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彩插版)》出版于1884年,是马克·吐温的又一力作。书中被所谓的“文明”束缚的哈克和受制于“奴隶制”的黑奴吉姆,都热切地渴望着自由的生活。他们偶遇在各自追寻自由生活的道路上,在经历了密西西比河的漂流、枪击事件、被拐骗而失散……一系列惊险事件后,跨越了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成为了人生历险途中真正的朋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彩插版)/马克·吐温作品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马克·吐温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彩插版)》出版于1884年,是马克·吐温的又一力作。书中被所谓的“文明”束缚的哈克和受制于“奴隶制”的黑奴吉姆,都热切地渴望着自由的生活。他们偶遇在各自追寻自由生活的道路上,在经历了密西西比河的漂流、枪击事件、被拐骗而失散……一系列惊险事件后,跨越了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成为了人生历险途中真正的朋友。 内容推荐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彩插版)》讲述:收养哈克的寡妇,喜欢用各种规矩教育他;哈克的爸爸是个酒鬼,动不动就对他挥拳头;终于,忍受不了父亲拳头的哈克寻机逃离了暴力的父亲。在树林里遇见了想摆脱被贩卖命运的黑奴吉姆。这是一对奇特的搭档,却开始了他们乘木筏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各种惊险故事之旅。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彩插版)》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姐妹篇,是马克·吐温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它诞生一百多年来,销量过亿册,伴随了无数青少年的成长生涯,对美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目录 序言 登场人物简介 第01章 寡妇道格拉斯的姐姐 第02章 汤姆.索亚强盗团 第03章 劫持阿拉伯人 第04章 黑人吉姆的占卜毛球 第05章 禁止儿子读书的父亲 第06章 醉鬼爸爸要杀人 第07章 伪装案发现场 第08章 沃森小姐的黑奴逃跑啦 第09章 漂在河上的木屋 第10章 带来噩运的蛇皮 第11章 假扮女孩子 第12章 沉船上的强盗 第13章 无一生还 第14章 吉姆大叔的愤怒 第15章 雾夜惊魂记 第16章 蛇皮噩运再次降临 第17章 可爱的格兰杰福德一家 第18章 冤冤相报何时了 第19章 尊贵的“国王”和“公爵” 第20章 骗子们的惯用伎俩 第21章 留着白胡子的朱丽叶 第22章 精彩的马戏团演出 第23章 那些国王的丑恶罪行 第24章 富翁彼得的遗书 第25章 逼真的哭丧戏码 第26章 三个心灵善良的姑娘 第27章 棺材里的金币 第28章 揭穿骗子的身份 第29章 真假继承人 第30章 替罪的羔羊 第31章 吉姆被卖了 第32章 冒充汤姆.索亚 第33章 被游街的“国王”和“公爵” 第34章 探望可怜的吉姆 第35章 三把刀子的伟大计划 第36章 稀奇古怪的逃跑工具 第37章 超级巨大的玉米饼 第38章 自制“囚犯”的纹章 第39章 汤姆的匿名信 第40章 惊险的逃亡记 第41章 一团迷雾 第42章 为了自由万岁 最后一章 故事的结局 注释 试读章节 第01章 寡妇道格拉斯的姐姐 要是你没读过那本《汤姆.索亚历险记》,就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不过没什么关系。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写的,他说的大多都是真人真事。有些事是他胡扯的,但大部分都是真的。没什么要紧的。我从未见过谁不编故事的,总有那么一两回,除了像波莉姨妈,或者那个寡妇,也许还有玛丽。波莉姨妈,她是汤姆的姨妈,还有玛丽和寡妇道格拉斯,她们都是那本书里的人物。那本书里讲的大多数是真事,就是有点儿夸张,我刚刚说过了。 那本书的结局是这样的:我和汤姆找到了那些强盗藏在山洞里的钱,这笔钱让我们发了财。我们各分到六千块钱全是金币。把那么多钱堆在一起,看起来真吓人。