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北京,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明代第三个皇帝朱棣,于永乐年间下谕旨大规模修建北京城,并且将北京城修建得非常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这集中表现在:以紫禁城(俗称“皇宫”)为中心,形成了全城南北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到钟鼓楼)。
本书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古遗址,从多角度描述了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并结合古代历史,将老北京立体式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趣谈老北京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施连芳//高桂莲 |
出版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举世闻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北京,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明代第三个皇帝朱棣,于永乐年间下谕旨大规模修建北京城,并且将北京城修建得非常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这集中表现在:以紫禁城(俗称“皇宫”)为中心,形成了全城南北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到钟鼓楼)。 本书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古遗址,从多角度描述了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并结合古代历史,将老北京立体式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内容推荐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首都,了解和认识这一举世闻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古都,笔者精心撰写了这本书。但愿本书对人们研究、了解和认识古都北京,多少能够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资料并在社会上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目录 “三头六臂”与元大都城门趣谈 “三头六臂”与元大都城门 哪吒和孙悟空皆变作“三头六臂” 老北京的“帽子城” 安贞门、健德门改名为“安定门”、“德胜门”始于何时 徐达为何许人 两门改名缘由 说说京城的九座城门 京城九门名称演变的由来 京城“五座城门”更名由来的一说 京城九座城门趣味性的说道 正阳门石马 崇文铁龟 宣武水平 宣武午炮 朝阳谷穗 东直铁塔 东直雕像 阜成梅花 西直门折柳 西直水纹 安定真武 德胜祈雪 北京著名的正阳门及其城楼门匾的“门”字为什么没有钩 北京著名的正阳门 正阳门城楼门匾的“门”字 皇帝过“万寿节”与纸糊“国门” 城与郭 外城与内城 城门楼·瓮城·箭楼 纸糊的“国门” 话北京天安门 《中国古代都城概况》中有关宫城的原文 “承天门”始建于何时?其最初完竟是什么样子? “承天门”失火被毁,重建成什么样子?何时改名为“天安门’ “九”与“天安门”及北京城门 天安门的建筑,其设计者究竟是谁 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华表和石狮子 金水桥 天安门前的华表 天安门前的石狮子 千步廊、龙门、虎门、进士题名碑 千步廊与龙门、虎门 进士题名碑 棋与北京著名的棋盘街趣谈 围棋 象棋 棋圣 北京有以“棋盘”命名的街名 老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万春亭 “亭”的趣谈 景山万春亭 景山五座亭子内的“五方佛”趣谈 京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楼 漫话钟鼓与老北京 闺女成仙帮助老爹铸成了大钟 北京为什么会出现南有“天坛” 古代人们对天、地、日、月的认识 天坛与祭天礼俗 北京为什么会出现北有“地坛” 原因 地坛 北京为什么会出现东有“日坛”,西有“月坛” 日影 日坛 阴阳历 月坛 北京皇宫紫禁城概况 紫禁城俗称“皇宫” 外朝和内延 紫禁城的角楼和护城河 紫禁城文华殿和武英殿 楼的妙用 阁的妙用 文华殿 武英殿 紫禁城“太和殿” 宫与殿 金銮殿(即太和殿) 太和门和门内的东西两庑 太和门 太和门内的东西两庑 明代十六个皇帝,为什么第二个皇帝是短命的 廷杖与推出午门斩首 孝庄文太皇太后稳定清初政局 “皇后”称谓的由来 慈宁宫 顺治当上了清王朝第一个皇帝 孝庄文太皇太后帮助儿孙稳定清初政局 紫禁城中和殿 中和殿 严嵩 紫禁城保和殿前的国宝“云龙阶石” 保和殿前的“云龙阶石” 龙九子趣谈 顺治皇帝与养心殿、寿皇殿 清世祖 养心殿 寿皇殿 北京皇宫里点缀性的“鎏金铜狮子”和“门海” 北京的“鎏金铜狮子” 北京的“门海” 朝会与冬至节趣谈 老北京城为什么会有两座“斋宫” “内斋宫”的由来 天坛内的“外斋宫” 从蓝黄绿黑四色琉璃瓦的应用说起 “祈年殿”的建筑为什么曾经用过蓝黄绿三色琉璃瓦 智化寺诸殿为什么覆盖的是黑色琉璃瓦 北京的“铜壶滴漏” 北京的“铜壶滴漏”与诗配 雄鸡啼更报晓与“漏壶”及“一刻钟”的由来 北京的兰亭与中国书法艺术的来历 北京的兰亭 漫话中国书法艺术的来历 北京的先农坛与中南海的丰泽园 何谓“先” 农业之始 祭鱼、祭兽、祭鸟与北京天坛和先农坛 观耕台在哪儿?