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历来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库中的瑰宝,是一部融历史。文学和人生哲学于一炉的鸿篇巨制。古代希腊、罗马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都是有赖于《英豪列传》中绘声绘色的叙述而流传下来的。近2000年来,《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以丰富多彩的史料。朴素生动的叙述以及渗透其间的伦理思想,一直为人们喜爱称道。尽管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专著,但因作者普鲁塔克以其独特的风格,以古希腊罗马的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详尽地描述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保存了许多已散件的文献材料和难得的传说佚事,至今仍是研究希腊罗马历史所必不可少的典籍。另一方面,普鲁塔克也是西方传记文学的鼻祖,因而又被称为西方“现代心理传记作家”的先驱。他的笔调和文体风格对欧美散文、传记、历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书为《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以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广阔的历史舞台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书共9册有50篇,其中46篇以类相从,是名符其实的对传。用一个希腊名人搭配一个罗马名人,共23组,每一组后面都有一个合论。其余四篇则为单独的传记,不作对比,也没有合论。
本书为《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再版编者前言1
译序(席代岳)1
第一篇 创基开国者
第一章 忒修斯(Theseus)
第二章 罗慕洛(Romulus)
第三章 忒修斯与罗慕洛的评述
第二篇 法律制定者
第一章 莱库古(Lycurgus)
第二章 努马·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
第三章 努马与莱库古的评述
第三篇 政治革新者
第一章 梭伦(Solon)
第二章 普布利科拉(Poplicola)
第三章 普布利科拉与梭伦的评述
22
他们快要靠近阿提卡海岸,大家为这次航行的圆满成功而兴高采烈,无论是忒修斯自己还是领航,忘记挂上表示平安归来的船帆,伊吉斯看到以后感到万念俱灰,就从山岩上面纵身而下淹毙海中。忒修斯抵达费勒隆(Phalerum)港口,为了履行他出海之前发出的誓言,先向神明奉献祭品,然后派出传令官将他安全返家的信息带到雅典。
等到传令官进城,发现绝大部分民众为国王的丧生满怀悲痛;可以想像得到,还是有很多人为这个信息而大喜欲狂。市民为了欢迎传令官,就把花圈戴在他的头上,用来感谢他所带来的喜讯;这种状况他当然无法推辞,只是把花圈挂在传令的手杖上面。当他回到海边的时候,忒修斯正在向神明酹酒,为了避免扰乱神圣的仪式就在一旁等待,酹酒完毕立刻前去报告国王崩殂的信息,忒修斯听到噩耗恸哭不已,悲伤的心情使他万分激动,立即兼程赶往雅典。他们提到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奥斯考弗里亚(Oschophoria)庆典,传令官不戴头盔,将花圈挂在手杖上面,每位参加酹酒仪式的人员要发出“哎啦啦!呵!呵!”的叫声。通常人们在仓促的状况下或是在凯旋式的队列中,会出现前面那个“哎啦啦”杂乱无章的声音;要是人民感到惊愕或是内心极为混乱,就会发出“呵呵”的喊叫。
忒修斯为父亲举行葬礼,在Pyanopsion月第7天(10月7日)向阿波罗履行他的誓言,这一天是这批年轻人与他从克里特安全归来进城的日子。他们说到在这个节庆的宴会中,煮食豆类食物的习俗也渊源于此;因为那些从克里特逃走的年轻人,将所有留下的粮食全部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家常使用的大锅中煮好,就用这个简单的食物举办宴会,大家把它吃得干干净净。从此以后,他们在游行的队伍中带着绑上毛线的橄榄树枝(他们拿来作为向神明提出请求和祈祷之用),他们将它称为艾里逊尼(Eiresione),上面还装饰着各种水果,用来表示匮乏和贫瘠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家在游行中唱出下述的颂歌:
艾里逊尼带给我们无花果和面包,
成罐的蜂蜜和涂抹在身体的油膏,
酣睡在痛饮葡萄酒之中何其美好。
