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克曼的这本世界名著流行很广,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在图书目录里通常列入传记类,也有时列入文学类。爱读这部书的人不只有文艺史家和文艺批评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化史家,还有关心一般文化的普通读者。一般爱好者多半把它作为传记来看。歌德这个人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化高峰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西方发生过深广的影响,《谈话录》对他这个人作了细致亲切而大体忠实的描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歌德谈话录/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爱克曼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爱克曼的这本世界名著流行很广,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在图书目录里通常列入传记类,也有时列入文学类。爱读这部书的人不只有文艺史家和文艺批评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化史家,还有关心一般文化的普通读者。一般爱好者多半把它作为传记来看。歌德这个人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化高峰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西方发生过深广的影响,《谈话录》对他这个人作了细致亲切而大体忠实的描绘。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谈话录》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文艺方面,它记录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谈话录》时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剧作《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时期,歌德自己多次谈过他关于这部剧本苦心经营的情况,对于理解这部剧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艺创作问题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目录 歌德:德意志文化的灵魂黄明嘉 1823年6月10日(1) 初谒歌德 1823年6月11日(4) 接受歌德的良好建议 1823年6月16日(6) 接受新任务 1823年6月19日(7) 来自马里恩浴场的福音 1823年9月18日(10) 写小题材是最好的方法 1823年10月2日(15) 迁居魏玛,与舒尔茨晤谈 1823年10月14日(17) 厌恶坏的,才能更好地认识好的 1823年10月21日(20) 享有盛名者必有过人之处 1823年10月27日(22) 《哀歌》与健康活泼的歌德 1823年10月29日(26) 对特殊事物的理解和描绘正是艺术的真正生命 1823年11月3日(29) 现实状况是永恒世界的代表 1823年11月14日(32) 谈席勒 1823年11月16 H(35) 一气呵成有助于全诗的浑然一体 1823年12月31日(38) 人们在折磨上帝 1824年1月2日(39) 莎士比亚和维特时代 1824年1月4日(44) 我有勇气说出我想说的 1824年1月27日(48) 我知别人却不为人知 1824年2月24日(50) 正直纯良的人会获得好灵感 1824年2月25日(53) 时间是个很情绪化的暴君 1824年2月26日(58) 鉴赏力靠杰作培养 1824年2月28日(63) 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最大的快慰 1824年2月29日(65) 缺少伟人使世界更加可悲 1824年3月22日(67) 歌德的林中花园 1824年3月30日(72) 法德两国戏剧之比较 1824年4月14日(76) 风格是作家内心的真实写照 1824.年5月2日(79) 论宗教和艺术 1824.