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美尔(伊甸园的城市)/失落的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戴尔·布朗编//王淑芳译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失落的文明》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大量珍贵的文物照片以及详尽的文字,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被称为伊甸园的城市苏美尔的兴衰。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可使读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对那已逝去的日子有一个生动全面的了解、认识。

内容推荐

《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样,每幅图景都会唤起一丝涉茫的追忆。这套丛书可以作为艺术图集来欣赏,同时也可供前往世界各的旅游者参考,了解那里不可错过的古迹名胜。

一艘孤零零小船在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下游一片广阔的水域航行,两岸是连绵不断的棕榈树,冉冉升起的太阳使小船成为一幅剪影。这幅古老的景象使人回想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文明。苏美尔文明诞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干旱的冲积平原,这两条河是它的生命之源。

目录

第一章 被历史遗忘的民族

 沙漠中的城市

第二章 文明之路的里程碑

 乌鲁克的回声

第三章 掩埋在时间层之下的光辉与庄严

 死人坑的故事

第四章 园丁之子的血腥遗产

 神的仆人

年表:文明的先驱

试读章节

法国外交官欧内斯特·德·萨尔泽克有的是空闲时间。1877年,他在奥斯曼帝国炎热沉闷的边防重镇巴士拉港任副领事,该港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波斯湾的顶端。他的工作职责要求不高,服务对象是偶尔途经这里的法国旅行者或商人。平时除在周围灌木丛生的荒原上骑马、打猎外,他几乎无事可做。不久他就厌烦了这些活动,开始寻找更有意义的事情来打发大把的闲暇时光。

巴士拉港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交汇处,两河之间的地带称为美素不达米亚地区,在历史上颇负盛名。《旧约全书》中经常提及的亚述和巴比伦王国在西方世界广为人知,但学者或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来到这一封闭的地区。萨尔泽克以前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执行公务时就已经对古文化产生了兴趣,如今他希望去探寻美索不达米亚昔日文明的遗迹。

碰巧,法国邮电部的一位局长视察电报线路时,在巴格达东南部155英里处偶然发现了一个名叫泰洛赫的有趣的遗址,看见了写有古代文字的砖块、圆锥体石块及一尊男性雕像的躯干部分。他来到巴格达后把此事告诉了萨尔泽克。萨尔泽克听了很感兴趣,决定前往调查。

泰洛赫由一条干涸的运河堤岸上绵延不断的土墩构成,周围是干土荒原。萨尔泽克未经奥斯曼政府许可,就雇用当地劳工在主要的土墩上开挖探沟。在非法发掘过程中,萨尔泽克偶然策马来到约50英尺高的最大的土墩顶上,注意到一块仿佛经手工雕刻过的黑石块。他下马查看,发现那是一尊大雕像的肩膀。

萨尔泽克在这个土墩下发现一座砖坯构成的平台,显然是一些更大的建筑物的基部。发掘工人在一堵墙的壁龛内找到了同一尊雕像的躯干。由于雕像太大,萨尔泽克无法运走,为安全起见,他决定把雕像重新埋入地下,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挖出来。

在1877—1878年间差不多7个月的发掘中,萨尔泽克还有其他许多的重要发现。他挖出了刻有文字的泥板、坛子以及圆筒印章——这种印章滚过潮湿的黏土时会在上面印下相当于签字、所有权标记或公职徽章的图案。

1880—1881年,在法国政府的资助下,萨尔泽克重返泰洛赫进行再次发掘。在此期间他发现了用闪长岩雕刻的、与他重埋地下的那尊雕像相像的一套完整的雕刻。这种闪长岩很坚硬,后来发现它们采自阿曼,尔后运抵波斯湾。这些庄严的雕像雕刻精细,其朴素、匀称的美使它足以和艺术史上几乎任何时期的作品相媲美。萨尔泽克意识到他的发现相当重要,因此于1881年辞职,携带他收集的泰洛赫艺术品回到巴黎。罗浮宫博物馆付给他13万法郎买下了这些艺术品,这在当时可是天价。

罗浮宫博物馆的钱花得并不冤。在巴比伦王国或亚述王国之前曾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文明,其根源可上溯到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初。罗浮宫博物馆购得的这些杰作将为这一失落的文明提供确凿的证据,尽管博物馆的专家们当时没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为萨尔泽克发掘的这座古代遗址刚由一位人类学家暂时确认为苏美尔人的城市。当萨尔泽克满载而归回到法国时,苏美尔文化是否存在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过了不到10年,已被遗忘了几千年的苏美尔第一次真正地出名了。

对苏美尔遗产的发掘是一项引人注目的集体成就。它始于几个无畏的探险家,再由数代的语言学者推向前进——他们常常在得不到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钻研那些刻有费解文字的泥板残片。当语言学家在博物馆的地下室里绞尽脑汁之际,考古现场的考古学家则在使刻写铭文的这个民族的形象变得越来越真实。

尽管在堆满了残砖碎瓦的废墟中工作遇到了种种困难,但考古学家还是挖出了由庙宇、宫殿和拥挤的居民区构成的世界,其复杂的脉络状分布就像今天近东的集市。他们还发现了完整的泥板文书,它出乎意料地展现了古代苏美尔人的思想全貌。这些古代苏美尔人有自己的文字和应用科学,他们的某些神话不时地预示了《旧约全书·创世纪》的内容,他们的六十进位制成了今天小时和分钟六十等份的基础。

在其后的一个世纪里,随着对苏美尔人了解的深入,苏美尔文明最终被视为最伟大的创始文明之一而得到其应有的地位。苏美尔人使用陶轮和犁,掌握了铆接、焊接、雕刻、镶嵌等工艺技术,并借助拱门、拱顶和圆顶建造巨大的建筑物。更重要的是,苏美尔人通过发展书写技术这一先决条件,开创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新纪元。他们的楔形文字——顾名思义形如楔子的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表述语言的最早的手段。

