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编著的《水浒传(青少版原著无障碍阅读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该书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明朝的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的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他们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和书商等,可以说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有很多种说法,但其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这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
施耐庵编著的《水浒传(青少版原著无障碍阅读版)》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青少版原著无障碍阅读版)》共出现数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出现人物最多的小说之一。整部书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泊前的个人经历;二、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三、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进行的几场战役,然后又陆续招降一些好汉上梁山;四、原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自己在梁山的首领地位以及大聚义的故事;五、大聚义后与官军的战斗以及接受招安;六、征服企图进犯的辽国;七、打败割据势力田虎、王庆;八、在江南与割据的方腊作战并死伤三分之二队上。最后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
戴宗见那大汉放下柴火,将那几个军士劈头盖脸一顿好打,救了那个披红挂彩的人。这个挑柴火的汉子,功夫当真了得,打得那几个军士哭爹喊娘,戴宗见他下手过重,眼看要把那军士给打死了,急忙出手制止道:“兄弟,暂且住手吧,这种无赖教训一下就可以了,打死了反倒惹来麻烦。”
挑柴火的汉子,这才住手说道:“多谢先生提醒,小弟下手没轻重。”
那个被救了的人急忙上前感谢道:“多谢壮士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在下杨雄,不知壮士大名?”
挑柴的汉子道:“我叫石秀,江湖人称拼命三郎,原来阁下就是人称病关索的杨节级。”
杨雄又问戴宗道:“这位大哥是?”
戴宗说道:“在下戴宗,刚才看见石秀兄弟仗义出手,十分佩服。”
石秀惊呼道:“你就是神行太保戴宗吗?”
戴宗说道:“正是在下。”
杨雄和石秀一样,也久闻神行太保的大名。三人一同来到酒店里喝酒,戴宗也不隐瞒,说明了自己的来历,而石秀一直十分仰慕梁山好汉,杨雄虽然是官差,但也十分敬佩绿林豪杰,所以自然不会抓戴宗去领赏。三人喝了一会儿,戴宗便告辞去找公孙胜了。
杨雄感激石秀相救之恩,便与之结为兄弟。杨雄!的岳父是开肉铺的,因此杨雄便叫石秀去自己岳父那里帮忙,把石秀留在自己家里住。到了杨雄家里,石秀拜见了杨雄的夫人潘巧云和他岳父潘公,而杨雄忙于公务极少回家住,石秀觉得在杨雄家里住得十分不自在。
这天,正好是潘巧云前夫王押司的周年忌日,杨;雄不在家,潘巧云请来了报恩寺的和尚到家里超度做法,领头的和尚叫裴如海,潘巧云经常去报恩寺上香,所以和这裴如海也算熟识。石秀觉得这裴如海和潘巧云眉来眼去,似有奸情,心中疑惑。
又过了几天,潘巧云说要去报恩寺上香,她带着迎儿来到寺中,又是裴如海接待,上完香后,裴如海说道:“还请贤妹到我房中观看佛牙。”潘巧云便答应了。自此,这两个人终于勾搭在了一起,潘巧云对裴如海说道:“我家相公一个月有二十天不在家,只要我在后面门口摆放一个香炉,你就半夜到我家里来,若是没有的话,你千万别来,另外你也叫个头陀在五更的时候到我家后门大声念佛,那时候你就赶紧离开,不然我丈夫回来便会发现你。”
裴如海答应了,往后这一个月,裴如海隔三差五便来潘巧云家中与她私会,他每次都是半夜来,所以神不知鬼不觉。可石秀是个机灵人,他忽然发现,只要杨雄不在家,每到五更天便会有头陀在后面念佛,他心中一直怀疑潘巧云和裴如海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当晚他偷偷起身到后门查看,果然裴如海如约而至与潘巧云相会。石秀心中大怒,想不到杨雄这样一个好汉居然娶了这么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
这天,石秀跑来找杨雄,将潘巧云和裴如海的事情告诉了杨雄,杨雄一听火冒三丈,便要去找潘巧云算账,可石秀说道:“哥哥,此事暂且保密,自古说道‘拿人拿赃,捉奸拿双’,咱们今晚去抓他个正着,叫他们无从抵赖。”
