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往事知多少/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术家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晨声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名为《往事知多少》,是一部散文集。文章凝聚了作者北京电影制片厂李晨声老师从摄影师到导演的从影历程、感怀师长、心灵感悟及创作成果。
作者简介
李晨声,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河北清苑,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历任摄影助理、副摄影、摄影师。
现为国家一级电影摄影师、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制片厂艺委会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委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
拍摄了故事片《海霞》《大河奔流》《瞧这一家子》《潜网》《夕照街》《北国红豆》《迷人的乐队》《失信的村庄》《村路带我回家》《哦,香雪》《离婚》《生死擂》等20部影片。其中《离婚》担任编剧兼摄影,《赚它一千万》《生死擂》《状元媒》担任联合导演兼摄影。
导演故事片《生旦净末》《库尔班大叔进北京》。
担任电视连续剧《武生泰斗》《寻梅》《第三军团》《红旗漫卷西风》《徐悲鸿》联合导演兼摄像指导。
编剧、导演、拍摄了《老舍》《麦积山石窟》《大足石窟》等专题片。
拍摄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史料片。
所拍影片获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童牛奖艺术成就特别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少年影片最高奖——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电影中心奖、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所拍电视剧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儿童剧奖、北京市春燕杯奖。
本人获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第4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摄影奖及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
目录
第一部分 故人·往事
他引导我走上电影之路
——忆吴印成院长
往事在记忆深处闪光
——忆北影厂老厂长汪洋同志”
回忆丁峤同志
矢志不渝
——记杰出的电影摄影大师朱今明
我的老师钱江和他的摄影创作
君子之交淡如水
——记蔡继渭老师
聚焦项老
我的师友——李文化
转折中的尴尬
第二部分 创作札记
《瞧这一家子》摄影阐述
《潜网》摄影阐述
为在困难中腾飞的中国人讴歌
——《夕照街》摄影构想
《北国红豆》摄影阐述
《迷人的乐队》摄影阐述
《迷人的乐队》拍摄散记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失信的村庄》摄影师的回顾
黄河泥沙与宋陵石像
——《失信的村庄》撷英
谈《村路带我回家》的摄影创作
我拍《哦,香雪》
《离婚》摄影阐述
永远是新的自己
——回顾我的摄影实践
“萝卜快了要洗泥”
——我拍《赚它一千万》
《生死擂》摄影创作拾零
探索通往观众心灵之路
——黄梅戏故事片《生死擂》导演后记
曲尽人寂后
——回忆京剧艺术片《状元媒》导演工作
《生旦净末》导演阐述
人情与亲情的开掘
——《生旦净末》艺术总结
怎一个“情字”了得
——《生旦净末》拍摄散记
拍摄《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所想到的
《武生泰斗》导演阐述
展现新疆解放历史画卷
——导演电视连续剧《红旗漫卷西风》的思考
有幸与文化界前辈晤面
初识吴祖光、新凤霞先生
第三部分 电影文学剧本
《离婚》
关于《离婚》的改编
《七巧》
《升官图》
第四部分 读书-行路
使笔无痕,笔少画多
——意大利电影摄影印象
契诃夫和他的《带阁楼的房子》
大俗亦雅
——读大仲马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小说
麦积山记事
关于杭州灵隐寺一则趣闻
漫步在拉雪兹神父公墓
拜谒法国先贤祠
游北欧,说山妖
在安徒生的铜像下
在诗人但丁的故乡
又见叹息桥
滑铁卢怀古
荷兰的海堤
游布鲁塞尔广场
附录
在大山的褶皱里,于电影的诗情中
——王好为、李晨声说“香雪”
李晨声王好为访谈录
几声春雷
——为李晨声的新作《生旦净末》叫好
形象的镜头语言
——《生旦净末》观后
《生旦净末》文化的跨界整合
李晨声创作年表
导语
文字间怀揣作者多年对摄影事业的情怀,其中有关拍摄经历的文章,对当今摄影产业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其中一些作者的游记、书记,对作者个人生活爱好不乏展示;其中对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追忆更有一定是收藏、纪念和历史价值。
精彩页
他引导我走上电影之路
——忆吴印成院长
