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铭编译的《福禄培尔幼儿教育》的特点:
0~6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天赋
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和需要,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福禄培尔的主要观点: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儿童时期是孩子成长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不断地从外部吸收东西,而且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的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
◎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给儿童以欢乐、自由、满足等,在游戏中,儿童最能表现出创造性和主动性。
福禄培尔建立了完善的幼儿园制度和理论体系,他的教育实践对教育分期与各阶段教育任务的看法,极大地促进了19世纪后半叶欧美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由李铭编译的《福禄培尔幼儿教育》对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思想进行了整理,认为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和需要;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语言、艺术、自然等是孩子需要学习的知识;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入“恩物”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家庭生活、作业和劳动是孩子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
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和需求
我们的家里有一些幼小的植物、动物,通常,我们会给它们提供安宁、舒适的环境,让它们按照自己的生长规律良好地发育生长,并力求避免用暴力打扰它们。因为人们知道,如果违反它们的生长规律,就会妨碍它们完美地发育和健康地成长。
葡萄园里的葡萄藤,一段时间后,园丁就要对它进行修剪。但是我们知道,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就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因为,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了。
这些自然界的道理,我们都看得很明白,但是如果我们把行动的对象设定为人,便产生了教育的话题。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环境,才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或者,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对孩子进行“修剪”?如何“修剪”对他们才是适当的、有帮助的?
人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通过教育对其进行激发和教导,以便有意识地、尽可能完美地找到内在的法则。
那么,人的内在法则是什么?而它用以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又是什么?
要想认识和自觉掌握这条法则,可以通过生命科学来获得关于生命、生活及其整体的知识,通过教育科学来获得对自身的提升,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因此,人的内在法则指向了人的生命、人的本性,而教育则承担了指导和开发的作用。
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而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却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很多成年人认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涂画,也有人觉得孩子是一块蜡和一团泥,可以用来任意地捏成一种什么东西。
但事实又如何呢?葡萄藤可能由于园丁粗心的修剪,导致彻底的摧毁;儿童则会因为某种错误教育的粗暴干涉,使其内在遭受损伤,阻碍他们健康、完整地成长、发展。
就如同我们看到的小鸭子、小鸡、小燕子天然的习性一样,儿童的所有外部活动都是基于他们内在的天性和生命,都是他们的内部生命、内在活动的最深层的渴望在某种物体上得到了反映。就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喜欢小提琴和演奏小提琴的动作,在室外看到一块长木板,上面紧绷着几根细钢丝,他会捡起一根小棍,模仿拉小提琴的动作,嘴里呜呜呀呀。孩子内在对于音乐、对于提琴的渴望,使他看见一块木板和几根钢丝便产生了对于小提琴的敏感。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置身于适当的关系和安宁的环境中,这样,孩子内在生命的渴望和诉求才能得到释放,他在各方面将受到尊重,他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迅速地认识到这些行为的作用和后果,于是,自己和他人更能轻易地认识到自己真实的状态,并能展现更加完善的自我。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内在本性就可以完美地发展,稳步和持久地前进。儿童通过内部的活动,逐渐意识到自我,学会根据外界的现象做出反应,以便控制和决定他的活动。
因此,教育要遵从和符合孩子的天性和需求,这就意味着教育要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可以尽情地玩耍、欢笑,释放自己的本能;全面地吸收、汲取,强壮自己的身心。
P3-5
18世纪80年代末,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施瓦茨堡-鲁道尔施塔特的一个小村庄,一个小男孩经常一个人在附近的树林里、花园里静静地观察各种植物,探究自然现象。
这种没有父母相伴的孤独寂寞的童年,让孩子产生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与爱,以及对于认识自然、探寻生命成长规律的渴望和追求。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弗里德里希?福禄培尔。
福禄培尔(1782—1852)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对于西方幼儿教育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福禄培尔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不到一周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父亲是一位路德派牧师,整日为教区的工作而奔忙,继母对他感情淡薄,这使得福禄培尔没有得到其他同龄孩子所应拥有的呵护和关爱。童年的不幸经历,使福禄培尔对儿童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并且意识到母爱和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对他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中学毕业后,由于父亲在经济上无力让福禄培尔接受较好的学校教育,于是,他跟随一个林务员学习林业管理和土地测量等业务知识,并且在林场和农场任职。之后,他还从事过测量员、书记员、会计员等工作。18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受了裴斯泰洛齐的学生——法兰克福模范学校校长格吕纳的建议,成为这所学校的教师,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福禄培尔曾先后两次拜访裴斯泰洛齐,并且继承和发展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他于1837年在德国图林根地区凯尔豪附近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幼儿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概括来说,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包括:
第一,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和需要,同时教育也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在他看来,如果孩子在各方面受到尊重,将会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状态。
第二,根据人身心发展的特点,福禄培尔把人的教育大致分为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四个阶段。这些阶段是一个持续前进、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每一个后继阶段都以前一阶段为基础,不断地向前发展。孩子在每一阶段都有需要实现的目标,但那种跳跃式的、超越出孩子所处阶段的目标的发展,将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损害。
第三,儿童时期是孩子成长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不断地从外部吸收东西,而且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的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家庭生活是儿童成长的基础,家庭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充分发展。父母应该让孩子参与一定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生活的技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
第四,福禄培尔提出了儿童应该学习的几项内容——语言、艺术、自然。语言是孩子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他们记录思想和表达思想的手段;艺术可以表现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通过观察自然与人类生活,了解自然无限、多样、统一的性质,认识了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其中,数学在自然教学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梯子,凭借这架梯子,孩子可以认识自然界纷繁多样的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五,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给儿童以欢乐、自由、满足等,在游戏中,儿童最能表现出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游戏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六,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设计了一系列“恩物”和作业体系。“恩物”的意思是神恩赐给儿童的东西,这套玩具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及其规律,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作业是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的各种手工制作活动,如纸工、厚纸工、模型制作等,作业活动可以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和认真做事的习惯。
从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来看,幼儿的发展和教育备受重视,福禄培尔所创立的幼儿园模式仍被普遍采用,他所创立的幼儿园教育理论和方法对现在的教育者仍有巨大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幼儿园的创始人,他对儿童以及幼儿园事业的热爱,永远值得世人称颂。
编译此书的过程,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深入学习、研究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过程,褔禄培尔对于自然、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严谨求实的探索,以及对于思想观点鞭辟入里的分析、条分缕析的论证,给予我很大的启发。福禄培尔对于生命的热爱与关注,对于美的追求与体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阅读福禄培尔,不仅是父母、成人学习其儿童教育思想的过程,而且也是每一个阅读者直面、反思自身生命过程,尤其是生命最初阶段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这本书的编译过程中,我得到了段中贤、范兴为、梁蕾、柳远昊、潘再伯、金玉芬、李俊琴、魏红等人的帮助,但碍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铭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