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浇铸的血肉长城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赵荣耀//田鹏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上海“一·二八”抗战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向闸北中国驻军第19路军发动猛烈进攻。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的战火燃至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一·二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制造事端挑起的。占领东北后,日本积极筹建清废帝溥仪为傀儡的伪“满洲国”。为转移国际舆论对中国东北的视线,减轻建立“满洲国”的压力,并在上海建立桥头堡,直接威胁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迫其承认东北的既成事实,取消人民抗日运动,日本女特务川岛芳子首先制造了日僧与中国工人冲突事件。

1932年1月18日,日本日莲宗和尚5人在马玉山路三友实业社总厂外观看厂内工人义勇军操练,故意向工人投掷石子挑衅,引起冲突。事后,日本宣称一名和尚死于日本医院。以此为借口,20日晨,“日本青年同志会’’袭击三友实业社,焚烧三友毛巾厂。当天下午,日侨1000余人集会游行,要求日本政府派兵压制中国人民反日活动,捣毁中国商店、橱窗。21日,日本驻沪总领事竞向上海市政府提出道歉、惩凶、抚慰,取缔上海抗日团体等无理要求。同时,日本大举增兵上海。至28日,日军已在上海集结军舰23艘,飞机40余架,拥有海军陆战队1830余人及武装日侨三四千人。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挑衅,国民政府委曲求全。28日下午,上海市长吴铁城全盘接受日本四项无理要求,但蓄意发动侵略的日本并不因中国的善良和忍让而罢兵。28日晚,日本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又发出新通牒,限令中国闸北驻军立刻撤出阵地,并在中国方面作出答复前,按预定作战计划,向闸北19路军发动猛烈进攻,“一·二八”事变爆发。

日军总指挥盐泽幸一少将曾狂妄扬言,上海一旦发生战争,4小时即可了结。但是这一狂言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第19路军面前化为了泡影。事变爆发前,面对日本的疯狂挑衅,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动员全军将士以牺牲精神抗御日寇,密令全军“以守卫国土克尽军人天职之目的,应严密戒备,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尽全力扑灭之”。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联名发表《告十九路军全体官兵同志书》,历数日寇侵华暴行,要求“自最高级官长以至伙夫,要须具有十二万分最后之决心与平素革命之勇气,不抵抗无以为人,不抵抗无以救国……抛掷一头颅,即保障世界一份和平,挥洒一点血,即挽回一分国运”。嗣后,蒋、蔡、戴又联名发表《告淞沪民众书》,再次决心“宁为玉碎而荣死,不为瓦全而偷生”。

1月28日午夜,日本上海陆战队以20余辆装甲车为前导,向闸北天通庵路等地中国守军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双方展开激烈巷战。

29日1时,蒋、蔡、戴联名通电全国各界,决心“尺土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

29日天亮,日军出动飞机助战,依靠装甲车掩护,发起连续猛攻,战火逐步扩大。守军虽武器落后,但斗志顽强,第156旅所部组织敢死队以潜伏手段依靠集束手榴弹炸毁敌装甲车,并不断组织反冲锋,打退日军多次进攻。

日军出师受挫,被迫于29日20时,向19路军提出停战要求,缓兵待援,第19路军也趁机加强部署,以备再战。

随增援日军陆续抵达,2月3日,日军撕毁停战协议,再度向闸北发动进攻,同时以军舰20余艘、飞机10余架轰击吴淞炮台。2月4日,日军发动第一次总攻,三路会攻闸北,战火蔓延至吴淞、江湾一带。日军虽摧毁吴淞要塞炮6门,但守军屹立吴淞,牢牢控制了要塞。江湾一带日军一联队被19路军分割包围,就地歼灭。日军第一次总攻被粉碎,狂妄不可一世的盐泽幸一被免职调回国内。

此后,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接任上海日军总指挥,全力会攻吴淞,以配合援军在上海登陆。8日拂晓,日增援陆军向张华浜、蕴藻浜、吴淞镇进攻。战至傍晚,守军击退日军十余次冲锋。13日拂晓,日军在烟幕弹掩护下强渡蕴藻浜,突破守军防线。第19路军急调援兵.将渡河日军包围,双方展开激烈肉搏。被围日军在援兵接应下拼力突出少数,其余大部被歼。至14日,日军进攻再次被粉碎,双方暂处休战状态。

从13日起,日本国内急调陆军第9师团增援上海。16日,该师团全部抵达吴淞登陆。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接替野村吉三郎就任上海日军总指挥,上海日军增至3万余人.