何谓“措田” 中南海“瀛台”与“三神山” “三神山” 中南海“瀛台” 刘邦与北京 北燕 刘邦称帝后不久,曾经两次争夺北燕 北京独有的一座古庙——皇家祭祖用的“太庙” 历尽沧桑的东交民巷 王府井的历史变迁 北京的四合院 历史上的天桥 什刹海名称的由来 北京的“药王庙” 神农 黄帝 北京的古钟 钟 编钟 圆钟 北京古城门“风景” 永定石幢 左安架松 右安花畦 沙窝黄木 东便游船 西便群羊 北京的“四大金刚”、“哼哈二将”和“布袋和尚”趣谈 “四大金刚”和“哼哈二将” 定慧寺与“布袋和尚”趣谈 龙子螨龟驮燕王过江当上皇帝的传说 刘伯温、姚广孝抓龙治水修建北京城 修建京城的宏伟蓝图 时辰打点与京城九门 抓龙治水建京城 “西什库”的来历 颐和园概况及其装景艺术 颐和园概况 颐和园的装景艺术 颐和园万寿山和昆明湖 万寿山和昆明湖前身的演变 颐和园的前身名为“清漪园” 颐和园内著名的仁寿殿 “仁寿殿”名称的由来 仁寿殿 颐和园乐寿堂与庭院内的怪石“青芝岫”趣闻 怪石的丑与美 颐和园“乐寿堂” 青芝岫 颐和园玉澜堂与百日维新 玉澜堂及其名称的由来 玉澜堂与百日维新 颐和园的绮丽和话说宜芸馆、听鹂馆 北京颐和园的绮丽 话说宜芸馆 为何称“听鹂馆” 颐和园著名的长廊 廊 北京颐和园著名的长廊 颐和园全园的中心建筑——排云殿 排云殿的突出特征 排云殿的基知情形 颐和园万寿山的主体建筑——佛香阁 佛香阁 佛香阁前有“山门”,后有“众香界”和“智慧海” 万寿山东西两侧“装景”点缀性建筑 宝云阁、五方阁和清华轩 转轮藏和介寿堂 颐和园与“十二生肖”趣谈 颐和园的属相石 生肖和时辰 万寿山东部山顶的景福阁与九月重阳节趣谈 颐和园小巧玲珑的园中之园——谐趣园 寄畅园 “园中之园”谐趣园 主体建筑“涵远堂” 谐趣园的知鱼桥 谐趣园内的知春亭 颐和园十七孔桥 颐和园西堤六桥 西堤 西堤六桥 颐和园昆明湖中的“三岛” 南湖岛 藻鉴堂岛 治镜阁岛 昆明湖水上石舫 漫话昆明湖东侧的铜牛和西堤的“耕织图” 大禹和《金牛铭》 铜牛的民间传说 “耕织图” 漫话北海公园的装景艺术 北海公园南门内的“永安桥”,亦名日“积翠堆云桥”,为什么 北海公园里的“装景”,其重点在白塔山 白塔山南面的“装景” 白塔山西面的“装景” 白塔山北面的“装景” 白塔山东面的“装景” 从京城古建筑谈古建欣赏及斗拱彩绘艺术 木造结构 古建筑结构究竟哪些地方需要施彩 话说北京的古庙 文庙 武庙 北京的孔庙 北京的关帝庙 北京的灶君庙 庙和祠的演变 讲讲北京的古桥 京城西的卢沟桥 京城东的永通桥 京城东的通运桥 京城南的琉璃河桥 京城北的朝宗桥、安济桥和广济桥 京城内的北海桥 我国桥史概况 谈谈北京的古牌坊、牌楼 坊的建置在北京延续多年 北京的古牌坊、牌楼列举 牌坊牌楼始于何时 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 “大钟寺”得名的由来 永乐大钟 说说北京的古塔 辽代天宁寺塔 辽代良乡塔 元代妙应寺白塔 明代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北京地区著名的银山塔林 塔的来历、种类及功能 北京的古碑刻 碑刻的由来 云居寺石经 蓟门烟树碑 北京的佛像 佛像漫谈 北京的佛像列举 北京的妙峰山与“爬山虎” 北京的白龙潭 北京的白龙潭 白龙潭的神话传说 白龙潭是北京东部有名的风景区之一 北京著名的烤鸭和烤肉 北京烤鸭 北京烤肉 北京著名的涮羊肉 名震天下的“涮羊肉”始于何时? 说说东来顺 北京爆肚、芝麻烧饼和艾窝窝 北京爆肚和芝麻烧饼 北京艾窝窝 北京著名的六必居和砂锅居 北京“六必居” 北京砂锅居 取“大乘”和“小乘”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趣谈 大乘 小乘 大佛寺及以“大佛寺”、“寺”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 大佛寺 佛寺建筑的布局与佛殿造像的配置 , 以“大佛寺”、“寺”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 北京玉泉水受封为“天下第一泉” 茶与天下泉 乾隆皇帝将玉泉水封为“天下第一泉”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 杭州“西湖十景” “燕京八景”深受“潇湘八景”的启示 “燕京八景”之首——居庸叠翠 “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 “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 “燕京八景”之一——太液秋风 “燕京八景”之一——蓟门烟树 “燕京八景”之一——西山积雪 “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 试读章节 “三头六臂”与元大都城门趣谈 “三头六臂”与元大都城门 在佛教中,“三头六臂”或“三头八臂”之说系指佛的法相。