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雾都孤儿(精)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英)狄更斯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首次刊行时,并不时兴写反映生活的悲惨现实小说,但狄更斯存心要使读者震惊。他想要展示出罪犯们的真实面目,揭露出隐藏在伦敦狭小、肮脏的偏僻街道里的恐怖与暴力。因此,他为我们写了邪恶的费金、残暴的比尔·塞克斯,以及一大群窃贼强盗。这些人撒谎、欺诈、偷窃,害怕进监狱,害怕刽子手把绞索套到他们的脖子上,在惴惴不安中生活。

内容推荐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目录

第一章 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的诞生地及出生时的情况

第二章 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成长、教育和膳食情况

第三章 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差点儿谋到一份差事。它可不

是一个挂名的差事

第四章 奥利弗因有人给他提供另一职位,初次踏入社会

第五章 奥利弗与新伙伴混在一起。第一次参加葬礼,他对主

人生意便有了成见

第六章 受诺亚的奚落刺激的奥利弗奋起反抗,令诺亚惊诧

不已

第七章 奥利弗依然倔犟

第八章 奥利弗步行到伦敦。他在路上遇到一位奇怪的年轻

绅士

第九章 本章进一步叙述有关那位快活的老先生及其前途无量

的弟子们的详细情况

第十章 奥利弗对他的新伙伴的性格更了解了,并以高昂的代

价取得经验。在本故事中,这是很短、但非常重要的

一童

第十一章 叙述警务司法官方先生,并提供了他的审判方式的

一个小范例

第十二章 在本章里,奥利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更好的照

料。故事重提那位快活的老先生及其年轻的朋友们

第十三章 向聪明的读者介绍了一些新相识;叙述与本故事有

关的、跟这些人有联系的各种趣事

第十四章 进一步叙述奥利弗住在布朗洛先生家里的详细情

况。他出去办事时,一位叫格里姆威格的先生道

出了对奥利弗的石破天惊的预言

第十五章 叙述那位快活的老先生和南希小姐如何喜欢奥利

弗·特威斯特

第十六章 叙述奥利弗被南希领回去后的遭遇

第十七章 奥利弗依然时乖命蹇。一位大人物到伦敦来毁坏

他的名声

第十八章 奥利弗在他那些说教的、可敬的朋友圈子中如何

消磨时光

第十九章 本章里讨论并敲定了一个重要的计划

第二十章 在本章中,奥利弗被交给威廉赛克斯先生

第二十一章 出行

第二十二章 夜盗

第二十三章 本章包括邦布尔先生和一位太太之间一次愉快

的谈话要旨,说明即使牧师助理在某些方面也

是易动感情的

第二十四章 叙述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话题,但这一章 很短

也许读者会发现它在本故事中的重要性

第二十五章 在本章中,故事恢复到费金先生及其同伙的

情况

第二十六章 在本章中,一位神秘人物登场了,还发生了许多

与本故事有关的事

第二十七章 为前一章 极为没礼貌地把一位太太丢开而赔罪

第二十八章 关照一下奥利弗,并开始叙述他的奇遇

第二十九章 本章介绍一下奥利弗求助的这户人家

第三十章 叙述奥利弗的新探视者们对他的看法

第三十一章 本章涉及了一个危急情况

第三十二章 叙述奥利弗开始和善良的朋友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十三章 在本章中,奥利弗和他朋友们的幸福生活突然