1 8日下午,植田向第1 9路军军长蔡廷锴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第19路军撤退现有防线。第19路军指挥部怒不可遏,命令前线部队集中炮火猛烈轰击日军阵地,作为对植田通牒的复文。

20日7时30分,日军全线进攻,主攻方向为江湾、庙行。此时,张治中率领第5军开赴淞沪前线。15日出发前,张治中深夜写下遗书,必以誓死决心,为保卫祖国而战。抵上海后,第5军归属蒋光鼐统一指挥:张治中为左翼军指挥,率第5军负责防守江湾北端至吴淞……

P8-10

后记

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之邀,为中国广大青少年和社会民众编写历史知识丛书中的中华近代史三部曲,感到非常欣慰。

在国民中普及历史知识,让历史走近现实,走近广大读者,是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与社会责任,也是老一代史学家们文化心愿和光荣传统。例如,郭沫若、翦伯赞、吴晗、顾颉刚、张荫麟和林汉达等先生在世时,都提倡历史知识应该普及大众,让更多国人了解历史、热爱历史,他们都主张历史读物应该尽量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引人人胜,雅俗共赏。

历史,应该是令人敬重的老人,而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在文化多元和传媒发达而“国学”热的今天,某些网络、影视和书刊在商业利益驱动下,逐渐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对历史“碎片化”、“戏说化”和“扭曲化”,乃至胡编滥造以亵渎历史、调戏读者与污染文化的倾向和风潮,这虽然貌似拓宽了社会公共史学空间,然而却往往误导广大读者滋生不正当的历史观念,从而影响社会文化公共空间的健康发展。因此,传播真实的历史知识,贯彻正当的历史观念,应该是科学建设社会公共史学空间的当务之急。我们正是在这种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召唤下编写了本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吸取了前辈学者与当代学者的一些史学论著。但是,由于编写者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祈请方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 谨识

目录

序 田海林

鏖战于白山黑水间

上海“一·二八”抗战

长城抗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国共同祭黄帝陵,

“七七”事变平津抗战

国共合作同纾国难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台儿庄大捷

毛泽东《论持久战》

江汉关前献金潮

百团大战

张自忠沙场捐躯

长沙会战

八路军华北敌后抗战

华中新四军敌后逞英豪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爱国华侨陈嘉庚

抗日之歌——聂耳、冼星海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家的民族气节

莫为书生空议论头颅抛处血斑斑——报国书生傅斯年

教育救国的思想与实践

科学救国者的奋斗

实业强国梦拳拳赤子情

“出世犹垂忧国泪”——抗日战争时期的佛教界

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东方睡狮的觉醒——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后记

序言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即尼罗河流域之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之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之古印度文明、黄河与长江流域之中华文明。这四者都是地球上大河流域之原生态之农耕文明。然而,经过人类数千年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迄今为止,今日之埃及、印度和伊拉克与其古代文明相比,早已被后起的外来文明侵染改造得面目全非,唯有我中华文明在历史的峡谷与瀑布检验中,虽有顿挫,却无断层,一脉相传,绵延不绝,这是世界文明史的绝无仅有的辉煌特例。

中华文明史,由河流农耕、草原游牧与海洋工商这三种文明形态演绎而成。因古代有黄河与长江流域农耕文明与绿茵草原游牧文明之碰撞融和,而近代又有中国传统黄河农耕文明与外国蓝色海洋工商文明之冲突交流,造成中华文明史反复呈现“凤凰涅槃”之特殊景象。

在中国古代史上,游牧文明为与农耕文明之间,大致以万里长城为南北之域界,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舞台,相互为争夺生存资源和发展空间,反复进行拉锯征战。每当黄河流域农耕秋收时节,北方草原游牧部族之金戈铁马便跨越长城如洪水下泄般大规模南下,强力冲击黄河流域之农耕文明中心地带:第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匈奴、鲜卑、羯、狄、羌之所谓“五胡乱华”,建立十六国割据政权;第二次是五代十国时期东北之契丹侵灭后唐而建立辽朝;第三次是西北之夏和东北之辽金冲击北宋变而为南宋;第四次是北方之蒙古族扫灭南宋而建立元朝;第五次是东北之满族入主中原而建立清朝。如此演绎之历史效应有三:一是北扰南乱,导致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王朝之更迭兴替;二是北逼南移,推动中华黄河农耕文明移播;三是北来南化,促进北方游牧文明逐渐转型并融进黄河流域农耕文明体系。这使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之南征北战中反复如凤凰浴火重生,完成了古典化形态之涅槃。

