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忽起大风,十时许,正在帐中吃饭,帐篷竞被风吹破,半饱作罢。昨晚虽宿河边,但不见草,马又饿了一夜,可说是人马俱困。十二时行,一路小石子硬沙,一望平原千里,实天然汽车道,车迹亦不少,驼上无事,读《三民主义),本日读到(民族主义>第三讲,觉得中国民族,尚有一部分在浑浑噩噩时代,过游牧生活,如何能求得自由平等。
黄昏时,忽见有似柳之树,依稀河边,岸旁崖间,也多杂草,牵马令食,许久始乘马追驼。又行十余里,忽遇大林,树木无数,杂草丛生,凹陷处有水深尺许,水草薪都便,为沿途第一佳境。故虽仅行四五十里,便大家主张止宿,我和赵君约定互换教日、蒙语。本晚因止宿甚早,请赵君教我蒙语,习十余句,我教他日本文字母。
昨夜大风,早,天晴风止,天气甚暖。起视林原,大数百亩,树数千株,可说是额济纳的富源。其最多的几种,略举如下:
(一)胡桐树皮和身似榆槐,枝与叶却类杨,老干皮粗绉,新枝皮甚细滑,其色黄绿,剥去老干的粗皮,下面白光,土人叫做胡桐树。
(二)沙枣树叶枝俱似柳,新枝皮红色有光,满枝生刺,长及寸,结果可食,土人叫做沙枣树。
(三)红柳沙丘上丛生无数,即内地的柽柳,但土人叫做红柳。
又有杂草无数,举其要者如下:
(一)苇沙丘上下丛生无数,但高仅三四尺。
(二)苦蒿叶如柳,高者数尺,尝之味苦,土人叫做苦蒿。
(三)马兰草与内地同,丛生无数。
此外尚有几种,不知其名。胡桐大者直径数尺。红柳高者数丈,又草中有硝盐不少。
昨夜有两人牵驴两头,驼数头,亦宿此,询之为毛目县人,来放驼者,可知此地的水草肥美。他们居河西之双城村,即我们前晚所宿的对岸。我们行三日至此,他们行二日,因系空驼之故。清晨,遇牛车六七辆经过,询之亦毛目人,来打柴者,可知此地的草木繁盛。路旁大树上,有外人刻英文字句,可知外人游历到此的不少,我们也去树皮,刻数字。据说:这个地方,蒙人叫做“日赛文”。
十一时半行,途中皆五色小石子,硬沙,有美丽半透明的,同人皆选拾。依然沿河岸行,西望河边,胡桐树林延亘,一直数十里,始知额济纳河流域的富源很大,沃壤不少,更可知沙漠中并非不宜植物,患无水耳。未几有一人驰马来,似追我们,莫名其妙,比近,见为巡兵装束,益惊异。及询谈,始知为金塔县百货征收局,在对岸不远的地方驻扎,望见许多骆驼经过,疑运货偷渡者,故追至此。
黄昏时,遇一独立之小石山,驼从山的西麓经过,见山上山前各有“鄂博”,用石和木柴堆成,高八九尺。据说:这山汉人名狼形山,蒙人叫做“八音宝根塔”,汉译是“富有的深山”之意。“鄂博”是蒙人视为神灵寄托之所,到处多有,每年某月日致祭,届时陈奶油等食物于周围,远近男女老幼来集,做赛马、角力等种种娱乐。又据说:去包头的路,由此分路,此地和包头大致成一直线。终日东北行,道平硬沙,一路草木繁盛,约行七十里止宿,水草俱便。
早起四望,见西面大木密布,细苇丛生,有种奇革,根枝甚粗,叶枝不分,枝上生棒状的圆枝,寸有一节,节上或再生枝或否,外黄色,内心棕色,外皮有韧性如麻,尖端多卷作环状,甚至有连卷三环者。又沙漠中有一种野羊,毛黄色如驼,蒙人叫做黄羊,跑得很快,且灵敏,一闻骆驼铃声即远逃(骆驼群以绳相连系,如绳断,前驼照旧行走,断者站立不进,牵驼者恐遗失不觉,故后面的驼系铃)。清晨,望见几个黄羊跑过,同人急取枪追击,均未得中。正议论间,忽有一蒙古人骑一驴来,头有发辫,身着皮袍,足穿毡袜,皮靴,腰间佩烟袋、火镰、小刀、牛角等许多东西。手携一大鸟枪,上有二叉,可架在地上,牛角内系火药,驴身上驮有黄羊肉,知是一个打黄羊的猎夫。能说汉话,甚狡狯,欲购其肉,索价甚昂,未议成,但肉实肥美。P14-16
戴序
于序
自序
凡例
第一章 由甘肃张掖至内蒙额济纳
十五年
十月十八日 衣食住行的准备 山丹桥无桥
十九日 骆驼之研究 沙漠旅行的良友
二十日 第一夜的蒙古风味 甜水井不甜
二十一日 犬马之劳 粪沙臭水一齐吃
二十二日 沙枣树和娑娑根 沙漠中的奇景
二十三日 沙漠中之游山 犬有母子情驼有君子风
二十四日 奇妙的制面包法 风狂似虎沙软如棉
二十五日 大风奇冷中之一夜 第一次通信内地
二十六日 蒙人的奇异希望 古黑城破壁犹存
二十七日 上驼读《三民主义》下驼习蒙语 草木见马得食
二十八日 额济纳之富源 狼形山前望鄂博
二十九日 活动房屋的蒙古包 蒙人生活之一斑
三十日 犬守夜马压群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蒙人的饮食和礼节
三十一日 可农可林的沃壤 蒙古的畜牧一斑
十一月一日 骑驼日行二百里 蒙人用具全汉人制
二日 大木当道茂草塞途想见上古时代的景况
三日 大喜鄂博的陈设蒙人宗教迷信之一斑
四日 壮丽的大喜庙蓝轿黄座金刚经欢喜佛
五日 额济纳概况贝勒与活佛
