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人类的普遍问题和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决方法的象征性描写,童话里写的总是某种威胁到生活继续的东西——大多数在童话的初始情境里就有描写,它揭示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可以走出这个问题——走进一种新的生活情境。
本书试图从童话故事的角度,通过《法法漩涡洞》、《红发绿眼人》、《柠檬树的女儿》、《约林德和约林格》这四则童话故事来指出摆脱恐惧和共生的真正明确的方法,在治疗中给读者指明道路的方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摆脱恐惧和共生的方法/卡斯特精神分析译丛/精神分析经典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瑞士)维蕾娜·卡斯特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童话是人类的普遍问题和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决方法的象征性描写,童话里写的总是某种威胁到生活继续的东西——大多数在童话的初始情境里就有描写,它揭示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可以走出这个问题——走进一种新的生活情境。 本书试图从童话故事的角度,通过《法法漩涡洞》、《红发绿眼人》、《柠檬树的女儿》、《约林德和约林格》这四则童话故事来指出摆脱恐惧和共生的真正明确的方法,在治疗中给读者指明道路的方向。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童话阐释来阐明摆脱共生和恐惧、战胜恐惧的方法。书中在阐释时设法为一个童话题材提供类似的童话,然后看看在人类史上这个符号在哪里一直在起作用及有何意义关联,通过这些扩大,来突显出符号的最普通的意义。 全书分为童话里的恐惧和战胜恐惧、童话里的共生及其战胜、概括性思考这三个部分,运用了四个童话故事对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目录 前言 童话里的恐惧和战胜恐惧 引言 恐惧是人之常情 脱离母亲时的恐惧 脱离父亲时的恐惧 对极其强大的感情的恐惧 童话里的共生及其战胜 引言 跟吞食性根源的争执 摆脱父亲约束的方法 摆脱溺爱的方法 从魅力到建立关系的方法 概括性思考 试读章节 这是红发绿眼人的最后杰作:决定什么属于他什么属于年轻人。这可能符合一个人认识到什么属于他的自我、什么不属于他的自我的情形——什么属于他的向来无法完全控制的一面,它远远超出人的意识,就像红发绿眼人永远无法完全统一起来一样。事实表明年轻人还不想瓜分猎獾狗,但同时也看不出来这只猎獾狗代表了他的什么个人使命。瓜分也总是意味着面对;如果你面对这些事物,就可以看到它们,可以形成意识——年轻人必须认识到他的猎獾狗的行为可能性。必须将它们牺牲掉。 但妻子也要被瓜分掉。这是一种驱魔:她体内尚存的邪恶必须最终消失。有趣的是那些蛇从鼻孔里钻出。首先我们当然将呼吸跟鼻子联系在一起,这一重要的内外交换;另一方面我们也讲某人有“一个好鼻子”或“一个灵巧的嗅觉器官”——我们指的是对未来的预感能力。这些蛇再次蕴含着被这个女人破坏的危险。而红发绿眼人,他象征着这一激情的、情感强烈方的有利的一面,也一直在跟破坏性的一面做斗争:跟龙,跟辫子蛇——现在跟鼻孔蛇。 如果激情的、生机勃勃的一面受到压抑,在生活中未得到履行,那么,当它被履行的时候,当它可以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时,它不仅具有其有利的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而恰恰是其中的有利的一面能创造绕过破坏性一面的机会。 红发绿眼人死去:这就是讲,生活的这方面合成了一部分,商人自己现在也可以像红发绿眼人那样生活,但红发绿眼人身上有一面是无法统一的。由此发生的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年轻人现在被叫做“商人”了。 他回到家,治好了父亲的眼睛。这可以理解为,他不仅在旅途中为自己做了点事,而且一般的父亲们现在也恢复健康了——他也治好了国王啊。原先表示健康的词汇是“完整”,估计不必再在共生关系中寻找这一完整了,因为它只提供一种“假相完整”(Schein-Ganzheit)。但也不能忽视,儿子重新生活在他父亲身边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一共生是否真的停止了。 在这里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的童话是一则东方的童话,那里的人们是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的。但也存在可以对比的童话,里面表现得要明白得多,儿子现在将成为家庭传统的载体。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一个跟我们这里的主人公一样有着如此有利的父亲情结的儿子,不会就那样失去他,而是要在父亲们面前继续以这种色彩保持下去。至少我们必须说,再也不存在我们开始时看到的那类共生了。 让我们再次设法阐明一下摆脱共生的这一方法:存在一个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共生情境,儿子是共生的“牺牲品”。