得啦,撒切尔法官把这笔钱拿去放贷,这下子我们每人每天都拿得到一块钱的利息,一年下来钱多得简直叫人不知怎么花。寡妇道格拉斯把我当她的亲儿子看待,说是要让我知书达礼。可是那寡妇却要我按她的要求守规矩,讲体面,这样成天闷在屋子里过日子真难受;所以等我实在受不了时,就偷着溜出去了。我又穿上那身破烂衣裳,钻进空糖桶里呆着,这才觉得自在满意了。可是汤姆.索亚把我找到了,说他要着手搞个强盗帮,要是我肯回到寡妇那儿去做个体面的人,就可以让我参加。这样我就回去了。 寡妇为我哭了一场,说我是个可怜的迷途羔羊,她还骂了我许多别的,但她绝对没有什么恶意。她又让我换上了那些新衣服,弄得我简直没办法,只是一个劲儿地出汗,觉得浑身上下别扭。行啦,打那以后老一套又开始了。寡妇一摇吃晚饭的铃,你就得准时来。坐上了桌子你也不能马上就吃饭,还得等她埋下头对着那些饭菜嘟囔一番,尽管一桌饭菜什么问题也没有①。其实每样菜都是单独烧的。要是烧一桶大杂烩,那就不同了,什么东西都混在一起,加上各种汤汁一搅和,那种味道就好吃多了。 吃完晚饭,她就拿出书来,给我讲摩西和纸莎草②的事;我急不可耐,想马上搞清楚摩西是谁;可是她却一点一点地吐露出来,摩西老早就死掉了;于是我就没心思再理会他了,因为我才不管什么死人的事呢。 一会儿,我想抽烟,就请寡妇让我抽。但是她不同意。她说抽烟是坏习惯,也不干净,叫我彻底把它戒掉不抽了。有些人就是这样干事的。对某件事他们还没搞清楚,就去表示反对。你看,就拿摩西来说吧,与她非亲非故,还是个死人,对谁都没有用处,可她偏要在这儿瞎操心。还有劲儿找我的茬,何况我干的事还有点儿好处。 她的姐姐沃森小姐是个精瘦的老姑娘,戴着眼镜,刚搬过来和她一起住,这会儿也拿出一本识字课本来烦我。她逼着我挺费劲地念了一个多钟头,然后那寡妇才叫她放松一下。我可实在熬不下去了。接着又弄了一个钟头,无聊透顶,搞得我坐立不安。沃森小姐老说什么“哈克贝里,别把脚跷在那上面”,“哈克贝里,别弄得嘎吱嘎吱响坐直来”;一会儿她又说,“哈克贝里,不要像那样伸懒腰、打哈欠,你怎么就不能学点儿规矩呢?”于是她又把下地狱的情形描述一番,我说我宁可到那种地方去。这下把她给气疯了,但我并没有恶意。我只不过想到别的什么地方去换换空气,我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她说我说的这种话有罪过,说她怎么样也说不出那种话;说她活着就是为了能够上天堂。得啦,我可看不出上她要去的地方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下定决心,不去作那种努力。不过我从来没这么说过,因为那样只会惹麻烦,没有什么好处。 她既然开了个头,就接着把天堂的整个情形说了个够。她说所有的人在那儿,都弹着竖琴,唱着歌,整天到处转悠,永远永远这样下去。因此我认为那也没有多大意思。但我从来没把这话说出去。我问她觉得汤姆.索亚能不能上那儿去,她说那还差得远着呢。我听了这话很高兴,因为我就想和他呆在一起。 沃森小姐老是跟我过不去,这真是烦死人,憋气透了。后来,她们就把那些黑人叫进来作祷告,随后各人都去睡觉了。我拿了一根蜡烛,上楼到我的房间里去,把它放在桌上。然后我坐进一把靠窗户的椅子里,尽量去想一些开心的事,可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我觉着无聊极了,简直就想死了拉倒。繁星在闪烁,林子里的树叶沙沙作响,是那么地令人沮丧。我听见远远的地方有只猫头鹰,在那儿为某个死去的人啼鸣;还有一只蚊母鸟和一条狗在为某个要死的人啼鸣、嚎吠;风儿想跟我说点悄悄话,可我又听不明白它在说什么,弄得我浑身直打冷颤。于是我又听见在远远的树林里头有那种鬼叫的声音,那是鬼魂想说说它心里的话,却又没法让别人听明白,所以不愿老老实实呆在坟墓里,只好每天夜里跑出来四处哀诉。我被弄得这般郁闷不乐,还怕得要命,我真想有个伴儿。不一会儿,一只蜘蛛爬到了我的肩膀上,我用手指头把它弹掉,正掉在蜡烛上,我还没来得及动一下它就给烧焦了。不用别人告诉我,我知道这是个不好的兆头,会给我带来某种噩运。所以我很害怕,差点儿把衣服抖掉了。我站起来,在原地转了三圈,每转一圈就在胸前画一次十字;然后拿一小截细绳把我头上的一绺头发扎起来避妖邪。不过我并没有什么把握。如果你丢了一块马蹄铁,又找到了,没把它钉在门头上,才会用这种办法;但我从来没听谁说过,弄死了蜘蛛也可以用这种办法来消灾避祸。 我又坐下来,浑身颤抖,于是掏出烟斗来吸烟;这时候整幢房子死一般的沉寂,所以寡妇不会知道的。唉,过了好长一阵子,我听到镇子上的钟大老远地当当当,敲了十二下,这会儿又全都安静下来了,比先前更加宁静。不一会儿,我听见黑的树林里有一根树枝给折断了有什么东西在活动。我马上就听见从那儿传来了“咪呦!咪呦!”的叫声。这下可好啦!我尽可能小声地回答着:“咪呦!