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彭老总苦难的童年、参加湘军到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以及中国20世纪上叶波澜壮阔、风云变幻、大起大落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一代忠帅”彭德怀不可抹杀的历史功勋。同时,从毛泽东题词“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到“庐山会议”以及后面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彭德怀受批挨整,也不难看出中国历次大的路线斗争以及围绕这些斗争中的各种人物的命运和关系。
21世纪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仍然怀念为全中国解放和新中国建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彭德怀元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彭德怀全传(共4册)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彭德怀传记组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彭老总苦难的童年、参加湘军到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以及中国20世纪上叶波澜壮阔、风云变幻、大起大落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一代忠帅”彭德怀不可抹杀的历史功勋。同时,从毛泽东题词“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到“庐山会议”以及后面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彭德怀受批挨整,也不难看出中国历次大的路线斗争以及围绕这些斗争中的各种人物的命运和关系。 21世纪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仍然怀念为全中国解放和新中国建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彭德怀元帅。 内容推荐 本书系目前国内第一部特别策划、宏篇巨制的描写彭德怀无帅坎坷一生的全景画面的长篇纪实传记。 本书公正、客观、全面、有血有肉地再现了一个满怀忧患意识、对党忠心耿耿,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的共和国元帅形象。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走出长夜 一、路漫漫 一棵苦槠树 乌石峰的呼唤 从军 小镇风雨 出逃 闯粤南 婚姻的悲剧 二、彭得华——彭德怀 再从军 闹饷 幸遇引路人 在血写的岁月里 决心分手 三、初见曙光 一生的转折 准备迎接革命风暴 第二篇 谁敢横刀立马 一、平江惊雷 一支队伍 开赴平江 长久筹谋 当机决断 壮举成功 适时撤兵 二、上井冈山 开展游击战争 红五军抵新城 临危受命守山 突袭于都县城 请缨重返井冈 一次错误行动 三、回师湘鄂赣 重返平东 论游击战 永新事件 所向披靡 长沙大捷 情暖老翁 四、鏖战在红色土地上 力排众议 粉碎敌人阴谋 活捉张辉瓒 五战皆捷 挨了两拳 围攻赣州 西渡赣江 猛将断臂 东征入闽 前线和谈 战争失利 痛斥李德 五、长征路漫漫 突破封锁线 支持毛泽东 阵前哭邓萍 无端的指责 迎接徐向前 保卫党中央 向陕北进军 六、驰骋在陕甘宁 一块珍贵怀表 东渡挺进山西 西征频频告捷 三大红军会师 众志成城歼敌 礼待被俘军官 力行统一战线 第三篇 与华北共存亡 一、红军——八路军 旗开得胜 希望出现了 忻口战役 决不过黄河 战略战术 秋风凉 愿与你同归 本色 屹立太行 二、摩擦年 鹿钟麟人冀 蒋介石弄谋 一波初平 阎锡山“下雨” 彭德怀“张伞” 打第二枪 三、百团大战 九死不悔 “可以这么干!” “定名为百团大战” “毛主席表扬了!” 大后方 关家垴之战 没能看到这一天 四、艰难转 新回合 棋逢对手 向敌后的敌后进军 五、五月血 “彭老总呀!” C号作战计划 突围 “台坍了,搭起来再干!” 六、大将理财 “怕你骂娘嘛!” “老百姓真苦啊!” 