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外汇市场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协调发展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李婧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何协调本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外汇市场发展的进程,在中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从理论上分析本币的可兑换与外汇市场发展的关系;第二章分析代表性国家货币兑换的实践、经验和启示;第三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渐进可兑换过程中外汇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第四章重点分析中国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进程,资本管制现有框架、发展特点,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资本管制的冲击,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对外汇市场发展的影响和挑战;第五章探讨外汇市场自由化的最新进展,以及当前外汇市场发展对人民币资本项目进一步可兑换的约束,提出了协调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与外汇市场建设的主要路径和步骤。

内容推荐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活跃力量。“入世”不仅加快了中国参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也加速了中国参与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近年来,中国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管理,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当前,人民币可兑换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问题的焦点已经不是是否放开,而是如何放开、何时放开资本项目。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经常项目交易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资本的双向流动成为必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增加,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相关措施促进“资本双向流动”,调整外汇管理,协调外汇供给与需求,采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ualifil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简称QFII)措施,并研究和实施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O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lnvestor,简称QDII)等其他创新措施,以加快资本项目开放和资本双向流动的步伐。这些措施事实上加快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速度,给中国金融稳定带来了新的冲击,使中国金融市场建设面临新的发展任务。从本币可兑换与外汇市场发展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协调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外汇市场建设的进程是中国在开放条件下实现金融稳定的关键。为了减少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金融风险,保证中国的金融稳定,需要为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创造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加强外汇市场建设、克服外汇市场的局限性,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从理论上分析本币的可兑换与外汇市场发展的关系,以便明确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和外汇市场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外汇市场是联结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纽带,这种纽带作用的大小,与外汇市场培育和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代表了一国金融开放的程度。一国主权货币的可兑换性,又是影响一国外汇市场培育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条件。货币兑换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最根本的是通货兑换资格,其次是货币兑换的层次、范围、价格。这些因素基本上决定了一国货币可兑换的程度。货币兑换是外汇市场发育和完善的前提条件。外汇市场的发展又成为减少和避免货币可兑换风险,平稳实现货币完全兑换的基础。人民币可兑换与外汇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关系呈现出货币可兑换和外汇市场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相一致,也具有阶段性特征。人民币可兑换实践的重要背景是中国外贸体制变革和中国外汇体制变革,这使人民币可兑换具有重要的体制性特征,而不仅仅是政策的变化。

第二章探讨了部分代表性国家本币可兑换尤其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践,分析和总结了这些国家在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中保证金融安全和稳定的经验和教训。本章选择了三类代表性国家,即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化国家、转轨国家。具体分析了法国、新加坡、印度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践。以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基本上比较成功地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的开放对本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比较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实现本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经历了“本币非国际化”到“本币国际化”政策的转变,为我们探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印度是和中国在很多方面比较相似的转轨经济国家,该国在设计卢比可兑换的进程中,采取了分步走的渐进式兑换模式,在外汇市场发展、汇率管理和审慎监管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第三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渐进兑换过程中外汇市场的发展。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推进是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呈现出明显的渐进性改革特点和阶段性特征。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进程分为经常项目下不可兑换、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和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三个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4年,人民币基本上是不可兑换。中国外汇管制的对象也不是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来区分,而是按照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来进行管理的。外汇管制是中国获得外汇、管理和分配外汇资源、服务于整体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当时对外经济交往的特征,也表明了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征。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直接推动力,为了满足微观经济主体的需要,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便利,改善其经营环境,外汇管理措施一直处于更新和改进的进程中。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代表着中国外汇实质性变革时期的到来。结售汇体制的建立,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外汇市场发展的大致轮廓,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就是在该背景下开始建立和运行的。与此相适应,外汇市场体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的”各种特征:外汇市场主体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外汇供求受到限制、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不足、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被动性。当外商投资企业被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后,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这次改革,确定了外汇交易自由化的基础;增加了外汇市场的开放度;提高了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提高了对外汇市场效率的要求;提高了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要求;增加了资本项目管理的难度,进一步推进了人民币可兑换和外汇市场的开放。这一变革有利于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价格体系,加快国内金融自由化的步伐。这意味着外汇市场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将会随之到来。

