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必先识人。识人的根本在于知人,知人才能善用。本书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古人识人用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古人的识人方法为基础,全面阐述了识人用人的古今理论,并列举了大量事例。书本还对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的才能与性情进行了品评,也对他们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剖析,引人深思,令人反省,虽列举的是历代君王的用人之道,却也能让当今的领导者受益匪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识人学智慧大全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王永军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用人必先识人。识人的根本在于知人,知人才能善用。本书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古人识人用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古人的识人方法为基础,全面阐述了识人用人的古今理论,并列举了大量事例。书本还对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的才能与性情进行了品评,也对他们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剖析,引人深思,令人反省,虽列举的是历代君王的用人之道,却也能让当今的领导者受益匪浅。 内容推荐 《中国识人学智慧大全》综合了《冰鉴》、《人物志》、《反经》以及《文王官人法》等古代传统相法的精华。结合事例引证,对人的形质、才性、才能、资质以及如何辨析、任用等问题开展详尽的论述。本书既能解读人生,体悟世情,又暗藏识人之术;既列举了辨奸识忠之道,又浅析了各式人物命运的必然性;能让我们迅速识别并团结周围的人、去愚存贤、辨邪识忠,使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抢占先机,使人生幸福辉煌。 本书不仅是一本领导用人必备的好书,也是一面自我观照修养的镜子。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管仲的人才鉴别方法 荀子对管理人才的理解 文王观人法 庄子识人九法 刘向六正六邪鉴人法 刘劭的识人法 第二章 相其貌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 容止圣端肃敬威严 胸中正,则眸子隙 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 眉生早成,须主晚运 第三章 闻其言 言为心声,显露性情 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 看清形势,因人而言 夸夸其谈者,不可大用 与通人言,同解而心喻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 善攻强者,必成大器 言语圆滑者,则弃之 长于辞令,能言则善变蔓 第四章 听其音 内心所示,声气为先 考其声情,而推其征 声深雄厚重,能胜福贵 容之动作,发乎心气 音乃心声,闻声辨认 鸟鸣无声,兽叫无音 闻声相思,其人斯在 第五章 察其行 观其言,更要察其行 一举一动,心之反映 似能非能,乱德之辈 行为不端,避之为宜 轻诺之人,必寡信也 仁而不恤者,不足以托事 第六章 观其态 观其情态,察其品性 弱态之人,多冲劲不足 狂态之人,多折戟沉沙 疏懒之人,多释怀淡然 周旋之人,多能伸能缩 卑庸可耻,不足与论事 妇人之仁,不足与谈心 第七章 鉴其神 骨健人强,骨柔人弱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神”正人正,“神”邪人奸 神不足,则力衰竭 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骨法不同,命运有别 第八章 识其性 狷介之人,难以变通 沉静之人,难与捷速 修动之人,难与持后 雄悍之人,失在多忌 惧慎之人,难与立节 固执之人,难以附众 韬谲之人,难与矫违 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第九章 审其誊 骨直气清,休名生焉 忠孝仁义,任名生焉 气清力劲,则生烈名 劲智精理,干练为名 观其所至,可知异名之所生 以谦下之则悦,驳其所伐则婟 第十章 揆其德 观其爱敬,识其前程 德行高妙,容止可法 慈而不仁者,则吝夺之 谋而不己,伪诈者也 有礼而不骄,有德者也 安乐而不奢,有守者也 恭敬以事君,忠孝者也 言忠而行夷,仁心者也 有知而不伐,慎谦良者也 第十一章 考其志 胸无大志,必无高能 不流于俗,高雅之志 治学成才,贵在立志 固守心志,不以物喜 胸襟宏阔,可成大事 不获其志则戚,不杼其能则怨 第十二章 量其才 才有大小,量才而用 才有所宜,非大小之谓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 