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容易反复生病?孩子是过敏体质怎么办?护理感冒发热的孩子有哪几个重要原则?……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孩子的健康更是家长关注的重中之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专家许鹏飞,根据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针对孩子日常出现的过敏、发热、感冒、咳嗽、鼻炎、哮喘等症状进行条分缕析,提出了“最爱孩子的家人可能是孩子生病的传染源”“孩子反复生病,可能是过敏体质惹的祸”“抗菌素不是用得越少越好,而是要用对”等家长所不熟知的理念,揭示了儿科门诊的几大误区,提供了晋升智慧父母的六大方法,向家长传授了门诊医生不会告诉您的健康育儿经。
孩子生病牵扯到家里每一个人的神经。很多父母,尤其是年轻的父母,面临孩子的病症,或焦虑,或大意,或存有侥幸心理,对于如何配合治疗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日常护理知之甚少。由于父母对儿科知识所知较少,加之对医院医生固有的成见,常常造成孩子的病情被延误,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期。
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再次发生,同时,也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常患病症的治疗、护理方法,作者根据二十几年的儿科临床经验,结合家庭所需,写作了这本《父母如何做孩子才健康》,旨在最大限度帮助家长及时、合理、科学应对孩子的病症,使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完整、完善、完美!
针对孩子最常见的发热、咳嗽、感冒、腹泻、鼻炎、哮喘、肺炎、过敏等8种病症,本书在具体分析病因的基础上,提供了详细的防治思路、原则和方法。不仅让家长知道孩子生病后应该怎么做,更要让家长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除了具体的防治方法外,本书还重点介绍了父母应该了解的几个育儿观念。
感冒发烧,是孩子的常见病。正常体质的孩子一年感冒发烧的次数一般不超过5次。孩子频繁感冒发烧,除了先天发育缺陷外,很可能是过敏体质导致的。因为过敏体质的孩子,鼻子特别敏感,受到过敏原的刺激,鼻腔就会出现鼻涕,而鼻涕是细菌和病毒生长繁殖的沃土。这些细菌和病毒在孩子的身体里达到一定的数量,孩子就会生病。
我在门诊中经常接触到过敏体质的孩子,他们与正常体质的孩子一样,也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咳嗽、扁桃体发炎等症状,但他们生病的主要诱因是过敏。如果医生只是对症治疗,不分析孩子的病史,就会诊断为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感冒。家长如果不知道孩子反复感冒是因为过敏导致的,没有发现导致孩子过敏的过敏原,不去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去控制孩子的过敏症状,即使再精心护理,孩子仍然会生病。
说到过敏,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大多数人都可能会碰到过敏现象。但是,过敏和过敏体质虽然关系密切,但还是有区别的。有过敏症状的孩子不一定是过敏体质;过敏体质的孩子不一定有过敏症状。
首先,过敏体质和遗传有关。一般来说,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是过敏体质,孩子很可能也是过敏体质。父母的过敏症状越明显,孩子出现过敏症状的时间也越早。其次,过敏体质和环境有关。环境中的过敏因素越多,孩子出现的过敏症状就越明显,时间也越早。也就是说,虽然孩子是过敏体质,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过敏原刺激,一般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有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絮等,多引起过敏症状常年性发作;植物花粉引起的过敏症状,多为季节性发作。食入性过敏原包括各种蛋白、坚果和多汁的水果。环境中过敏原含量越少,越不容易引起过敏,很多孩子过敏是因为长时间受到过敏原的反复刺激。另外,冷热变化也可能引发过敏。
目前过敏体质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可能与环境的恶化有关。有的父母草木皆兵,孩子出现一点过敏症状,就断定孩子是过敏体质,于是忧心忡忡;也有的父母,孩子明明是过敏体质引起的损伤性表现,却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而盲目地带着孩子奔波于各家医院,结果花了很多冤枉钱,孩子的身体却越来越差。
菲菲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敏体质的孩子,可她的父母一直不知道孩子是过敏体质。直到有一次无意问来到我的诊室看病,我才告诉她的父母,孩子是过敏体质。这时候菲菲已经出现了喘息的症状。菲菲出生后3天就开始频繁打嗝、吐奶、腹泻。1个月后,经常流泪,父母带孩子去儿童医院,也没有查出是什么原因。3个月后,孩子晚上睡觉不踏实,翻来滚去的,还特别爱出汗。2岁以后,菲菲反复感冒,每年有12次以上,还经常发烧,大多数医生都诊断为普通感冒。偶尔有医生怀疑是过敏,做了过敏原和心电图的检查,可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并没有诊断孩子是过敏体质,医生还是按普通感冒给孩子治疗。3岁以后,菲菲上了幼儿园,感冒就更频繁了,几乎每周都要去医院,有一次还患上了喘息性支气管炎。
菲菲一有流鼻涕、咳嗽的症状,她的父母就会马上带孩子去儿童医院,想弄清楚孩子为什么经常感冒生病。可门诊医生都太忙,最多5分钟就给菲菲看完病了,这么短的时间。医生根本没有时间听家长说孩子的病史,只能对症治疗。
菲菲的父母带孩子来找我看病的时候,我根据多年的经验,很快就判断菲菲是过敏体质导致的反复感染,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慢性鼻炎。找到病因后,按照我的治疗方案,菲菲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成了幼儿园的全勤宝宝。
每周我都会接触几十个菲菲这样的孩子。过敏体质是父母遗传给孩子的,谁也无法改变。但是如果孩子出生后,父母能及时判断出孩子是过敏体质,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护理,孩子一样能健康成长。
P5-7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孩子的健康更是家庭关注的重中之重。
我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作医生,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孩子生病牵扯到家里每一个人的神经。很多父母,尤其是年轻的父母,面临孩子的病症,或焦虑,或大意,或存有侥幸心理,对于如何配合治疗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日常护理知之甚少。
我常遇到这类情况。由于父母对儿科知识所知较少,加之对医院医生固有的成见,常常造成孩子的病情被延误,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期。
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再次发生,同时,也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常患病症的治疗、护理方法,我根据二十几年的儿科临床经验,结合家庭所需,写作了这本《父母如何做孩子才健康》,旨在最大限度帮助家长及时、合理、科学应对孩子的病症,使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完整、完善、完美!