可杨雄十分气恼,独自跑到酒店里喝了十几杯闷酒,醉醺醺地回到家中,一见到潘巧云便开始撒酒疯,说了一堆醉话,而且把石秀发现她和裴如海的事情也给说了出来,说完便醉倒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杨雄脑袋还有些昏昏沉沉的,已经完全想不起来昨天晚上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潘巧云便趁机反咬一口说道:“你那石秀兄弟,趁你不在家时,常常来调戏我。”
杨雄听了,大怒道:“好你个石秀,原来是勾引嫂子,居然还来骗我。”一气之下,将石秀赶出了家门。石秀是何等机灵的人,早就知道杨雄是酒后吐真言,把实话说了出来,他也不怪杨雄,准备替杨雄把裴如海料理了。
夜里,石秀悄悄来到杨雄家的后门,又见那头陀一边敲木鱼,一边念佛。石秀赶上去将刀架在那头陀脖子上说道:“你别动,小心我一刀杀了你,你快说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那头陀吓得要命,说道:“好汉饶命,是裴如海让我来的,我只要一敲木鱼,他听见了就会出来。”
石秀也不跟那头陀废话,一刀将他杀了,脱下他的衣服,拿了他的木鱼,假扮成头陀在杨雄家后门敲打起来。裴如海听到木鱼声急忙从潘巧云房中出来,可迎面碰见石秀,被石秀一刀砍死。
第二天,裴如海的尸体被发现了,官府立即派人调查凶手,杨雄得知消息之后,猜到定然是石秀干的,心中也才想明白,之前是自己误信了潘巧云的鬼话,冤枉了石秀,于是便来找石秀道歉。石秀自然不会埋怨杨雄,他把裴如海和那头陀的衣服交给杨雄,杨雄心中火起说道:“兄弟,我今晚就杀了潘巧云那个贱人!”
石秀说道:“哥哥是官府中人怎么忘了法度,若是在家里杀人那定然惊扰了官府,咱们可以将她引到翠屏山去,然后再动手。”
杨雄听了石秀的建议,第二天便以烧香拜佛为名,把潘巧云带到了翠屏山,潘巧云见翠屏山根本没有什么寺庙,心中十分疑惑,到了山林中,杨雄将她和丫鬟迎儿都杀了,方消心头之恨。
两个人都杀了人,知道官府定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石秀说道:“哥哥,事已至此,咱们只有去梁山泊避难了。”
杨雄正要答应,忽然从树上蹿下一人说道:“杀了人,便要去梁山泊落草吗?”杨雄、石秀大惊失色,没想到二人在此行凶竟然被人发现。P106-109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读书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读书可以使我们领略世界的广博,人类文明的壮丽;读书,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能使我们更深入地审视人生。人,不过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倘若生命缺少思考,我们的生活便只剩下浑浑噩噩的虚无。而书籍,就是人类为了传承思想而发明的工具,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伟人一同思考,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一同交流。
好的书籍就像一颗种子,根植在你的心中,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棵智慧之树,而青少年则正是这颗种子种植发芽生长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期,只有多读书,多读好书,才能保证在同龄人中领先一步,让思想与心灵更快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分辨一本书的好坏,使阅读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折磨呢?对于那些尚未建立明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孩子们来说,阅读经典恐怕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了。读一本好书,就像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许多伟人一生的思想结晶——经典文学作品自然是青少年阅读的最佳选择。
向青少年介绍经典,让他们了解经典、品读经典,是我们的责任。孩子们的世界观刚刚建立,对事物的美丑善恶尚且没有明确的分辨力,在这个时候,阅读固然是好事,但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推移,其中的许多部分并不见得适合尚未明确自身人生定位的孩子们,所以,让经典更适合阅读,不仅仅是对经典作品的优化与改良,也是对孩子们的关怀与保护。因为孩子们的认知与我们不同,所以选择更加贴近孩子们阅读方式与思考方式的作品也就变得十分重要了。阅读经过改良、整理的经典作品,更能使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思考。
书,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当放弃阅读。它不仅能带给我们人生的思考,也能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和发自内心的快乐。保持阅读的习惯,可以为我们的智慧插上翅膀,和我们的心灵一同旅行。
智慧之海广博浩瀚,书籍恰似一叶小舟,带着我们的思想不断探索。衷心祝愿所有的读者朋友们,让这些书带给你更丰富的智慧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