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没有了心计,就好比鱼儿失去了水,画面缺少了色彩,将使我们的人生出现许多磕磕碰碰。心计不是阴谋,不是为达到目的而使用不光明的手段,而是做事时所需的技巧,是人们为达到成功采取的正当手段,是大师先哲们的处世智慧。古今成大事业者无不深谙“为人之智”、”做事之道”。做人有心计,做事讲方法,这是古今成大事业者的不二法门。
本书立足现实,集合了前人做人做事的成功经验和智慧,把为人处世的“心计”哲学,为人处事的方法技巧娓娓道来,为您展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智慧与谋略。阅读本书,让您领悟到“心计(智慧)+方法:成功”的为人处事的真谛。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比一般人多一点心计,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比你更会办事。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本书旨在告诉你:如何做一个聪明的人,如何做一个会办事、能成事的人。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都可落得人情,但两者之价值却有天壤之别。雪中送炭可以把人拉出火坑,走出困境。也犹如你即将渴死在沙漠中,别人给你一口救命甘泉一样。但就内心感受来说,给濒临饿死的人送一个馒头和给富贵的人送一座金山是完全不一样。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当过一个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既坏,兵乱间又损失不少,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问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喧完,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些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3000担,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惜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什么要报?因为没有这一滴水,可能就没命了,这一滴水就是活命之水。宋江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英雄好汉的尊敬,因为他总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因此,人们称之为“及时雨宋江”。及时非常关键,帮得早,不如帮得巧。
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某位小姐如此说:“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出现。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车或上班迟到时需要用车,只要我打个电话,他一定到,可以说每求必应。事情一过去,我们又各忙各的。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忘不了给他寄一张贺卡,打电话给他拜个年。”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
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却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渡过了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
因此,投资人情的时候也要注意恰倒好处,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帮人家一把,是最得人心的举动。
帮助别人的时候,用点“心计”,找准时机,帮人帮在点子上,帮在最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获得别人的十分感谢,甚至一辈子都记得你的好,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收获人心更好的办法呢?
在人际交往中,雪中送炭也应掌握一些方法,才能使你的碳送的更及时。下面有几点技巧可与各位分享:
(1)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们总是有点儿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对你失去依赖心,或许就不再对你毕恭毕敬了。
(2)老板不能一下子全部满足下属享受的欲望,而是一次一点,循序渐进,以使其保持干劲、继续卖命。
(3)对人的恩情过重,会使对方自卑乃至讨厌你,因为他们一来无法报答;二来感到自己无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口渴的时候送水,送去的是水,但送到了别人的心坎上,收获的是别人发自内心的感谢。
P16-18
有一个富翁曾对一个强盗说过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你可以拿走我的汽车,抢走我所有的钱财,但是,只要你不杀死我,留下我这颗脑袋,过不了多久,我又会拥有这些东西。而你呢,当你把从我这里抢走的钱物挥霍掉之后,又变得一无所有,一贫如洗。”
那个强盗听了这一段话之后,似有所悟,不解地问这位富翁:“为什么会这样呢?”
富翁说:“因为我拥有智慧,智慧可以变成黄金,可以使我拥有一切!”
这位富翁所说的智慧其实是指做人的智慧和做事的方法与能力。一个人只要具备这两点,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那么这个人想不成功都难。
古今成大事业者无不是深谙“为人之智”,“做事之道”,做人有心计,做事讲方法,这就是古今成大事业者的不二法门。
这里说的心计不是阴谋,不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不光明的手段,而是为人处事的技巧,是助人们通向成功的谋略。
有心计的人知道人在屋檐下,该低头就低头;
有心计的人知道如何方圆处世,能屈也能伸;
有心计的人知道怎样说话,口里有乾坤;
有心计的人在交往时成熟睿智,圆滑不世故;
有心计的人在职场顺风顺水,游刃有余;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却经常感叹做人失败:一不小心就得罪人,经常被别人当枪使;人际关系处处紧张,事业时时不顺等,诸如此类的,好象不顺心的事情都和他沾上了,而好事却没有他的份。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肯定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在做人做事方面缺乏必要的心计和方法。
一个人不管家庭背景多么显赫,如果不懂得为人处世的“心计”,是很难有成就的。不懂处世的“心计”,不知提防别人,不知道为何“难得糊涂”,不知道何时“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知道怎样与上级、下属、同事、朋友,乃至爱人、家人融洽相处,就会处处碰壁,屡受挫折,不仅影响与他人关系的和谐程度,还将影响自身事业的发展。
人生不易,为了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要自我奋斗,要参与竞争。成功者固然踌躇满志,令人羡慕,折戟沉沙者只能令人同情。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顺利,是一个人必须经常思考、揣摩的问题。
我们的成功是靠不停地办事、办大事,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人每天都在做事,但效果却有天壤之别,有人顺风顺水,得心应手;有人刻苦耐劳,但却裹足不前。除了经验、阅历、文化等客观因素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方法上的差异。
只有掌握办事的方法,成为办事高手或者具有办事艺术,才会有所收获,达到事业上的成功。
生活中每个人拥有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有人富甲天下,也有人穷困潦倒。前者与后者的差别又取决于什么呢?运气、心态、性格、学识还是机会?可能与这些都有关,但却不是关键,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如何,往往取决于他发现与解决事情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和学历、年龄无关,但却和做事的方法有关,方法得当,做事就容易;方法不当,即使你满腹经纶,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没有人生来就是办事的高手,所谓的办事高手,都是因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出一套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成功方法后才成为高手的。 本书立足现实,集合了前人做人做事的成功经验和智慧,把为人处世的“心计”哲学,为人处事的方法技巧娓娓道来,为您展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智慧与谋略。阅读本书,让您领悟到“心计(智慧)+方法:成功”的为人处事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