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演义(上下典藏本连阔如评书秘本)(精)》作者连阔如是评书界有名的艺人,有自己独到的表演风格。上世纪30年代末,他在北京伯立威广播电台连续播讲《东汉演义》,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之美誉。该书结构严谨,颇具章回小说之技巧章法,尤其在悬念设置处极其巧妙,令人欲罢不能,手不掩卷。同时也是连派评书的扛鼎之作,其书情细腻,注重细节的刻画描摹,令人读后回味十足。本书的口述本曾于上世纪30年代连载于《立言画刊》,此次修订整理后予以重新出版,在作了必要修订的基础上,力求维系评书说本的原貌,以飨读者。
《东汉演义(上下典藏本连阔如评书秘本)(精)》是已故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的代表作,主要讲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汉太子刘秀率领三十六员云台大将兴兵讨莽,攻关斩将,恢复汉室天下;后来更始皇帝即位,奸臣暗害刘秀,光武帝二次中兴汉室的故事。
《东汉演义(上下典藏本连阔如评书秘本)(精)》从王莽篡位起,至信都关太后封臣结束,主要书目包括刘秀赶考、岑彭马武夺状元、大闹武科场、菩提岗双救驾、三请姚期、对花刀、岑彭归汉、单鞭诈颖阳、二十八宿闹昆阳、室军山双侠出世、郭家庄招亲、一杵定三江、拖肠大战、五行昆阳山设摆群星列宿阵、三度巨无霸、马援拜帅、八大锤闹潼关、真假岑彭连环计、剐莽诛苏、潼关散将、三皇观行刺、单鞭扫台、力举千斤闸、铁霸王出生、炮打台城、姚期得宝枪、插枪镇草桥、献长安、大战蒲城、耿耳出世、更始帝命丧黄河、八党奸臣伏法等。
却说汉哀皇帝在位时,王莽的父亲,弟兄八个,都在朝中为官,执掌大权。为什么王莽的伯叔弟兄八个,都能在朝为官呢?只皆因哀帝的正宫娘娘,是王莽的姑姑,他们王氏门中仗着是皇亲国戚,才得显贵。王莽的伯叔王闳等人虽然都在朝为官,论得宠可不及大司马董贤。那董贤是哀帝驾前的嬖臣,专在哀帝驾前献媚。群臣等都恭维他,唯独王闳等以为自己是皇亲国戚,却不肯恭维董贤。董贤知道了,怀恨在心,有心把王氏一党尽行铲除。可是王党势力也不小,铲除亦不容易。
这年正在元寿二年五月底,董贤府中的大门忽然倒在地上。董贤大吃一惊,想着新修的府门,怎么会无故地坏了呢?心中思忖道:莫非说有什么凶险?正在发闷之际,忽报哀帝病重。慌忙进宫,来不及见驾,哀皇帝就寿终了。哀皇帝驾崩事关重大,因为哀皇帝乏嗣无后,不知道将来谁人承继汉统。董贤进至宫中,王皇后(王莽的姑母)问董贤道:“圣驾宾天,’皇上的丧事应该如何调动?”董贤原无大才,只仗着哀帝宠信于他,哀帝一死,他心早就乱啦。被皇后一问,张口结舌,一时间回答不上来。皇后说:“从前新都侯王莽,曾说过天子大行(皇帝死了,汉时称为大行)的故事,这些事王莽都晓得,你可命他助理于你,帮办事务。”董贤连连叩首称是。王皇后立刻降懿旨召见新都侯王莽。王莽在府里,听说哀帝晏驾,心中窃喜,暗说:“吾运至矣!”及至皇后旨到其家。王莽走在中途,心中暗想:哀帝在日,只知道爱董贤,哪里将我放到眼内,我冷落到如今,正可趁此机会,将董贤害了,解解心头之恨。王莽到了宫中,见了他姑母王皇后,当然有一大篇说词,将天子大行、国丧应办各事陈说了一阵,王皇后见他娘家内侄如此,喜得心花怒放(妇人通病,喜爱娘家人)。此时董贤已然出宫。
王莽在太后驾前回完了话,王太后命他便宜行事。王莽从宫里出来,就传出旨意,不准董贤人宫。又命尚书孔光奏劾董贤之过,说他哀帝病重不亲侍医药,昔日立太子时,他从中作梗,以致哀帝驾崩,未有遗旨传位于谁。旨意一下,从前和董贤不和的文武大臣,全都奏参董贤过失。王莽见太后说:“太后只消稍费唇舌,便能成功。”王太后便先降了一道懿旨,将董贤撤职拿办。有董贤的心腹人飞报董贤,吓得董贤惊慌失措,自己将朝冠脱下,赤着双足,诣阙谢罪,求见太后,又有些人给他求情。王太后才传旨说:“董贤为官不合众心,应当收回大司马印后,罢官为民。”董贤哪敢违旨,立刻将大司马印章缴上。退回家中,自思哀帝死了不及三日,我便被凌残至此(昔日你欺压于人不知尚记得否),想起当初何等尊荣,不禁伤心欲哭,又自悔道:“咳……我当初不应当恃色专宠(董贤系哀帝嬖臣),如今王莽如此对待,分明是大众欲报旧怨,料想自己终必被害,不如早寻短见,以免命丧市曹,家资人官。”主意已定,夜间董贤夫妻两口便自杀而死。家中亲属次日知道,不敢发丧,还怕有祸临门,亦不挂孝,连忙把董贤装殓了,把棺材抬出城外,草草地一埋了事。
王莽知道了,又命尚书孔光参奏,说:“董贤自杀伏诛,其父董恭、其弟董宽董信等不知悔过,用棺装殓董贤尸身之后,用朱砂在棺上画成龙虎之象,并用珠玉等物殉葬,穷极奢华,虽至尊皇帝亦有不如。应将董恭等重重治罪。”孔光不敢违背王莽,照他所嘱的意思,递折参奏。太后降旨将董贤财产没收,董恭等驱逐远方,中土之地不准居住(应为古今权臣一叹)。
