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汉字是智慧的结晶
传说文字最早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开始出现的,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应该是古埃及人,考古研究者认为在尼罗河流域发现的象形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文字,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了。后来人们又在伊拉克幼发拉底河流域发现了苏美尔文字,它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大约公元前2500年的时候,中国汉字出现了,而且人们还赋予了它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遥远的黄帝时代,有一个叫仓颉的人。他非常聪明,通晓天文地理知识,但长得非常奇怪,头上长了四只眼睛,两只眼睛看着天上,两只眼睛看着地下,所以他会观察天空星象,也会对地面龟纹鸟迹进行关注。这样不知看了多久,他突发灵感,于是用动物的外形发明了古中国的第一种汉字——象形文字。这就是仓颉造字的传说。《淮南子》中这样记载:“昔者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可见他的发明有多么惊天地泣鬼神。
汉字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可它却算得上最长寿的文字了。古埃及等地虽然更早发明了文字,但其文字却早已经失传,而留下的一些字迹也成了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只有中国的汉字,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人们的多次改进之后,已经从最初的甲骨文变成了金文,又从金文经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的演化,成为人人都认识的行书,如今的汉字一直被我们使用着,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我们知道了汉字的起源,并了解到它的演变过程之后,会发现:原来每一个汉字都是祖先的一次创造!确实如此,这些创造不仅令人称奇,而就汉字本身来说,它们又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这让它们被人类灌注了内在的智慧。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地方着眼来看,那就是汉字内在的趣味性,每一笔每一画都有着它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多一点或者少一画,它完全可能会变成另外的字。比如一个“日”字,我们可以在它身上加写不同的一笔,于是它便从原来的“日”字变成不同的汉字:“由”“甲”“田”“目”,等等。只因为加了一笔,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趣味性是汉字的一个特性,可是我们或许不知道,汉字内在还有着很强的故事性。有一个学习中文的外国留学生,随着他对汉字的了解越来越多,便开始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说:“汉字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带‘金’字旁的文字,那一定和金属有关,而与花草相关的又用‘草’字头表示,木头、石头也大致如此。”正说着,他突然发现放在桌子上的水杯,忽然叫道:“不对呀,杯子明明不是木头做的,为什么会是‘木’字边呢?”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明白,就去问自己的老师,老师笑着说:“确实是这样,正因为杯子不是木头做的,所在才会在‘木’字旁边加了一个‘不’字呀。”外国学生恍然大悟,说:“汉字实在太奇妙了。”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汉字千变万化的魅力所在,那就是:存在即有道理。
另外,真正懂得汉字的人会知道,虽然现在汉字已经不是最初的象形文字,可它的形象性一直都在。一般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字意,就可以将一个字刻在心里,从此不会忘记了。比如,大家合作做一件事,如果你出三分力,他出五分力,那事情最终很难达成,没有尽心去做的事怎么可能办好呢?所以就出现了“协”字,它的本意是众人同心的意思,它要求每个人都要尽全力,也就是付出十分的努力,这样事情才能办成,自然“协”旁边就要从“十”了。
其实关于汉字的故事非常多,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带着历史性与趣味感,但不管是汉字内在的结构还是外在的形象,都足以说明存在于汉字之中的智慧。而真的去探究汉字中的这些智慧又会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因为汉字所包含的远远超出了它表面的意思。当我们真正去了解一个汉字,真正去体会一个汉字,便可以从中发现,它来自生命的启示,来自生活的赐予。我们通过这些最终可以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丑、恶、罪。一个汉字,一段传奇;一个汉字,一句真理,这些智慧的结晶正等待我们用心去发掘。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