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琉所著的《巧学助我上清华》是作者曾经的苦闷、彷徨、坚韧、执著,随着文字流淌,用文字讲述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有些曾给很多人讲过,有些第一次讲:日记中记录的奋斗往事,脑海里留存的些许印象,今天一并写了下来。经验总结、回忆录或者随想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巧学助我上清华 |
分类 | |
作者 | 郁琉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郁琉所著的《巧学助我上清华》是作者曾经的苦闷、彷徨、坚韧、执著,随着文字流淌,用文字讲述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有些曾给很多人讲过,有些第一次讲:日记中记录的奋斗往事,脑海里留存的些许印象,今天一并写了下来。经验总结、回忆录或者随想录。 内容推荐 郁琉所著的《巧学助我上清华》内容简介:一个平凡高中生如何制定自律缜密的学习计划考上清华、以及考上清华后如何规划自我,从而赢得全额奖学金出国读博的实用指导文本。《巧学助我上清华》分高中卷和大学卷,非常具有实用性,作者梳理的学习方法简单有效、发人深省,是一部中学生备战高考、大学生出国留学的指导良书。 目录 序 楔子 第1章 高考:初证“功夫不负有心人” 1.1 我听不懂课 1.1.1 别人已经比我强 1.1.2 别人效率比我高 1.1.3 别人睡觉比我晚 1.1.4 老师讲课比我快 1.2 我的办法 1.2.1 综合分析——否定延长学习时间方案 1.2.2 初试失败——否定心血来潮速胜方案 1.2.3 逆向思维——否定龟兔赛跑长期方案 1.2.4 找到突破——放长线,钓大鱼,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1.2.5 制订计划——先改变“学习关系”,再发展“学习力” 1.2.6 开始实施——我没有完成作业就睡觉了 1.2.7 继续推进——第一次考前不复习,平等对待每一张卷子 1.2.8 发现缺口——假期大家都放松,我坚持 1.2.9 分开预习——在假期集中预习,填补和别人效率差距 1.2.10 逆境坚持——众人皆睡我独醒 1.2.11 未见希望——前途暗淡信心明 1.2.12 拨云见日——开辟第二战场,大胆走合作学习化道路 1.2.13 放开冲刺——军事化时间安排,不惜透支生命 1.2.14 永不满足——对我的“大惊小怪”是因为不知道我的实力 1.2.15 友谊无价——同桌的鼎力支持 1.2.16 考场心态——上天不会轻易让一个人成功 1.2.17 填报志愿——宁可后悔一年,不后悔一辈子 1.2.18 情感反思——抛弃多彩少年时光考清华值得吗 第2章 清华:再证“功夫不负有心人” 2.1 达到目标后的茫然 2.1.1 我为什么缺少动力 2.1.2 我为什么没有目标 2.1.3 我为什么要考清华 2.1.4 我为什么考不及格 2.2 我的尝试 2.2.1 多方咨询——放弃学习第一,恶补人际,高手云集怎么办 2.2.2 自设目标——检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是否有极限 2.2.3 迅速实现——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清华依然成立 2.2.4 承认失败——人生不能总给自己再来一次的机会 2.2.5 放弃应试——找回曾经纯粹的求知欲,我就想知道这是咋回事儿 2.2.6 课堂兴奋——知识即使不考试也很重要,有知识自然考得好 2.2.7 视野开阔——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2.8 多方发展——水立方我就是希望见温总理 2.2.9 坚定理想——出国是为了回清华培育最优秀种子 2.2.10 开始实践——通过副校长给物理实验提建议 2.2.11 做我自己——不怕真实的自己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2.2.12 投入集体——培养主人翁意识,在集体奋斗中寻找家的感觉 2.2.13 解决问题——要根据班情制定班级学习方案 2.2.14 抓住机会——在清华多和人交流 第3章 弱势:三证“功夫不负有心人” 3.1 为什么我上体育课总心慌 3.1.1 我是否忽略了真理可行的条件 3.1.2 我是否刚好满足了智育的前提 3.1.3 我是否能够补证明真理的广泛 3.2 我的改进 3.2.1 直面弱点——我从什么时候起开始说“我体育不行” 3.2.2 系统分析——我是否可以在最薄弱的地方证明真理 3.2.3 创造条件——找一项从未做过的运动自学验证成功 第4章 反思:再论“功夫不负有心人” 4.1 总结与思考 4.1.1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分层 4.1.2 应试教育到底在筛什么人 4.1.3 高考成功要依靠推迟奖励 4.1.4 推迟奖励和兴趣成功异同 4.1.5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4.1.6 班级自治能够达到的效果 4.1.7 大学搞科研需要教师培训 4.1.8 迎奥运感受小学校大教育 4.1.9 反思“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义 写作感悟 试读章节 第1章 高考:初证“功夫不负有心人” 1.1 我听不懂课 每个班级都有听不懂课和听得懂课的学生。