经济战 七、心碑 生死粮食 背水一战 如果记载下来 回延安 华北工作座谈会之谜 心碑 第四篇 决战大西北 一、临危受命 协助毛泽东、朱德运筹帷幄 注视胡宗南的举动 南线六天六夜 中央军委副主席——野战军司令员 在毛泽东之后离开延安 二、四十天打三个胜仗 青化砭巧布口袋 羊马河虎口夺食 蟠龙镇首次攻坚 周恩来参加祝捷大会 彭德怀大抓军队纪律 三、扭转局势的沙家店之战 从陇东开始 烈日酷暑下过沙漠 把敌人调到北面去 关键的一仗 四、乘胜追击不顺利 活捉敌师长 再攻榆林未果 五、创造政治工作的新方式 彭德怀决定整军 胜利之中莫轻敌 六、及时转入外线 米脂定计 刘戡上钩 瓦子街大捷 七、向西府挺进 西取宝鸡,东复延安 打败仗不馁能得100分 震撼心灵的土基会议 八、胸中有全局 打开壶梯山这把锁 改变方案,荔北取胜 敌变我变练好兵 彭德怀和文艺 不要当泥菩萨、字纸篓 九、铁流向西无不胜 太原歼穷寇 渭水克顽敌 陇东大追击 兰州再激战 宁夏捣敌巢 新疆创奇迹 十、主持西北军政委员会 第五篇 挥师援朝 一、征衣方解又挥师 朝鲜半岛爆发内战 美军在朝鲜登陆 毛泽东电召彭德怀到京 彭德怀临危受命 援朝紧急会议 立即出兵 军情紧急单车渡江 战场寻见金日成 二、第一次战役 喜见先头部队 当机立断分途歼敌 美军挨了当头一棒 怒斥三十八军军长 三、第二次战役 巧布天罗地网 在美机轰炸下脱险 三十八军万岁 美军“圣诞节总攻势”破产 四、第三次战役 组成中、朝联合总司令部 突破三八线 攻占汉城 中朝联军首次高干会议 五、第四次战役 中朝联军被迫后撤 浴血苦战,伤亡严重 紧急回京,直闯毛泽东卧室 撤出汉城 “联合国军”总司令被撤职 六、第五次战役 集中兵力大反击 毛泽东:“要消灭敌军数万人” 转移兵力,向东线出击 供应困难,后撤休整 七、停战谈判 新战术:“零敲牛皮糖” 荣获朝鲜勋章 被疑患癌回国 应邀密访莫斯科 八、以战逼和 发动金城战役 签署停战协定 被赠予“朝鲜英雄”称号 载誉回京 第六篇 第一任国防部长 一、屡辞兵符难酬农桑志 服从决定任新职 多次恳请脱离军职 企求摆脱军职之谜 终生憾事 二、整军经武创制垂法 两项重大决策 划时代的会议 四项制度半项夭 裁军省钱不盲从 整编中的回波——“选妃” 民兵工作的争议 三、战略文件蒙尘复重光 战略方针文件缘起 阐释战略方针内涵 实现积极防御的基本准备 倡议发展火箭和核武器 筹谋战略战役后方建设 战略方针报告的际遇 四、倡以我为主 为何将军掴元帅耳光 贯彻毛泽东指示——学习苏军经验 运用苏军经验于我军实际 对苏军认识深化的一年 以我为主祛除消极影响 在军事学院的讲话 “训总”四级干部会 陷入“左”倾误区 军委扩大会余波任评说 五、筹边安邦倡建新长城 上任伊始倡议修建海防工程 风尘万里勘海疆 是非功过待评说 六、襄助中枢运筹决胜台湾海峡 建议缓攻大陈岛 再战金门费思量 制定沿海军事行动法规 千里决胜一江山岛 积极筹划空军早日入闽 炮击金门何来“借故外出” 七 高饶事件卷入旋涡 中共中央公开文件的说法 彭德怀遗墨中的说法 八 捕风捉影被诬“里通外国” 三次奉命出国 “里通外国”罪名的缘由 历史真相不容颠倒 第七篇 庐山海瑞 一、怀忧上山 “请为人民‘鼓咙胡’” “我和许多人一样” 会议上发言从不拐弯抹角 有不同意见就不应该隐瞒 二、风云突变 一封信怎么变成了“意见书” 怎样对党对人民有利 万箭穿心 三条保证 百思不解 三、功臣?祸首? 原来是要把他搞臭 只要不开除党籍不杀头就行 昨天功臣,今天“祸首” 有意见都不提,老百姓怎么办 在北京的军委扩大会议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第八篇 苍凉岁月 一、元帅解甲 柳堤说雁奴不幸而言中 比邻若天涯老彭原住中南海 红墙一去后挂甲度春秋 毛泽东来电约见何故又相对默然 二、读书思“过” 学员自特殊学习亦特殊 思过本无过心怀亿万斯民 读书有心得评批《庐山决议》 浦安修只有眼泪 回答不了问题 留得正气在人间:《对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看法》 一分试验田欲究高产谜 朱彭朱彭残棋憾千古 三、情满乌石 毛泽东改弦纠“左”彭德怀欣然请行 青山不复旧乡情依样浓 “我要顶一下,都有顶住哩!” 五篇调查诉民情 四、雪上加霜 “唯彭德怀同志不能平反” 陈情八万言书成泣鬼神 如查有实据,甘处死刑无怨! 心曲千万端更与何人说 张飞乎?魏延乎?海瑞乎?于谦乎? “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2250日悄然一页过 千年挂甲屯长忆大将军 五、梦断三线 山高雾重壮志难酬 悠悠故人无从话短长 被“揪”回京——仍然是江青做后台 向毛泽东致“最后一次敬礼” 六、伟大的囚徒 却原来是坐班房 从百战沙场到挨斗百场 车轮战审讯——“你再审我也是顽固!” 最后的战斗 血! 最后的吼声 魂归 附录 六十五年辨是非 《彭德怀壮烈人生丛书》前言 彭德怀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小雨初霁,风和日丽。在蜿蜒的山道上,走着3个卖茶人,他们从家乡湖南省湘乡县走进湘潭县境,已走出百多里路。脚步越来越沉重,便在乌石峰的山脚下休息,抽起浓味的烟,驱赶一身的疲劳。眼前的青山连绵,竹木茂盛,乌石峰拔地锐起,直插云霄,耸立峰顶的一座神庙沐浴在阳光之中。在他们3人的眼里,这像是山神的灵光,因此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这真是个好地方。 这三人,一个姓邹,一个姓胡,另一个姓彭。几年过后,他们又来到乌石峰下,各买了一块荒坡。从此,在这片荒土上,升起炊烟;响起婴啼。邹、胡两家开垦出的荒地,当时连个地名都没有,后被人称为邹家冲、胡家冲。 