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锦衣夜行(3夺鼎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月关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月关编著的《锦衣夜行(3夺鼎记)》讲述了,明朝洪武年间,青州平民夏浔误打误撞代替死去的富商秀才杨旭,成为了一名锦衣卫,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夏浔从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做起,迅速顺势攀升,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而不倒,最终位列公卿。

他审时度势,辅佐朱棣夺权,是靖难之役成功的幕后首功之臣,之后力拥朱高炽为太子,为后世仁宣之治奠定基础。

他一手促成朝廷南北分榜取士,推动迁都北京,主持修编《永乐大典》。

内容推荐

月关编著的《锦衣夜行(3夺鼎记)》介绍了,一个出身低微的小人物,一次离奇的命运转折,一路崛起抗争,上演惊天逆袭!他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小民,机缘巧合下冒名顶替成为一名锦衣卫,属于他的时代,就此开始!南北榜案、削藩风云、夺嫡靖难、迁都北平、永乐修典、征蒙古、下西洋……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时刻处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权力更替中能站对立场,国家危急时能挺身而出,盛世辅国,危局平乱,扫边患,扬国威,使得大明四夷拜服,八方来朝。他从一介布衣小民成长为决定天下走势的庙堂重臣,谱写了一个小人物铸就大明永乐盛世的热血传奇。

目录

1 靖海八略

2 秘密约定

3 再临双屿岛

4 背信弃义

5 生死相依

6 洪武驾崩

7 暗流涌动

8 欲加之罪

9 双面间谍

10 赴北平

11 建文元年

12 燕王哭陵

13 批斥天子

14 刺杀燕王

15 燕王三子

16 逼死湘王

17 生地当归

18 兄弟情义

19 你错了

20 起兵靖难

21 力劝二将

22 连环计

23 阵前换帅

24 宁王的绿帽子

25 六耳不同谋

26 两封信

27 诈取刘家口

28 二王相会

29 会州立军

试读章节

曹国公、浙闽两广剿匪总巡抚李景隆赶到了杭州,他们来得还不算太晚,比夏浔预估的时间提前了三天。

曹国公到了杭州,杭州府的军政各界要员自然要来拜访,乱哄哄地闹了三天这才消停。李景隆这几天不想见的人都见到了,唯一想见的人却始终没有出现,他不免疑神疑鬼起来。

“鼎石啊,这虎跑泉沏的茶,咱喝过了;灵隐寺里烧的香,咱也供过了;西湖里边的船,咱也划过了,但是杨旭他人呢?会不会什么消息也没查到,担心受到本国公的训责,干脆跑掉了?”

铁铉哪知他二人另有恩怨,闻言不禁失笑:“国公过虑了,杨旭孤身一人赶赴杭州府,就算没有查到什么消息,也属寻常事,就算受到国公训责,又何至于一走了之?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能跑到哪儿去?”

李景隆心道:“奶奶的,我正希望跑了他这个和尚,老子去做庙里的住持,你哪里知道其中曲折。”

铁铉又安慰道:“国公不要着急,国公此来杭州,民间都传开了,如果杨旭一无所获,该早来向国公请罪才是。现在他人不见踪影,说不定是查到了什么消息,正在紧要关头,国公再等些时日也无妨。何况剿匪大计,也不能全然依靠杨总旗探来的消息,沿海各府道都在等着国公拿出剿匪方略来,国公该早做准备才是。”

铁铉这一说,李景隆才想起此番到杭州来清剿海盗、缉拿朝廷钦犯,他才是主事人,那杨旭只是一只小虾米而已。他能不能查到什么消息,只是对自己能否交差而已,这剿匪若徒劳无功,自己对皇帝可就无法交差了,不觉慎重了起来,连忙问道:“是了.这两日杭州府军政官员往来频繁,本国公一直脱不开身,之后得下下功夫了。这两天我却没见你陪同,你在忙些什么?”

铁铉欣然笑道:“禀国公,国公这两日忙于应付杭州府军政官员,卑职则微服私访,在民间走动了走动,掌握了一些情况,有所针对地写下了一些方略,以供国公参考。”

李景隆大喜:“鼎石真是才能俱佳、勇于任事,快快取来我看!”