如《法苑珠林》卷九“述意”中所作的描述:“‘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嗔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踏海,把日擎云。”在《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善昭禅师”中也有描述:“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哪吒(佛教护法神名)扑帝钟。”后来,“三头六臂”逐渐被人们用来比喻特别大的本领,而且使“三头六臂”踏上了“风火轮”。 据《宸垣识略》中载,元大都所以将京城建置分十一门,据传说,深受佛家“三头六臂”之说的影响。今北京俗称的“前三门”,即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元代时名日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京城南面的这三座城¨,传说是象征佛家之说“三头六臂”的“三头”;而京城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三座城门,合并统一象征为“六臂”,即《宸垣识略》中记载的:京城之“正东日崇仁,东之南日齐化,东之北日光熙”;京城之“正西日和义,西之南日平则,西之北日肃清”。京城北面的两座城门,“北之西日健德,北之东日安贞”,即今德胜门和安定门,象征“三头六臂”的双足踏着“风火轮”。 哪吒和孙悟空皆变作“三头六臂” “三头六臂”的神话传说,不仅使元大都城门深受影响,而且使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亦深受影响。在创作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时候,作为紧密配合虚构和夸张典型人物孙悟空的需要,他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将“三头六臂”撰写进了小说里。例如《西游记》第四回: ……哪吒抬头看处,乃“齐天大圣”四字。哪吒道:“这妖猴能有多大神通,就敢称此名号!不要怕!吃吾一剑!”悟空道:“我只站下不动,任你砍几剑罢。”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来打。悟空见了,心惊道:“这小哥倒也会弄些手段!莫无札,看我神通!”好大圣,喝声“变!”也变作三头六臂;把金箍棒晃一晃,也变做三条;六只手拿着三条棒架住。这场斗,真个是地动山摇,好杀也: …… 老北京的“帽子城” 老北京的“外城”(亦称“外罗城”),其突出的特征是:它包坐在“内城”(亦称“京城”)的南面,画成图形的话,老北京城像“凸”字。即京城(内城)南面凸出像戴帽似的那部分,则就是老北京的“外城”。显然,老北京人习惯将北京的“外城”俗称为“帽子城”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北京的“外城”,其范围有多大呢?据古籍名著《宸垣识略》载:城周“计长二十八里”,城墙“高二丈”,城门有七:南面的正门叫“永定门”,其东西两侧,东面的叫“左安门”,西面的叫“右安门”。城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门,东日“广渠门”,西日“广宁门”。城的东北隅和西北隅,亦各有一门,即“东便门”和“西便门”。如今,繁华的前门大街、大栅栏、天桥、天坛、先农坛等,都在“外城”。 然而,自古始,从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城来看,其形制多呈方形或长方形,例如:古都长安城和元大都城等。那么,老北京城为什么会形成“凸”字形呢? 老北京的内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南面的止阳门之外,日渐兴盛繁华,城外的入口,日益聚增。据史籍载:为捍卫内城的安全,为了防止外族的侵扰,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掌督察院毛伯温等人,就倡言(即大造舆论)需要修筑京城(内城)以南的外城,十一年后于嘉靖三卜二年(1553年),给事中朱伯辰上书说:京城南面,城外人口激增,应修筑外城。于是嘉靖皇帝就下令修筑“外城”。可是修筑“外城”需要巨额款项,当时明朝廷的财政拮据,没有经济力量修筑京城正阳门以南的“外城”。 但自古始,生活实践中,有时候有的事情是非常凑巧的。嘉靖皇帝将修筑外城的这件事情,就恰巧责成大奸臣严嵩办理。严嵩等人经过实地巡视后,提出了一个非常节省财力修筑“外城”的方案,即:将北京城南已经筑起的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西南角”,待以后财力充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面之制(或方形或长方形)。”因此,老北京的“外城”,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动工修筑,10个月完工后,东西南三面,全长为28里左右,也就使老北京城形成了“凸”字形。 