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的组织经营管理之道(2)/国学管理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王家尧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从中洞悉天道,军事家从中参透兵机,政治家从中安邦定国;大志者从中建功垂名,淡泊者从中养生延年……它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真意唾手可得!

《道德经》所含思想玄之又玄,常读常新。

王家尧编著的这本《道德经的组织经营管理之道(2)》立足于追寻《道德经》的本义,探求老子的上德智慧,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迪、开悟和教益。

内容推荐

《道德经》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富有哲理,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代的明君和智者,更被世界其他国家的智者所推崇和应用。中国五千年历史,莫不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老子的思想是经世安邦之道,是一部“大乘成功学”。

《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是在告诫我们由于组织所赋予领导者的掌控资源、指挥管理的权力,一旦与人性的丑恶面联结在一起,必然会促使其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这就是许多社会问题和祸害产生的根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办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说:“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就是必须限制领导者的权力(“知止”),才能够避免危险(“不殆”)。领导者的权力范围越小,无为而治的范围也就越大。只有严格限制为政者的权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的功能。

古往今来,很多大师从中总结出养生、文化、修身、搏击、管理及帝王之术等内容。在《道德经的组织经营管理之道(2)》中,王家尧从每一章里找出自认对组织经营管理有用的‘历史经验’,并把它们分成谋略、变革和执行三大篇章,其中既有思想理念之阐发,又辅以诸多具体形象之例证,更能方便读者领受!

目录

谋略篇 《道德经》与组织战略发展

第一章 过犹不及

第二章 “无”中生“有”

第三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四章 不盲动,不妄动,动必循“道”

第五章 玩火者必自焚

第六章 物极必反

附录一 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的大连三洋制冷

附录二 推行JIT提高企业效益的广州日立电梯

变革篇 《道德经》与组织变革图强

第七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第八章 欲速则不达

第九章 贵人慎话语

第十章 思想因交换而丰富,因自闭而苍白

第十一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十二章 百德善为首,千举义当先

第十三章 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

第十四章 知不足,损有益

附录一 大连瓦轴集团推行以精益生产为核心的管理优化

附录二 江铃汽车推行JIT物流

执行篇 《道德经》与执行力完美表现

第十五章 实现标准化管理,天下无敌

第十六章 刻意而为的“圣智仁义”是灾难

第十七章 言可逆耳,但行不可逆“道”

第十八章 仁者无敌

第十九章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第二十章 天下之事,顺天道而行

第二十一章 不惩恶,无以扬善

附录一 东风神龙武汉总厂实现:中压成批轮番生产的看板管理

附录二 仪征双环活塞环推行TPM——“全面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好大喜功

大业元年(公元604年),杨广登基后,令工程专家宇文恺和大臣杨素负责依洛水营建东京洛阳,以控制关东。洛阳城区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同时,令宇文恺、封德彝等营建显仁宫,建造宫殿需要的奇材异石,都是从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地区运来的。还在洛阳西面专门建造了供隋炀帝玩赏的大花园,叫做“西苑”,方圆达200里,园里遍布人造的海、假山和亭台楼阁。“西苑”里充满了从海内外搜集来的奇花异树、珍禽奇兽,尤其别出心裁的是到了冬天树叶凋落的时候,园里用彩绫剪成花叶,扎在树上,使这座花园四季长春。修建东京之时,杨广每月役使工匠200万人,规模浩大,工程严急,工匠因劳役而死者十之四五,载尸车相望于道。

为东迁洛都,改善南北水上交通,以便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隋炀帝在建造东京的同时,又下令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100多万人,开通从洛阳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的“通济渠”;征发淮南百姓10多万人,从山阳到江都(今江苏扬州),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邗沟”疏通。接着,炀帝派人到江南监造龙舟和杂船上万艘。

隋朝国力果然强盛,别人要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也未必能办到的一件事,在隋炀帝手里短短5个月就把这两件大事硬是变成了现实。

从东京到江都的运河刚刚完工,隋炀帝就带着lO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去巡游。隋炀帝与萧皇后分乘四层高的龙舟和“翔螭舟”,船上有宫殿和上百间宫室,装饰得金碧辉煌;接着就是后宫嫔妃、文武百官、僧尼道士坐的几千条彩船;后面的几千条大船,装载着卫兵和他们随带的武器和帐幕。这上万条船在运河上排开,船头船尾连接起来,竞有200里长。当年从第一艘船离岸,到最后一艘船出发,居然费时50天!

