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思维的新区(创意思维训练实用手册)/思维训练精品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梁良良//黄牧怡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创意思维决不仅仅是少数人的智慧,而是每个人通过训练都可获得成功。本书作者从理论到实践帮助读者解决这一问题,以本书为教材的众多成员,均已尝到了思维训练的甜头。好,读者朋友,让我们也一起“走进思维的新区”!

内容推荐

本书把哲学引入创意思维,为创意思维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并且拓展了它的范围。本书共阐述了五组创意视角:肯定和否定、往日与来日、自我和非、求同和求异、无序和有序。

目录

致读者

第一编 创意思维导论

第一章 什么是创意思维?

 一、人是能思维的动物

 二、思维能产生创意

 三、创意能改变世界

第二章 创意思维的社会背景

 一、传统文化对创意的制约

 二、市场经济对创意的需求

 三、某些“点子大王”的误区

第三章 创意思维的训练及其特点

 一、创意的三个源头:天赋、实践、训练

 二、创意思维能训练吗

 三、借鉴国外的成功方法

 四、本书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第一编要点思考题

第二编 思维定势的弱化训练

第四章 什么是思维定势?

 一、思维定势的含义与特点

 二、思维定势的益处与害处

 三、思维定势的强化与弱化

第五章 弱化“权威定势”

 一、权威定势的形成

 二、权威定势的强化与泛化

 三、权威定势的利弊

 四、弱化权威定势的训练

第六章 弱化“从众定势"

 一、从众定势的起源

 二、从众定势的强化

 三、“反潮流”在创意思维中的意义

 四、弱化从众定势的训练

第七章 弱化“经验定势”

 一、人类经验的局限性

 二、为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

 三、弱化“经验定势”的训练

第八章 弱化“书本定势”

 一、书本知识的“纯化”

 二、专业知识的限定

 三、为什么“尽信书不如无书”

 四、弱化书本定势的训练

第九章 弱化“非理性定势”

 一、非理性在思维中的地位

 二、感情与创意思维

 三、弱化非理性定势的训练

 第二编要点思考题

第三编 创意视角的泛化训练

第十章 什么是思维的创意视角?

 一、创意视角的含义

 二、创意视角的价值

第十一章 创意视角的定性泛化

 一、肯定视角

 二、否定视角

 三、定性泛化的综合训练

第十二章 创意视角的历时泛化

 一、往日视角

 二、来日视角

 三、历时泛化的综合训练

第十三章 创意视角的主体泛化

 一、自我视角

 二、非我视角

 三、主体泛化的综合训练

第十四章 创意视角的比较泛化

 一、求同视角

 二、求异视角

 三、比较泛化的综合训练

第十五章 创意视角的操作泛化

 一、无序视角

 二、有序视角

 三、操作泛化的综合训练

 第三编要点思考题

第四编 创意素质的优化训练

第十六章 创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思维广度:范围和数量

 二、思维深度:抽象与因果

 三、扩展思维广度的训练

 四、延伸思维深度的训练

第十七章 创意思维的速度与精度

 一、思维速度:纵向进退与横向转换

 二、思维精度:观察和记忆

 三、提高创意思维的速度和精度的训练

第十八章 创意思维潜能

 一、对思维潜能的初步认识

 二、挖掘思维潜能的训练

 第四编要点思考题

第五编 创意思维原理探索

第十九章 从哲学到创意思维

 一、当前哲学的困境、原因与出路

 二、创意思维的相关研究及其不足之处

 三、珠联璧合:哲学进入创意思维

第二十章 创意思维的对象:无穷复无穷

 一、无穷多的数量

 二、无穷多的属性

 三、无穷多的变化

第二十一章 创意思维的主体:头脑调色板

 一、“白板论”的破产

 二、实践目的:调色笔之一

 三、价值模式:调色笔之二

 四、知识储翟调色笔之三

第二十二章 创意思维的运行:化无穷为有穷

 一、战术一:对象选取

 二、战术二:属性抽象

 三、战术三:动态截取

 四、创意思维运行的外部环境

第二十三章 创意思维的结果:似非而是

 一、思维观念的一般性

 二、并非“纯粹客观”

 三、难觅“彻底全面”

 四、本质与主流的凸现

 第五编要点思考题

第六编 创意思维综合运用

第二十四章 企业实践中的创意

 一、技术发明

 二、战略策划

 三、市场竞争

第二十五章 个人生活中的创意

 一、人际宽容

 二、激发幽默

 三、心理快乐

第二十六章 创意思维的实施及其结果

 一、实施创意的全过程

 二、成功的创意

 三、失败的创意

 第六编要点思考题

结语 让每个头脑充满创意

全书要点思考题

修订版后记

试读章节

经常能遇到不满现状的人,他们爱发牢骚,抱怨这个世界不完满;自己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工作单位效益差,奖金发得少;同事朋友太自私,不肯帮忙;等等。他们也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寻求更大的发展,但总感到无能为力。