铁铉道:“卑职在一些细节上还欠周详,本想推敲之后再请国公过目。”

李景隆道:“阴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马上取来我看。”

铁铉只好返回自己的公事房去取那半成品的剿匪方略。

铁铉这几天真没闲着,他是个干实事的人,虽然他的主要职责是缉查卫所官兵中有人私通海匪的事情,但是整个剿匪大局,他也一直在考虑。

到了杭州之后,李景隆忙于应酬,铁铉则换上常服,走人民间,进行了一番探访。他发现沿海最大的几股海盗武装,绝大多数都是闽浙沿海靠海外贸易求生的中国人,因此闽浙沿海几乎家家户户都涉足走私贸易,再会合些江湖亡命之徒、游兵散勇,所以渐渐成了气候。

他们屡禁不止,正是因为有沿海居民的暗中支持和掩护,所以铁铉经过几天的充分考虑,从海船的数量、规模的控制到保甲制度的完善以及大小港口的管理等方面提了些建议,目前还在完善当中。

其实明朝初期海患比起后期来并不算多么严重,这主要得益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朱元璋禁海,一方面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大量招纳原张士诚、方国珍部下的军士及濒海的船户、岛人、渔民、壮丁等人伍为兵;另一方面沿海筑城,设置卫所,建造多橹快船,加强海防力量以打击海盗。

自淮浙至闽广一带,朱元璋共计征兵十多万人,大量渔民、壮丁被征人伍,地方上就少了强有力的阻挠,海禁政策的推行就比较顺利,大量海防设施的建立,也对海盗产生了比较大的震慑力。

但是海盗、倭寇日益猖獗,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同样起因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海盗一直就有,从古到今,从未断绝,但是闹得如此声势浩大是因为海禁。朱元璋禁海的最初原因是当年争霸中原时的失败者——方国珍、张士诚之流的许多部属出海为盗,同时也是受限于他那种“小农思维”。

一方面,朱元璋觉得大明足以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与他国互通有无;另一方面。他又想利用经济手段,迫使需要同中国贸易的四方蛮夷臣服于中国,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所以自建国起,明朝建立的就是朝贡贸易制度,你要称臣纳贡,我才允许你交易,而且交易的时间、地点、数量、品种,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一来,客观上就严重影响了沿海百姓的经济利益。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尤其是唐朝的朝贡贸易制度失败以后,改为自由贸易,此后宋朝、元朝也是延续这一政策,因此五六百年下来,海上贸易已成为东南沿海居民最重要的求生之路。现在人口增长,闽浙沿海的人口压力十分大,对于通商更是关乎生计的根本需求,海禁就等于绝了他们的生路,这就埋下了一个大大的隐患。

李景隆倒也不像传说中那般绣花枕头,练兵方面他还是很拿手的。铁铉取来他的剿匪策略之后,李景隆大喜,受之启发,他又补充了几条整顿队伍、加强军纪、严肃海防、实战演练的内容,一共凑了八条,当成自己的靖海八略,叫铁铉拿回去再加整理,准备在沿海轰轰烈烈地推行。

又是一天午后,李景隆行辕。

李景隆躺在藤萝架下的逍遥椅上,两个秀气伶俐的小姑娘蹲在旁边攥着双小粉拳轻轻给他捶着大腿。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李景隆很无聊地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很无聊地问道:“抱琴哪,你说为什么游人把杭州当成汴州呢?”

一个小姑娘眨眨眼道:“回国公爷,大概是……大概是因为汴州的夏天和杭州一样热吧。”

李景隆嘿嘿笑了起来,赤着的大脚丫子往小姑娘的怀里蹭了蹭,赞道:“有道理,太有道理了!本国公想来,也是这个道理,哈哈哈……”

抱琴姑娘掩了掩松江布的袍襟,遮住那含苞欲放的胸脯,脸蛋儿晕红起来,只是甜甜地笑。

这时,一个侍卫急急地走了进来,老远站定,抱拳躬身道:“国公爷,有人求见。”

李景隆懒洋洋地道:“说我睡了,不见。”

那侍卫迟疑道:“他说……他叫杨旭,是奉国公的差遣,先行赴杭州公干的,说小人只要报上名姓,国公一定会见。小人已验过他的腰牌,确是锦衣卫中人。”

“杨旭?”

李景隆精神大振,噌的一下坐了起来:“嘿!他终于来了,这小子没跑啊,快快快,叫他进来!”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