将各班听得懂课程的学生集中到新班级,原先听懂课的人会听不懂。为什么?很简单,任何班级,老师都不会也不能照顾最慢的同学的进度,总要照顾大多数:你名列前茅,听课当然如鱼得水;你在后面,讲课节奏自然比你的接受能力快。集全国各省精英于清华北大,考试也有倒数第一,上课也有人听不懂。听懂和听不懂课是普遍存在的。分层次教学将学得差不多的学生集中上课,却造成了新的分层。中国学生很多,班级人数多,总有后面的同学,总有人听不懂课。 在小学和初中,我一直是班里佼佼者,从未尝过听不懂课的滋味。那时老师这么表扬我:“你看郁琉,永远那么虚心,无论我讲多么简单的问题都不错眼珠地听,希望没听匿就说话的同学向他学习。”其实听得懂的人不会说话,他会乐在其中,半懂不懂就自我膨胀的人愿意说话炫耀,真正听不懂的人可能开始几节课不说话,但是几年不说不太可能,听不懂的人很难每天傻坐在椅子上。即使在清华,一门很多人听不懂的课,教室里也有嗡嗡声。课堂噪声是教一学关系的反馈,它产生的原因需要关注,解决它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我在高一第一次听不懂课,准确说是跟不上。感觉老师的进度、作业的进度比我的接受能力快。我习惯听老师慢条斯理地娓娓道来,前因后果说得非常清楚。入学分到了好学生的班级,讲课速度快,难度深,我一时很不适应。上课时很多题目还没有反应过来,其他同学已经和老师互动了,很快进入了下一个题目。 我不精通自学,需要老师耐心讲很多遍才能领悟。高中的老师不喜欢重复,也不细致,很多内容需要课后自己做。这对自学能力欠缺的我来说是挑战。 我第一次感受自己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像看电影一样看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精彩互动,第一次体会了局外人看热闹的心理:这个课堂不是我的,我只是旁观者。 1.1.1别人已经比我强 “大家生来一样”即使是真理,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打下的基础也有牢疏之分,更何况强中自有强中手。班级中基础比我牢固、思维比我灵敏的人很多,中考让好学生上了重点高中,等于优势力量的集中培养。很快,我在入校的小考明显落后了,和我在初中年级第一的名次有很大差距。不过,平心而论,当竞争的范围扩大,竞争的选手增多,遇到基础比我好的同学很自然,就像我来到清华后发现很多同学比我强。 中考让我有机会和全市的高材生做同窗,成绩好的学生分到了实验班。第一次的自我介绍就很不一样,有的同学出口成章;有的同学机智幽默;有的同学多才多艺。英语课上,有的同学娴熟地用英语和老师对话;数学课中,有的同学对新讲的定理如数家珍;物理课上,有的同学像是牛顿的老朋友;化学课下,有的同学已经拿着复杂的方程式和老师切磋……我一上课就有几件事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做题很快、能到讲台给我们讲?怎么老师话音一落他们就像事先知道答案似的举手回答?一节课我还没听明白,怎么人家已经和老师互动了?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心高气傲的我第一次被挫了锐气,羡慕中略带一丝感伤。同样是中考高分,他怎么读了那么多课外书?她什么时候学的钢琴?他去哪儿悟了那么多理化知识?她如何提高的口语水平?最重要的,我怎么不如他呢? 井底之蛙在外人来看孤芳自赏,它若跳了出来,还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广阔的天空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既可能把握了更大的机会,也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蹶不振。我初到高中和刚入清华遇到的最大困难都在此:“鸡头”当惯了,突然变成了凤尾,心理有落差。 1.1.2别人效率比我高 家人曾经告诉我,我不聪明,是笨鸟,飞得慢,要先飞才有希望第一个到达目的地。很多年我都相信这句话,不耍小聪明,充分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 笨鸟先飞的实质是我比别人先起飞。