思想通化,策谋奇伟 三才皆备,是谓国体 中庸之德,圣人之才 德才兼备,国之栋梁 偏才之能,可独当一面 第十三章 衡其短 既悦其直,不可非其讦 既悦其刚,不可非其厉 既悦其和,不可非其懦 既悦其介,不可非其拘 明白之士,暗于玄虑 第十四章 任其能 物尽其用,人尽其能 用人如器,尽其所长 不论出身,唯才是用 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 审时度势,合理使用 才无好坏,只有短长 第十五章 窥其隐 阴行以取名,此隐于交友 言行不类,毁志者也 小施而好得,此隐于仁贤 问则不对,此隐于艺文也 损利以合,贪鄙者也 高言以为廉,此隐于廉勇 发名以君亲,此隐于忠孝 第十六章 知其邪 中实险诐,此奸臣也 与世沉浮,此具臣也 虚美隐恶,此谗臣也 偷合苟容,此谀臣也 专权擅势,此贼臣也 诌主以佞邪,亡国之臣也 第十七章 明其智 观其聪明.可知所达 苟无聪明,无以能遂 明智之极,能撑大局 明益盛者,所见及远 以明为晦,谓其智也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总论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把善于知人看作智慧的象征。在人才识别、选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的一些仁人志士总结了许多人才识别的方法和手段,这对于现代的人才测评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仲的人才鉴别方法 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他当宰相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国政策,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富足、最强盛的大国,称霸诸侯。 他在齐国,能够顺利推动强国政策,说穿了,是得力于他的“观人有术”。由于有了知人之明,用人得当,政治上的一切措施,都能按照他的理想,逐一推展,齐国才能一跃成为当时的霸主。 管仲在《管子》一书里的“形势篇”中,详述了他独特的人物鉴定法,他那一套“观人术”,在如今仍然适用。 訾之人。勿以与任大 意思是说,莫把大任交给妒心强烈的人。因为细小之事就妒意大起,绝对无法用公平的眼光观察对方,对部属也容易有所偏袒。 这是很严重的性格缺陷,因此,只要嫉妒心强烈的人,任他才高八斗,也不能让他处理要务、位居高位。嫉妒心强烈的人,往往为了微不足道的事而怀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或是背叛你,这种人不得不防。 无巨者。可以远举 意思是说,会拟定远大的计划,把以后的发展看得清楚的人。这种人,可以跟他共策大计,或赋予重任。有先见之明的人,就可以放心地举荐,让他独当一面,发挥他的长处。 顾忧者。可与敬道 意思是说,能够时常回顾过去,检讨自己所做的事到底是好或者坏,这么有责任感的人,可以让他担任要职。对自己做过的事,从不回顾、反省,表示他是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把重要职位给这种人,一定不会把事情办好的。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也 意思是说,只知急追眼前之功,不管计策的可行与否,这种人必须疏远他。因为缺乏理性的思考导致盲目的冒进终会失败。 目前这种人,愈来愈多。这是不堪重任的性格之一,有志于创大事业的人,应该及早改正这种坏习惯,否则前途多难有大成。 学长者。可远见也 意思是说,有先见之明,而能追求长期利益的人,是属于大器晚成型。对这种人必须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待。一些看来机灵透顶,但是只知追逐近前之利的人,往往给人聪明至极的印象,其实,只求快速之利,对一个企业并非好事,老板更应该重用的是重视长期利益的“晚成型”的人才。 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意思是说,坚决实行大计的人物,必然受大众敬重。所以,要实行大计就非重用勇于行事的人才不可。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意思是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大人物,绝不能以眼前之功为依据。一个人才,必须长期观察他,才能透彻了解他真正的为人,真正的能力。在鉴别人才时,不能只看表面,应该透视到一个人的本质。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 意思是说,动不动就说,“这种事太简单了”。这么易下评语的人,不能寄予信赖。愈容易轻下评语的人,愈容易把事情弄糟。相反的,慎重下评语的人,则大多思考力周密,有责任感,赋予重任,当可不负所望。 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这种事交给我办,保证做得又快又好。”如此轻诺的人,绝不能随便相信。当你听信其言,交给他办,八成都会一拖再拖,或是使计划胎死腹中。 小谨者。不大立 意思是说,拘泥细节的人,难有大成,因为,他只会钻牛角尖,忘了掌握大局。只顾小利的人,必定损失大利。 