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孩子的狂欢节》是米哈尔科夫1973年发表的一篇童话,曾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这童话当然是要教育那些不听话的“可怕的孩子”,让他们在童话世界里过一个用不着听大人话的盛大狂欢节,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先是得意忘形,欢天喜地,最后活不下去,痛苦万分,从而懂得不听话的坏处。不过作者并没有天真到认为孩子会通过一场可怕的经历就万事大吉,变得十全十美,孩子到底是孩子,他们恢复正常生活以后,老毛病又犯了。对于小读者来说,这倒可以让他们思索思索问题。其实这个童话也要让大读者们思索思索问题,正如作者说的,这是一个“给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的童话”。
《外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中的经典童书,代表着和涵盖了全人类儿童文学领域里最杰出的文学名篇和艺术智慧成果。
这些童书杰作,大都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淘洗,经过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一代代读者的检验和认可而流传下来的,具有伟大和恒久品质的不朽之作。它们写的都是少年儿童们感兴趣的故事;它们的叙述方式也能为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少年儿童们所接受:它们所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是向每一个读者敞开的。
这是一些永恒的经典。
这是对你一生的邀请。
不听话孩子的狂欢节
(给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的童话)
这档子事儿从来没发生过,虽然也有可能会发生,万一它真发生的话……
话说在某一个大城市的大街上,走着一个小男孩,说得准确点,他不是在走,而是让抓住了一只手给拉,他硬是不肯走,顿着脚,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泪如雨下,哇哇叫得声音都变了:
“我还要吃冰淇淋!”
“我再也不买了!”他的妈妈用平静的声音重复说着,紧紧拉住这小不点儿的手,“我再也不买了!”
小不点儿继续用通街都听得见的声音哇哇大叫:
“我还要吃!我还要吃!”
他们就这样一个拉、一个大哭大叫地回到他们的大楼,上到最高一层,走进他们那套公寓。妈妈马上把小不点儿拉进一个小房间,让他鼻子对着墙角站着,严厉地对他说:
“你就这么站着,一直站到我原谅了你为止!”
“我站着干什么?”小不点儿不哭了,问妈妈说。
“你站着好好地想想!”
“想什么呢?”
“想想你是个多么可怕的孩子!”妈妈回答了一声,走出小房间,随手把房门锁上了。
这可怕的孩子开始想。他首先想到巧克力冰淇淋比水果冰淇淋好吃,接着他不但想并且断定,要是先吃水果冰淇淋,一吃完水果冰淇淋马上紧接着吃巧克力冰淇淋,那么嘴里留下的是巧克力味道,可肚子里就有两份冰淇淋了……说实在的,正为了这件事,他和妈妈才在大街上闹了一场,闹得这样不像话。他也懂得不像话,因为他透过眼泪看见路人转过脸来,在后面看着他们,摇摇头,还说:
“多可怕的一个孩子!……”
小不点儿还开始想,做个孩子真是倒霉透了,一定得尽快长大,做大人,因为大人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小孩子却想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他还没来得及想下去,就听见身后玻璃窗上笃笃笃地响。小不点儿没马上转过脸去看。一直到这笃笃笃声又响起来,他才小心翼翼地把脑袋转过去。说实在的,他本以为是小鸽子在用嘴啄窗子。那只鸽子他很熟,有时候他还喂它吃点面包屑。等到他看见在窗外笃笃笃地敲的不是小鸽子,却是一只大风筝,一只真正的大风筝,他可是多么惊奇呀。这风筝不知怎么的给挂住了,这会儿正让风吹得笃笃笃地叩窗框。
小不点儿走到窗口,把窗子打开,放开了大风筝。这只风筝特别大,也特别漂亮,用结实的细木条扎成个框架,整个框四面糊上结实的蜡纸。风筝上画着两只蓝色圆眼睛,还有棕色的眼睫毛、紫色的鼻子、橘红色的嘴巴。可它最重要的装饰品是它下面拖着的那条很长很长的尾巴。
“谢谢你,小不点儿!”风筝脱身以后忽然说起话来,“他们叫你什么呀?”
“他们叫我可怕的孩子!”
“你干吗在家里待着不动呢?”
“他们罚我。”
“你做了什么事啦?”
“这说来话长了。是妈妈在罚我。”
“总是这样的!”风筝用同情的口气说,“我一辈子里还没碰到一个小家伙没受过罚的。不过我知道一个地方,那儿可没这种事情。我今天正好要飞到那里去,没想到尾巴给挂在这该死的排水管上了。” “你把我也给带去吧!”小不点儿求它说。
“干吗不带你去呢?咱们两个一起去,路上也许更快活些!你抓住我的尾巴吧,抓得紧一点,并且尽力别往下看,省得头晕!”