安贞门、健德门改名为“安定门”、“德胜门”始于何时 徐达为何许人 徐达为明代初时的一位名将。其字为“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里。他的一生,可作这样的概括:元末参加朱元璋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朱元璋灭张士诚,北上灭元,徐达都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为北上灭元的大将军。明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城(即后来的北京城),并分兵定守北方各地。以后又连年出击扩廓帖木儿。他非常有谋略,并且治军有方,集中表现在:行军持重,有严格纪律等。他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当然,攻克元大都城,不仅仅是徐达大将军一个人的功劳,还有与徐达大将军同称才勇的常遇春等人的功劳在内,而说起来,只不过是以徐达大将军为代表就是了。 徐达大将军等人,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攻克了元大都城。一年后,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的九月,“大将军徐达改故元都安贞门为安定门,健德门为德胜门。”(《日下旧闻考》) 两门改名缘由 徐达大将军,明初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营建北平时,“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俱仍旧”,并将城北面的两座城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安贞门”改为“安定门”,为什么呢?按照笔者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是这样的:徐达大将军等人,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攻克了大都城,亦偏巧,徐达,其字为“天德”,于是就取其一“德”字,与攻克大都城,即取得胜利结合起来,故将“健德门”改为“德胜门”了;为了体现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能够永远统治下去,“长治久安”,于是,就将“安贞门”改为“安定门”了。这一改名,充分体现了明代统治者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P1-6 序言 举世闻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北京,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明代第三个皇帝朱棣,于永乐年间下谕旨大规模修建北京城,并且将北京城修建得非常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这集中表现在:以紫禁城(俗称“皇宫”)为中心,形成了全城南北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到钟鼓楼)。 不仅如此,而且以紫禁城为全城的中心,其东西两侧的建筑亦相当讲究,为“左祖右社”,即东为太庙(今为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为社稷坛(今为北京中山公园)。其建筑格局,左右对称。 全城南北中轴线,其东西两侧的建筑亦相当讲究左右对称,即在城的东面,朝阳门外,有著名的日坛(亦称“朝日坛”);城的西面,阜成门外,有著名的月坛(亦称“夕月坛”);城的南面,有著名的天坛;城的北面,有地坛;京城内的中轴线上,则还修建有向全城报时用的钟楼和鼓楼等。 概括说来,老北京城的布局,不仅是相当完整,而且其特征亦很突出:城套城。不仅有重城,即外城(亦称“外罗城”,或日“帽子城”)和内城(亦称“京城”),而且还有皇城和紫禁城。 笔者认为:北京好似一本大百科全书,它能从各个方面给人们提供丰富而又有益的宝贵知识。可以说,谁一下子也撰写不完。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首都,了解和认识这一举世闻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古都,笔者精心撰写了这本《趣谈老北京》。但愿本书对人们研究、了解和认识古都北京,多少能够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资料并在社会上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最后要说明的是:由于笔者知识及水平毕竟是有限的,而本书涉及的知识面又比较广,所以该书的出版,也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甚至错误,敬希读者和良师益友们能够给予帮助指正,谢谢! 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