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不论孩子欺凌他人或受人欺凌,你该怎么办呢?本书作者直面校园暴力,分析暴力产生的心灵层面原因,揭示孩子心灵创伤,让你协助孩子走出困境,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彻底摆脱校园暴力阴影!
肢体或心智有明显障碍的孩子,大都会受到朋友的保护,除了那些施暴者。事实上,施暴者很容易视残障孩童为施暴对象,因为他们跟别人不一样。小儿麻痹的孩子因为走路的姿势被抨击,耳朵功能欠佳的孩子常被嘲笑,盲童则会被人耍得团团转,而天生有胎记的孩子被讥笑为“葡萄脸”等等,这种种行径都是非常残酷而具伤害性的。
曾经有位8岁男童打电话向“儿童保护之家”求助。在他就读的特教学校中,一群坐轮椅的孩子一起对他施暴,只因为他拿着拐杖。
孩子也可能因为家人残障、死亡或离异而遭人取笑。一名视障女孩,因为父母都是盲人,而被人无情地施暴。父母过世或离婚的孩子,也可能遭到这般的人身攻击:“你没有亲生的爸爸。你根本没有爸爸。”有个女孩,因为爸爸患肝癌而全家被迫搬到贫民窟,而她在公园里长久饱受暴力侵犯。P25
有位朋友,她总是会把我们打败。事情是这样子的,她从来没有放轻松过,但却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们和她相处一小时后,相继要找借口离去。她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和我们交谈,并且会一直找事情做,比如说是一口气冲泡50杯咖啡,将窗帘拉好,拉扯电话线等,似乎事情永远做不完。更重要的是,她马不停蹄地做事,根本没空听我们讲话,她无法让自己有一段够长的时间放轻松,或加入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却是个真实的例子。
回到安妮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介意孩子是否会放轻松?因为当你放轻松时,就容易接纳别人,你的心智会很清楚,并且准备好要接收各种不同的讯息。此外,在轻松的心情下,你的身体将不会处于警戒状态,进而更能配合你的情感与思想,你会觉得更有自信。
有时多一点点的紧张和肾上腺素或许会使你的表现更好,特别是在大型比赛、演出或考试之前。但别忘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最后只会让自己崩溃,因此孩子必须学习如何放松自己。有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在面对有人意图以暴力侵犯时,保持冷静的态度。P80
翻阅各地的报刊,会看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和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和校园暴力问题,成了学校,家长和学生挥之不去的心头之痛,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学校和家长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正如北京青年报载文指出的,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是诱发校园暴力,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到底应该怎样应对呢?应该如何帮助受侵害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如何帮助忧心如焚的家长?
本书作者以多年从教的经验,详尽分析校园暴力的定义,性质,起因和行为特点,分别针对受害者,施暴者,家庭和学校(还专门对幼童),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分别给出了防范,保护,教育,惩戒和善后的方法,既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本操作手册。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面对的麻烦,找到解决的办法。
200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