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用之学(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哲学是一切学科中最没有实用价值的一门学科。那么,哲学与生活竟然毫无关系吗?著名作家、学者周国平的回答是:哲学本身就是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

阅读《无用之学》,且看作者如何将玄奥而无用的哲学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

内容推荐

《无用之学》简介:周国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主要著作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宁望的距离》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其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无用之学》为其哲学方面的文集。共分四辑,包括:哲学的魅力;尼采散论;哲学:对世界的认识;论哲学。

目录

第一辑 哲学的魅力

 哲学的魅力

 哲学与随感录

 哲学世界里的闲人

 哲人隐语

 智慧的诞生

 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

 哲学的命运

 哲学与精神生活

 哲学与时代

第二辑 尼采散论

 一个真实的人

 阮籍与尼采

 新版尼采全集的诞生

 一位哲学家的诗

 尼采美学概观

 探听偶像的底细

 翻译尼采作品有感

第三辑 哲学:对世界的认识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世界究竟是什么?

 能问“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吗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宇宙在空间上有没有边界

 时间之谜

 因果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自然有没有一个目的

 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什么是自由意志?

 感觉可靠吗?

 存在就是被感知吗?

 贝克莱的是与非

 庄周梦蝶的故事

 感觉能否证明对象的存在

 思维能否把握世界的本质

 世界有没有一个“本来面目”

 你的“自我”在哪里

 语言能否传达感觉

 语言能否传达思想

第四辑 论哲学

 哲学与灵魂

 哲学与诗

 哲学与社会

 哲学家

 哲学的风格

试读章节

我喜欢读哲学家写的随感录。回想起来,我喜欢上哲学,和随感录不无关系。小时候好奇心强,大部头的哲学书也拿来翻读,但读不懂,只觉得哲学高深莫测,玄妙晦涩。后来有一回,翻开一本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却一下子被里面载录的古希腊哲人的“著作残篇”吸引住了。我尤其喜欢赫拉克利特,“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我寻找过我自己”,“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尽管刚读到这些格言时也似懂非懂,但朦胧地觉得它们意味不凡,仿佛一下子悟到哲学是什么了。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些格言串在一起,相信哲学就是教人智慧,智慧就在于寻找自己,心中暗自把那些博学而从不寻找自己的人讥为“美丽的猴子”。这种早年的读书印象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从此铸成了我对哲学的基本看法。

其实,所谓“著作残篇”的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仍是用后人著书立说的眼光去看古人的述而不作。朱光潜先生探溯随感录体裁的渊源,中国的溯到《论语》,西方的溯到希腊哲学家,我以为很有道理。我相信哲学与随感录早巳结下不解之缘,最早的哲学思考都是直觉和顿悟式的,由之形成的作品必是格言和语录体的。因为言简意赅,为弟子们乐于、也易于传诵,终于流传下来,刊印成文。它们就是本文,而不是“残篇”。

西方哲学朝体系巨构的方向发展,苏格拉底已开其端。苏格拉底本人擅长格言隽语,且述而不作,不过他重视逻辑的论证和辩驳,为体系哲学埋下了伏线。到他的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终于建造起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体系,成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我无意小看古代和现代的黑格尔们的哲学成就,但是,就哲学关乎人生智慧而言,我始终偏爱用随感录形式写作的哲学家,例如法国的蒙田、帕斯卡尔、拉罗什富科,英国的培根,德国的叔本华、尼采。人生问题上的一切真知灼见均直接发自作者的真情实感,又诉诸读者的真情实感,本身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无需种种繁复的分析、推论、解说和引证来助威。如果我喜欢一个思想,多半是因为这个思想在我的切身体验中得到了印证,而不是因为它的这些逻辑附着物。事实上,即使创体系的哲学家,他自己真正心爱的独创的思想也往往如灵感闪现,具有随感性质,可是为了供奉他心爱的神灵,他不惜工本建造了体系的巍峨宫殿,也就是加上了一大堆逻辑和历史的证明,结果真不知是突出了还是掩盖了那一点真正独创的东西。

随感录的可贵在于真实,如其本然地写出自己的人生感受。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蒙田要胜过培根。培根的随感集在他生前就已风靡一时,多次再版重印,他自己也对之怀着一种个人的偏爱,初版后二十多年间时时带在身边,不断增删修改,精雕细刻,真是字字珠玑,句句格言,聪明美妙的议论俯拾皆是。然而,比起蒙田的无心于问世、只是为自己而写的随感录,读起来钦佩之心有余,却不那么真切感人。当然,求真实并非不讲究语言的技巧,愈是自己喜爱的思想,必定愈舍得花费心血寻找合适的形式,力求表达得凝练、单纯、达意、传神,所以好的随感录都具有质朴的美。写随感录不易,如今有些人爱写华而不实的人生格言,那样的东西只能哄幼稚的读者,却证明作者自己对人生毫无真实的感受。

每当我捧读一部哲学巨著,即使它极有价值,我也会觉得自己是在做功课,搞学问。读好的随感录,却好像在和作者谈心。随着学术和出版的进步,新的学术译著正如潮水般涌来,面对它们我有时不免惶然,颇有应接不暇、浅尝辄止之感。学问真是做不完,即使是哲学界的朋友,聚在一起摆学术的谱,彼此搞不同的课题,也有隔行之感。但是聊起世态人情来,朋友间时有妙语博人一笑又发人深省,便打破了学术的樊篱,沟通了心灵。于是我想,只要人生智慧相通,学海无边又何足悲叹?读随感录时,我获得的正是类似的慰藉。  我爱读随感录,也爱写随感录。有两样东西,我写时是决没有考虑发表的,即使永无发表的可能也是一定要写的,这就是诗和随感。前者是我的感情日记,后者是我的思想日记。如果我去流浪,只许带走最少的东西,我就带这两样。因为它们是我最真实的东西,有它们,我的生命线索就不致中断。P9-P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