中断

第三十四章 本章包括对现在登场的一位年轻先生的初步介绍,以及奥利弗的一次新的奇遇

第三十五章 本章包括奥利弗的奇遇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以

及哈里·梅利和罗斯之间一次颇为重要的谈话

第三十六章 这是很短的一章 ,看起来也不怎么重要,但它应

该作为上一章 的继续,也作为接下来一章 的承上

启下的关键来读

第三十七章 在本章中,读者可以看到在婚姻问题上常见的

婚前婚后的截然不同

第三十八章 本章叙述邦布尔夫妇和蒙克斯先生夜里会面的

情况

第三十九章 介绍读者已经熟悉的一些体面人物,并叙述蒙

克斯和犹太人如何一起策划

第四十章 后续上一章 的一次奇怪的会面

第四十一章 本章包含着一些新发现,并表明意想不到的事

像祸不单行一样,总是接踵而至

第四十二章 奥利弗的一位显示出明显的天才特征的老相识

成了伦敦的知名人士

第四十三章 本章描述机灵的蒙骗者如何陷入困境

第四十四章 南希对罗斯·梅利践约的时间到了,但她未能

前往

第四十五章 费金雇用诺亚·克莱波尔履行一项秘密使命

第四十六章 践约

第四十七章 致命的后果

第四十八章 赛克斯的逃亡

第四十九章 蒙克斯和布朗洛先生终于会面。他们的谈话,

以及打断这次谈话的消息

第五十章 追捕与逃亡

第五十一章 本章对不止一个秘密提供了说明,还包括了一

次不涉及嫁妆和私房钱的求婚

第五十二章 费金活着的最后一夜

第五十三章 尾声

试读章节

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成长、

教育和膳食情况

在紧接着的八个月或十个月中,奥利弗成了一系列背信弃义和欺上瞒下行径的牺牲品。这个孤儿的饥饿和贫困的情况,由济贫院当局及时地向教区当局汇报。教区当局作了一个宽宏大量极其人道的决定:奥利弗应该送去“寄养”,在那儿,每周七便士半的伙食,对一个小孩来说是很可观的了,可以买好多东西,足够使他吃得过饱,撑得难受。这位老妇人是个有知识、有经验的人;对于自己有利的也算计得非常精明。于是,她把他们每周津贴的大部分据为己用,留给教区孤儿的生活费用甚至少于规定的标准。

奥利弗·特威斯特九岁生日时是个面黄肌瘦的孩子,身材有些矮小,腰围显然太细。他正在煤窑里跟挑选出来的另外两位小绅士一起庆祝生日。因为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俩竟敢喊饿,跟他一起被狠揍了一顿之后,一直被关在煤窑里,就在这时候,济贫院慈善的女主人曼太太不经意地被牧师助理邦布尔先生的出现吓了一跳。邦布尔先生正竭力想打开庭园大门上的边门。

“天啊!是你吗,邦布尔先生?”曼太太说道,欣喜若狂地将脑袋探出窗外,一边低声交代苏珊快把奥利弗和那两个小家伙带匕楼,马上给他们洗澡,“我的天啊!邦布尔先生,见到你我多高兴啊,真的!”

曼太太把牧师助理领进一个用砖铺地的小客厅,为他安排一个座位,殷勤地把他的三角帽和手杖放在他面前的方桌上。邦布尔先生从额头上擦去刚才步行时冒出的汗,自鸣得意地望了一眼那顶三角帽,笑了。是的,他笑了。牧师助理也是人。邦布尔先生笑了。

“现在谈正事,”牧师助理说道,掏出一本皮革面笔记本,“那个差不多算受过洗礼的孩子奥利弗·特威斯特今天正好是九岁生日。”

“愿上帝保佑他!”曼太太插嘴道,用她的围裙角把自己的左眼揉得又红又肿。

“尽管赏金十英镑,后来增加到二十英镑,尽管教区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可以说异常的努力,”邦布尔先生说道,‘‘我们仍然无法打听到他父亲是谁,也没有查明他母亲的住处、名字和身份。”

曼太太惊愕地举起双手,但考虑了片刻之后,又补充道:“那么.他怎么会有名字呢?”

牧师助理无比自豪地挺直身子,说道:“我杜撰的。,,

“噢,你真有文才,先生!’’曼太太说。

“好啦,好啦,”牧师助理说道,显然对这种恭维感到满意,“也许是吧。也许是吧,曼太太。”他把那杯掺水的杜松子酒喝完,又补充道,“奥利弗太大了,不宜留在这儿了,董事会已决定带他回济贫院。我是亲自来带他回去的。马上让他来见我。”  “我马上带他来。”曼太太说完,离开了房间。奥利弗的脸上、手上结满了污垢,替他洗了一次澡勉强清洗掉外层污垢之后,他被领进了慈善的女保护者的房间。

“奥利弗,你愿意跟我一道走吗?”邦布尔先生以威严的声音说道。

奥利弗正想说他随时乐意跟任何人一块走时,可抬头发现曼太太,就在牧师助理的椅子背后,一脸怒不可遏的样子,并向他挥拳威胁。他马上领会她的暗示,因为那只拳头常落到他身上,他记忆犹深。

“她能跟我一道去吗?”可怜的奥利弗问道。

“不,她不能。”邦布尔先生回答,“不过她有时会来看看你。”

这对那个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莫大的安慰。他虽然年纪小,也懂得假装舍不得离开。奥利弗确实很自然地哭了。曼太太给了他无数次的拥抱,也给了奥利弗更想要的东西——一片面包和黄油,免得他到了济贫院时看上去太饿了。奥利弗手里拿着那片面包,头上戴着褐色的教区小布帽,跟邦布尔先生离开这个可怜的家。