小不点儿想也不想,两只手抓住了风筝的尾巴,双脚把窗台一蹬,转眼已经飞到他家大楼的屋顶上空了。接着他们飞在整个城市的上空,飞在城郊的上空,飞在田野和森林的上空,飞在河流和湖泊的上空。他从高空大着胆子朝底下的地面上看,说实在的,他的头一点儿也不晕……
城里钟塔的大钟敲响了半夜十二点。
爸爸、妈妈、奶奶和爷爷站在房间里,一声不响地看着睡着了的双胞胎——小大头菜和小萝卜。他们很甜蜜地轻轻打着呼噜,在他们的小床上睡得很熟,睡着了还微微笑着。
“瞧他们!”爸爸气得要命地悄悄说,“他们还微笑呢!他们准梦见了那罐果子酱,上星期他们问也不问,就把它给吃没了……”
“也许是梦见了那管绀青颜料吧,他们拿走了它,把可怜的小猫涂得一身都是!”爷爷生气地咕噜说。他是位画家,最恨孩子们动他的颜料。
P5-8
永恒的经典,一生的邀请
阅读文学经典,就像是阅读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因为,每一本美好的书,都不仅仅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它们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完整的“小世界”。阅读文学经典,也像大海茫茫之中的水手在航海,书中的忧愁与悲伤,是他的黑夜和风暴;书中的欢乐与希望,是他的阳光和云彩。世界上还有比阅读更美好、更惬意、更幸福的事情吗?请你相信:你阅读,所以你美丽;正如你思想,所以你存在。
美国家喻户晓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阅读指导专家费迪曼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阅读推广经验,为读者们设计和推荐过一份经典阅读书单,取名为“一生的读书计划”。
他设想,这样的一份读书计划,应该是适用于从十几岁到九十几岁的所有读书人的。同时他也强调,一生的读书计划最好就从童年开始。这是因为,这些经典书籍中的每一本书,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人内在精神不断成长的源泉,成为你一生中最好的、永难离弃的伴侣。他说:“这些书,一旦成为你精神中的一部分,就会永远长驻心中,发挥无限强大的作用……它们是你一生用之不尽、蕴藏丰富的宝山。”
《外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正是基于同费迪曼教授同样的愿望,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和大众读者所遴选出的一份比较完备的阅读书单。
这些童书杰作,大都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淘洗,经过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一代代读者的检验和认可而流传下来的,具有伟大和恒久品质的不朽之作。它们写的都是少年儿童们感兴趣的故事;它们的叙述方式也能为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少年儿童们所接受;它们所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是向每一个读者敞开的。
这是一些永恒的经典。这是对你的一生的邀请。
在我们记忆的长夜里,曾经有过许多明亮的经典儿童文学的神灯,给过我们温暖、光明、幻想,还有智慧和力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每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次改变,那些神灯的光芒,也许渐渐变得遥远和朦胧了,有的甚至已经变成我们遥远和模糊的记忆的背景,而不再是记忆的内容本身。即使有些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我们都还记得,但经过了许多年之后再打开它,却发现那已经是另一本书、另一个故事了。时间和经验,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已将它们颠覆或重新“改写”了。因此,重新擦亮记忆深处的那一盏盏神灯,重新返回经典文学阅读的花园,重新寻找回各自的阅读记忆中的密码和感觉,进而完成一种自觉的和美好的精神确认,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被人称为“作家的作家”,曾经担任过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有三句与书有关的名言,值得喜欢阅读的人记取。一句话是:“我一生都在书籍中旅行。”想想看,这样的一生该有多么幸福!另一句话是:“天堂的样子,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样子。”——他是在想象着,有一天他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还能够坐在图书馆里幸福地读书呢。还有一句话:“在图书馆里,或者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本书。”——他的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书很多很多,多得你根本就读不过来,即使活上几辈子也读不完呢。关键是要学会读书,要学会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和真正喜欢的、而且能够帮助自己的好书。
是的,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本书”。只有找到了属于你自己的那本书,它才能真正成为你心灵上的朋友,成为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可以到达的地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只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去读同一本书。
优秀的文学翻译家,从来就被人们称为建造神话中l的通天之塔“巴比塔”的大匠,是一群伟大的“盗火者”和“播火者”。
正是因为有了优秀的文学翻译,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字藩篱得以清除,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类之间的思想和精神的虹桥得以构架,整个人类的思想和文明的星空,才变得无限的辽阔、明亮和璀璨。有了他们,我们的读者才能跨越语言障碍,共享阅读的幸福与快乐。
列入《外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中的经典童书,代表着和涵盖了全人类儿童文学领域里最杰出的文学名篇和艺术智慧成果,所选书目不仅包括了读者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不朽经典,也有许多本来应该被人们记住、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译文版本的稀少而被忽略和遗忘的经典杰作。叶君健、陈伯吹、吕叔湘、蒋天佐、冯春、任溶溶、绿原、吴钧陶、姚以恩、唐祖论、林秀清、茹香雪、王石安、徐朴、潘辛、李自修、韦苇、莫雅平等不同语种的儿童文学翻译名家,为这套书系奉献出了各自优美的和忠实可靠的中文译本。
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只要我们有耐心,并且怀着一种敬畏之心轻轻地擦去时间留给它们的飞灰与尘埃,神灯的光芒将愈加明亮。数千年来人类有幸拥有了一批最伟大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花园,我们将世世代代守护着它们,使这缕书香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徐鲁
2009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