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这本《银行行长不告诉你的理财经》是作者宗学哲从事支行行长工作的最新之作,书中文章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比如说,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琳琅满目,但是选银行理财产品并非小儿科,不是随意一买便稳赚不赔,作者用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告诉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秘诀,让您茅塞顿开。 盛夏季节去银行柜台排队买理财产品实在让人头疼,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萌”理财等新的银行业务,在家里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就可以轻松办理银行业务。更关键的是参加银行的“网银理财夜市”还可以获取比从银行柜台购买理财产品更高的收益。 内容推荐 宗学哲编著的这本《银行行长不告诉你的理财经》和其他理财书的最大区别在于作者的身份。 他不是富豪,却是距离富豪最近的人之一;他不是金融市场的弄潮儿,却是最了解中国富人阶层财富管理需求的人;他既是一家支行的行长,又是分行首席理财师——国内唯一双重身份资深理财专业人士;他从事理财行业18年,帮助客户打理资产3.6亿元,均实现了稳妥增值。 一个真正工作在理财前沿的专业人士教您理财,让您也享受行长理财师的一对一服务。 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改变您错误的理财观,帮助您迈出理财的第一步,做一名“四有”新人。 银行收费越来越多,有没有规避收费的窍门?贷款压力增加,“房奴”一族如何学会减负?“卡奴”怎样走出使用信用卡的误区?“萌”理财,今天你用了吗?如何理解现在流行的“余额宝”、“财付通”等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本书都会给您答案。 理财要踏准节拍,只有根据形式因时而变,理财才能规避风险,提高收益。 一百个家庭会有一百种理财办法。国企职工,销售经理,外企文员,事业单位员工,私企老板,新婚白领,商务精英……本书的方案一应俱全,全是真人真事,您可以对号入座,享受顶级专家为您设计的理财方案。 《银行行长不告诉你的理财经》中的一些理财技巧和方案对于很多银行来说,都是秘而不宣的,现在行长理财师把理财秘诀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您的面前,相信读过本书后您对理财会更加豁然开朗,理财收益也会大大提高! 目录 01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怎样迈出理财的第一步 钱不够花怎么办 中国人尤其需要理财师 理财收益要多高才正常 你这一辈子不可不知的理财数字 家庭财务状况“亚健康”的测试方法 追求收益,更要追求稳妥 预期收益越高越幸福吗 人生的三个钱包 富人都是如何理财的 财富与快乐 区域理财各有千秋 寓言中的理财哲理 小故事中的大哲理 乔布斯的理财得失 02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慎之又慎:不是随意一买便稳赚不赔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诀窍 高收益要比高礼遇更重要 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随意一买便稳赚不赔 信托不是“坏孩子” 信托产品,靠不靠谱? 投资信托产品的四大误区 信托、打新股、挂钩境外——该选哪种 如何辨别银行理财与银保产品 买理财产品莫入“预期收益”误区 QDII并非灵丹妙药,选择还应因人而异 银行理财PK信托产品 破解银行理财产品的四个不等式 理财“秒杀”,你准备好了吗 这四种理财最好别碰 信托刚性兑付即将打破,如何选择信托产品 03 家庭理财的好帮手:巧用银行现代工具 加息预期下如何打理好你的存、贷款 贷款压力增加,“房奴”一族如何减负 六招巧避银行收费 找对渠道,贷款并不难 银行的现代工具是家庭理财的好帮手 “卡奴”如何走出使用信用卡的误区 网上银行的功能你会用多少 信用卡增加额度有窍门 “萌”理财,今天你用了吗 减少银行收费有窍门 04 与时俱进,踏准节拍:如何把握理财大势 把握大势很重要 冷热两重天,透过数据看变化 另辟蹊径投资法,应对不断上涨的 “正利率”时代,理财的春天来了吗 长期投资:买理财或不如存定期 稳妥型产品并非人人都适合 投信托别轻易“托付终身” 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不能过于迷信“年末行情” 超短期理财风光不再,活期资金另辟蹊径 预测风险、掌握技巧——股票投资并非人人都适合 银行“活期宝”PK“余额宝” 05 明明白白买基金:如何从众多基金中挑选 明明白白买基金——基金入门 基金购买渠道各有优劣 挑一只下“金蛋”的货币“鸡” 6个被误传的基金投资观念 定期定额投资基金让你成为百万富翁 买固定收益理财又添新途径 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因人而异巧选择 定期定额投资也要因人因时而异 投资开放式基金的“三项原则” 买货币基金并非人人都能赚钱 06 理财个案集锦:投资组合才是最好的理财产品 对自己的理财产品进行最优化组合 新课题:富裕家庭养老就万事无忧吗 商务精英如何做好综合理财规划 新婚白领家庭的理财 三口之家的理财 “负翁”家庭如何打理家财 中等收入家庭如何规划车房 年薪百万也要巧理家财 月薪万元的月光族如何理财 裸婚族如何积累家财 二次创业“退休族”如何规划晚年生活 中年经商人士的理财规划 银行行长这么理财:利用掌握的信息年收益近10% 后记 试读章节 钱不够花怎么办 这几年来,中国人的各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关于理财的理念,变化更是天翻地覆。过去大家靠工资勤俭持家过日子,老百姓固守着唯一的理财方式——攒钱。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攒钱存钱,因为那时候多数人没有多少财可理,工资能够一家老小吃喝就不错了(见图1-1)。 