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唐文学为研究对象,突破了以往惯常的路数,着眼于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从考察他们的职事、身份以及自觉的社会角色意识人手,研究他们一生中主要的社会角色或社会角色的变化,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注入了哪些因素,并如何进而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资料翔实,角度新颖,视野开阔,所作的论证很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本书选取中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活跃的社会角色,对其职事活动和文学活动进行考察,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唐的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
绪论交代了本书的研究背景,综述了史学界和文学界关于中唐变革地位的论断;介绍了本书所采取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即社会学中关于社会角色的种种论述;并对中唐文人社会角色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第一章论述翰林学士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的关系。辨析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翰林学士三者的内涵与区别,重点分析翰林学士在中唐社会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他们的职事活动和文学活动,指出这种社会角色对中唐文学的发展所发挥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论述郎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的关系。分析郎官的选任特点以及文人对郎官职位的重视和热衷,概括郎官在中唐社会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郎官意识在中唐郎官的文学活动中始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三章论述谏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的关系。在概述谏官的组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中唐文人的泛谏诤意识与谏官的尴尬处境,进而分析谏官的诗文创作以及诗文中的谏官形象。
第四章论述刺史等州郡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的关系。指出唐代盛行的重内轻外的风气,对州郡官的心态具有较大的影响,相当一些州郡官存有“窜逐”“贬窜”心理,而这种心理与文学创作亦存在着内在的契合关系。在州郡官特定的角色意识支配下,中唐的贬谪文学题材达到了新的兴盛。
绪论
第一节 中唐变革地位的确立与本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角色理论与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中唐文人社会角色的变迁
第一章 翰林学士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
第一节 翰林待诏、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
第二节 翰林学士在中唐社会的特殊地位
第三节 翰林学士的内臣情结与中唐文学新变
第二章 郎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
第一节 郎官的选任及文人对郎官职务的热衷
第二节 郎官在中唐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郎官的清望之感与中唐郎官的文学活动
第三章 谏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
第一节 唐代谏官的组成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中唐文人的泛谏诤意识与谏官的尴尬处境
第三节 谏官之诗文与诗文中之谏官
第四章 刺史等州郡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
第一节 刺史等州郡官的设置以及重内轻外风气的盛行
第二节 中唐州郡官的“窜逐”心理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内在契合
第三节 州郡官的特定角色与贬谪题材的兴盛
余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