为了满足船队的享受,隋炀帝下令:“船队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于是州县官员就逼着百姓办酒席送去。有的州县送的酒席多到上百桌,人挑肩扛、车载马拉,运送各种吃食的队伍络绎不绝。然而,劳民伤财置办的丰盛佳肴,却是“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仅献食一项,每天需要运用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结果自然是沿途骚然、农事抛荒、民不聊生。

当时,江都非常繁华,隋炀帝在江都除了尽情游玩享乐,还大摆威风。为了装饰一个出巡时候用的仪仗,就花了十多万人工,耗费的钱财更是上亿论万。这样整整闹腾了半年,又耀武扬威地回到东京来。在进东京城时,从伊阙陈摆帝王法架,在千乘万骑的庞大仪仗队护卫下人东都,羽仪填于溢路,绵亘20余里。

在大业六年,隋炀帝第二次出巡时,随行还带上了已经臣服的高昌王及其他西域各国使节。

大业七年,隋炀帝重开江南运河,自镇江直达杭州,共400多公里。整条运河连通后,隋炀帝从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直达涿郡,全程2700多里,仅用了50多天,足见其通航能力之大。

大运河作为贯穿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构成了南北水道运输网和灌溉系统,带动了运河两岸城镇如杭州、江都、楚州、汴州等的兴起,使冀、鲁、豫、皖、江浙等地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从而也有效地巩固了长安、洛阳两都的地位,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强化了中央对全国,特别是对江南和关东人力、财力的控制。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运河,史称南北大运河,贯穿河北、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它比晚开凿1000多年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但如此工程浩大、标准艰巨、时间紧迫的运河工程对百姓却是一场灾难。隋炀帝当年强征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晚唐文人韩偓写的《开河记》中描写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文中写道,隋炀帝派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男丁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另有5万名彪形大汉做监工,各执刑杖,监督民工。由于劳作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辄对民工进行“枷项笞背”的处罚,所以不到一年,360万名民工竞死去250万人。开凿大运河和三次南巡搞得许多人卖儿鬻女、家破人亡,民不聊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

大业三年八月,为威服突厥,杨广亲率甲士50余万人,马10万匹北巡。为此征发了河北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铺一条巡行的道路;为了保护他巡行的安全,又征发了100多万人修筑长城,限期20天筑成。

杨广带领护卫他的50万隋朝大军从洛阳出发,“旌旗辎重,千里不绝”。经涿郡,至榆林,达启民可汗王庭。沿途歇宿时,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活动房屋“观风行殿”,殿内能容纳几百人,且可随时装卸,行殿底下还有轮子滚动。当启民可汗等酋长看到这个“观风行殿”时,“惊以为神,每望御营,十里之外,屈膝稽颡,无敢乘马。”随后,杨广又在启民可汗王庭召开了由3500名部落酋长参加的会议,并以仪卫大帐向诸部首领夸耀,使“诸胡骇悦,争献牛羊驼马数千万头”。

杨广在他即位后的第一年内,不仅兴建东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还派兵大败契丹,俘敌4万余人。虽然这三件事都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定和发展,但开启了哪一项都需倾全国之力,且数年才能完成的大工程,让我们在不得不感叹大隋帝国国力强盛的同时,也为杨广急功近利的不明智之举而叹惜,因为他从此启动了隋王朝的谢幕。P8-10

序言

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我认为《道德经》还告诉我们:一善一恶之谓德,一舍一得是人生。