第二章由内蒙额济纳至外蒙拜申图
六日 苏姑淖与格训淖杯水不得饥寒交迫之一夜
七日 出内蒙八外蒙两个骆驼游印度
八日 西藏文与蒙古语夜夜望北斗叩头
九日 海岛式的沙漠山一衣一壶之蒙人生活
十日 星罗棋布之榆树蒙人之巧妙猎法
十一日 一问三不知之喇嘛夜夜为觅井忙碌-
十二日 山子山孙平地突起羊羔伴寝燃草代灯
十三日 蒙俗婚葬之一斑食肉寝皮刮骨吸髓
十四日 红山绿草白冰黄沙拜申图汉商之夜谈-
第三章留郭尔班赛恒乌拉旗
十五日 汉商口中的外蒙压追情形郭尔班赛恒山
十六日 游普佑寺小铜佛千大铜佛百欢喜佛高三尺
十七日 外蒙疑视入境外人蒙人恋爱自由
十八日 外蒙限制喇嘛的妙法禁止马牛羊出境
十九日 呜枪示威中之缴械罐头墨水全冰结
二十日 外蒙古的社会教育和革命宣传新剧唱歌演说
二十一日 外蒙的地方政府组织外蒙司法一斑
二十二日 小学校的党化教育教材——蒙文算术民报公报
二十三日 蒙古之医术宣传革命的画报
二十四日 外蒙国民党旗党部的精神凄凉屈促之风雪夜
二十五日 青年党开会竟臼女生谈话自由小便自由
二十六日 大风拔帐初尝蒙古包味外蒙娶妇以羊易之
二十七日 部长官武装来旗翻箱倒箧之检查搜索
二十八日 二次分别严审决定押解到部
第四章由郭尔班赛恒旗至三音诺颜汗部
二十九日 同人挥泪两分别头身手足层层皮毛
三十日 马驰如矢一日 三百里臀破血流寸步难移
十二月一日 风夜迷途露宿崖底饥寒交迫马鞍妙用
二日 灌木与奇石二次坠马
三日 愧不如蒙古女子一碗四用——洗脸漱口喝茶吃饭
四日 牛羊同屋男女共枕儿啼聒耳粪臭扑鼻
五日 翁金河之大庙巨商风雪奇冷中的余生
六日 杭爱山之松林丰草宜农宜林的沃壤
七日 墙松燃松大材小用瓦屋木床第一夜舒服
八日 外蒙驿站迅速四日 夜可行两千里
第五章留三音诺颜汗部
九日 三音诺颜汗部的商业待罪之囚半自由
十日 三音诺颜汗部的形势官署洗衣补衣缝被窝
十一日 三音诺颜汗部的教育部党部的宣传训练
十二日 珍贵烟管和腰带外蒙的赋税日 轻
十三日 三音诺颜汗部的交通马与汽车同速牛车一连里许
十四日 乌梁海的珍闻金顶层楼的大庙
第六章由三音诺颜汗部到库伦
十五日 疮痍稍复又登途禁通信无辜受累
十六日 冰雪的塔米尔河电杆包屋沿途不绝
十七日 旧式蒙妇的装束雪拥山坡车不前
十八日 舍车乘马两腮重肿二喇嘛无辜受累
十九日 粪铁即肉叉五用刀新添一用
二十日 图拉河的新式木桥土谢图汗部的一瞥
二十一日 驿站包屋林立木棒代箸与蒙人同
二十二日 喜出望外自由恢复长途旅行整三个月
第七章留居库伦
二十三日 中蒙通信的困难库伦的澡塘和相馆
二十四日 外蒙古的气候库伦汉俄蒙商业之盛衰
二十五日 库伦的生活程度外蒙的社会恶习
二十六日 外蒙独立的经过外蒙教育界的人才
二十七日 外蒙教育概况国民大学的内容
二十八日 库伦的模范小学外蒙注意平民教育
二十九日 外蒙的唯一中学校满清对蒙古的政策
三十日 外蒙小学校规程私人不得设立小学
三十一日 王公反动中的内蒙苏俄指挥下的外蒙
十六年
一月一日 库伦的阳历新年外蒙党政界的庆祝会
二日 外蒙政府与中国国民党新机关的新建筑
三日 外蒙古的政治组织模仿苏俄的宪法
四日 外蒙军队的编制库伦的军官学校
五日 外蒙古的国民党和青年党以党治国
六日 外蒙的党务学校活佛宫殿与博物馆
七日 外蒙古的地方自治旅居中的党务讨论会
八日 滑稽幼稚的职工会畏惧三民主义的汉商
九日 外蒙古的国家学术馆国民俱乐部与公园运动场
十日 东营子汉人的今昔各种神庙与冰山
十一日 库伦的妇女生活花柳病世界第一
十二日 库伦的日 本医院和日 本人外蒙古的卫生处
十三日 外蒙的银行与货币抵制中俄币重视美币
十四日 库伦的喇嘛庙蒙古喇嘛的生活
十五日 活佛的生和死外蒙政府对待活佛喇嘛的方法
十六日 中国式的能仁寺活佛的穷奢极欲
十七日 墙报与国际歌中山室开幕盛会
十八日 俄人性格的浪漫迟缓俄汽车夫的傲慢自由
十九日 库伦俄大使馆皮毛与俄蒙人衣服
二十日 外蒙古的新剧办公处的蒙人小盗--
二十一日 列宁三周年纪念外蒙交通的迟滞与迅速
二十二日 外蒙古的财政土地国有关税自主
二十三日 库伦街上的诵经僧各照相馆中的活佛像
二十四日 外蒙的属地面积种族人口蒙族已往光荣的历史
二十五日 蒙古社会的阶级制度奴隶急宜解放
二十六日 外蒙古旧日 的政治组织完全封建制度
二十七日 蒙古的畜牧外蒙古的农林业
二十八日 蒙古的物产金矿煤矿最富皮毛最多
二十九日 外蒙国际的关系外蒙与中国的将来
三十日 专卖酒店的拥挤游俄证明书与保护券
三十一日 面包以外百物贵貂帽一顶价百元
二月一日 蒙古护照之迅速俄禁绸缎蒙禁华币
二日 中国旧历元旦五日 内禁烟不禁赌
三日 外蒙的旧历元旦蒙古旧历与中国旧历
四日 红男绿女黄喇嘛握手触腕献哈达
五日 车总理祝六十寿魏夫里夫出殡
六日 丹巴的性情和主张蒙人的新旧伦理
七日 商店锣鼓喧天街上男女成双--
八日 俄国澡塘男女同浴外蒙古的工商业