年5月5日(83) 逗趣的方言和发音 1824年8月16日(86) 人是相互碰撞的漂浮的罐子 1824年11月9日(87) 先驱者的落伍 1824年11月24日(89) 法国人具有理智和智慧,但缺根基和虔诚 1824年12月3日(91) 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才能有所成就 1825年1月10日(95) 谈学习外国语言 1825年1月18日(99) 诗的力量在于意境和主题 1825年2月24日(109) 重要的在于建设,不在于破坏 1825年3月22日(115) 对付之一炬的魏玛剧院的美好回忆 1825年3月27日(121) 剧院、剧本和表演 1825年4月14日(125) 论挑选和培养演员 1825年4月20日(127) 最大的艺术是限制和封闭自己 1825年4月27日(134) 我只是替一个自己也是公仆的人当仆役罢了 1825年5月1日(137) 探讨古希腊悲剧衰亡的原因 1825年5月12日(150) 人只向自己喜爱的人物学习 1825年10月15日(153) 文学弊病的根源在于作者的人格缺陷 1825年12月25日 (156) 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缺乏想像力 1826年1月29日(161) 济世须仗超群才 1826年7月26日(165) 读来有趣的剧本不一定适于演出 1827年1月4日(168) 任何才能都必须得到知识的哺育 1827年1月17日(171) 不要败坏孩子们对篝火的兴致 1827年1月18日(177) 让每一篇作品具有不同的风貌 1827年1月31日(184) 诗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1827年2月21日(189) 交通促进人类文明 1827年3月21日(191) 从反对者的意见中受益 1827年3月28日(192) 相同的东西使人心安,矛盾使人富于创意 1827年4月1日(201) 大凡高尚的东西都是深沉的 1827年4月11日(206) 孤芳自赏的人就像台球盲目滚动 1827年5月3日(214) 与英国、法国相比,德国还属于过去时代 1827年5月4日(219) 纯自然真理比党派观点好 1827年5月6日(221) 不要用深奥的理念把生活搞得复杂沉重 1827年7月5日(225) 只要善于合理利用,没有哪个题材是 缺乏诗意的 1827年7月18日(231) 作品是作者人格心灵的表象 1827年7月21日(232) 高明的作者化恐惧为感动 1827年7月25日(234) 司各特的回信 1827年9月26日(238) 郊游和关于鸟类迁徙的探讨 1827年10月1日(245) 歌德介绍《浮士德》第二场剧情 1827年10月7日(246) 席勒的怪癖和对“心有灵犀”事件的 美妙回忆 1827年lO月8日(253) 面对诡异的自然界,人类显得鄙陋无知 1827年10月18日 (263) 同黑格尔探讨辩证法 1828年3月11日(265) 精神状态决定命运 1828年3月12日(275) 人的本性中潜藏着神奇的力量 1828年9月11日(283) 顾忌使人变成事物的奴隶 1828年10月3日(287) 人们需要的是明朗和快乐 1828年10月8日(291) 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去罗马 1828年10月9日(293) 司各特的创作手法与艺术 1828年10月11日(296) 超凡特异者多孤独,其作品不具普及性 1828年10月20日(301) 伟大的艺术家须以人格面对自然 1828年10月22日(303) 女人是银质的果盘 1828年10月23日(304) 对大公爵的深情缅怀 1828年12月16日(315) 作品的价值在于其教益 1829年2月4日(322) 哲学、宗教与艺术创作 1829年2月12日(326) 大凡伟大和明智的人都是少数派 1829年2月13日(328) 自然总是严肃而正确的 1829年2月17日(331) 术士、印度哲学和黑格尔 1829年2月18日(334) 人不会满足于对本原现象的观察 1829年3月23日(336)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1829年4月2日 (338) 健康的古典和病态的浪漫 1829年4月3日(341) 由建筑而论宗教与文学 1829年4月6日(345) 真实的力量是伟大的 1829年4月7日(351) 对拿破仑的回忆 1829年4月10日(355) 真实的美让人敬畏 1829年4月12日(362) 与其抱残守缺不如从失误中汲取教益 1829年4月14日<365) 追忆艺术家们的趣闻 1829年9月1日 (368) 德国的哲学和英国的实用主义 1829年12月6日(370) 歌德是精灵们选定的世之楷模 1829年12月16日(373) 谈论《浮士德》精妙的布局 1829年12月20日(376) 艺术家的敏感和《浮士德》的舞台设想 1829年12月27日(380) 影射时弊的《浮士德》 1830年1月3日(382) 关于《浮士德》的法文译本 1830年1月10日(384) 探寻“众母”和神话的起源 1830年1月27日(386) 世界被数字统治着 1830年2月3日(387) 莫扎特童年印象 1830年2月10日(388) 王公贵胄的固执习性 1830年2月14日(390) 歌德对死亡的态度让人释然 1830年2月17日(392) 谈舞台布景和演员服饰的搭配协调 1830年3月14日(394) 在文明程度最低的地方,民族仇恨最为强烈 1830年3月21日(403) 精神决不要向肉体投降 1830年4月5日(406) 思想清新、天资高超者多保持谦虚 1830年11月30日 (409) 歌德在病中 1831年2月11日(411) 只注重技术性细节的时代不会有创意 1831年2月13日(413) 雄健阳刚的精神与艺术 1831年2月14日(418) 人的才能以体格做基础 