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企业家中的思想家/中国企业家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李岷//林涛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高兴被牵着鼻子走”

王石从创业的老板转型为职业经理人,进而退居二线。那一年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王石拿了厚厚一叠纸走上台。“这不是讲稿,只是资料。”他迅速打消了听众的疑虑。

但他的讲话仍与那些资料有关:“从整体上来讲,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家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年会的主题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天花板”,王石把包括自己在内的20世纪80年代创业的企业家们看做是“天花板”的组成部分。他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要做‘天花板’。”

一边是年过半百甚至岁数更大的80年代的创业者,一边是虎视眈眈、精力充沛引领新经济浪潮的90年代后生。新陈代谢本是自然规律,但对于一个企业,企业家如何代谢大有学问。

王石说自己关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家的想法来自姜汝祥的一篇文章《20岁企业能实现“集体突围”吗?》。姜汝祥在文中提出: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必须付出二代人应当付出的代价。张瑞敏和柳传志所代表的第一代企业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们把企业带到了相当的高度,但目前这些企业所面临的“突破困境”,却应当由他们的接班人来完成。

这样的论断可能会让它所指向的企业家们不舒服——有多少人愿意说自己老了跟不上形势了呢?至今活跃在中国经济锋线上的企业家至少还有一半创业于80年代,那些叱咤风云的日子似乎还有可能继续。早在1999年48岁就退居二线的王石有充足的论据支持自己的结论。“不是全部都要退,”王石说,“不排除个别,但整体上应该主动;也不是退休,是要转换角色,积极地处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有一个青年创业家找到王石,问他:“王总,要是电梯问前面装上一个屏幕,那上面的信息您会不会看?”“谁会看?”王石反问。“餐馆里面呢?”“大家都在吃饭,没人去看那个。”王石劝告那个青年:“根据我的经验,除非是流行音乐,否则没人看。你不能做这个。”

结果证明,那个思路是对的。王石以自己的丰富经验成功地遏制了一个年轻人的创业冲动。之后,又有一个青年来管他要主意:我们现在准备做一些手机内置的动画,最长不超过8秒,您看怎么样?王石的第一个反应是:网络之类的生意都是要烧钱的,这笔投资一定很大,而且用户在哪里呢?“但是我也不敢说不同意了。”王石回忆说。过了两天,那个青年来告诉王石说生意已经做起来了,而且只是聘了8个在校大学生,成本很低。他们准备把产品拿到手机生产商那里做演示,如果对方觉得好,他们可以免费安装,每卖一部手机提成两元。“厂家一年卖多少部手机?”王石问。回答是300万。“我还能说什么呢?”王石说。

“所以,”王石说,“再有年轻企业家向我请教,我就告诉他,你尽管向我请教,但是我也要学习,我的身份已经从告知者转变成被告知者。我已经从开始完全反对到开始疑惑,最后觉得很好玩儿。我得多听一听,我不知道将来房地产业会受到什么样影响。”

王石承认这两件事对自己刺激很大:“新的市场,新的经济形式,你不面对它,就要被它淘汰。”他“非常”庆幸自己在此之前已经卸去了总经理的职务。2004年,万科召开务虚会,讨论第三个10年计划。当王石听到1300亿元(万科10年后的销售额)这个数字时眉头紧皱。他在总结发言时语重心长地告诫同仁:“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骛远,要吸取以前的教训。”会议结束后,财务总监给王石把万科的增长速度从过去算到未来,一笔一笔非常清楚。“我主导公司的时候,做计划最多做3年。他们现在做10年,而且完全用数字来说话。事实上这个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10年内要做哪些事情。”

王石认为,20世纪80年代创业的企业家们已经习惯了一种模糊的运作方式,因为他们赖以起家的市场是无序的,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今天的市场已经开始变得规范和透明,那种赌博式的创业冲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成功机会,企业经营法则和模式已经与以前完全不同。

2000年6月,倪润峰卸任长虹总裁,仅过了8个月又重新披挂上阵。在卸任的日子里,针对“退居二线”的传闻,倪润峰有力地予以反驳:“董事长是法人代表,我当然是在一线。”但是倪润峰的复出并未像当年一样重振长虹雄威。市场已经变化,往常的降价倾销等制胜法宝已无用武之地。“当然还有办法,还可以创新,但那毕竟不是我王石、你倪润峰能做的事了。”