九日 外蒙文字字母百个中国果品每元四个
十日 苏俄汽车三次改期留俄学生口中的苏俄教育
十一日 又空待汽车一臼外蒙的山川地势
第八章由库伦至布里雅特蒙古
十二日 五次改期始就道东停西止又误时
十三日 俄客店老女当炉午夜抵买卖城
十四日 买卖城——兵卡华商内防处恰克图——公园街市电影
十五日 途中村落鸡犬相闻乌金斯克已欧化
十六日 布蒙共和国成立经过乌金斯克工商业一斑
十七日 师范学校赤色浓厚青年团组织完密
十八日 布蒙的政治一斑暂别蒙古
第九章由库伦至内蒙阿拉善
(由二月十九日 至四月十九日 系游俄或二次留库伦期间)
四月二十日 由库伦归国汽车半日 仅行九十里
二十一日 一日 未食行三百里蒙古包大饮大食
二十二日 桑格达赖与和硕庙庙宇辉煌商店栉比
二十三日 推车拾粪下面沙梁不得绕越
二十四日 逾郭尔班赛恒山又到了拜申图
二十五日 经巴音查补与包苏窝宿巴音和硕
二十六日 野杏花开榆钱欲放沙沟数十里步行推车
二十七日 车陷沙中皮褥皮袍填道八阿拉善境
二十八日 过发盛魁宿伯依毛特见汉商瓦屋大树驴子
二十九日 内外蒙古的盟旗人留车回
三十日 骆驼哭子洗衣补袜煮米炒肉
五月一日 大风拔帐五月衣裘戈壁的气候无常
二日 阿拉善产盐和石棉吉兰泰盐池
三日 六驼曳汽车宿阿马乌苏-
四日 宿奢拉博尔堵蒙人奔驰百里杀送一羊
五日 蒙人畏汽车逃避宿口阂高尔
六日 宿拉宁苏呼图汉商畏惧先逃
七日 经富山宿白塔寺喇嘛畏惧坚不让宿
八日 过毫石河奢拉博尔堵沟宿祥泰隆
九日 定远营背山面水阿拉善寺三学校四兵五千人
第十章由内蒙阿拉善至宁夏
十日 水田菜园不断宿窑坝有客店有公府有居民
十一日 赞兰山头关二关三关长城李吴墓平羌堡
十二日 抵宁夏生还汉土长途旅行九阅月
蒙古行(并序)
附录
俄蒙协约
中俄声明文件
中俄蒙协约
20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展最快的世纪。20世纪的通行话语是“变革”。
就中国而言,自进入20世纪,1911年“辛亥革命”为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谱系画上了句号,1919年“五四”运动,新文化普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现代中国奠定了基础。20世纪前50年间,袁世凯“称帝”、溥仪重返紫禁城,北伐、长征、抗日战争……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受到举世关注。此后,特别是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这些历史事件亲历者的感受,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0世纪是中国进入现代时期的关键的、不容忽视的转型期,以20世纪前半期为例,1900年,“八国联军”践踏中华文明,举国在抗议中反思:1901年,原来拒绝改良的清廷宣布执行新政:1906年,预备立宪……以世界背景而言,“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成立联合国……1911年到1 949年,仅仅历时30多年,中国结束了封建社会,经历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会主义的巨大跨越。反思20世纪,政治取向曾被视为文明演进的门槛,“不是革命就是反革命”,不是红,就是黑,一度成为舆论导向,影响了大众思维。
无可否认,在现代社会,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的过程,是中国历史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现代时期的鲜明特点。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则为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佐证。
20世纪的丰富出版物中,一定程度上因为政治意图与具体事件脱节,人文地理著作长期以来未能受到充分关注,然而文学、历史、政治、文化、语言、民族、宗教、地理学、边疆学、地缘政治……等学科,普遍受到了人文地理读物的影响,它们是解读20世纪民主、科学思维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的通用“教材”。