1831年2月17日(420) 多知道一点东西总是好的 1831年2月20日(423) “如何”与“为什么”,哪一个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1831年2月21日(426) 聪明的作家选写最符合写作意向的事物 1831年2月28日(429) 人生如画及歌德的信仰 1831年3月2日(433) 精灵表现在完全积极的精神之中 1831年3月8日(435) 精灵超越一切概念而起作用 1831年3月15日(437) 宗教主题和音乐主题 1831年3月16日(441) 席勒屈服于女人的影响 1831年3月20日(442) 《达夫尼斯和赫洛亚》印象 1831年3月21日(444) 伏尔泰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1831年3月27日(447) 建设性的意见好于吹毛求疵的指责 1831年3月28日(450) 青年歌德与妹妹 1831年3月29日(452) 令人匪夷所思的麦尔克 1831年5月2日(453) 庸才因为做了党派喉舌而显身扬名 1831年5月15日(454) 所有的争论都与我的本性相悖 1831年5月25日(457) 席勒的缺憾 1831年6月6日(459) 浮士德获得救赎的秘诀 831年6月20日(462) 语言局限了人们洞察世事 1831年12月1日(465) 索勒的三部曲诗和雨果的细节描写 1831年12月21日(468) 卓越人物必有非凡才智和实践精神 1832年3月初(471) 气质反映出身和思想深度 1832年3月11日(472) 论基督教 几天以后(477) 诗歌的祖国和诗人的爱国 试读章节 1823年6月10日 星期二 魏玛 初谒歌德 几天前我来到这里,今天首次拜访歌德。他对我的接待分外热情,他本人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我把这一天看成是我平生最幸福的日子。 我昨天去探问,他约我今天十二点去见他,我按时前往,发现他的仆人已在等候领我去见他了。 我对这幢房屋的内部陈设很有好感,一切都不豪华,显得典雅而简朴。台阶旁陈列的那些古希腊罗马的雕像复制品表明歌德对造型艺术和古希腊文化的特殊嗜好。我瞧见底楼一些妇女在来来往往地忙碌着,又见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朝我跑过来,毫不认生,瞪着大眼打量我。这是歌德的儿媳奥蒂丽的孩子。 我朝四周稍稍看了看,便跟随那位健谈的仆人上了二楼。他打开一个房间的门,我跨过上面嵌有SALVE字样的门槛,这预示着我会受到亲切的欢迎了。他引领我穿过这间房,又打开另一间较宽敞的房并请我在此等候,转身向主人禀报我到来的消息去了。屋子里的空气很是清凉,令人神清气爽。地上铺着地毯,配置的家具有一张红色的长沙发和几把同色的椅子,显得异常清爽。房间的一侧摆放着一架钢琴,壁上挂着各类尺幅不等的素描和油画。 透过对面敞开着的门,可窥见里面还有一间屋,壁上也同样以油画装饰,仆人就是穿过这间房进去禀报的。 没等多久,歌德就出来了。他身着蓝上衣,还穿上正规的鞋子,多么崇高的形象啊!这一印象实在叫人惊喜不已。他话语亲切,我的局促不安立即烟消云散。我们并坐在长沙发上。我待在他的身边,注视他,高兴得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根本不知对他说些什么才好。 他立即谈起了我的手稿,“我是刚放下你的手稿来的,整个上午都在看你的这部作品,它用不着推荐,它本身就是一种推荐。”他接着又称赞我表述清晰,思路畅达,一切言之成理,思考周密。他补充道:“我想很快把它送出去,今天就给柯塔写封信,用邮车寄送,明天再把书稿包装邮寄给他。”我向他道谢,并用感激的眼神仰望着他。 接下来我们谈论我的长途旅行,我告诉他,我旅行的目的地是莱茵地区,在那里找个合适的地方待下来写点新作;不过起先还是想从这里去耶拿,以便等候柯塔先生的回音。 歌德问我在耶拿是否有熟人,我回答说,我希望同克内贝尔先生建立联系;他马上答应写封信让我随身带去,以确保我受到较好的接待。 “好了,好了,”他说,“你到耶拿,我们就变成近邻了,一旦有事,就可以互访或写信了。” 我们在一起坐了很久,气氛宁静而亲热。我按着他的膝盖,因注视他而忘记了说话,看他怎么也看不够。他的褐色面容布满皱纹,显得结实有力,而每条皱纹均表情丰富。总之,他的面部是多么诚实而坚定,平和而伟大啊!他讲话缓慢而随意,令人感觉他就是一位年迈的君王。可以看出他很自信,不计世间毁誉。在他身边,我的幸福感无可名状,自感得到了安慰,犹如一个艰辛备尝、宿愿未酬之人看到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一样。 他然后提起我的那封信,对我信中的一句话表示首肯: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说得很清楚,也就能把其他的事情说清楚。 他接着说:“现在不可能知道,事情会起什么变化,我在柏林有一些好友,希望他们给你想点办法。” 这时,他自顾自地微笑,又提醒我这些日子在魏玛必看的东西,还说要请秘书克劳伊特先生当我的向导。他特别劝我千万别错过参观魏玛剧院的机会。他又问了我现在的住址,并表示希望再见我一次,一旦时间合适,他就派人来请。 我们依依惜别。我感到万分幸福,因为他的每句话都表露出友善,而且我觉得,他对我颇有好感。 