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是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描写了这三位大师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人传(名师全解版)/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国)罗曼·罗兰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描写了这三位大师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内容推荐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描写了这三位大师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名人传》里的三个人,分别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他们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目录 名师导航 第一部分 贝多芬传 第1章 诞生·成长 第2章 耳疾·爱情 第3章 荣耀·孤独·绝望 第4章 永恒的欢乐颂 第5章 生命的终结 第二部分 米开朗琪罗传 第1章 伟大的斗争和力量 第2章 力 第3章 力的冲突 第4章 绝望 第5章 爱 第6章 信念 第7章 孤独 第8章 尾声 第三部分 托尔斯泰传 第1章 对伟人的回忆 第2章 喀山求学 第3章 高加索的军旅生涯 第4章 教育理想和甜蜜爱情 第5章 《战争与和平》 第6章 《安娜·卡列宁娜》 第7章 对科学、艺术的批判与继承 第8章 《复活》 第9章 现实与理想 第10章 伟人的黄昏 我和名著的故事 名著过关 试读章节 有一颗永不屈服的灵魂:面对重重困难,永不言败;面对生命中阴霾的天空,执著地讴歌欢乐;面对别人的离弃和伤害,依然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这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是谁?他勇于挑战苦难的精神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 他身材矮小,体格健壮;额头宽阔,额角隆起,乌黑而浓密的头发下掩藏着土红色的脸庞。他的脸色直到晚年才变成暗黄色,使人一看就知道他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而他那酷似“墨杜萨头上乱蛇”的浓发,犹如他那天生桀骜不驯的性格,一直孤傲地戗立着。 他的眼睛里时常射出狂野的蓝色光芒,显示出奇异的威力,让人看了不免感到震撼。其实,他所有的思想都隐藏在这双眼睛里,你只有用心观察,才能窥见这位伟大的天才的真正思想。他的眼神多么富于变化,时而迷茫,时而忧郁,时而温柔。他的鼻子短而方,使他看起来像是一头狮子。一张秀气的嘴巴,下唇略超出上唇。牙床看起来非常结实,似乎可以嚼碎核桃。右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看上去很不对称。可是他的微笑是美丽的,尽管这微笑隐含着粗野之味,但所有看见这微笑的人,无不从中感受到不可抗拒的美,并且这美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悲哀。 晚年,他时常手握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抽烟。有朋友和他打招呼,他会凄然一笑,从衣兜里掏出谈话本,用聋子惯有的尖锐声音让人把话语写在本子上。他的面部表情极富变化,会使看见这种变化的人大为震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青筋暴跳;狂野的眼睛更加可怕;嘴唇颤抖;仿佛是一个魔术家招来了妖魔,又反被妖魔制伏了。”这是一张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脸庞。 莱茵河畔的波恩,是伟大的贝多芬的诞生之地。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在一间破旧的小阁楼里诞生了。他的父亲是个既无才华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家人为他取名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个平凡的名字将来会享誉整个世界。 贝多芬的童年是在艰苦中度过的。自一开始,人生就像一场凄惨而残暴的战斗似的。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父亲就一连几个小时把他关在房间里,让他练习扬琴或者提琴,他完全没有了童年的自由和快乐。他没有永远厌弃音乐总算是万幸的了,因为他父亲用暴力迫使他学习。从他年少时起,他就为生活忧虑,为每日的面包操心,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时,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1787年,贝多芬十七岁时,他的母亲因患肺病离开了人世。“她是那么慈祥,值得人敬爱,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哦,当我能甜蜜地称呼我的母亲,而她能快乐地应答我时,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对他是一个可怕的打击,他为此感到痛苦。他以为自己也染上了这种病,常常觉得不舒服。除此以外,他还患有比病痛更加严重的忧郁症。 从这一年起,他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他的父亲因为酗酒不得不退休,因此他必须肩负起对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这些都在他原本痛苦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后来,他遇到了他永远珍视的一家人——布勒宁一家。他结识了比他小两岁的女孩——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贝多芬教她音乐和诗歌。在贝多芬悲惨的童年里,埃莱奥诺雷是他唯一的伴侣。也许,他们曾有过难忘的温情,但埃莱奥诺雷最后嫁给了韦格勒医生,韦格勒后来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他们三人终生都保持着纯洁的友谊。 尽管童年是悲苦的,但美丽的莱茵河滋润着他受伤的心灵,使他在日后的岁月中无论离波恩有多远,都会沉浸在对故乡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中。莱茵河是一个巨大的生灵,而波恩是莱茵河畔上跳动的心脏,无论是人生最初的二十年,还是后来的异域他乡;无论是在残酷的现实里,还是在恬静、温柔的梦境里,波恩都在狂热地跳动着,伴随着贝多芬的生命从起舞到落幕。 那潺潺流动着的莱茵河水。那盛开着的鲜花,那薄雾笼罩的白杨、那村落、教堂、墓地,等等,都印在贝多芬的心里,留在他的梦里,让他把对故乡的爱与忠诚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789年,大革命爆发了,很快席卷整个欧洲,也占据了贝多芬的心。同年5月14日,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接受新思想。1792年11月,战事蔓延至波恩,贝多芬被迫离开故乡,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在1796到1797年间,贝多芬把弗里德堡战争谱写成音乐:一首是《出征歌》,另一首是《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 大革命征服了世界,也征服了贝多芬。言谈间,贝多芬常流露出倾向共和的情绪。这种倾向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愈加强烈。关于这一时期的贝多芬,施泰因豪森为他画了一幅肖像。画面上的贝多芬十分年轻,脖颈僵硬地立在一个笔直的高领里,傲视一切而又略带紧张的目光扫视着四周。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相信自己的力量。他在日记中写道:“勇往直前!尽管我身体孱弱,但是我相信我的才华终将战胜一切!……二十五岁了!我必须在这一年展现出一个完整的人生!” 1795年,贝多芬第一次举行了个人钢琴演奏会,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维也纳的名人。但是,成名的他并没有赢得维也纳人的喜爱。相反,人们说他是一个举止粗鲁、态度傲慢,并且口音很重的人。他的慈悲心肠只有他最亲密的几个朋友才知道。成名后,他激动地给他的朋友韦格勒写信:“啊!如果我的一个朋友陷入困境,如果我没有足够的钱去帮助他,我只需伏案工作,片刻就能解决他的困难……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他又给里斯写信道:“只要我有能力,我不会让我的任何一个朋友陷入困境。”之后,他又写道:“我的音乐才华应该为穷人带来好处。”P7-10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杰出的传记无论在国内外都激励了不止一代读者……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所呈现的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能体察自己的卑微与渺小,并激励我们去追求丰富而伟大的人生。 ——米歇尔·莱蒙 他的著作经过高温熔炉的反复冶炼,盈溢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以及对人类无限深情的眷恋,他恰像一具精致的小提琴,既能弹奏出无限温柔和谐嫩口天婴般的妙唱,也能加入到庞大乐队中合奏汪洋大海汹涌澎湃的洪音。 ——斯蒂芬·茨威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