2005年,离开生我、养我、育我40年的“一汽”热土,出来专做管理培训与咨询。曾在几家企业担任过副总经理。虽然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企业上下的大力支持,但也从中感到要在组织内部颠覆绝大多数人已经奉为圭臬的价值观,推行新的管理模式有多么难,也深刻体会到“不破不立,,的重要性,更认识到一个组织没有领悟“道”,就很难用“术”来实现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和执行力。很多企业的不成功,不是方法用错了,而是没有与“道”同行,导致方法偏颇。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有岐伯对黄帝说的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认为在组织经营管理中,也应当做到如此——“循道而为”,这样的企业才能做到“以道御术”,成为本行业的潮流引领者。

遍阅解读《道德经》的书,感觉很多是云里雾里看不明白,于是我决定写一套让读者能看懂的解读《道德经》的书。力争让这套丛书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由于《道德经》(又称《老子》)晦涩难懂,让很多人不了解其重要性,不了解老子的历史地位,其实老子在高人心中的历史地位是很崇高的。

据《史记》记载,孔子曾数次问礼于老子,在一次问礼退下后对弟子说:“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制定出天下第一战略的一代名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其境界完全符合《道德经》的精髓,以出世的思维打好根基再去人世,此足以见诸葛亮是个深通《道德经》的大家。

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儒,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在精读《道德经》之后发现,原来这部貌似出世的奇书,其实谈的全都是如何以“无为”去修身和治国。

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曾评价说:“《老子》一书,是周秦学派的总纲,诸子书是细目”,“老子把宇宙真理、古今事变融会贯通,寻出它变化的规律,定名日‘道”’,“道流而为仁,德流而为群,仁流而为义,群流而为礼,礼流而为刑,刑流而为兵”,“更足知老子与百家相通了”。我深深折服于李宗吾先生,因为他对《道德经》的结论与我是一样的:“老子在周秦诸子中,如昆仑山一般,一切山脉,俱从此出发。”

著名思想家、文学巨匠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中国根柢全在道教”(《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信》),“中国文化其根在道家,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

九三学社四川自贡市委副主委、自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的书法家傅晓东在其著作《老子解读》的绪论中说:“《老子》是关于物质世界,关于人的思维,关于人类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关于处世、立命、为政、用兵等精深博大的、极具概括力、思辨性的一部《圣经》式的哲学经典,其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朴素的唯物主义体系和辩证思想,构成了老子哲学的核心,其关于‘有’与‘无’、二元对立、矛盾转化、质量互变以及‘心为物役’的异化现象等诸多哲学命题,是西方从古典哲学到近现代哲学逐渐发现与讨论不休的哲学问题。通过比较,我们完全可以确认《老子》一书在人类学术思想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美国的《纽约时报》把老子评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道德经》已经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拉丁文等17种欧洲语言,版本多达500种。许多外国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对老子的思想深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

英国法雷利设备公司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苦心经营十余年,一直业绩平平。前几年,该企业老板读了《道德经》,书中“仁爱与和谐”的思想带给他灵感,他仅将这两个观点用于企业管理,企业就迅速焕发生机,创出赢利200%的不俗业绩,引起了英国众多新闻媒体对《道德经》在组织管理中应用的关注。

德国19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曾任柏林大学校长,是马克思的老师。马克思最崇拜黑格尔,认为他的哲学思想使德国强大起来),比任何人都崇拜老子。黑格尔在其《哲学演讲录》中,称赞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将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称为是世界哲学的两大源头。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黑格尔在写文章时就把一个题目分成三部分:正、反、合;一部又分三章;一章分三节;一节分三项,都是从正(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反(从反面去论证)、合(将正反两方面观点统一起来,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论述)三部分来阐述的。