在中国近代史上,蓝色海洋之工商文明异军突起,欧美和日本列强以工商资本之经济膨胀性与坚船利炮之科技先进性,屡屡漂洋过海而来,从两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直至抗日战争,对由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融合而造就之中华传统文明反复侵略。如此冲撞之历史果报有二:一是西力东侵,挑战与回应,近代外国列强之不断侵略,对中华民族造成亡国灭种之灾难危机,反而刺激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而向心凝聚,“保国、保种、保教”,以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百折不挠,奋力抗争;二是西学东渐,激活与复兴,中华传统文明在近代遭遇欧风美雨之摧残洗礼,反而激活中华民族光复旧物的信心和能力,为了“振兴中华”,“师夷之长以制夷”,“中学位体,西学为用”,不断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等先进文化,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化之创造转型。这使中华文明在东西方竞争演化中再度如凤凰浴火重生,完成了近代化形态之涅槃。

在悠久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上,中华文明尽管屡遭磨难,但是却愈挫愈奋,甚至磨难愈惨烈而文明愈灿烂,危机愈严重而生机愈盎然,既在古代历史上开创过一系列珠联玑串之王朝盛世,又在近代逐渐凝聚统摄和内化升华了河流农耕文明、草原游牧文明与海洋工商文明等三种文明形态之优秀特质,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传统到现代化的创造转型,并奠定了重塑中华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万世不易之根基。正所谓“苦难兴邦”。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中华民族至少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强势文明在古代数千年一直很辉煌荣耀地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既然中华文明在古代那般辉煌,那么在近代却为何这般屈辱,各种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清王朝难辞其咎的是,它使中华民族历史性地丧失了两大战略机遇:

第一,中西文明历史方向错位,满清取代明朝使中国失去了文明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西方的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1644年,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汉民族建立的明朝灭亡,但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以游牧文明为主体的满蒙两族入关定鼎北京。在明清之际,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强弱悄然换位了。当时的西方已经逐步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并开始迈人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门槛,而中国却仍然在“王朝周期律”的作用下经历着两个君主专制政体和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传统王朝的酣梦交替,大清王朝传统统治这个古老黑暗铁幕把中国可能迎来的新文明曙光完全笼罩遮盖了。虽然在明末清初中西方也有过某个侧面的交通,尽管清王朝统治者架起极端专制主义的封闭性集大成炉火也把传统的汉文化冶炼煮炖到了熟而烂的程度,但满蒙贵族以较落后的游牧文明之金戈铁马而统治文明形态高的农耕民族,却令中国失去了在社会形态上由君主专制向民主共和体制实现自觉转型的历史可能,造成原本先进强势的中华文明在社会形态基础上落后于譬如积薪而后来居上的西方列强二百多年。

第二,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中断,清王朝褊狭昏昧地断送了赶超西方先进科技的重大历史机遇。清代康熙年间,由于中国本土传统的儒家庙堂文化与西方舶来的基督教发生“礼仪之争”,导致雍正、嘉庆、道光三朝严厉禁教,这直接殃及窒息了传教士为在华传教而所附带来的西方科技之传人。乾隆晚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刚调处好农耕文明与游牧区文明关系而做完《十全武功记》的乾隆对英国使团充满傲慢与偏见,除了斤斤计较于虚伪繁缛的跪拜礼仪,对其他一概置若罔闻,甚至夸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志得意满,溢于言表。以至于当英国使团想展示一下西方精致的军工火器,福康安将军轻蔑地表示“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如此,中国便与西方由工业革命以来所兴起的先进军事科技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追悔莫及了。1816年即23年后的嘉庆二十一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来华,马戛尔尼的副使的儿子亚当斯东为副使,又因为三跪九叩之礼仪之争被驱逐。此后仅仅24年,中英鸦片战争就爆发了。

由于大清王朝昧于世界文明历史发展大势,闭关自守,专制独裁,吏治腐败,文恬武嬉,于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步步落后挨打,任人宰割欺负,屡屡蒙受屈辱灾难。晚清七十年间,在外国列强威逼之下,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海。

