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最吸引游人造访的莫过于位于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
太鲁阁峡谷,一般是指台湾中部横贯公路(以下简称为中横公路)从太鲁阁至天祥这段将近20公里的路段。这处雄伟壮丽、几近垂直的大理石峡谷景观,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活动形成的大理岩,再受到立雾溪百万年来的侵蚀下切作用,与地壳不断隆起上升,再加上风化与侵蚀作用而造就的。
集天地大美,得山水清趣
切割形成太鲁阁峡谷的立雾溪,因上游有黄金矿脉,过去曾吸引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日本人来此淘金,所以立雾溪又有黄金河之称。由于上游的崇山峻岭抵达不易,因此至今仍保留了丰富完整的自然生态。
深窄的峡谷原本并无路可通行,使得壮丽美景也不为人知,直到300多年前,泰雅人(台湾原住民的一支)从雾社翻过中央山脉,来到立雾溪流域定居,不过当时他们也只是在高高的崖壁上方行走、打猎。而后日本人统治时期,日本人为了采金才在立雾溪的崖壁上开凿一条单人能走的羊肠小道(九曲洞路段),这才真正让世人一窥深窄壁立的峡谷风采。1971年中横公路完工并开放通车,一般民众就可以搭车前往直接欣赏峡谷美景。
沿着立雾溪修筑的中横公路与溪水有时并行、有时交错,从开阔的山谷地往上爬升,不久便行走在深窄的峡谷之中了,好几百米的垂直大理石壁,峰回水转的曲流,每一处景观都令人惊叹不已。这不仅是台湾最壮观的景观之一,也是世界级的自然景观地。
弯折迂回皆是景
沿着立雾溪往上游走,来到长春祠附近,河流几乎是呈90度的大转弯,形成大曲流的地形。因为河水遇到阻碍就会转弯,作用持续,河道会愈来愈弯曲,形成所谓的曲流。而穿行在大理石峡谷的立雾溪,其实就是这样弯弯曲曲的一条河流。
河阶也是立雾溪最重要的地形景观之一,它是曲流和地壳隆起两种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当曲流内侧的堆积坡因地壳隆起及河流下切作用,逐渐升高,数年后远离河面形成河阶。往布洛湾的公路旁崖壁上可以看到层层的砾石,这是立雾溪旧河床堆积所残留下来的,也是布洛湾为河阶地的证据。在山高谷深的峻岭问,这么一小块平坦地便成为人类垦殖与活动的据点。
愈往上游前行,峡谷愈来愈窄,到了燕子口以后,公路不是凿洞穿行,就是贴着岩壁盘绕,这样的景致一路延伸至慈母桥,车辆行驶其间,真令人有“一线天”的感觉。沿线触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断崖、峡谷、连绵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层和溪流等风光,令人忍不住赞叹造物者之鬼斧神工。
一天就可体验四季之变
但要说起峡谷中最精华的路段,非九曲洞一段莫属。相较其他路段,这一路段更深更窄更壮丽。因为这里多弯曲多山洞,有如九曲蟠龙而有此命名。来到这里一定要漫游全长约2公里的步道,一步一美景,让人无法忘怀。夏日若走进九曲洞峡谷,一股山风迎面吹来,总会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清凉舒爽,就像天然的空调房。
高山深谷的地形不仅造就了溪流、峡谷的壮丽景观,也形成了奔腾倾泻的瀑布美景,从太鲁阁口到文山间,有相当多的瀑布,著名的有白杨瀑布、银带瀑布、长春瀑布、绿水瀑布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流瀑。
太鲁阁园区涵盖海滨到高山的变化,落差3742米,沿着中横公路爬升,一天之内便可历经春夏秋冬四季的多变气候,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阔叶林、针叶林与高山寒原等植物景观也跟着变化,形成多样的生态景观。复杂多变的气候与地形,滋养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这里分布有超过1500种的植物,成为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台湾80%的留鸟、半数的陆生哺乳动物、250种蝴蝶,数以万计的昆虫种类,都可以在这里发现。植物中又以生长在石灰岩环境的植物最为特别,像是太鲁阁绣线菊、太鲁阁小米草、太鲁阁小蘖、清水圆柏等,都是太鲁阁仅见的特有物种。
无论是令人惊叹的高山深谷,潺潺流动的水石之美,或是涵盖四季的植物景观,每次走一回太鲁阁,总忍不住赞叹这上天赐予的天然美景,并期待下次的再见面。
P036-039
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历史文化图书《话说中国》的工作暂告一段落后,我随即开始了它的延伸产品——中国地理文化系列的图书出版工程《行走中国》的策划和编辑。与《话说中罔》的策划思路一脉相承,《行走中国》系列丛书是要秉持“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编辑方针,结合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广大读者倾力推出又一批大众文化精品力作。
《行走中国》,顾名思义,显然要讲祖国的地理知识,讲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故事。但如果光讲自然地理,不讲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大地上的人,不讲我们民族的先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绚丽的文明,也许难以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的激情,更难以激发对曾经为她付出辛勤劳动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先驱们的崇敬,我们面对的这块大地会因此失去光彩,这套丛书也会因此失去灵魂。
显然,《行走中国》要做到人与大地的结合,也就是地理与文化的结合。这就是编辑出版这套地理文化系列丛书的宗旨。