苏美尔人的家乡看起来不大可能会孕育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从巴格达向南直到波斯湾是一片平淡无奇的广袤平原,它似乎不具备促使该地区向真正的城市文化发展的条件。这片冲积平原是因两河周期性泛滥导致泥沙淤积而成,这里既无石块,亦无木材供建筑者使用。事实上,除了春季的雨水给平原铺上一层绿油油的小草,平时在一片片耕地之间鲜有植被。在为期6个月的夏季里,气温有时高达华氏125度。用19世纪英国伟大的考古学家奥斯汀·亨利·莱亚德的话来说:“举目望去满目凄凉:你先是感到惊奇,尔后便是惊叹——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使大脑得到调剂,使你看到希望或了解过去。”

这一地区现在是一片晒得干硬的荒原,有的只是炎热、烟雾和突然而至的沙尘暴,可在历史上它曾生产出过剩的食物,为城市的崛起提供了先决条件。其中的秘密在于灌溉。这片焦干的棕色平原土壤肥沃,因为每年春季两河定期泛滥,把从上游携带来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散布到周围地区,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而在其他季节只要有稳定的水源供给,农业生产便可获得丰收。P1-4

序言

《失落的文明》中译本序

不久以前,电视系列片《失落的文明》曾成为广大观众关注的一大热点,至今仍在不少人口边时时称道。这样一部介绍外国考古文化的片子,能在我们这里博得公众的欢迎,说明大家对人类遥远的过去普遍怀有特殊的好奇心理。

其实同样的情愫在世界各地人们的心底都存在。记得日本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俳句:“在盛唐的时候,漫步于夜晚的长安市。”已消逝的古代文明,尽管是异国的,仍然能吸引后世的怀念与憧憬。

戴尔·布朗(Dale M.Brown)主编的这套《失落的文明》丛书,与同标题的电视系列片有密切关系。丛书英文标题为Lost Civilizations,共有24卷,系美国时代生活公司出版。由于这套丛书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在英语世界非常流行。相信以同样的理由,中译本也会为我国读者所喜爱。

《失落的文明》英文版每卷扉页上都有一段话,标明书的性质是“探索过去的世界,以考古学家与其他科学家的发现,把古代人及其文化生动地重现出来”。考古学发现和研究的大量成果,是这套丛书的主要基础。然而在这里,考古学不再是报告、简报的堆积和一般人读不懂的论文,而是丰富深刻又不枯燥烦琐,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适合大多数读者的需要。作为科学普及读物,应当说是十分成功的。

就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来说,这套丛书不只有益于非专业的读者们。现在国内还没有外国考古文物的博物馆,大学中外国考古的课程也较薄弱。《失落的文明》所包含的知识和材料,一些考古、历史、文博工作者也是不容易接触到的。试加浏览,一定有所收获。

最近我在一篇小稿里,讨论过我们为什么有必要了解外国考古学的问题。有一种看法以为,中国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已经研究不完,中国人做中国考古就够了。窃以为这是不妥当的。中国的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是将中国文明放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去考察,对中国本身的历史文化也很难真正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外国考古文化名著译丛》总序)。只有扩大我们的视野,才能认识中国文明的固有价值,才能阐述我们先民对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

对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探索,是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大家知道,人类是分别在世界若干不同的地区,先后跨进文明的门槛的,而构成文明的种种因素,其萌现要更早得多。这些因素逐渐产生、聚合,推动文明的形成,究竟有着哪些条件,走了怎样道路,其间人类同其环境如何互动等等,都是饶有兴趣的争论中心。《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样,每幅图景都会唤起一丝渺茫的追忆。

文明发展的进程,绝不是简单直线的。历史上没有一种古代文明,不曾经历多次曲折,甚至倒退。有的文明,最后竟归于中断和湮没。相当多的文明创造,在时间的长流中又消失了,等到不少世代以后,才重新出现。人们称考古学是在寻找失落的文明,即是出于这样的缘故,在考古学家的锄头、手铲下,不知有多少次意外惊喜。传统上被认为只属于近世的好多事物,其实有着古远的源头。这自然不是《圣经》上讲的太阳底下并无新事,只是证明古代人的才能、力量不可低估,文明的历史比我们想像的更加复杂。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去观察,古代文明的光彩就益为辉煌。翻阅《失落的文明》各卷,很容易看到各种古代文明均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令人惊异的大量珍品。许多杰作具有永恒魅力,后来者无法企及。在这里,考古学同艺术史会合起来,密不可分。

这套丛书可以作为艺术图集来欣赏,同时也可供前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参考,了解那里不可错过的古迹名胜。书的各卷皆有地图和年表,与论介、考古遗址、文物相配合,还介绍了自然景观与一般人文风光。在有越来越多机会踏出国门的今天,更多地知道异国有哪些珍贵的古代文明财富,无疑会大为提高人们的游览兴致。

《失落的文明》这套丛书的整体设计较好,古代世界的各种文明,包括新旧大陆,基本都已覆盖。各卷呼应配合,但均有独立性,便于单独阅读。卷的编排灵活,比如庞贝就自成一卷,使重点突出了。多数卷的选材、论述是适当的。难免的是,《古代中国——尘封的王朝》一卷在中国学者看来,尚有不足之处。这反映中外学术界仍有必要进一步交流沟通。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的《失落的文明》丛书是普及性读物,但其内容终究有其专业性,尤其是翻译成中文,殊非易事,复制书内这么多的图片也有难度。华夏出版社和广西人民出版社费尽心力,在不长的时间里组织推出了这套中译本,实在值得赞赏和感谢。

2001年12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