从《湘乡谷水九溪彭氏续修族谱》中可以看到,姓彭的卖茶人,叫彭忠遂,生于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卒于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他买下的荒坡在楠木冲下面,经过几代人含辛茹苦的劳作,已是满坡绿色,有树,有竹,有棕,有茶,还有棉、薯等,在坡地的周围还有用土和棘树筑起的一个围子,所以被叫作“彭家围子”。 当年,彭忠遂在这块荒瘠的土地上播下第一颗种子时,只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全家温饱。他连做梦也未想到,百余年后,他的一个第六代孙彭德怀,从一个穷乡僻野的苦孩子,成长为彪炳千秋的历史大人物。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九月初十)出生。《湘乡谷水九溪彭氏续修族谱》从彭忠遂往后,按“良、臣、正、安、民、清”六字排下来,彭德怀是清字辈,父亲为他取名清宗,字怀归,号得华。彭得华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4年。 当年,粗通文字的父亲给他取的得华这个号,在半个多世纪后,竟成了彭德怀的一条反党罪状。1959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林彪,在那热得灼人的庐山会议上,借此诬蔑彭德怀是野心家,说他取号“得华”就是要取得中华。 得华的降生给全家带来喜悦,祖父按照旧传统,请人批八字。算命人说“得华”的八字太大,家里养不住。老人为求神灵保佑,便用红纸写上他的生辰,贴到乌石峰庙里的神钟上,给他取乳名钟伢子。 当钟伢子睁开一双朦胧的眼睛看人世时,迎接他的是民族的灾难和人间的困厄。 那是中国最黑暗的岁月。在昏庸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下,大好河山千疮百孔,中国封建社会连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瓜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条约使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爱国志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依靠光绪皇帝的支持,于1898年(戊戌年)进行了戊戌变法,幻想以改良主义挽救国家危亡。戊戌变法从6月11日至9月21日,只搞了“百日维新”,就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势力所镇压。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等惨遭杀害,血染京城。 在彭德怀身边工作过的人,至今还记得彭德怀讲过的一句话:“我是戊戌政变那年出生,和我同年而生的还有周恩来、刘少奇。” 彭得华的祖父彭安恭一辈,有兄弟5人,虽然家里只有旱田而无水田,但靠汗水浇灌,家境还好。到父亲彭民言主持家务时,家境日衰。原有的上、下两个围子,只剩下一个上围子,仅有八九亩荒土坡地,山地种棕、茶、杉和毛竹,平地种红薯、棉花,因为没有水田,靠出卖茶叶、麻、竹和柴去换吃的。当时家里有6口人:祖母、父亲、母亲和鳏居的伯祖父,彭得华有一个比他大4岁的姐姐慈妹子,后因病而过早地离开人问。当时,父亲是主要的劳动力。 父亲彭民言,字行端,号祥顺。一次,他与村里的一个伙伴外出卖茶,连日降雨,心里焦急,路也走多了。在回乡的路上,伙伴暴病而死。因为没有钱归葬,忠厚正直的父亲不忍心将伙伴弃尸外地,便咬着牙背尸还乡,走了一程,尸体的皮肤开始糜烂,他便用自己的钱雇人与他抬尸赶路,日夜兼程百多里。他“百里背尸”的事迹在乡里传为美谈,但他却因此得了哮喘病。开始时,为了全家人的生活,还能勉强地下田劳动,日久天长,无钱医治,病情逐渐加重,拄着棍子,走上几步就要停住,大口大口地喘气,只能靠给人家装殓死人挣口饭吃。 父亲见缠身的病魔使家中原已拮据的生活更加困难,折磨得他的脾气越来越坏。彭得华幼稚的心灵怎能理解父亲的苦衷,留给他的只有父亲的暴躁和打骂。那时的他因得不到父爱,而不喜欢父亲。 P3-5 序言 一百一十年前,公元1898年10月24日,湖南省湘潭县高耸的乌石峰下,从一问茅舍里传出了新生儿的呱呱啼声,这啼声给已单传两代的彭姓贫苦农家带来了希望。 然而,等待这个新生儿的命运是,8岁时母亲染疾去世,父亲久病卧床,幼弟啼饥号寒,祖母扶杖乞讨,为了生计,他不得不辍学去打柴、放牛、下煤窑做:苦工。 15岁那年,湘潭大旱饥馑,他参加饥民的“闹粜”被官府追缉。年少的他,带着对童年苦难的回忆和为贫苦人寻出路的朦胧意识,告别乌石,远走他乡。 这次出走,走出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彪炳千秋的人物——彭德怀。 年不满18岁,他投身湘军,当了一名二等兵。以战功从代班长、班长、代排长、排长、代连长、连长、代营长、营长、代团长、团长,升任湘军劲旅独立第5师的第1团团长,跨过了行伍阶梯中的每一级。他已经崭露头角,本可继续沿着这个阶梯上攀。 