【相关链接】

黑格尔对“正、反、合”逻辑是这样描述的:一颗麦粒,开始只是麦粒(正),但它实际上已包含了突破自己、否定自己的因素,这就是要长成麦苗。当它真的长成麦苗时,就不再是麦粒了,而是达到了麦粒的对立面(反)。麦苗最后还会成熟结种产生新麦粒。新麦粒不是麦苗。也不同于原来的麦粒,而是两者综合的产物(合)。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评价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1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根据《道德经》的阴阳理论,提出了后来成为现代数理逻辑雏形的二进制的思想。  。

诺贝尔奖得主、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笃好《道德经》,他对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与自然越来越背离的现状深感忧虑。他认为‘,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爹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的作者、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托尔斯泰,对奴隶制在俄国如何变革一直很困惑,找不到答案,情绪一度甚至恶化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晚年时,托翁接触到“老子”和“孔子”。在其1884年3月10日的日记里,曾有这样的记载:“一早起身,收拾了房间。安德留沙打翻了墨水瓶。我于是责备他。我脸上的表情一定是恶狠狠的……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在其1827年3月27日的日记里提到:“我认为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

20世纪的著名哲学家、德国人海德格尔十分喜欢《道德经》,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他对老子哲学反复琢磨,并曾与人共同研读、翻译《道德经》,力图用准确的西方文字(不仅仅限于德文)来描述。

20世纪最杰出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回忆说,他曾去爱因斯坦家做客,发现书架上的书并不太多,但有一本书很吸引他,就是德文译本的《道德经》。

英国著名汉学家、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烂掉了根的大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

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时,中国政府送给其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道德经》。

1988年1月26日,美国已故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阐述如何当好一个总统。

1993年6月15日,《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题为《老子的忠告——致克林顿》的文章,这篇仅有576个字的短文竞引用了13句老子的经文来点评这位新上任总统的言行,约占篇幅的1/3。

德国前总理科尔在北京访问期间,特地到白云观,按照道教的礼节上了香,并高兴地说:“道教在德国人民中很受喜爱。”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讲话中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老子》,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据《社会科学报》1994年2月17日报道,在德国,每个企业职工人手一册《道德经》。

1998年1月,诺贝尔奖巴黎宣言指出:“21世纪的世界科技和文化命题要到2500年前的中国老夫子(指老子)那里去寻找。”

2002年8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奥地利国家电视中心“中国老子”摄制组到河南鹿邑等地采风。据他们介绍:“在德国,《老子》一书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在奥地利、瑞士等国,许多有文化素养的人士,常常把《老子》赠送给儿女作为结婚的贺礼”。

由此可见,《道德经》在国内外都是极受有修养、有身份、有地位的正派人士所重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把中国的国学思想应用于组织经营管理之中,在资源匮乏的岛国上创造出世界经济奇迹。今天,国学在中国大地又重新热起来,我试图逐字、逐句地连贯上下文,从组织管理的修身、领导、谋略、变革、人才和执行这6个维度,对《道德经》进行相对准确、连贯、顺畅和通俗的诠释,而不是按照《道德经》的篇章去逐一解读,希望不会误导各位读者。如果各位看过本丛书后,能“循道而为,以道御术”,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繁荣”和“富强”,我就欣慰了。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只要以“道”御“术”,组织虽暂时发展得慢些,但能保证前进的方向不出现偏差。如果偏重于“术”,重视外在的“形”,必然会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样板工程、政绩工程,“走火人魔”。正如孔子精研并整理《周易》之后的结论是“精于术者,定死术下”。因此,“道”高于“术”,虽暂时见效慢,然而有一点一定要记住:鹰可以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不会飞得比鹰高。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一书中就“道”与“术”曾论述说,正派弟子练武讲求根基,稳扎稳打,而邪派弟子练武但求速成,因此见效快。在修习两派武功的前20年,邪派武功是占上风的,正派弟子往往不敌邪派弟子;20年后,正派武功进步越来越快,而邪派武功停滞不前,这时候武林中的高手往往是正派弟子,如少林、武当等正派武功,不仅比邪派要高,而且气力连绵不断,越斗到后面胜算越大。正邪两派的武功本来并元区别,关键在于研习者的内心所在,比如同是一部《九阴真经》,在黄药师手里就练出了天下绝顶武功,成为一代宗师,而在梅超风手里硬是把上乘武功练成了恶毒的“九阴白骨爪”。