面对祖国神秘的高原、险峻的峡谷、辽阔的草原、巍峨的群山、万年的冰川、奔腾的大问、澄净的湖泊、浩瀚的森林以及这自然界的万物,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上,我们拥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探寻世界上最幽深、最奇险、最壮阔的地质地貌:峻美的雪山、圣洁的湖泊,就像高原神灵的化身,神秘而美丽。而每逢盛夏,广袤的草原之上,杜鹃花盛开、点地梅争妍、黄羊奔突、野驴悠闲、云雀恬唱、雪鸡盘旋,又完全是一派动植物天堂的景象。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中国乃至世界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地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条大江并肩南行,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三江并流”的名字由此而来。在这里,山河险阻,雪峰林立,高大的雪山和滚滚长问构成了滇西北地区大山大水大气派的地形地貌,也成就了一块神奇雄壮的土地。身临其境,人们的精神就会飞越万水千山,眼前展现的是一个圣洁的世界,那样洁净、明亮,没有一丝杂质。
《行走中国》的力量,不仅使我们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惊叹、所感动,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所折服,更使我们的灵魂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力量所震撼,那就是中华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披荆斩棘、生生不息,在历史长河里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民族世代相承的文明遗迹。这些文明遗迹,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具实的;有的深处崎岖险地、有的遗落于风景绝胜,它们长存于天地之间、和谐于自然之中,依附于大地也照亮了大地。而如果要说最具代表性、最密切地关联着中国自然地理的古代文明遗迹,则无疑要属绵延万里连接中西商贸及文化交往的古代“丝绸之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万里长城,以及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旷世奇观——古代建筑地标。
这些也正是《行走中国》要带你穿过的必经之路。
在这几条路上,我们将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前如何打通连接欧亚大陆之路,为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将充分认知,中国古代建筑,如伺独树一帜,并影响了许多亚洲国家,成为和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建筑体系之一;我们会更加坚信:长城,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而建造的,她绵延万里的雄伟身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符号,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每个中华儿女,都为祖国拥有万里长城而感到骄傲。
《行走中国》,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瑰丽,沿着古文明的踪迹,期待着一次次震撼和感动。与此同时,一路走去,我们将接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华夏大地异彩纷呈、魅力无限。正是这些绽放在中国大地上绚烂的民族之花,给沉寂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魅力。一路走去,我们还将沿着历代英雄的足迹,遥想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创建的丰功伟绩,以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固然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
我深深地相信,读完《行走中国》,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在水一方的宝岛台湾,有着极为丰富的多种资源,她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本书内容翔实,文字生动,图片精美,全方位地为读者介绍了一个内在丰厚,过目难忘,生动又富有活力的特色台湾。
作者均为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其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台湾的深厚感情。
全书共有五个部分,分别为山海徜徉、生灵荟萃、宝岛明珠、炊烟辐辏、人文荟萃。通过此书的指引,你对台湾的文化、台湾的风土人情、台湾的自然人文景观等都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像一个进入宝山的旅人,一定是满载而归了。
宝岛台湾,欧洲人眼中的“福摩萨”,美洲人眼中的“东方夏威夷”,令人魂牵梦萦、心旌摇动的地方。本书内容翔实,文字生动,图片精美,全方位地为读者介绍了一个内在丰厚,过目难忘,生动又富有活力的特色台湾。
全书共有五个部分,分别为山海徜徉、生灵荟萃、宝岛明珠、炊烟辐辏、人文荟萃。通过此书的指引,你对台湾的文化、台湾的风土人情、台湾的自然人文景观等都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像一个进入宝山的旅人,一定是满载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