1938年,一个年轻人,用毛驴驮着埃德加·斯诺赠送给红色中国的电影摄影机,秘密地进入延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的电影摄影机和自己的电影队伍。这个年轻人就是著名摄影艺术家吴印成,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的队长。在延安的日日夜夜,他克服种种困难,开始了红色摄影生涯,拍摄了许多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在延安时期的肖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工作照、生活照和大量记载着革命历史的电影镜头。他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电影的创始人。
1958年,我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上的第一节专业课——摄影构图,就是由吴院长亲自授课。我感到幸福,刚刚跨进电影门槛的初生儿吃的第一口奶,就充满了红色基因,也具有丰富的艺术营养。
吴院长胖胖的、戴着眼镜,说话声音很轻、很慢。作为一个中国红色的摄影大师,他显然不善言辞,每节课说话不多,更谈不上铿锵有力的煽动性。然而,他的课有内涵,有说服力。摄影本来就是行动艺术,是通过脑和手拍出来的,不是用无数玄妙的绕脖子话吹出来的。吴院长用他一生的行动,用他的作品,用他给学生讲的每一节课,说明了这个道理。
摄影构图课,课时不少。但每节课他都事必躬亲,从不缺课或找人代课,还要带着大量的图片,有他自己的作品,也有别的大师,甚至摄影系学生的佳作。每次他都认真地把照片在黑板上摆成一排。他话很少,他的课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听的。每逢讲到一张好照片,他都笑容可掬,流露出从内到外的开心。他的笑容很有感染力,使我们能够用更大的注意力去观察和比较这幅作品的深厚内涵。
听课时,有些同学不满足,觉得笔记没什么好记的,嫌他讲的总结不出几条规律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他们特别喜欢那些从社会上来的或系里少数没怎么拍过电影的老师,口若悬河,“绕脖子”的翻译语言,觉得听起来理论性强,新知识点多。能让他们可以模仿几句,显得自己理论水平高,跟得上形势。
实际上,吴院长才真正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创作实践经验的电影专家。他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在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1935年加入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任电影摄影师。先后拍过左翼进步电影《风云儿女》《生死同心》《马路天使》《城市风光》在延安电影团拍过《延安与八路军》《南泥湾》《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他通晓电影造型的重要门类:电影美术、电影摄影。在图片摄影上更是深入钻研,有过大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精彩作品,真正知道电影是怎么回事。他朴素的表达有着深厚的内涵,远非那些飞扬浮躁之辈所能企及。
直到工作很久后,自己拍过一些成功之作和一些不怎么样的电影之后,吴院长讲的东西不时浮上心头,在拍镜头时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什么是丑的,逐渐成为自己在摆画面、取景时的本能,才慢慢体会到吴院长的课是具有真知灼见的。摄影是拍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对美的认识和攫取,靠心灵的感悟,靠具有匠心的感觉而绝非一些“声情并茂”的夸夸其谈所能代替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到了这个阶段,你就真的会拍电影了,你就会觉得吴院长的课是有用的了。他的课是为拍电影的人讲的,不是为说电影的人用的。
一天的课间,班主任任杰老师通知我,吴院长有事找我,让我下课到他家去一趟。我有些诧异,因为吴院长的课已经结束,找我不知会有什么事。
见到吴院长,他温和地微笑着说:“我想请你帮个忙。”
“帮个忙?”
“我最近拍了《红旗谱》,得了‘百花奖’中的‘最佳摄影奖’。电影出版社要为此出一本书,我也想就此总结一下,我口述,请你帮我整理成文,写好这本书。”
我当时有点晕,我还没毕业,电影摄影艺术的课还没修完……“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这句话说得吞吞吐吐,显露出极端没有信心。
吴院长沉稳地说:“我看你行,才叫他们请你来的。”
一股暖流从我身上穿过,我知道系里有老师,高班有更多比我合适的师兄、师姐们,偏偏找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更是给我一个“吃偏饭”的单独听课的机会。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示才好,只是愣头愣脑地问:“咱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怎么进行工作呢?”
“从现在就开始。”他痛快地说,嘴角微微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电影《红旗谱》,我是在大礼堂全院观摩时看过的。我真感到是大手笔,很喜欢。不过当时没规划要写点什么,只当作一般的业务学习而已。现在要写书,就看过那么一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当时条件差,根本没有单独看片的可能。他告诉我,电视台最近可能会多次播出这部电影,他家有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每次播出他会通知我去看,“等你认为行了,就可以开始动笔了”。
吴院长给的时间很宽裕,但我知道出版社催稿子是很紧的,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交稿。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