中考后的暑假,我花了一部分精力预习高一的课程,本以为算笨鸟先飞了,可惜,其他同学在假期也没闲着,都提前进入状态,或是自学,或是报班上课。相比之下,我算预习少的。 暑假的先飞没有实质的帮助。开学后,所有人都在飞,经过中考筛选的同窗都是飞行健将,我的速度比别人慢。P3-5 序言 我争取言简意赅,围绕教育、成长、奋斗的话题,分享我的经历,谈谈什么造就了成绩优异的学生,什么造成了成绩的分层,我怎样克服障碍,最终名列前茅。我提高成绩不靠延长学习时间,而是提高效率、增加睡眠时间;不靠心血来潮的“猛学”,是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我克服了对考试和排名的过度重视,将考试拉到了日常的检测计划中,不计较平时考试的得失。 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学习力”和“学习关系”。 “学习力”是学习的能力,“学习关系”是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及师一生、生一生关系的总和。你会发现和政治课的内容一样,为了提高“学习力”,先要解放束缚“学习力”的“学习关系”,改善“学习关系”要培养好的高效的学习习惯,克服惰性。我会结合奋斗经历,谈谈如何做到这一点。 整个过程的实质是验证“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理性:下功夫+有心=不辜负。两个条件只要满足,结果不会令人失望。 冲过了高考,面临的是大学四年。我结合清华四年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面临大学突然没有压力的茫然、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大学学习最需要的不是成绩的高低,而是对职业、事业、人生的整体规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学期间,我对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计划有了新的认识,第一次知道我为什么成绩好,对中学学习进行了反思。 杜甫说的话很有道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写得很顺,其实这本书不是写出来的,是我真正经历的,是客观存在的思想和行动,只不过我今天进行了整理归纳。 写作的感觉很好,往昔的记忆依然清晰。曾经的苦闷、彷徨、坚韧、执著,随着文字流淌。内心深处曾经的我,用文字讲述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有些曾给很多人讲过,有些第一次讲:日记中记录的奋斗往事,脑海里留存的些许印象,今天一并写了下来。 我直面剖析自己,大家看后会对很多想法产生共鸣,这些想法是我在“旁观生活”时,不经意间看到、体会到的,也从中认识了世界,认识了自己。其实,我只是应试教育的缩影,或者说代表,我是一种制度比较正面的产物,是经过自身修正的产物,但还是带着制度的严重烙印,一生都抹不去。 整本书可以看成经验总结、回忆录或者随想录。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找到的苹果,还有很多我没有找到,或者找到但不全,希望大家建议批评。 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人,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老师。 谨以此书献给和我一样有着学习困惑、有着或曾经有着清华梦的学子们。祝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郁琉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用课余时间以每天一万字的速度写作本书,我又发现他很善于总结。 ——作者清华老师 他有清华人深入骨髓的社会责任感,有直达心底的“行胜于言”的行为方式。这些共性之外,他还有超乎寻常的勇敢、自信与真诚。 ——清华大学材料系辅导员 王婧 当别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有的人没有做,这个人不是蠢材就是天才,他对求学经历的反思和感悟值得所有人借鉴。 ——作者高中班主任 胡国军 他目标明确、执着坚定,会在不知不觉间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别人,让大家变得努力向上。 ——作者高中同学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读研究生 张宏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