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证券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人们理财意识的觉醒,同样工作和同样收入的两个人,生活境地却完全不同了。 单位上的同事小张和小刘两人一起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工资收入两人一分也不差,但小张注重理财,每次发了工资都要列一个计划,除了正常消费以外,他便用余钱去尝试买基金,后来又尝试买了一些绩优股票,这样5年的时间下来,小张积攒够首付款后先买了房子,后来又继续投资,买了车,找了一位漂亮太太,现在他一心一意干工作了。而小刘发了工资之后,便随意放在银行里,消费也没有任何计划,这样5年下来,他几乎一分钱也没有攒下,别说买房买车,春节回老家还要跟同事借钱。 所以照这样下去,等到退休的时候两人的生活质量会拉开很大差距。可能有人会说,“我有养老保险怕什么?”但养老保险又被称为基本养老保险,根据国内目前的养老金水平,假定月薪为4000元,养老金缴纳期限为10年,当地平均收入为3000元,按照现有法定比例缴纳,则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770元,这些钱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 所以就有了以下两种情况:有的人只能依靠单一的养老保险度日,有的人则不会太在意养老保险,因为他们有一笔不菲的积蓄,可以更好更有效地补充养老保险,不但可以衣食无忧,而且还可以每年度假旅游,生活的差距一下就拉大了。过去中国人羞于谈钱,现在是三句话不离钱。有关调查显示,人类70%的烦心事都与金钱有关,因为对我们来说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先测算一下一个人的一生需要花多少钱。这个测算是根据现在大城市的收入和消费标准,以30年为周期,对未来生活的测算,仅供参考(见表1-1)。 专家认为,现代医疗技术、药物使人的预期寿命延长了15~20年。因此,我们需要攒更多的钱以负担比以前更长的生存期间所带来的生活费用(见表1-2)。医疗支出、养老支出、意外事件支出将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 表1-2资金缺口很巨大(按夫妻均工作30年计算) 这么大的缺口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增收节支,科学理财。 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四部分: 1.工资性收入(工资等)68.9%。 2.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22.8%。 3.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6.4%。 4.财产性收入1.9%。 提高收入单靠工资显然不行;靠创业?多数人受资金、观念、机会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全民创业",并且靠创业成功的只是少数人,多数人的创业充满了坎坷。因此,对于多数人来说,弥补人生资金的缺口只能靠财产性收入,也就是理财收入。理财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公平的,只要你有理财意识、学会理财的技巧就可以。我国1.9%的财产性收入和美国的40%相比是相当低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因此,当前社会上有一个新的提法:“小康靠工资,小富靠理财!”也就是说要靠财产性收入。当然理财并不是信手拈来的,理财的第一步是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做“四有”新人。 P3-6 序言 在我国,最原始的理财是储蓄。“储蓄”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尉缭子·治本篇》:“民无二事,则有储蓄。”从唐代开始,有的商人在大城市里设有柜坊,替人保管钱币,存钱的人可以随时凭折子取款。到了明末清初,商品经济有了更大发展,大商人为了筹集资金,设立了钱庄、银号和票号,接受百姓存款,并且付给存户一定的利息。至清代中叶,银行兴起,此后一两百年,储蓄一直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 而银行真正跳出储蓄这个单一业务束缚,应当从被称为“理财元年”的2004年开始。 当年9月,中国光大银行首家获得银监会批准开办人民币理财业务,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此后各家银行纷纷效仿,银行理财业务创新的序幕正式拉开。 伴随金融工具的丰富与创新,银行理财业务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原生到衍生,从单一市场到跨市场的演变,其设计已经融入了本外币衍生产品开发、债券集合交易、直接融资渠道扩展、资产证券化、动态保本技术、资产配置等各个方面,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青睐。 当然,复杂和多样性的理财产品需要有人驾驭,所以近年来各家银行加快了理财师队伍建设,从基础的理财业务到财富管理再到私人银行,正是有了这些充满活力的理财师团队,理财市场才充满了勃勃生机。 宗学哲作为光大银行一位较早从事理财工作的员工,可以说经历和见证了国内理财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2006年,全国首届十佳国家理财规划师大赛在北京举行,宗学哲作为光大银行唯一一名进入决赛的选手,一举夺得“十佳国家理财规划师”称号。2007年,光大银行、和讯网等机构举办“首届全国理财师大赛暨中国光大银行第二届金牌理财师大赛”,在青岛分行基层从事理财工作的宗学哲一举夺得了冠军,此后陆续获得了AFP和CFP等理财师认证——正是有了光大银行良好的理财支持平台,他在从事的分行财富中心主任工作上如虎添翼。 