然而,中华民族具有智慧、勤劳、坚强、勇敢的内在卓越品质,是世界上任何外来侵略势力都永远无法征服的。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当中华民族命运跌落到最倒霉最低谷的时候,就连疯狂侵华的八国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在《拳乱笔记》中也不得不承认:“吾人在此确有一事不应该忘记者,即中国领土之内,除开西北两面之属国(蒙藏)不计外,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此外,更有一事,亦复不应忘去者,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异失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具备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无论欧美日本各国,均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真是多灾多难,即便是经过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透顶的清王朝,并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积贫积弱,中华民族依然没有爬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海。特别是漂浮在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在近代史上对中国的侵略达到了歇斯底里和丧心病狂的程度,所犯侵华罪恶真是罄竹难书:一是通过甲午战争,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侵占了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并霸占了中国藩属琉球;二是在八国联军队伍中,日本出兵最多,通过《辛丑条约》对中国下手最狠;三是制造“九一八事变”,闹出一个伪“满洲国”,把中国东北变成完全殖民地;四是在制造“济南惨案”、“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华大地之上疯狂恣肆地实行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南京大屠杀”中华民族死难同胞就达30多万人,致使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死难同胞总数达到四千多万人。日本侵华之危害有五:一是以惨无人道的野蛮手段杀害数千万中华民族同胞:二是霸占大片中国神圣领土:三是掠夺无量中国经济资源和财富:四是抢走中华民族大量珍宝文物;五是扭断了中华民族为复兴而开展的现代化建设运动之历史进程。但是,正如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华民族以无量尸山血海的巨大代价,经过八年抗战,与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回了东洋岛国老家。中国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同盟国之主力,不仅作为与美国和苏联等战胜国一起主宰了“东京审判”,将日本那些恶贯满盈的甲级战犯送上了断头台,而且还与美、苏、英、法一起并列“五强”,成为维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秩序的联合国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这是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在近代对外反侵略战争中获得的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尽管抗战胜利后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仍不肯轻易放弃近代以来所攫取的在华侵略利益,如,美国在战后支持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发动反共内战,发动朝鲜战争将战火烧到中国鸭绿江边,将航母开到台湾海峡阻碍中国统一大业,擅自通过《旧金山合约》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和固有藩属琉球群岛转与日本;英国还霸占着中国的香港,葡萄牙还霸占着中国的澳门,苏俄更是霸占着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圣领土。但是,都无法阻碍中华民族复兴的脚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因此,我们面对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所蒙受之一系列奇耻大辱,可以顿足捶胸、可以扼腕兴叹,可以怒发冲冠,可以拍案而起,但是唯独大可不必因此而灰心丧气和自暴自弃,应该因为学习近代百年从屈辱到抗争的历史而更加振奋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和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近代史的诸多后遗症仍然在折磨着中华民族。但是,中华民族经受住了种种重大历史考验。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对印度自卫还击战、对苏联珍宝岛保卫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历史检验,证明中华民族在“站起来”之后坚定地“站住了”。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已经逐渐“富起来了”,并且还逐渐“强起来”和“贵起来”了。

中华神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华民族,道德方正、智慧圆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情怀,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每人都能感受这一份骄傲与自豪。今值河清海晏与国泰民安之繁荣盛世,弘扬中华历史文明之精神,提振海洋强国之雄风,建立和平崛起之伟业,实现民族复兴之梦想,既理有固然,亦势所必至。中华文明千古传,浴火凤凰升涅槃。盛世中华龙腾日,民族复兴梦必圆。

唐太宗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古代史,就好像中华民族的前天,我们不会忘记。中国近代史,就是仿佛中华民族的昨天,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今天,当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在抚今追昔的时候,特别需要认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在近代百年历史上走过的那一段艰辛的道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既以了解上下五千年古代历史的辉煌而感到骄傲,又以百年近代的艰辛而感到珍惜,从而焕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的深心与激情。

为此,我们以实事求是为史学准则,以青少年和社会民众为读者对象,编写了中华近代史三部曲——《不能忘却的苦难历程》、《救亡图存的正气之歌》、《生命浇铸的血肉长城》三部曲,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强,便于开拓视野、丰富学养、增进学识、提升境界、积聚激情、获取正能量,真正做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而善于用心和勤于用力地不懈奋斗!

田海林

2013年12日13日

内容推荐

赵荣耀、田鹏编著的《生命浇铸的血肉长城》以以翔实可靠的资料,认真客观的立场,感人至深的笔触,书写了中国军队、艺术界、实业界、佛教界、华侨、学术界、新闻界等约三十余件典型事件和人物,描述了中国各界民众协力抗、铸就民族血肉长城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还原历史的真实样貌,大量历史细节撼动心灵,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读性,非常适合于中小学生和一般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史,就好像中华民族的前天,我们不会忘记。中国近代史,就是仿佛中华民族的昨天,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今天,当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在抚今追昔的时候,特别需要认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在近代百年历史上走过的那一段艰辛的道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既以了解上下五千年古代历史的辉煌而感到骄傲,又以百年近代的艰辛而感到珍惜,从而焕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的深心与激情。

为此,赵荣耀、田鹏以实事求是为史学准则,以青少年和社会民众为读者对象,编写了中华近代史三部曲——《不能忘却的苦难历程》、《救亡图存的正气之歌》、《生命浇铸的血肉长城》三部曲,本书便是其中一本,它描述了中国各界民众协力抗、铸就民族血肉长城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