王石整理的一些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企业家的年龄差距并不像他曾经想象的那么大:80年代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也只在50岁左右。“退出不是年龄问题,”王石据此说,“症结在于知识结构。”他通过对《福布斯》中国首富排行榜等样本的分析发现,80年代企业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26%,大专与大学占46%,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占28%,而90年代企业家相应的数字分别是54%、42%和4%。

王石现在很愿意说自己心甘情愿被后继者“牵着鼻子走”。遥想当年,刚卸任总经理一职时,他曾闲得“抓耳挠腮”。“2001年倪润峰为什么又会上阵了呢?战马听到军号声情不自禁就上战场了。”卸任之初,王石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公司里没有人找他了。会议室聚了一帮人,王石问秘书那是干什么呢?回答说在开总经理办公会。“你想能不难受吗?”最难把握的是,对于下属的决策,你如果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最后定夺,你会发现两次以后下属就不是来请你审查,而是直接向你请示了。这实际上等于垂帘听政,属下永远不会进步。“所以要忍住不说。你要容许他犯错误,但是又不能让他们犯太大的错误。”

再有,以前的工作方式是不管属下明不明白,他只要执行就好了。现在,王石要对那个做决定的人说:你是专家。“这真难出口。”王石说。

王石说,他之所以去登山,是因为需要新的挑战,重新找到平衡。

20世纪80年代创业的企业家中,存在着二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产权不明而在创始人退出的问题上费尽周折。

王石比较幸运,早在1988年就解决了万科的产权问题。当时深圳市政府很开明,与王石商量明晰万科的产权。王石说五五吧,政府说四六。“给我六?”王石开玩笑。结果是国家六成,王石四成。“我当时心里想,别说是四六,就是二八、一九我都干。”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万科的资产只有1300万元。

王石最终把四成股份交给了全体员工。比起曾经和正在被产权困扰的企业家们(比如倪润峰、张瑞敏、郑俊怀等),王石说自己是个案。王石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的退出都不是问题,关键是那些当初产权不明、现在规模变得庞大的企业,企业家的创始人价值无从体现。在王石看来,褚时健和赵新先代表了此种产权形式下的两种企业家形态:或者出现“59岁现象”,或者像三九集团一样疯狂扩张。

“不管褚时健偷偷从企业拿了多少钱,就是再少也肯定是违法的。这毫无疑问。但是也有像赵新先这样‘软着陆’的,你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只是企业已经变成了一个空架子——企业不是我的,我就可着劲地往大了玩儿。如果你给赵新先40%的股份,他绝对不可能这么经营企业。”王石认为,如果两害相取其轻,褚时健式的危害要比赵新先这样的小得多——红塔集团现在也还是利税大户。“不是所有者经营企业,又没有一套规范,风险就非常大——不仅限于企业,它还伤害社会。”

类似海尔、春兰、三九、伊利这样的企业以后中国不会再有,但它们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不可忽视。王石认为MBO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1999年,在将万科最大股东换掉的时候,万科可以发动团队力量筹集资金收购退出的国有股,但是没有那么做。“你的目的是发展,那么再扩股时你能跟进吗?中国的金融条件不能给你提供所需的资金。”王石说,如果企业不想做大,MBO是可以的,否则在中国是不可行的。

但对于究竟应如何解决此类企业的创始人退出问题,王石尚无好的答案。

P23-27

后记

思想的芦苇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这句名言告诉人们,生命尽管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因为能够思想,所以有了灵魂,有了梦想,才有了去改变世界的动力。

如果从洋务运动算起,中国的企业史已接近150年,就是从1895年算起,也有110多年了。我们看到一百多年以来,有一群人一直通过商业活动在不停试验,或为个人生活的改变、或为一个梦想、或为“实业救国”的抱负。这些商业的“芦苇”试验的场地极其复杂,经历过多种社会制度的变迁,而他们的传统仍旧在延续。

他们的实践,是后来者的前车之鉴和宝贵财富。

《企业家中的思想家》一书中收录了鲁冠球、王石、马云、张朝阳、冯仑、俞敏洪等企业家近些年来的言行语录。

这只是金子的一角。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宏大社会变化背景下的一个截面,也是《中国企业家》1996年二次创业以来众多商业记录中的一角。

感谢大浪淘沙的市场经济,弱者消亡,强者和适者生存下来。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和善于审时度势的行动者生存了下来,他们的思想也得以沉淀下来。