邦布尔先生昂首阔步地朝前走,小奥利弗紧紧地抓住他金丝带镶边的袖口,在他旁边快步跟着,每走完四分之一英里就问一次,他们是否“快到那儿了”。

奥利弗进济贫院还不到一刻钟,第二片面包尚未吃完,邦布尔先生就回来了。他已经将奥利弗交给一位老太太照料,并告诉奥利弗,董事会今晚开会,董事们马上要见他。

邦布尔先生叫他跟着,把他领到一个粉刷过的大房间里。房间里放着一张方桌,围坐着八个或十个胖乎乎的先生。一位圆脸盘、脸色红润又特别胖的先生坐在首席,他坐的扶手椅比其他的椅子都高。

“你叫什么名字,孩子?”坐在高椅上的那位先生问道。

奥利弗见到这么多先生吓得要命,浑身不停地发抖。牧师助理又从后面轻轻敲了他一下,他便大哭起来。

“嘘!”这位先生又说道,“你知道你没有爸爸或妈妈,你是由教区抚养的,是吧?”

“知道,先生。”奥利弗回答,伤心地哭泣着。

“好啦!你到这儿来是为了接受教育,学会一门有用的手艺。”坐在高椅子脸色红润的先生说道。P3-5

序言

几年前,笔者在一次访问英国时,到一位狄更斯同好家中做客,闲谈中主人提到,他们不久前在家中接待过一批美国来客,面对主人家中现代化的装修设备,竟然惊讶不已,其中一位连声慨叹:“哎呀,我想象当中你们这里还是《奥利弗·特威斯特》当中所写的样子呢!”

这段小小插曲自然令人感到,这位富贵骄人的美国客人坦率当中透露的浅陋,但同时确实也反映出这部小说在读者当中影响之深、远、久。

即使没有读过这部书的人,对它的故事和人物也可能十分熟悉,因为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早已将它们更直接更形象地展示于人。早年聪明的中国电影工作者还给它取了一个更适合我国公众口味的名字《雾都孤儿》。20世纪初,我国传译世界文学名著的先驱林琴南给这部小说中文本的题目是《贼史》。

狄更斯是从记者到特写作者走过来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尤其前期创作,带有明显的纪实作品和流浪汉小说的性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无疑更是半特写、半小说性的;《尼克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以及《大卫·科波菲尔》,实际也尚未脱离这种模式。唯独这部《奥利弗·特威斯特》,却是匠心独运,其情节之精妙,堪与其晚期的《双城记》、《远大前程》相比;而其中所包含的强烈戏剧性冲突,更是狄更斯其他小说少有得以望其项背者。也正因这部小说中所包含的特有戏剧素质,狄更斯生前,就亲自将它搬上了戏剧舞台。

从狄更斯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可见,他是同时具有写作和表演天赋的人。机缘引导他走上了笔耕之路,并且促使他马不停蹄,行程万里,简直收不住脚。但是人到晚年(请注意,按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寿命的标准,四五十岁之交已属晚年无疑),小说家狄更斯已在公众中为人稔熟,狄更斯所创造的小说模式也已为跃跃欲试的后继作家力图突破,而狄更斯本人的经济生活又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窘迫,因此他重温旧目的演员梦,操起诵读、表演自己作品片断的独角戏演员生涯,而且风靡本国和欧美,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节选自己的小说作为独角演出的脚本,《奥利弗·特威斯特》正是较早、也较重要的一部。据传记家们描述,狄更斯在表演此书选段《谋杀》一场时,可谓盛况空前:在爱尔兰,剧场内外给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甚至不得不动用警察前来维持秩序;在伦敦,狄更斯表演到最恐怖的关头,舞台下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性观众,个个面色如土,瑟瑟发抖,有人索性闭上眼睛,堵起耳朵。狄更斯生前,由他自己朗诵,取得如此轰动效应,如果说还夹带相当水分,是由于作家本人所引起的名人效应在推波助澜;那么,狄更斯逝世以后,由其他演员承袭这一传统,又取得同样轰动效应,而且经百余年代代相传,成为独角戏表演的经典,则更可看出作品本身净重的分量了。  笔者孤陋,仅在英美欣赏过两次这类表演。一次是1994年,在伦敦的狄更斯博物馆。表演的脚本是该博物馆馆长大卫.帕克和戏剧导演约翰·格瑞克合作,演员是吉奥弗瑞·哈瑞斯,剧名《英格兰的精英》,叙述、独白、对话选自《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和《奥利弗。特威斯特》等书,包括《奥利弗·特威斯特》第23章邦布尔夜访科尼太太的一场滑稽剧。另一次是199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校园狄更斯研讨会的余兴晚会上,表演者是英国有名气的女演员米丽安姆·马格利埃斯,节目又是邦布尔和科尼太太的那场丑剧。两位演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不约而同地选取了《奥利弗·特威斯特》中的这一片断,当然不能视做纯属巧合,而是因为这一片断早巳成为这类演出中的“保留节目”。