吴承恩也特别重视“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主题在《西游记》里随处可见。同样是修行成百上千年,心存善念者就成了菩萨、上仙等功力极高的正面人物;如果是图谋不轨者,虽然眼前过得快活逍遥但必定会堕落为妖精。虽然妖精的道行很高,连大闹天宫、敢与玉帝叫板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有时也无可奈何,但最终一定会被菩萨或上仙灭掉。吴承恩就是想通过《西游记》告诉大家:不怕你现在闹得欢,就怕秋后拉清单。

总有朋友问我“道”与“术”的差别在哪里,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通晓了“道”,其做人的思维和做事的能力比同龄人要高出5~10倍。

组织的经营管理亦如此:在组织发展的起初3~5年内,重“术”的往往发展得很快,但随后死去的也很多,所以有专家总结说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7.5年,存活超过10年的不到5%。这是因为在5年甚至10~20年后,组织发展的快慢差别会出现明显不同。没有“道”的组织一定是管理混乱的,虽能暂时生存,但不过是“应付”罢了。比如在1983年,美国通用汽车与日本丰田汽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合资公司NUMMI,想借此来学习被誉为“21世纪管理模式”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丰田生产方式——TPS。结果在23年后,通用汽车从全球汽车老大的尊位跌到寻求破产保护的地步,而丰田汽车仅因为金融风暴而没达到当年的预期收益而已,却乘机坐上了全球汽车头把交椅的位置。

组织文化既不是文人杜撰的口号,也不是老总的口吐莲花,它是通过员工的行动实实在在表现出来的,它是领导以身作则对下属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进行时。而今天很多的中国组织领导恰恰在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上是惜“行动”如金,这样是不可能将组织经营管理之道传递给中、基层的,当然,也许高层就没有组织经营管理之道吧!

与国学为伍,如何将国学典籍学以致用,我认为通过4个层面可以实现:

第一个层面是证真,即考古挖掘、“引经据典”,把最真实的古本典籍呈献给大众;

第二个层面是翻译,即把古籍相对准确地翻译成当代人能理解的文字;

第三个层面是解读,即从国学中找出对当今社会实践有用的智慧;

第四个层面是致用,即把国学的系统性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比如,葛洪借鉴《道德经》成了炼丹专家,王真(唐宪宗时期的将军,使持节汉州诸军事、守汉州刺史、威胜将军)写出《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张三丰借鉴《道德经》悟出了太极拳,他们都是贯通第二、第三和第四个层面的大家。

通过认真解读《道德经》和查询某些字词的含义,在准确理解老子遣词造句的同时,我发现了《道德经》中一些与其他学者理解不一样的地方,这些话如果理解得不对,恐怕对《道德经》的准确阐释会产生问题,因此,希望我的解释能给读者带来收获。

在这套丛书每一章的后面,我精心总结出与《道德经》本章相对应的“历史经验”奉献给大家,以说明当时左右历史潮流的人物是如何t·循道而为,以道御术,以术治工”而取得成功的,或如何不遵循“循道而为。以道御术”而招致失败的,希望以此能引发国人对国学的兴趣,去钻研更多的史料,让国学发扬光大起来,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现国学的“学以致用”。

在这套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我在网上查寻了大量的观点与资料,在此向各位朋友表示感谢!

将本丛书献给家父的在天之灵,献给养我、育我、教我道理的母亲,献给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拼搏的妻子,献给因我长年努力而很少能得到父爱的儿子王天佐,献给给予我极大帮助且善良、勤劳的岳父母,也献给所有帮助我成长的朋友和激励我上进的人们。

王家尧  2010年9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