1823年6月11日 星期三 接受歌德的良好建议 这天上午,我收到歌德用明信片写的邀请信,于是我又到他那里待了个把小时。在我看来,他与昨天已判若两人,对所有的事情反应快捷而果断,像个青年人。 他朝我走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两本厚厚的书。他说,“你若匆匆地离开我,这不好;我们彼此要是更熟悉些就好了。我希望更多地见你,更多地同你交谈。可是,泛泛的东西太多,我想到一种特殊的东西,它作为第三者可充当你我之间的联系纽带和探讨的要点。在这两本书里,你可以找到一七七二年和一七七三年的《法兰克福学术报告》,里面差不多全部刊载了我当时撰写的评论短文。这些文章没有署名,因为你是熟知我的文风和思维方式的,所以你定能把它们从其他文丛中“淘”出来。我现在希望,你仔细读一读我青年时代写的这些文章,然后告诉我对它们的看法。我想知道,它们是否值得收录在我未来的作品集中出版。它们离我实在太遥远了,我无法作出判断。想必你们年轻人知道,它们对你们是否还有价值;从当今的文学观点看,它们还有多大的使用价值。我已派人拿来了这些文章的抄件,过些时日你就拿抄件同原文对照。以后你在仔细编辑时,不妨这样做:在不损害整体特点的条件下,对某些地方略作删节和补充。” 我回答他说,我很愿意试一试,看看这些文章;看时别无他求,只按他的蒽思行事。 他说:“一旦投入工作,你就会发现,你是完全能胜任这项工作的,这事对你来说可谓易如反掌。” 他接着又向我透露,他打算大约八天后启程去马里恩浴场。假如我在他动身之前还留在魏玛,他认为那再好不过,因为这期间我们还可以见面、叙谈和彼此更深入了解。 “我也希望,”他补充道。,“你在耶拿不止住几天或几周,而是整个夏天都在那里安家,直至初秋我从马里恩浴场归来。昨天,我已经为住房和诸如此类的事给朋友写了信,好让你在那里一切顺利,生活愉快。 “你在耶拿可以找到各色各样的原始资料和参考书,以备进一步研究之用,还可以同许多博学、好交际的人来往,再者,耶拿这个地方多姿多彩,你可以找到五十条散步线路,条条线路让你快乐,而且无人打扰,宜于思考。你一定能觅到闲暇创作新作品,顺便也办理我托付你的事。” 我对歌德这些好的建议没有异议,全部欣然同意了。当我告别时,他显得格外慈祥,并且定好后天再见面。 P1-5 序言 歌德:德意志文化的灵魂 歌德逝世半个多世纪后,德国近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尼采说:“歌德,不仅是一个善良而伟大的人,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歌德是德意志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 要理解尼采这番话的内涵,自然要研究歌德所处时代特点,研读他的著作才行,但是,由歌德的文学助手爱克曼(JohannPeter Eckermann,1792年~1854年)辑录的这本《歌德谈话录》,其内容之博大,见解之精深,谈话之语近旨远足以为这种目的之助,这是不容置疑的。 关于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1832年)生活的时代,《谈话录》中记载歌德的话:“我有一个大的便利处,那就是我生活在一个迭爆世界大事的时代,那些大事伴随我整个一生,所以我有幸在有生之年见证了七年战争、美国脱离英国、法国大革命、整个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的覆灭以及后续的各次事件。” (1825.2.25)总之,那时的欧洲,资本主义方兴未艾,封建社会面临彻底崩溃,是一个大动荡、大转折、大变革的时代。当时的德意志兰(Deutschland)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许多分裂的封建小邦组成,工商业不发达,经济落后,市民一资产阶级弱小,国家和民族呈整体性的鄙陋。但是,到了18世纪60至70年代,亦即德意志“启蒙”文化的盛期,德意志市民一资产阶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精神生活,一种全新的自由的民族情感,他们反对封建小邦割据,厌恶现实的鄙陋,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尼采说歌德是一种文化,是否可以理解为,在“启蒙”盛期的“狂飙突进”运动中和在其后的古典主义时期,歌德以其彪炳世界文学史册的煌煌巨著,表现和弘扬了市民资产阶级上述的时代精神。所谓“精神”,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化的本质特征,所谓“文化”就是这种“精神”的创造,是“精神”的外化。 歌德作为“狂飙突进”的旗手,在1770年~1775年间发表一系列诗歌,其中最闪耀战斗光芒的当属《普罗米修斯》,否定神的权威,为自由和解放呐喊;他还创作了著名历史剧《铁手骑士葛茨·封·伯利欣根》(1773),讴歌葛茨热爱自由,反抗封建制度,为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理想献身;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反映在封建小邦桎梏下青年人的忧愁和苦闷,“维特式的情绪和自杀”曾在欧洲引起极大的共鸣。