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教育病了吗
分类
作者 张鸣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继《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辛亥:摇晃的中国》之后,张鸣教授具有历史洞察力和现实穿透力的最新力作。

《中国教育病了吗》从中国教育现状入手,对当前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批评。全书内容包括高校真相、评审时代、大楼事业、抄袭生活、学官与教授、考试问题、学业与就业……

内容推荐

《中国教育病了吗》从中国教育现状入手,对当前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批评。张鸣教授行文深入浅出,观点犀利,观察问题真切深刻,针砭时弊痛快淋漓。他的博学与明辨,为深陷教育误区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对反思教育的缺陷,改正教育的弊端,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中国教育病了吗》由张鸣编著。

目录

一、高校真相

 今天的高校真相

 教育部一统大学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有氧运动

 大学不仅仅是官家的事

 大学不是斗兽场

 大学里的马屁风

 被迫变成“托儿”的北大

 大学为什么会堕落得这么快?

 高校“大跃进”的困局与危境

 曾经有过的高教“大跃进”

二、评审时代

 学术不是自家园子里的菜

 惩办“学术汉奸”?

 看人下菜的学术期刊

 垃圾生产机器的动力分析

 心照不宣的造假游戏背后

 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学的评审时代

 有关大学教育一点小事的三问

三、大楼事业

 夺农民的地,大学有份

 中国大学的大楼事业

 北大菜市场和清华写字楼

 作为“包工头”的校长们

 戴着旧式乌纱帽的教育产业

 高校不破产,账单谁付?

四、抄袭生活

 学界抄袭日常化之后

 文抄公病案的中国特色

 学术民主与学者的厚脸皮

 学校的面子和学术的里子

 学者幸福的抄袭生活

五、学官与教授

 官僚级别是校长脖子上的灵通宝玉

 清华校长被“恶搞”之后

 校长的权力来自哪儿?

 大学校长的最大过失是什么?

 撼山易,撼官难,撼动学官难上难

 学官的教授头衔

 为何名师变名官?

 责任心从大学老师开始

 如此淘汰制,有不如无

 没有文化的大学教授

 权力傲慢下的贱教授

 教授治校与教授当官

 大学教师的级官僚金字塔

 奴才主管的威风

 弟子服其劳

 臣记者与臣教授

 失掉底线,教授与娼妓同

 致一个法盲的法学院院长

 北大法学院的“计件民工”不高兴

 教授算老几?

 是谁把教授变成了这样?

六、考试问题

 保研的灰箱

 道德品质怎么考?

 教材一统为哪般?

 公考的漩涡与铁笼 

 给研究生招生解套

 标准答案化生存

 标语牌式的诚信

 北大:大学乎,太学乎

 自主招生的黑箱

 争状元

 高考改革的一个思路

 回首高考恢复年

七、学业与就业

 吃了亏还乐的大学生

 我们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

 大学的专业不能按职业来设置

 这样的大学培养模式,如何创业?

 研究生不是抻面

 研究生教育不是就业的筐

 外表光鲜的研究生教育内溃性危机

八、救救孩子

 幼儿园的条子学

 京城天价幼儿园的背后

 “破烂儿老师”之痛

 学生告老师事件的升级

 找不着北的师生关系

 毕业生之于母校的荣与耻

 谁能保住教师的职业声誉?

 关于先跑教师

 “万世师表”是金的?

 “无所谓”一族

 将看管进行到底

 干卿底事

 教育部与集体舞

 韩寒的影响力

 绿豆风潮

 大学生传销与中国特色的“成功文化”

 他们为什么喜欢郭敬明?

 失败教育和愤青养成

 四个职高辍学生的暴虐

 他们为什么向弱小的孩子行凶

 长生不老的羽翼

 让孩子做点事

 过分的爱

 载不动这许多爱的大学生

九、相关往事

 废科举:百年之痒与百年之羞

 私塾消失背后的黑洞

 历史在大学转了一个圈

 武夫军汉办大学

 同文馆的成就

试读章节

今天的高校真相

学术行政化和大学衙门化造成的危害,已经有目共睹,在这里,我主要想讲一讲这“两化”对学生的戕害。

本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大学教育,就存在一个从苏式的专才模式到比较现代的通才教育模式的转型问题,从教材、教法、培养模式诸方面,面临改革的巨大压力。一方面要接受新东西,一方面结合中国国情加以试验,摸索自己的道路。在经过多年封闭,加上“文革”破坏之后,应该说,局面相当困难。经过各方的努力,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学术转型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有了初步与国际学界接轨的迹象。

然而,恰是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刻,由于中央政府,主要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高调介入,大量政府资金的投入,在资金投入过程伴随着行政控制的空前强化,在所谓数字化管理的名目下,高校被迅速地拖入了评审学术、数字学术和大学结构衙门化的泥潭,居然强行依靠大量贷款,大幅度提高学费,开始全国高校大跃进。其中学生由于处于衙门结构的最底层,因此所受到的茶毒最烈。