典型者如鲁冠球。他善于从浙江人精干的商业传统中汲取营养,从政治的大智中领悟到自己的生存经验:不与政府争夺利益,政府做的他坚决不做,所以,他能多次从容平稳渡过每次的宏观调控。鲁冠球如影随形的危机感,胜败亦然的平常心,刻苦谦卑的学习态度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是他成为改革开放30年为数极少的长青型企业家的秘诀,也是思想者践行自己思想的善果。

在中国目前仍然贫瘠的商业土壤上,企业家们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越过重重障碍(制度、技术、市场等),寻找不确定中的确定性。必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去思考如何官商勾结、暗箱操作、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去谋利益,这样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不然,真成了风中的芦苇了,任何一丝风吹草动,就可能被致于死地。

让企业健康生存,让你的商业和思想去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年以后,当后人重新梳理中国企业的思想史时,或许会发现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才是企业家中真正的思想家。

是为后记。

边杰

2008年12月5日

目录

有思想不妄想的鲁冠球

不停攀登不住思考的王石

用智慧淘宝的马云

被誉为“哲学家”的冯仑

善做“人生导师”的俞敏洪

“不断自我删除”的张朝阳

后记

序言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企业家》杂志见证了一个新兴阶层的崛起,关注的同时也参与构建了这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

从1996年黑白书刊纸印刷本到如今读者们可以看到的精美铜版纸印刷本,我们从12年酿造而成醇厚的《中国企业家》中精心梳理过滤出一部分颇具思想启迪意义的企业家文章和访谈,辑成您手中的这本《企业家中的思想家》。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胸中必然有大战略,而战略的起点必然来自他为创业迈出第一步所付出的艰辛,在21世纪的今天,哪个企业家不进行资本运作呢?无论是战略、创业还是资本,一切又都源于形成于人们脑海中曾经的那个小想法,而使这一切孜孜不倦顽强生长起来的,则是每位成功企业家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思想观点和思考方式。

今天或许您知道冯仑最近写了那本叫《野蛮生长》的书,可是您不一定知道冯仑1996年已经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发表了《历史没有创造只有重复》;张朝阳现在说“如果10年前,命运没有安排我们这批人进入互联网,我们会去干吗?”,而在网络刚刚兴起于你我之间的1999年,那个戴宽边眼镜、眼神犀利的弄潮儿在《中国企业家》的名字叫《新“商业玩童”》;2000年,仍然会在新东方各个教区之间奔波忙于“探班”的“俞老师”,面临着《新东方求解》,而最近的《中国企业家》封面,俞敏洪和一个大大的《上市之悔》联系到了一起。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时光激荡的名字还有鲁冠球、王石……甚至近几年迅速“蹿红”的马云。

巴黎,距拿破仑棺椁所在的荣军院不远的罗丹纪念馆里,展示着一件闻名世界的作品,它的名字叫《思考者》(《The Thinker》)。在那里,参观者可以近距离仔细欣赏这座铜像,甚至可以伸手触摸,完全不会受到阻碍。现在,《企业家中的思想家》就在您的手中,如果您不愿意远赴巴黎感受艺术的“思考者”,那么我们非常乐意邀请您随这本书走进成功企业家们的思想,看看十几年来,他们一切行动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编者

内容推荐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企业家》杂志见证了一个新兴、阶层的崛起,关注的同时也参与构建了这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

从1996年黑白书刊纸印刷本到如今读者们可以看到的精美铜版纸印刷本,我们从12年酿造而成醇厚的《中国企业家》中精心梳理过滤出一部分颇具思想启迪意义的企业家文章和访谈,辑成您手中的这本《企业家中的思想家》。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胸中必然有大战略,而战略的起点必然来自他为创业迈出第一步所付出的艰辛,在21世纪的今天,哪个企业家不进行资本运作呢?无论是战略、创业还是资本,一切又都源于形成于人们脑海中曾经的那个小想法,而使这一切孜孜不倦顽强生长起来的,则是每位成功企业家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思想观点和思考方式。

编辑推荐

张朝阳现在说“如果10年前,命运没有安排我们这批人进入互联网,我们会去干吗?”,而在网络刚刚兴起于你我之间的1999年,那个戴宽边眼镜、眼神犀利的弄潮儿在《中国企业家》的名字叫《新“商业玩童”》;2000年,仍然会在新东方各个教区之间奔波忙于“探班”的“俞老师”,面临着《新东方求解》,而最近的《中国企业家》封面,俞敏洪和一个大大的《上市之悔》联系到了一起。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时光激荡的名字还有鲁冠球、王石……甚至近几年迅速“蹿红”的马云……

本书将为你一一解读这几个企业家中的思想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