针对孩子最常见的发热、咳嗽、感冒、腹泻、鼻炎、哮喘、肺炎、过敏等8种病症,本书在具体分析病因的基础上,提供了详细的防治思路、原则和方法。不仅让家长知道孩子生病后应该怎么做,更要让家长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除了具体的防治方法外,本书还重点介绍了父母应该了解的几个育儿观念。
首先,最爱孩子的家人可能是孩子生病的感染源。如果家人有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呼吸道疾病,要及时治疗,否则很容易感染孩子,导致孩子反复生病。
其次,抗菌素不是用得越少越好,而是要用对。给孩子使用抗菌素时,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标,确定是细菌感染后再用。同时要严格遵守医嘱,随意增减抗菌素的使用次数和数量,都可能会影响疗效。只要科学地使用抗菌素,副作用就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家长担心抗菌素的副作用而不让孩子用任何抗菌素,是错误的观念。
最后,要为孩子记录生病日记,细心的父母胜过高明的医生。孩子患了鼻炎、哮喘等慢性疾病后,生病日记是医生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如果父母不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医生很难判断治疗的效果,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衷心地希望这本书能成为父母育儿的好帮手,让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医生!让每个孩子都少生病、不生病!
许鹏飞
2010年10月25日
一个人小的时候会有很多梦想,也许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我小时候很聪明,最喜欢考试和竞赛,几乎每次都能夺冠。根本就没有想到长大后会做一个儿科医生。但人不能左右命运,我现在天天和感冒发烧打交道,还乐此不疲。
有一次有一位家长和我聊天,问我:“你到底会不会看疑难病症?”我一时语塞,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什么是疑难病?我突然想到,袁隆平之所以成为院士,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就是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当农民,天天跟土地打交道,才成为“杂交水稻之父”,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果我能坚持100年,能为预防感冒发烧做点贡献,到时候就是成不了精,也该成为一个中科院院士(丝毫’没有调侃的意思)!
在这个严重“妖魔化”医生的时期,我想说一下我对医生的看法。医生也是一种职业,也是为了有一碗饭吃。医生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很多医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因为这个职业决定了医生是发不了大财的。平平安安就是福,差不多就是大部分医生的追求。
我认为医生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医生用耳朵看病,病人说什么,医生听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除病人的基本痛苦。
第二种医生用眼睛看病,除了听病人说以外,还要仔细检查和观察病人,综合病人的全身症状,来解除病人的痛苦,彻底治愈或者预防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第三种医生用心看病,一定要结合病人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能完全落实的治疗或者预防计划。
多年来,我一直在用心为患儿看病。人到中年,感悟也就越来越多。这些年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我收获了更多的尊重与感谢,忙碌的工作变成了我的享受!
其实,看病是比较枯燥、不断重复的劳动,差不多的病情、差异不大的病因、大致相似的治疗,每天都要无数次地重复,看病好像已经变成一种体力劳动而不是脑力劳动。有时下班回家后累得不想说话,也让家人颇有微词,认为我有点傻。
也许只有傻人才能享受这样的快乐!我始终认为只有将工作当作享受的人,才能真正专注于工作、做好工作,·获得真正的快乐。
最后我要感谢患儿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有些家长带孩子在我这里治疗长达5年之久。我们一起分析孩子的发病原因,探讨孩子的治疗方案。如果没有患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就不可能完成这本书,或者这本书就缺乏鲜活性。
许鹏飞
201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