但这不是他的人生追求。和那个时代的志士仁人一样,他在湘军中苦苦寻索一条救国救民之路。他惩杀恶霸,组织救贫会,搞士兵自治,终是前程茫茫。 1928年,年届30,他找到了共产党,顿见曙光。同年7月,他在驻地湖南平江城毅然率部暴动,创立红5军,奔赴井冈山,自动接受朱德、毛泽东的指挥,开始了生命的新征程。 他在湘军中素以骁勇著称,但只是从这时起,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有了为天下受苦人谋幸福的崇高理想,有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才使他焕发出非凡的胆略和才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1928年到1953年,25年中,他22年身在前敌,从苏区驰骋,长征开路的任红3军团长;到辟地千里、开拓陕甘宁的西征军司令;到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到临危受命以2万之众抗击国民党20万大军,保卫党中央、解放西北5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到再次临危受命,把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恢复朝鲜半岛和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司令。他参加和指挥的战役战斗数百次,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民族战争和出国作战的每一个战争阶段,成为国际知名的军事家。 他成为巾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名列朱德总司令之后。 1953年,他终于结束丫长达38年的军旅生涯,他渴望解甲从农,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余,卜。但他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国防部长,又为建立现代国防,保卫祖国的建设呕心历血,万里奔走,他为新中国的欣欣向荣而兴奋。 1959年,他在外出巡视巾看到了被扭曲的共产主义一狂热的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大炼钢铁酿成的巨大灾难,饥饿在祖国大地蔓延,他震傈了。他满怀忧虑,在当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给头脑并未真正冷静下来的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直陈盲目冒进造成的危害。旬日之间,他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头子,从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在接踵而来的“阶级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他的“罪行”不断升级,从“投机革命”、“伪君子”、“野心家、阴谋家”到“里通外国”。 时光推移到30年前,公元1978年,十亿神州在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后,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历次政治运动中的蒙冤者一批批从监狱、囚禁所、劳改场、流放地走出来。但人们没有看到彭大将军的身影。他已于1974年11月29日在囚禁中含冤辞世。迎回北京的是他被“流放”到成都东郊火葬场的骨灰。 这一年,在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中,人们重新审视历史。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的直言在亿万人的心中叩响,人们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重新认识、重新发现了彭德怀。他的丰功伟绩,冈0风劲节令人敬仰,他百战未死却死于为民谏诤的结局令人悲痛。 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为彭德怀举行追悼会,邓小平代表中央致悼词,为彭德怀恢复了名誉。老将军、老干部、老乡亲、老战友、亲人……为他泪洒灵堂。 会后,经杨尚昆、黄克诚等老革命家的提议,由中央军委办公厅和北京师范大学支持,成立了基于自愿参加的彭德怀传记编写组,准备以两三年的时间,写出一部彭德怀传,把长期被歪曲颠倒的彭德怀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还彭大将军以本来面目。但很快,传记组发现自己把事情估量得过于简单了。