歌德说:“我像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成这部作品。”(1824.1.2)可见他为此书付出多么大的心血。《谈话录》记载歌德津津乐道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携带的书籍中有《少年维特的烦恼》,并以此为荣。 到了80年代中期, “狂飙突进”开始退潮,进入所谓的“德意志古典主义”时期(1786年~1805年)。这个古典主义是相对于法国大革命(1789)出现的,甚至可以说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初始,歌德和大多数德意志知识分子一样,热烈欢呼法国大革命。他在其诗作《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中回忆当时的欢庆情景:“……当朝阳放射出第一道光芒时,当听到人人权利平等、听到鼓舞人心的自由和令人赞美的平等时,大家是多么的情绪高昂、心花怒放和精神振奋啊!”然而时隔不久,歌德们就对法国雅各宾专政和暴力抱敌视态度了。《谈话录》记载了歌德的直言不讳:“我憎恨任何暴力颠覆政权……我对于任何的改良、即让我们看到未来希望的改良都是欢迎的,但是,如上所说,我内心反对任何暴力和任何跳跃式的东西,因为这不符合自然。”(1825.4.27)歌德对法国暴力革命的态度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反映德意志市民一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不足以从封建贵族手中夺权,所以歌德一再申言,他是反对照搬外国经验的;再者,德意志兰经济复苏,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大邦和其余“第三德意志”开始出现开明专制改革消减了像歌德这样的市民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抗情绪。歌德说:“但我也不是专制的朋友。我也完全相信,伟大的革命从来不是人民的过错,而是政府的过错。只要政府保持公正和清醒,及时为民实施改良,切莫因循守旧,抗拒下层的急迫要求,这样,革命就不会发生了。”(1824.1.4)又说:“时代永远在前进,人世间的事每隔五十年就要换一个样子,某种在一八OO年还是完善的机制,到一八五O年也许就是一种缺陷了。”(1824.1.4)所以歌德主张渐进式改良,这思想明显反映在他这个时期的作品里。 诗剧《塔索》(1790)中,诗人塔索与公国首相安东尼奥的最终和解,传达了作者与现实妥协的思想倾向;寓言叙事诗《列那狐》(1794)中,列那狐同诸多动物周旋,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被兽王封为宰相,其寓意不言自明;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1795年一l。796年)写主人公威廉把意志坚定、目标明确的开明贵族洛塔利奥视为自己寻求的理想人物和生活意义,参加了洛氏组织的“塔楼兄弟会”,与洛氏的妹妹联姻,并从事教育民众、改良社会的事业。文学巨著《浮士德》交错着现实与虚无、前进与倒退、勇于创造与阻碍创造、追求真理者与谬理者的相争相合,突现浮士德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歌德既不赞成暴力手段,又不赞成封建专制,主张一切顺乎自然的渐进式变化,这种骑墙式的立场反映出他作为市民一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同贵族社会存在某种亲缘关系;作为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他力图在德意志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创造一种保有贵族痕迹的市民一资产阶级和谐的生活理想。过去人们在这方面屡屡对他予以责难,轻则日“局限性”、“两面性”,重则斥为“胸襟狭隘的庸人”,这是否有失公允呢?假如不是从某种政治原则出发,而是根据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实,那么,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不一定都要经由英法两国那样的暴力革命,普鲁士一德意志诸邦就是大多通过改革而达到目的的。这话也许扯远了一点。 再回过头来看歌德所代表的德意志古典主义。学界有入说歌德奉行古典主义,也有人说他是浪漫主义的主要推动者,让人不得要领。其实,作为两种文学创作方法,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单纯强调一点,易生偏颇,《浮士德》就是二者的结合,但主要表现的还是古典主义的精神主张,兼有积极浪漫主义因素。不过,歌德本人在《谈话录》中明确表示他是信奉古典主义的。 歌德说:“古典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概念风靡全球,人们争论不休,分歧层出不穷。