食者,不肥体 意思是说,偏食的人,身体绝不会长得结实;同理,偏执一方的人,绝难成功。从事任何工作,都不能偏执一方,有这种缺点的人,脑筋再好,也不能重用他。 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之于天地也 出语绝无废言的人,即使把天下交给他治理,也可以放一百个心。跟任何人来往,都能谨言慎行,语无赘词,这样的人是值得信赖,可以委以重任的。 上面这些就是管仲“人物鉴定的评价标准”,虽然从他那个时代,已历2400余年,这些鉴别和评价人才的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发。 因此,要看透一个人物,必须从这些角度观察。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想有所作为,就得把管仲的话谨记于心,努力实践。 荀子对管理人才的理解 荀子,名况,人称荀卿。生于赵国,游学于齐国。当时的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之旁,设有一座学园,在那里,经常聚集了各种门派的学者讲座或发表各种思想,包括儒家、墨家、道家等等。 荀子一到“稷下”(稷门之旁的学园,故有这种称呼)就当了“祭酒”(“祭酒”就是学者们的首席人物)。 后来,齐人进谗言,荀子不得不离开齐国,到了楚国,成为春申君的食客。春申君封他为兰陵县令,直到春申君去世,他才辞官,定居于兰陵。 在《荀子》这本书的“解蔽篇”里,提起过对人才的三种看法,虽然离现在几千年了,但仍值得我们借鉴。 P1-4 序言 用人必先识人。识人的根本在于知人,知人才能善用。不会识人用人者,就无法率众创造历史,改天换地。曹操因不能识张松而失去了占领西川的大好机会;武丁能识傅说,拜他为相,才有了商朝的复兴,由此可见,识人用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很久以前,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古人的这些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我们,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就在于识人。 学会识人,身为领导者用之,则人才济济,后继有人,事业兴旺,和谐发展。而对普通百姓而言,其实际意义与作用同样极为重要:生活中无论交友择偶,合作共事,还是求人办事,请人帮忙,如果不会识人,也许幸福会悄然溜走,成功会转移别处;而人生中无论是防范小人,远离坏人,还是查明奸人,惩治恶人,假若不会识人,那么,吃亏上当、落入圈套、被人利用、身受其害就难以避免。掌握了识人的智慧和方法,人人都能牢牢地抓住幸福,广交益友,安居乐业。 如何识人,是一门学问,古已有之。到了现代,识人学更是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中国自古就有相士。他们声称不但能通过对对方的相貌、神情和骨骼的观察,可以看出其气质、性格和禀性,甚至还能看出他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富贵还是窘迫,故弄玄虚,进而陷入封建迷信的泥沼。那么,识人之术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未必。明朝的刘伯温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精通八卦,善于相人。但是他与明太祖谈论朝政,品评人物的时候,也只是从人的品德、性情和能力出发,并没有多少玄虚的成分。任何事物都会有自身的规律,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再根据具体的情势加以分析,就必然会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为此,我们特编写了这本《中国识人学智慧的大全》。本书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古人识人用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古人的识人方法为基础,全面阐述了识人用人的古今理论,并列举了大量事例。书本还对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的才能与性情进行了品评,也对他们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剖析,引人深思,令人反省,虽列举的是历代君王的用人之道,却也能让当今的领导者受益匪浅。 《中国识人学智慧大全》综合了《冰鉴》、《人物志》、《反经》以及《文王官人法》等古代传统相法的精华。结合事例引证,对人的形质、才性、才能、资质以及如何辨析、任用等问题开展详尽的论述。本书既能解读人生,体悟世情,又暗藏识人之术;既列举了辨奸识忠之道,又浅析了各式人物命运的必然性;能让我们迅速识别并团结周围的人、去愚存贤、辨邪识忠,使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抢占先机,使人生幸福辉煌。 本书不仅是一本领导用人必备的好书,也是一面自我观照修养的镜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