第四章分析了中国放松资本管制的进程和特点。考虑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中国在较长时间内实行了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并采取了渐进式的资本项目开放模式,资本管制框架呈现出“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理的特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在对外开放上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具体表现在: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改革国内金融体系,改进外汇管理方式,放缓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随着遭受金融危机国家经济的复苏,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资本项目的开放出现了加速的趋势。表现为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双向资本流动,旧的资本管制框架将面,临冲击。通过选择性地开放资本项目,外汇交易的主体增加,对交易工具产生了新的需求,对外汇市场的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如果外汇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将制约着资本项目开放计划的顺利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范围和速度也必须在外汇市场发展程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第五章分析了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路径。从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期间,银行结售汇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期间,外汇市场的发展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外汇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有了较大的改进。2005年7月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市场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加速期,主要表现在:随着人民币基本可兑换步伐的加快,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工具和交易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一步走向弹性化和市场化。但是,外汇市场的发展仍然受到中国转轨经济特点的约束,中国外贸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的水平及金融监管的水平使外汇市场的发展仍然暴露出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外汇市场的竞争程度低、流动性不足,外汇市场以即期外汇交易为主,其他交易方式仅初步发展、避险工具有限,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有限。这些弱点,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限制了人民币基本可兑换的进程。因此,克服外汇市场的薄弱环节,完善外汇市场,就成为中国进一步实现金融开放和金融稳定的关键。由于外汇市场发展的体制性特征,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分阶段进行。外汇市场的发展目标仍然是充分发挥外汇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在近期内,主要是改善人民币汇率的管理,适时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完善即期外汇交易,为更好地发展远期外汇交易和掉期交易创造条件;改善中央银行的干预方式,克服异常汇率波动,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提高干预效力。在中长期内,外汇市场的发展应该是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交易系统和外汇市场中介机构,改善外汇市场的微观组织结构,加强外汇市场监管,改善外汇市场风险管理方式,大力加强货币市场的发展,促进本币和外币市场的统一、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统一,协调金融开放中的本币、外币政策,维护金融开放的稳定和安全。

目录

引言

第1章 货币可兑换与外汇市场发展的关系

 1.1 货币可兑换的含义

1.1.1 货币可兑换的资格

  1.1.2 货币可兑换的层次

  1.1.3 货币可兑换的范围

  1.1.4 货币可兑换的价格

 1.2 货币可兑换与外汇市场

  1.2.1 货币可兑换是外汇市场发展的体制前提

  1.2.2 外汇市场对货币可兑换的影响

 1.3 小结

第2章 代表性国家货币可兑换:进程、经验与启示

 2.1 法国的货币可兑换进程、经验与启示

  2.1.1 外汇管制的内容和手段

  2.1.2 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措施和步骤

  2.1.3 经验与启示

 2.2 新加坡的货币可兑换进程、经验与启示

  2.2.1 20世纪80~90年代的新元非国际化政策

  2.2.2 保留的新元非国际化政策的内容

  2.2.3 新元非国际化政策的效应

  2.2.4 经验与启示

 2.3 印度的货币可兑换进程、经验与启示

  2.3.1 资本项目管制的变化

  2.3.2 进一步自由化措施:前提条件

  2.3.3 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政策支持及顺序

  2.3.4 经验与启示

 2.4 小结

第3章 人民币经常项目渐进兑换过程中外汇的发展

 3.1 人民币不可兑换情况下外汇市场的发展

  3.1.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外汇管理和外汇市场(1949~1952)

  3.1.2 计划经济时期“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外汇管理制度和外汇市场(1953~1978)

  3.1.3 转轨经济时期的外汇管理及外汇市场的发展(1978~1993)

 3.2 人民币经常项目条件可兑换下外汇市场的发展

  3.2.1 人民币有条件可兑换

3.2.2 人民币有条件可兑换下外汇市场的发展及特征

 3.3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

  3.3.1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的关键

  3.3.2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下外汇市场的发展

 3.4 小结

第4章 中国放松资本管制的进程及特点

 4.1 资本管制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界定

 4.2 中国资本在管制的框架及特点

  4.2.1 中国资本管制的总体框架

  4.2.2 放松资本管制的进程安排

  4.2.3 中国资本管制的主要特点

 4.3 中国放松资本管制的改革选择

  4.3.1 亚洲金融危机对国内金融改革的影响

  4.3.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影响

  4.3.3 资本项目管理的政策变化

4.3.4 资本项目开放加速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中国外汇市场最新发展、问题及完善路径

 5.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回归有管理浮动

5.1.1 改革内容

5.1.2 新汇率机制的特征

 5.2 外汇市场新政的实施

5.2.1 改进外汇管理,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更大的便利

5.2.2 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外汇交易主体和交易种类

 5.3 外汇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5.3.1 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低

5.3.2 外汇市场交易过于集中,流动性缺乏

5.3.3 即期交易主导外汇市场,避险工具不成熟

5.3.4 中央银行仍然是外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5.3.5 外汇市场发展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约束

 5.4 完善外汇市场的路径和步骤

5.4.1 近期目标和政策

5.4.2 中长期目标和政策

 5.5 小结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