的神奇树屋之后,竟然在翻开书的同时,旋转到不同的时空中旅行。每次进入树屋里,孩子们就会到一个奇特的历史事件中或是神奇的王国里,开始他们神秘的旅程。
小编一直觉得,现在的小孩子不是补习太多,就是看太多电视,玩太多电动玩具了,好像没有什么想象的空间。而对于自己国家,或世界文化和传统,似乎也是缺少兴趣,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真正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对知识的追求,或是对自己和别人的热情,就要从基本做起。
像美国小学每学期就有规定,有一个礼拜是完全不准看电视的。这时候,之前疏懒的爸爸妈妈,就要想尽办法陪孩子阅读。小朋友就有机会拾起课外书本,重新培养兴趣(算是一种给家长的警惕吧)!
在“神奇树屋”系列里,很多都能延伸小朋友的想象空间,计孩子们恣意地在宇宙的时空中旅行。
我的建议是,如果是小小孩,爸妈应该陪着小孩一起看书,最好是和孩子们做一些问答的练习。可以分段,也可以问整体内容。譬如,问一些主题内容的记忆,或是主角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先卖个关子,问小孩如果他们是主角,遇到这样的状况,会怎么做呢?
等他们完全理解后,才请小朋友把整个故事说一遍,甚至可以请他们自己做故事的“改编”。如果小朋友在一二年级就做这样的训练,三四年级时语言能力变强,更能吸收故事的精髓和描述他们自己对整个故事的看法。
对于可以独立阅读的小朋友来说,这套书非常适合,因为它介绍了历史地理和科学的知识,不但让阅读的小朋友有跃跃欲试、探险的心境,另一方面又在不知不觉中,让小读者学习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人文的各方面的新知。更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而对于想提高英文能力的大读者来说,这套书也是非常适合,它最厉害的地方是,它的原版英语非常口语化,两个小朋友问的对话和场景的描述,既容易理解,又囊括了学英语的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所有基本词汇和短语。可以说,读完这套书,就可以轻松做个美国人啦!
所以说,这完全是一套可以从小学读到高中的书哦!
《神奇树屋》在《纽约时报》排行榜上已连续占据了160周的位置——与《哈利·波特》拥有同样的数字。
——美国《纽约时报》
《神奇树屋》系列入选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推荐的世界100部最经典童书。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美国国家教育协会)
作为“欧美四国推进暑期阅读计划”重点图书之一,《神奇树屋》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作者奥斯本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者,她用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内容吸引了小读者。
——巴诺图书连锁店纽约曼哈顿东区分店童书部负责人
《神奇树屋》的英文浅显易懂,有很多不超过五个字的简单对话,却很能适当地表达出故事主角的想法。初学英文的小朋友可由父母伴读,学习英文两年以上者,可尝试自行阅读。而对于想透过阅读青少年文学来增进英文能力的大人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台湾礼筑外文书店
玛丽·波·奥斯本的《神奇树屋》已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套书,这套书对开发孩子想象力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Sabrina Williams(美国《A GOOD KIDS》杂志主编)
如果你要看恐怖、暴力、血腥、节奏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儿童故事,那不会是《神奇树屋》系列;这套书,有的是充满童趣的冒险和孩子们轻松吸收的知识。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充斥着社会新闻和连续剧语言的世界里。这样传统而不枯燥,冒险却没有暴力的故事,虽然不会使孩子们兴奋得又蹦又跳,但绝对会让他们兴趣盎然,津津有味。
——赵自强(台湾三届金钟奖最佳儿童节目主持人)
《神奇树屋》这套书最有趣的事,就是当我说里面的内容给我儿子和女儿听的时候,叫是可以在他们张大的眼睛和忘了闭起来的嘴巴表情里,发现那种希望我永远不要停下来的期待和开心。希望你也能透过书中的“神奇树屋”,经历所有小孩、大人一生期待的梦想!
——张大光(台湾著名儿童插画家)
Magic Tree House可是我最喜欢的一套书哦!
——铃木爱理(日本人气美少女乐队℃-ute成员之一)
你的书真是太、太、太神奇啦,别的书我都不要看了!
——本·H
我爱神奇树屋。我和我的爸爸一本不落地都读完了。
——彼得·F
每次我读完你的书,就想马上再读一遍,一遍遍不停地读下去,因为它们太有趣了。
——苏·金·K
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你一样写书。
——拉尔·A
全世界的书里面,你的是最棒的。我希望你永远都有新书。
——卡琳娜·D
你真的懂得我的心——每次杰克和安妮去的地方,都是我神往的地方。
——马太·罗斯D
我真想感谢你写的这套书。因为你给了每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一个好的途径来让小孩子们发现书本的神奇。
——K·萨尔卡恩
我的学生爱你的神奇树屋。事实上,我们的教室里已经掀起了读书热,感谢你的美妙图书!
——S·切尔普宁 我想说的是,你的书真不错。我还没见过比这更好的教育读物能让我的学生这么喜爱。
——C·布鲁威尔
凯文用礼券换了两本你的书。他回来的路上头也不抬一直在读,一口气把两本都读完了。
——K·特洛斯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