问题出在父亲那里:他眼睛失明了一一因此儿子必须更加独立。摆脱共生的第一步是他的赎回尸体,也就是他看到在共生小组里无法体验到的东西,为此付钱——将尸体掩埋。在这里,重要的是他是经过自己的考虑做了某件事——虽然那也可能是一桩集体性怜悯的行为。紧接着的下一步就是不服从。他找了那个父亲警告过他不要找的仆人。这下童话开始类似于所有的“兄弟童话”了,出现两个互相支持的主人公的童话。红发绿眼人成为儿子的一个陪伴角色,他十分清楚会发生什么事。儿子服从了。因此他也又跟红发绿眼人真正地共生了。在现实中这可能相当于一个有共生倾向的人突然遇到一个很强大的梦中人物,他有着很强的领导特征,能悄悄地走出共生,而且是通过发展在共生中无法经历的那些方面。这一梦中形象会像一个内心的兄弟或内心的妹妹,由于共生的受约束者大多数喜欢服从,这一形象能对日常生活产生很多影响。 这种陪伴角色在一个三十六岁的男子的梦中起作用了,他非常依恋父亲,每桩生意都跟他的父亲商量,理所当然是在他父亲的企业里工作,一旦哪天外出或度假去了,每天,有时每天多次,他都要跟父亲通电话。在跟父亲商量过之后他前来咨询,因为他虽然认识了许多女人,却从没有能够建立起一段较长的关系。他的梦里多次出现一位他曾经遇到过的登山向导。这位向导很重要,因为他在梦里指示他如何绕过一道很陡的山壁,引导他去做大胆的行为。登山向导让他注意到了像乐于冒险、勇气、忠诚、简单这些价值。由于这一梦中形象如此重要,父亲失去了他的重要性,儿子获得了重要性和活力。当然,以后他跟登山向导“分开”也是必要的。 如果他有一段时间认同于登山向导,从这一认同中获益匪浅,他也必须看出,他并不是这个登山向导,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跟那位登山向导所象征的行为可能性和价值完全不同的行为可能性和价值。登山向导将他引诱向比他实际拥有的更多的勇气——这对于分开阶段是必要的,但对他接下来的生活之路意义不大。P123-125 序言 本册的童话阐释曾经于1980年和1981年在林道的心理疗法周上报告过。开始时第一部分的题目是《摆脱共生的方法》,第二部分的题目是《童话里的恐惧和战胜恐惧》。现根据出版社的建议将两份报告结集出版。在寻找共同的书名时我觉得将恐惧和共生这两个词条拿来对比很有意义,因为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对比,而且也包含了这两个概念的内在关联性。 为了避免恐惧,尤其是分离的恐惧,人们一直寻找共生,摆脱共生的方法一直也就是战胜恐惧的方法。因此,在恐惧和战胜恐惧之后也对其他的对付恐惧的方法进行了阐释。 我为什么要通过童话来阐明摆脱共生和恐惧、战胜恐惧的方法呢? 在荣格学说里我们视童话为人类的普遍问题和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决方法的象征性描写。童话里写的总是某种威胁到生活继续的东西——大多数在童话的初始情境里就有描写,它揭示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可以走出这个问题——走进一种新的生活情境。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条发展道路本身也有弯道、危险、失败等。翻译过来,它们就是像威胁童话里的主人公一样在我们的发展道路上威胁我们的危险。我们同样将主人公们当作榜样,他通过他的行动经受住麻烦情境,走完解决该麻烦所必须走的道路。事实证明,一起使用我们在阐释梦时所学会的“主观级的(subjektstufia)”阐释方式是有效的。主观级阐释方式认为:也可以将梦中出现的每个角色理解为做梦者的个性特征,在童话里是作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比如,当童话里一个女人遇到一个女巫时,此时她遇到的就是她自己的女巫一样的特征。 在阐释时,我们一方面十分重视发展过程,童话里走过的道路,主人公停留或被困在其中的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当然也重视这些符号。我们使用放大的方法来找出一个符号的意思:这就是说,我们设法为一个童话题材提供类似的童话,然后看看在人类史上这个符号在哪里一直在起作用及有何意义关联。通过这些扩大,符号的最普通的意义就很明显了。 童话的阐释方法可以千差万别。分别有日耳曼式的,民俗学的、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童话阐释。我们可以从四面八方接近童话。视角不同,所重视的童话的要点也不同。最理想的阐释是从所有不同的视角做出的阐释,还要尽可能是由不同的人做出的,因为每一次阐释时我们都将我们的个性也带进了阐释。另外,童话都是暗喻,暗喻向来就不是一目了然的,这些暗喻层次越多,童话成分越浓,就越难看出明确的意义。而这正是童话阐释的紧张所在,是其激动人心之处。我们可以对一则童话进行各种不同的阐释。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有代表性的阐释的标准是:阐释本身有意义,所选视角下的所有个别特征呈现出一致的整体,至少也有推动作用或能引起矛盾。“正确的”阐释是没有的。 童话阐释既非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研究童话的方法。我觉得充分幻想、冥思和塑造童话情境至少是同样重要的研究童话的方法。 圣加伦·1981年8月 维蕾娜·卡斯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