董贤死后,大司马职无人担任,王太后便命众议奏大司马谁人称职。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尚书孔光等皆都上言,说王莽应为大司马。于是王太后便命王莽为大司马,国丧等事由王莽调动妥当。
王太后一日升殿,与合朝文武及大汉朝刘姓宗亲商议道:“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哀帝既死,应立何人为嗣,承继汉统?”王莽主张立中山王刘兴之子刘衍为嗣。王太后应允,群臣谁敢多言。王莽便保他的族弟王舜,持节往中山国迎接刘衍。
将刘衍接到长安城,择个黄道吉日,刘衍拜了太庙,便登宝殿受贺,是为平帝,改元为元始元年。平帝即位时,年方九岁,焉能执掌国政?王太后便垂帘听政。朝中一切事务,王太后都任王莽独断独行。其中哀帝发丧安葬等事不及细表。王莽又保他叔叔王匡为太师,孙建为司墨,平晏为机密使。自此王莽便把他兄弟王立、王疑、王丰、王富、王奂及同党的苏献、徐世英等保荐为官,害了无数忠臣。王莽算是权倾中外,上欺天子,下压众臣。一些个无耻的佞臣等,都上言王太后,说王莽德同周公,有安定汉朝之功,理应赐号王莽为安汉公,并仿照已故司马霍光之例,加封三万户,以示优异。此奏一上,太后便准了群臣所请,封王莽为安汉公,赐邑三万户。王莽却又作怪,故意上言愿为新都侯,不愿受安汉公之爵,太后不准,王莽辞了数次。太后不惟不准,却又给他加上个太傅的头衔。王莽这才受封,心中十分得意。为笼络人心,他又将一班官吏宗亲等请太后加恩,王太后又准了王莽所请,众臣悦服。王莽又不时地在他的府里传见官员,凡去见他的都有赏赐。
在元始二年,天下各处荒乱,不收成的地方很多,闹蝗虫的地方也很多。黎民百姓被饥寒所迫,免不了什么逃荒啦,典妻子、卖儿女啦,在所难免,说不尽黎民之苦。王莽见天下人民如此,他反认为机会已到啦,便施展他沽名钓誉的手段,命朝中官员,各处查勘灾民,计其人口,开仓放粮,赏给银钱。王莽这边一赈济黎民不要紧,他的名誉立刻就好极啦,真是有口皆碑。
到了元始三年,王太后欲为平帝议婚,王莽窥破太后之意,为保持自己地位,他便设法要与天子联姻。要问王莽用何手段,且看下回分解。P3-5
愚下连阔如,近来在电台演说评书《东汉演义》,这部书由王莽篡位起,至信都关老太后封臣结束。其中主要的节目是“刘秀赶考”、“岑彭马武夺状元”、“马武大闹武科场”、“刘秀遁潼关”、“菩提岗姚期马武双救驾”、“白水村刘秀兴兵”、“兵定南阳郡”、“走马取胡阳”、“三请姚期”、“岑彭马武对花刀”、“岑彭归汉”、“姚期单鞭诈颍阳”、“二十八宿闹昆阳”、“大安山姚期搬兵”、“宝军山双侠出世”、“郭家庄刘秀招亲”、“纪敞一杵定三江”、“双槐岭恩收二将”、“贾复昆阳拖肠大战”、“严子陵云台点将”、“五行昆阳山设摆群星列宿阵”、“汉光武三度巨无霸”、“马援拜帅”、“八大锤闹潼关”、“直假岑彭连环计”、“渐台宫捉拿王莽”、“潼关散将”、“三皇观焦雄行刺”、“邯郸县丛台赴宴”、“姚期单鞭扫台”、“王伦力举千斤闸”、“飞虎帅锤震恩师”、“冯异搬兵”、“铁霸王出世”、“炮打台城”、“光武兵过滹沱河”、“战宣城姚期得宝枪”、“青龙山马武报仇”、“姚期插枪镇草桥”、“马援智破众反王”、“八党奸臣献长安”、“云台将誓保三凤驾”、“大战蒲城”、“小将耿耳出世”、“闯营认父”、“更始帝命丧黄河”、“八党奸臣伏法”等,其他尚多,恕我不能细表。总之这一大部书,可以用《三字经》上“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这几句话来包括。
汉高祖刘邦凭三尺剑斩白蛇,芒砀山揭竿起义,三载灭秦,五年破楚,得了天下。那高祖虽然是文不懂孔孟之书,武不知孙吴兵机,却有知人善用之能。论武能用韩信,论文能用萧何,论智能用张良,这三人乃是“汉之三杰”,有此三人才能开基创业。汉室江山共有四百余年,相传最久,其中的好处是仗萧何的良好政治的力量,萧何在汉朝可算得一位有利于民的大政治家。由汉高祖刘邦往下相传,一辈一辈地传到了孝平皇帝,王莽才能专权秉政,这就是“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以后的便包括在这“唯一不二”的秘本道活《东汉》里边了。我在电台说的这部书,不同坊间售的《东汉演义》,听书的都懂得听这种道活书,可有很多人要求出单行本,现在《立言报》为适应这种要求,特请我将在电台讲述过的做成笔录,逐日刊登,没听过的可以看看,听过的可以留起来,这样,大家总可以满意了!说到此处,算是书归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