人文地理纪实无异于在社会急剧变革过程进行的“国情调研”,进入20世纪的里程碑。没有这部分内容,20世纪前期——现代时期,会因缺失了细节,受到误解,直接导致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认识不足。
就学科进展而言,现代文学研究是最早进入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位置的学科之一,《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则为现代文学家铺设了通向文学殿堂的台阶:论证了他们的代表性,以及他们引领时代风气的意义。
与中华文明史、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历程相比,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多年短如一瞬间,终结封建王朝世系,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时期定位的标志。
“人文地理”,是以人的活动为关注对象。风光物态、环境变迁、文物古迹、地缘政治……作为文明进步的背景,构建了“人文地理”的学术负载与阅读空间。
关于这个新课题,第一步是搜集并选择作品,经过校订整理重新出版。民国年问,中国的出版业从传统的木刻、手抄,进入石印、铅印出版流程,出版物远比目前认为的(已知的)宽泛,《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的编辑出版,为现代时期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参照,树立了传之久远的丰碑。否则,经过时间的淘汰,难免流散失传,甚至面目全非。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与旅游文学、乡土志书、散文笔记、家谱实录等读物的区别在于:
人文地理纪实穿越了历史发展脉络,记录出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得失成败。比如边疆,从东北到西北,没有在人文地理纪实之中读不到的盲区。21世纪,开发西部是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发西部并非始于今天,进入了现代时期便成为学术精英肩负的使命: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前往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使中西部与政治文化中心共同享有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共同面对美好前景。通过《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我们与开拓者一路同行,走进中西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分担他们的艰难困苦。感受文明、传承文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会因岁月流逝、天灾人祸,而零落泯灭。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是20世纪结束后,重返这一历史时期的高速路、立交桥。
《内外蒙古考察日记》是作者马鹤天考察内外蒙古的日记。往返九个月,行地万余里,对内蒙之王公政治,外蒙之共和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种族、宗教、交通等等,做了详细记载。这部《内外蒙古考察日记》在民国时代享有“蒙古文化宝鉴”的美誉。
无可否认,在现代社会,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的过程,是中国历史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现代时期的鲜明特点。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则为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佐证。
这本《内外蒙古考察日记》(作者马鹤天)是其中一册,是作者考察内外蒙古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