首先,学生成了唐僧肉,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去啃而且啃得到的唐僧肉。按道理,既然学生交了高额的学费,那么,学校里的一切服务就不应该再收费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自从对学生高收费以后,高校里,凡是涉及学生的事务,原本不收费的,.现在都要收费了,原本收得少的,现在加倍了,小到打印个成绩单、复印个节目表,大到学生证、校园卡,一个成本不足两元的校园卡。,能收到五十元。补考要收费,后来嫌收得少,干脆取消补考,强令考试不合格的学生重修,交高额的重修费。由国家下拨的学生实习费、论文打印费等等,能拖就拖,能减就减,能赖就赖。连学校的后勤部门,也向学生伸手,电费原来全免,现在要自己付费,学校食堂享受国家的免税待遇,但服务质量,却每况愈下,各个学校虽说程度不同,但饭菜的质低价高的趋势却势不可当。更令人不解的是,饭菜质量差,却不允许学生不吃,如果学生发动“罢餐”;那么领头的人,肯定要被严厉处分。

其次,学生成了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和老师,都可以随意支使学生,干这个干那个,甚至强迫学生帮老师做家务(真正出于学生自愿的不算),稍有不满,就将被打入另册,学习期间别想有好果子吃。带研究生的教授们,纷纷把自己的博士和硕士生当成劳工,为自己做课题,从老师变成了老板。工科课题费高,还能付给点微薄的酬金,人文社会科学则往往分文不给,免费尽义务。很多教授从社会上以市场化的价格拉来动辄上千万的大课题,全让学生干,自己安享99%以上的课题费,以及相关的荣誉和知识产权。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能干的学生和不能干的学生都毕不了业,不能干的,老板不喜欢,自然毕不了业;能干的,老板喜欢,但要他长时间地付出,轻易不能放走,也毕不了业。

其三,学生被培养成奴才或者愤青i人的大学生涯,本是求知欲特别旺盛、自主意识形成的过程,也是产生各种歧见、异见,形成不良习行的时期,加之一代代独生子女的登台,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多少有点变形,心理不健康学生的比例,大有增加的趋势,更加重了大学教育的负担,需要学校加倍努力,小心应付才是。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由于大学衙门化过程中,官场文化的大面积深度复制,在教师变成学官的下属的同时,学生则成了下属的下属,奴才的奴才。学校的各种管理,越来越严格细致,但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听话,说的对要听,说的不对也要听,还不给学生任何解释,理解要服从,不理解也要服从,从来没有想过给学生哪怕一丁点自治的机会。老师的要求,合理不合理,都要服从,老师讲的东西,对与不对,都要照办,否则,考试不及格。在这种权力的高压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听话的变成了奴才,不听话的,变成了愤青。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学术行政化和大学衙门化的高调推行,使得教师的素质急剧恶化。在行政化、衙门化的各种管理和评价体系中,只有听话、自甘做奴才的教师,才能得到正面的激励,分到领导剩下的一杯羹,而真正做学问的、坚守自己人格的教师,则不是被迫离开,就是被边缘化,因此,部分教师的个人操守和职业道德,越来越劣质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坏事教授们做不出来了。原本怀着崇敬心情进入大学殿堂的学子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老师,有着各种耀人头衔的老师们,居然都是这样的货色,渔利渔色,贪污腐败,侵占学生的成果,公开造假,甚至剽窃。心中原本尚存的一点具有正面价值的东西,迅速崩解,人格遭扭曲,心灵被玷污,本来纯洁的孩子,很快就会变得道德沦丧,没有责任心,什么都无所谓。

教师的身教靠不住,言教也大有问题。在教育行政部门数字化管理的目标体系面前,教师只能为完成数字而挣扎,或者取巧造假,教学认真的教师,得不到任何正面的激励,反而面临下岗、转岗的威胁。整个学校,最为马虎和将就的部分,就是教学。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但由于考核指标重所谓的科研,轻教学的结果,到目前为止,教育部的要求依然官样文章,没有多少人把它当真。事实上,教学,越来越被教师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越来越得不到重视,随便缺课,请研究生代课,即使上课,也信口侃山,随意对付。面对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形势,学校没有精力、也不鼓励教师改善教学、变革教学方法、优化教材。教材的编写,变成了各个学校老师评职称、连带敛财的机会,教学方法的改革,仅仅蜗居在师范大学狭小的领域,其他学校,基本上无人操这个心。文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查资料,不懂怎样检索信息,更不知道如何分析信息,归纳整理。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教学,实习部分往往被减了又减,甚至变成纸上谈兵。都说大学生就业难,但目前大学生的培养,基本上还没有脱离文凭教育的范围,这样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P2-5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教育弊端早就存在,这些年来并无多少改观,照这种模式发展,永远出不来一个本土“诺贝尔”。读了几十年书,我深刻感觉自己就像一台机器,读书写字背书然后考试,最悲哀的是考过全忘。

——鲁迅文学奖得主王久辛

人的才气、性情、素质,统统变成了表格数字,从这些表格上根本看不出考生是怎样一个人!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

——著名画家陈丹青

如果中国的教育能营造活泼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那它就成功了。

——著名教授易中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