从1959年9月至1978年12月的近20年间,彭德怀的手稿、笔记大部被销毁,关于他的公开的、内部的文字资料,则充斥着对他的历史“罪行”的清算。 面对连篇累牍的“批彭”材料,从1978年春起,传记组沿着彭德怀生活和战斗的足迹,踏访了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山西9个省的几十处旧战场、几十个城镇村庄,访问了上百名的老将军、老红军、老八路、老民兵、老乡亲。从他们的深情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彭老总,他叱咤风云又朴质近人,秉性刚烈又仁心慈怀,美德丰功也有缺点失误。正如张爱萍上将所说,他不是一个“完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在传记组3年的采访中,从中央到有关省、市、县的数十处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管理者怀着激奋的心情向我们敞开库藏,让我们广泛查阅,钩沉索隐。从他的家谱、湖南讲武堂的同学录,多个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原始资料,到“文革”中审讯彭德怀的专案组笔记和监视彭德怀一言一行的哨兵(看守)日记,这才使传记组得以在还没有详细的军史、党史、文革史的历史条件下,弄清他生命每一个阶段的经历。 更为珍贵的是,彭德怀在1962年曾给中央上书八万言,回顾生平,就对他一生历史的不实批判进行申诉,在8年囚禁中,他又在所谓“罪行交代”中,对自己的历史作了多次申辨。1982年,传记组对彭德怀的历次申述进行多方考证,整理出版了《彭德怀自述》一书(人民出版社出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发行达290余万册。 1985年彭德怀传记组归由中央军委办公厅党委领导。1986年应陕西人民出版社之约,撰写了7万字的《彭德怀传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对彭德怀一生的初步概述。1988年,传记组编撰了67万字的《彭德怀年谱》,弄清了他76年较详细的生命轨迹。同时期,编辑出版了39万字的《彭德怀军事文选》,发表了多篇关于彭德怀历史重大是非问题的论文。传记组还编写出版了《彭德怀元帅故事》、《一个真正的人》、《中国人的脊梁》等书,记述在采访中获得的许多关于彭德怀的轶事。 在以上一系列的写作编纂的基础上,1993年于彭德怀诞辰95周年之际,传记组完成58万字的《彭德怀传》,纳入作为国史的《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达11万册。 1998年,彭德怀诞辰100周年,由传记组成员撰写的120万字的《彭德怀壮烈人生丛书》(8册),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前言附后)。 时光推移到今天,2008年,彭德怀诞辰110周年,《壮烈人生丛书》早已售罄。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有若干过去仍未能触及的彭德怀历史公案,终于可以由时间来澄明是非。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方面,老一代革命家的身影在新一代青年的心中渐行渐远;另一方面,人们对历史的永恒探索,又在激发更多的人去研究彭德怀、撰写彭德怀。作为对彭德怀历史真面的第一批探索者,我们的水平有限,但我们所根据的第一手资料,不会再有人能全部翻阅;我们访问过的彭德怀同时代的人已经逝去。因此,我们奋力将120万字的《彭德怀壮烈人生丛书》修订增删,用《彭德怀全传》的书名,交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我们相信,作为根据原始资料记述评说的这一部全传,对今天、今后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它的出版,是传记组对历史赋予自己的为彭大将军洗冤立传的使命的最后交代。 1898~1974历经76个春秋,彭德怀的生命历程是如此波澜壮阔,起伏跌宕。他的生命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的苦难、追求与奋斗。反映出中国现代史上一场翻天地覆的人民革命的必然性及其辉煌胜利,也反映出历史进程中曾经发生过的错误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一曲传唱千古的正气歌,一部革命英雄、民族英雄的传奇,一出人民利益坚守者的时代悲剧。彭大将军将永远闪烁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幕上。当人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会发现他,而赞叹、沉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