单人表演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支脉,犹如戏剧本身,自然是比小说更能直接面对公众的一种通俗文艺形式。我们对狄更斯小说的全面印象,通常首先也总是其通俗性。《奥利弗·特威斯特》的通俗性,对我们也是不言自明。故事开场在济贫院设置的伏笔、贯串通篇时隐时现的主人公身世之谜,由主人的遭遇所引发其他人物之间生死攸关的纠葛,小说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以及自始至终充满幽默噱头和冷嘲热讽的风格,都富有市民文化的浓烈色彩。身为从伦敦贫穷市民中浮升出现的小说家狄更斯,自幼深受伦敦市民文化哺育,创作中,尤其在早期,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本来不足为奇。他在《奥利弗·特威斯特》之前出版的《博兹特写集》和《匹克威克外传》,都有更多市民文化的成分。但是作为天才的小说大家,平民的出身背景,早年遭受贫困的折磨,做学徒、记者的阅历,受英国及西欧民主、人道思潮的影响和写实小说传统的熏陶,他的创作始终保持了俗而不庸,寓庄于谐的格调;这一特点随着他创作事业的发展,越到后期越见突出。

《奥利弗·特威斯特》中的谐,从邦布尔与科尼调情的一段,已可见一斑。谐谑的成分,可见于此书的始终。狄更斯创作伊始,这种风格即已定格,从《博兹特写集》、《匹克威克外传》中,均可领略。但是谐谑、滑稽并非目的,而是他针砭时弊、讥讽世风的手段。邦布尔和科尼的调情,是在本可最适于表现人性美的恋爱场面,表现人性之丑,社会之恶,从而达到对社会更有力的暴露和批判。这部小说的全部内容,都是为此目的而设。

对于其他重要反面人物,诸如费金、赛克斯、蒙克斯、几个少年犯以及寄生于济贫院的社会其他部门的恶棍流氓,狄更斯的描绘基本上是单线平涂漫画式的,但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那样过目不忘,鲜明突出,因为这种虽然并非精雕细刻的手法,却实实在在地抓住了人物最主要的特征——这也正是漫画在绘画艺术中不可取代的原因。

即使是对于像赛克斯这类侧重漫画化处理的次要人物,狄更斯也还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例如赛克斯杀人后的出逃,作更精细的描述,从而使人物层次增多,情节也更真切。

通读狄更斯小说的时候,常常可以发现一些独具狄更斯特色的艺术手法,诸如精细巧妙地设计情节,大量的讽刺、幽默、诙谐和调侃,画龙点睛式地阐发哲理、深层心理、潜意识以及梦境的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构成小说艺术大师不可缺少的素质,而且贯串狄更斯创作的始终。这些艺术特色,越近狄更斯创作的晚期,发展得越臻完善。诸如在《双城记》、《远大前程》等作品中,但是阅读《奥利弗·特威斯特》,只要稍稍留意,就可发现它们的萌芽。因此,人们也不禁要赞叹作者早熟的天才。但是作为狄更斯早期之作,对作家来说也是少年之作,这部小说思想艺术上明显的肤浅,也无可回避。狄更斯作为英国19世纪前期小说家那种积极进发、乐观向上,也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一种负面影响,那就是盲目乐观和虚张浮夸。小说结尾,作家基于个人善良的愿望和仁爱之心,为奥利弗最终“争得”一份遗产,对读者自是莫大的告慰。当中其他人物,也大多遵循善恶必报的原则,各得其所;就连凶残的邦布尔夫妇最后也双双流落到他们曾借以施虐的济贫院,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与这一对狗男女下场类似的,自然还有诺亚和夏洛特这对从棺材铺起家的邪恶青年男女。比起光怪陆离、复杂错综的现实生活和人类命运,狄更斯的这些图景显然是太过稚拙了。再说,小奥利弗交上好运以后,还捎带对所有对他即使只有滴水之恩的人也都涌泉相报,但是他幼年在济贫院的小伙伴狄克却无福消受这份好运!还有济贫院里其他那些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孩子呢?贼窟里其他那些误入歧途、未老先行败坏的儿童呢?他们没有从天而降的遗产和机遇!热情但却天真的狄更斯没有为他们安排幸福惬意的生活。他们应该,不管他们懂与不懂,盼望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狄更斯在此后的一系列小说中,继续积极地为孩子们寻求幸福之路,种种道路,平坦的,坎坷的,笔直的,曲折的……始终没有一条康庄大道。他的理想之路,后人在继续探索。

张玲

2000年2月

定稿于北京双榆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2: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