这个概念源于我和席勒。我的诗歌创作原则是从客观出发,而且认为这种方法才行之有效,而全凭主观创作的席勒则认为他的方法才是正确的。”(1830.3.21)就在这段议论之前,歌德说:“……我力图使所写的一切具有古典意义上的鲜明轮廓,务必除掉浪漫派创作方法上的暧昧模糊。”在另一次谈话中,歌德说:“我突然想起一种新的说法……我把古典的称为健康的,把浪漫的称为病态的。这样看,《尼伯龙根之歌》与荷马史诗一样,是古典的,因为二者都是健康的,有生命力的;最近大多数作品之所以是浪漫的,不是因为新,而是因为病态,软弱;古代作品之所以是古典的,也并不是因为古老,而是因为强劲、鲜活、快乐、健康。如果按照这些素质来区分古典的和浪漫的,我们顿时就大彻大悟了。”(1829.4.20) 这些话直向地道出歌德所代表的古典主义之真谛。歌德从客观实际出发,实际上是继承和发扬了17世纪古典主义“崇尚自然”的传统。从客观出发这一点在《谈话录》中屡屡被提及,姑举一例,以概其余:“我的诗无一不是‘即兴诗’,都是受现实的策励和推动,都是根植于现实,我对空中楼阁的诗不屑一顾。”(1823.9.18) 17世纪的古典主义主张通过类型化人物直接表达明晰的伦理内容,歌德力图使描写对象“具有古典意义上的鲜明轮廓”,也有“文以载道”的伦理意味。“狂飙突进”运动后,歌德写作风格为之一变,由激进转为温和,由反抗转为和解,把人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历练当做创作的主要目标,以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同时,他也以此同滥觞于德意志的浪漫主义运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暧昧模糊”划清了界线。浪漫派赞美黑夜和死亡,提倡朦胧、模糊,昏暗,幽深,以中世纪的天主教信仰为生活和创作的基础,是对启蒙运动核心思想“理性主义”的逆反,向古典主义传统挑战,向资产阶级自由精神和改良叫板。 歌德以鲜明的类型化描写人物,我们以他的两部最重要的作品《威廉·迈斯特》和《浮士德》为例,主人公威廉和浮士德代表着“新时代”的市民一资产阶级的“新人”形象,为同一类型的人,其鲜明的特点是:彻底摆脱中世纪神的枷锁,勇于实践,坚忍不拔,不懈探索人生意义,坚信人的实践活动是创造万物的原动力。浮士德从一次次失败中得到一次次精神升华,由个人天地走向社会,面对人群高呼:“这儿我是一个人,我敢是一个人!”而且要做一个把“太初有道”改译为“太初有为”的人,在带领人民围海造田、征服自然和为大众谋福利的事业中,实现人生理想。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体现了资产阶级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浮士德的灵魂获救升天(只是一种比喻)这一乐观结局表达歌德对人类光明未来的预见。 1831年8月,《浮士德》全部竣稿时,歌德说:“我把余生视为一种无偿的赠品,,今后是否还有所作为,有何作为,根本就无关紧要了。”道出他一生长期致力的目标达到,如释重负、欣慰无已的心情。 歌德是德意志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只有歌德才使世界主义的进步理念同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性和谐地结合起来,才使该民族享有世界近代文明民族的荣誉,才使德意志古典主义臻于完美,他本人也因此成为继荷马、但丁、莎士比亚之后的世界文坛巨匠。 是什么造就了歌德的伟大?在《谈话录》中不难找出答案。他是文艺复兴的继承者,特别推崇希腊古代文化和表现出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莎士比亚;他也是启蒙运动的直接参与者,他和他的前辈莱辛和赫尔德尔一样,深受英法启蒙运动领袖的影响,启蒙思想的核心是要求人们对世俗的和宗教的客观事物进行理性分析,“理性”显然代表了科学,歌德以一个诗人的身份毕生致力于某些自然科学的研究,这就使他的世界观接近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博识淹通,哲学、美学、宗教、自然科学、建筑、绘画、音乐无不涉猎,他视野开阔,面向全球,其胸怀襟抱可谓“思接千载,目通万里”。 本书是译者根据柏林建设出版社1955年德文版翻译的。编辑要求译文不超过30万字,这就产生如何选择的问题。译者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谈话译,侧重于歌德的思想方法,文艺理论、宗教、哲学、美学,创作实践诸方面,至于一般的私人应酬、家庭琐事、无重要内容的闲聊、记叙歌德儿子意大利之旅等均未译出。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编译者对歌德每次谈话的主题做了适当的提炼,并将其作为标题加在每次谈话的前面,愿有提纲挈领之效。 本书绝大部分的注释是根据原书译出的,但也有少数是译者加注的,为简便起见,对译者注释未做特别说明。 黄明嘉 2005年2月于上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