正是基于这些服务客户的理财经验,这些年在工作之余,他将理财理论和理财实践相结合,写成并出版了《30之后靠钱赚钱》、《家庭理财枕边书》、《把握良基——新基民理财读本》等多部理财畅销书,特别是这本《银行行长不告诉你的理财经》更是他从事支行行长工作的最新之作,书中文章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比如说,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琳琅满目,但是选银行理财产品并非小儿科,不是随意一买便稳赚不赔,作者用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告诉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秘诀,让您茅塞顿开。 盛夏季节去银行柜台排队买理财产品实在让人头疼,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萌”理财等新的银行业务,在家里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就可以轻松办理银行业务。更关键的是参加银行的“网银理财夜市”还可以获取比从银行柜台购买理财产品更高的收益。 一百个家庭就会有一百种理财方法,书中各种理财方案一应俱全,全是真人真事,可以对号入座,享受一对一服务。正如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要将这种简单易学的理财方法和理念传播和推广出去,希望通过书籍这一媒介,让更多的人踏上财富增值的快车。 其实理财和工作一样,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我们能走多远;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将决定我们的耕耘能收获多大回报;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将决定我们未来的舞台有多大! 林立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EMBA导师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后记 做一名让人信赖的理财师 屈指算来,我从事银行理财工作已经十多个年头了,作为当年国内的第一批理财师,一个理财行业的老兵,经历和目睹了中国理财市场的飞速发展,蓦然回首,可以说感慨万千。 我服务的理财客户数不胜数,特别是自从担任支行行长以来,按照服务要求,我坚持每周抽出两天时间当大堂经理,这也成为我们支行的一大服务特色:“行长当大堂,理财帮您忙”。和理财经理一样在大堂里接受客户咨询,帮助客户做好理财规划,从而结识了很多各行各业的客户朋友。 可能我不记得每个人的名字,但在大堂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客户认出我,宁愿排上半天的队,就为问一只基金,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同时也会顿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动力。 一个理财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应当说是诚信,也就是做理财服务的时候要真正站在客户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作为银行员工,有时也面临一定的营销任务,当客户的需求与营销业绩相悖时,如何取舍就成为考验银行理财师能否坚守诚信这一从业准则的标尺。 记得大约是2009年年末,股市行情起伏较大,当时我们支行的基金销售任务很重,但是我们的专业团队对股市行情不是太看好,于是我和同事们说:合适的产品一定要卖给合适的人,千万不能向年龄大、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推荐股票型基金。 一天,一位老太太从报纸上看了基金公司的广告后,来我们支行点名要买300万元某某股票型基金,因为我们基金销售任务正好是300万元,这笔钱成交了任务就完成了。于是,理财经理兴冲>中地领着客户来到二楼行长室找我。可一交流,我发现老太太只是被广告上的历史收益所吸引,完全不知道基金也会亏钱。于是,我仔细给老太太讲了基金的原理和风险点,最终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帮她买成了稳妥的银行理财产品。 当这款产品到期的时候,老太太专程找到我表示感谢,说当时如果盲目买成基金的话,会亏损20%,而现在不但没有亏还净赚20多万元利息。此后,老太太把她的亲戚朋友都介绍到了我们支行。现在看来,当时银行理财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开放式基金低得多,但是做理财不能唯利是图,诚信做事当时可能吃点亏,但长期来看肯定会受益不尽。 除了“待人以信”之外,理财师的第二个必备素质就是“执业以专”。理财师最怕和客户交流时回答不了他提出的问题,更可怕的是一交流才发现客户的理财专业素质比你还高。 能够来银行理财的高端客户,必定会有过人的智商,只是术业有专攻,时间不允许他们研究理财而已,这就需要理财师以高超的专业理财技能来赢得他们的信赖。 有个高端客户财商很高,交流几次之后我发现他一有钱就全部投入到经营中,整体的年收益率不低于20%,他认为不用做理财规划,有高的收益就什么也不用怕了。了解这些情况后,我给他讲了资产配置的理念,并且帮他分析所在行业的风险点和周期性规律,用理念+数据的方式最终让他接受了我的建议,用一部分经营收益给他和他的家庭规划了住房、子女教育、养老以及家庭投资规划,并配置了合适的产品。有一年,由于他的企业给其他企业担保受到牵连,企业一夜之间就垮了。但是企业行为并没有影响他个人的生活质量,现在五十多岁的他各种保障一应俱全,养老规划和投资规划完全可以让他和风光时一样安享晚年。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作为一个理财师,不断学习和进取是关键之三,两天不看财经新闻,你就可能落伍。所以,每天服务完客户之后,我都会及时了解最新的财经资讯,总结经验和教训,把一些理财文字倾注笔端,利用一家大型报纸开的理财专栏和大家互动,传播理财理念,引导大家正确理财。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单位中国光大银行各级领导对我的培养,感谢同事们的鼎力帮助,特别是这次中国光大银行总行林立副行长百忙之中亲自为我作序,更让我万分感激,备受鼓舞!同时广大读者、广大客户的关注和支持,这一切都让我信心满满地更加努力,在理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宗学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