虽然有些人所持的意见,说是这种庆祝仪式是用来纪念赫拉克勒斯的后裔即赫拉克莱迪家族(Heraclidae),雅典人表示对他们的抚养之恩极为感激。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还是指赫拉克勒斯本人。米特流斯(Demetrius)的时代。他们将腐朽的古老船板拆下来,装上崭新而又坚固的材料,以致这艘船在哲学家中间,就事物自然成长的逻辑问题成为一种永恒的实例:一方面是要保持船只就是原来的形状,另一方面又极力证明已经大不相同。
雅典人在这天举行的奥斯考弗里亚祭典也称为葡萄节,最早是由忒修斯制定。他并没有将所有中签的童女全部带去,选出两名自己很熟悉的青年,全都长着美丽的女陛面孔,另外又具备男子汉那种勇往无前的气概。要他们经常的洗浴和避免阳光的烤灼,身体不断涂各种油膏,加上化妆和衣物的修饰,保持整洁的头发、光滑的皮肤和红润的面容,举止和行动都要改变,应该与从前完全不同。教导这两个人要能冒充童女的声音、姿势和步伐,经过他检查找不到破绽以后,就拿来充数与雅典的少女在一起,以便到达克里特以后有所图谋。
在他返回雅典的途中,就与这两位男扮女装的青年领导这支光荣的队伍,他们还是穿着原来的服装,手里拿着葡萄枝,是为了对巴库斯和亚里德妮表示尊敬之意,它的着眼前面已经交代;或许他们回来的时候赶上秋天,正好是葡萄收成的季节。
他们让称为Deipnopheme即“晚餐供应者”的妇女,参加这些典礼的仪式,协助处理献祭的程序,就是为了纪念或仿效中签的童男和童女的母亲,她们跑回家将食物和面包带来交给子女;因为这些妇女为她们的儿子和女儿讲了很多传说和故事,对于他们即将遭遇的危险带来安慰和鼓励。这样一来就成为传统,要在这个节日说些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有关这些详尽的叙述我们应该感谢笛蒙的史书。后来他们选择一个地点,为忒修斯盖一座庙宇,从那些童男的家族获得贡金,当成付给这座庙宇的税收,作为维持开支和购置祭品之用。指定菲塔莱迪家族负责督导祭祀活动,对于他们过去友善接待忒修斯,用这种方式加以报答。
P25-27
台湾席代岳先生迻译的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全书,自大陆引进以来,泽被学界已久。今经席先生对译文重行修订,恢复其《希腊罗马英豪列传》的台版旧有译名,并集九册再次推出,亦是值得称道的事情。
普鲁塔克勤于笔耕,著作浩繁,流传下来的尚有百多种;除散论性的著作集《道德论丛》,便是这五十篇希腊与罗马著名人物的平行传记。如今此书已经煌然列于世界文化名著之林;其雄浑壮美、灿烂辉煌,亦无需我们置喙溢美。读者试静心读完全书,便足能知道,此书之激情洋溢、文笔卓越,比之《史记》这样的中国伟大名著亦无遑多让,更不必提起其丰富崇高的思想境界。我们提及此书,多半强调的是其出色的史笔,可以为莎翁一字不易引入剧作;其实普鲁塔克之对于莱库古斯巴达政体的赞美,对于小加图、布鲁图斯等共和斗士的歌颂,亦催生出后世不知凡几的政治与思想诗篇。一部史著,不仅给读者奇丽壮美的阅读享受,亦能成为后代仁人志士效仿的源泉,这正是世界文化史上伟大著作的辉煌宝贵之所在。
叹息“这样的一部名著尚未引入华语世界”,已经是老生常谈;然本书在华语学界的遭遇毕竟有些戏剧性,值得一述。早在八十年代末,大陆出版界即组织翻译了全书,并推出了上卷。然由于种种原因,中卷与下卷迄今尚未出版,成为最著名的难产书之一。倒是台湾的席代岳先生继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后,复将此书全译出版,方使华语学界得以一览这本名著的全貌。
席译甫出,多方关注,有些意见且相当尖锐。然平心而论,席译作为本书在华语世界第一个全译本,其筚路蓝缕之功早已彪炳译界;即便作为译自希腊原文版本出现之前的中文版本,相当时间内亦有其价值所在。目前席先生复将译文精心修改,润色文字,修正舛误,重交安徽人民出版社推出,算得上此译著的修订版本。席先生年事已高,而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处理自己的译稿,此种境界亦非常人所能企及。
借修订重版之机,我们对席先生的译本做了进一步的编辑加工。由于大陆与台湾学界对古希腊罗马的专有名词译法不统一,而席译的大陆初版限于条件,未能做译名统一工作,给读者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这次重版,除认真通读书稿、校正文字之外,复按大陆通行译法,对主要译名进行统一,而尚无通行译法的人名、地名则一仍其旧,不强求一致。另外要指出的是,席先生翻译所用底本,为英语世界流行的德莱顿译本;囿于各种条件限制,我们尚无法以希腊原文校订席译,而席代岳先生译笔之优美雄浑,实无愧于普鲁塔克的盖世杰作,亦非我们后生能够妄加处理。故而除了明显的舛误,我们对席先生的行文皆保持原貌,不做加工更改。这样的编辑原则是否妥当,尚需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