咪呦!”然后吹灭了蜡烛,从窗户里溜到了棚屋上,再从那儿溜到地下,钻进了树林子。果然不错,汤姆.索亚在那儿等着我。 P9-12 序言 无拘无束少年的经典历险记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姐妹篇,也是马克·吐温最有代表性的杰作,问世于1885年。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一个急剧嬗变的年代,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社会矛盾——比如,一面是黑人的处境出现恶化,种族关系日益紧张;一面是“西进”运动蓬勃进行,一个崭新的国家正随着边疆的不断向西开拓而喷薄欲出,人们在不断告别陈腐的旧世界,而对自由新世界充满了希望和僮憬:这双重背景有一个契合点,即人们对于精神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所表达的“河”与“岸”鲜明的对立,某种意义上也正是这种渴望与追求的深沉回响。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里程碑,被认为是美国成长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诞生一百多年来,迄今在美国发行量已超过一亿册,若说是全球的发行量则更是数目惊人,这足以说明其不朽的价值。诗人T.S.艾略特说这部书“像其他伟大的想像的作品一样,能给予读者任何他能从它那里得到的东西”,“马克·吐温写了一部远比他自己所能了解他在写的更伟大的书”,“谁能比奥德修斯更像希腊人?或者比浮土德更像德国人?比堂·吉诃德更像西班牙人?比哈克·费恩更像美国人?”诗人奥登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了解美国的一把钥匙。”小说家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序中说:“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来源于马克·吐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本书,此后还没有哪本书能和它匹敌。” 哈克是该小说的中心人物,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富于正义感和叛逆精神的儿童形象。小说开始时,他虽然活泼好动,爱好自由生活,但因为长期受到种族主义反动说教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歧视吉姆,常常捉弄他,一度想写信告发吉姆的行踪。经过与吉姆同行的日日夜夜,他终于认同了吉姆,决心帮助他获得自由。说明既然种族主义谬论连一个孩子都蒙骗不了,那么蓄奴制度的崩溃确实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表明了作家提倡白人黑人携手奋斗,共创民主自由新世界的先进思想。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所主要描写的就是主人公哈克和他的朋友吉姆乘木筏在这条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历险故事。哈克不堪忍受专横的父亲的虐待和周围环境的拘束,于是在密西西比河上找到一只木筏,顺河漂流,寻找新的生活.漂流途中他遇到不愿被主人卖往远方而逃跑的黑人奴隶吉姆,哈克没有告发吉姆,而是和他结伴去寻找自由的“卡罗镇”。他们一路上不断在河上和岸上来回,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了很多危险而有趣的事情。在沿密西西比河漂流的旅途中,他们渐渐消除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种族隔阂,成为了相依为命的好朋友。 书评(媒体评论) 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来源于马克·吐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部书,此后还没有哪本书能和它匹敌。 ——海明威 谁比奥德修斯更像希腊人?或者比浮士德更像德国人?比堂吉诃德更像西班牙人,比哈克贝里·费恩更像美国人? ——托·斯·艾略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