其实,每个人自身都有一座宝藏,一座几乎被遗忘的宝藏,那就是人的头脑;头脑能思维,思维能产生创意,创意能改变世界——人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

认真地挖掘这座属于你自己的宝藏,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寻求自我发展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一、人是能思维的动物

地球,是太阳系当中不起眼的一颗行星。我们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生长繁衍,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

在这漫长的几百万年中间,我们来自动物界,又逐渐地脱离了动物界;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人类已经发展成了高居于动物界之上的“地球之王”。尽管生物分类学依然把人类叫做“灵长目动物”,但是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早已就在“人”与“动物”之间划出一条楚河汉界,我们自视甚高而羞于和动物为伍。请看:在人类所建立的“动物园”里,展览着从三叶虫到黑猩猩各类动物,但惟独没有人类自己;如果我们说某人是某种“动物”,说不准会惹得他勃然大怒,认为我们是在辱骂他。

确实,人类相比于其他动物——即便是最高级的动物——已经产生了本质上的差别,不可同日而语了。人类凭着自己的力量征服自然,炸平高山,开挖河渠,围海造田,建起蛛网般的公路、铁路,修起一座又一座耸人云霄的高楼……整个地球表面已经被人类折腾地面目全非了。这种气魄和力量使任何其他动物望尘莫及,自叹弗如;所有动物,包括最凶猛、最狡猾的一类,也难以逃脱被人类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命运,而根本不敢奢望与人类相抗衡,争取平起平坐的权利。

那么,人类的力量来自什么地方呢?

与动物相比,人类的肢体构造并没有什么特别优越的地方:人的手掌,比不上虎豹的利爪;人的眼睛,比不上鹰隼眼睛的锐利;人的双脚,追不上奔跑的麋鹿;人的耳朵,听不见许多小动物都能感知的超声波……用生物学家的话来说,人的每一种生理器官都不具有“特异性”,即都不是用来专门做某一件事情的;人的器官似乎适合做任何事情,因而任何事情都做得不是十分好,至少与某些动物相比是如此。这种生理器官的“非特异性”为人类的发展和进化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这些稀松平常的器官,不用说征服自然,就连人类自身的生存,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很显然,人类的神奇力量并非来自肢体,而是来自头脑,来自人类头脑所独有的思维功能。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人不过是一株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可是,人是会思维的。要想压倒人,世界万物并不需要武装起来;一缕汽,一滴水,都能致人于死地。但是,即便世界万物将人压倒了,人还是比世界万物要高出一筹;因为人知道自己会死,也知道世界万物在哪些方面胜过了自己。而世界万物则一无所知。”

确实,人类利用思维的力量,看到天然的森林大火而想到保存火种,进而钻木取火;利用思维的力量,人类只需挖一个陷阱,在陷阱口上盖些茅草,便能让最凶猛的野兽束手就擒;(如果野兽也有想法的话,它们肯定是老大地不服气!)利用思维的力量,人类首先在头脑中设计出千万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奇妙玩意儿,并把这些玩意儿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才得以把整个地球折腾地天翻地覆……

人类的每一种行为,每一种进步,都与自己的思维能力息息相关;离开了思维,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历史上的许多学者,都把“思维能力”理所当然地包括在“人”的定义里边。

在古代希腊,有一位思想家在回答“什么是人”这个问题时,把“人”说成是“无毛的两足动物”。这种回答遭到另外一些思想家的非议,有人把一只公鸡的羽毛拔光,指着鸡对众人说:“看看,这就是他所说的‘人’!”P3-4

后记

六年前写出这本书,出版后连印了四五次,发行量大约七八万册,10多家报刊做了评论或报道,并得了几种科研奖,现在又要修订再版。这一连串的好事,都是作者在撰稿之初没有预料到的。

当然,这一连串好事的到来,并不只是说两位作者如何如何有才能,这本书写得如何如何精彩;它首先意味着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创新思维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对创新思维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本书不过是碰巧搭上一次顺风车罢了。

这次修订,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增删,只是订正了几处错误,调整了某些章目的次序,增写了几个小节,添加了一批幽默故事和漫画插图。顺便说一句,添加这些幽默和插图,首先不是为了增加阅读趣味,而是为了丰富思维创新的内容;因为“任何幽默都是创新”,本书有关章节已作了详细解说。希望读者对此不要有误解,不要把那些幽默和漫画当作与书中内容不相干的东西而不理不睬。

本书初版面世之后,我们曾收到近百封读者来信,其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有教师,而最多的则是青年学生;来信的内容五花八门,有赞同,有批评,有询问,而最多的是请教。我们已经尽可能地给许多读者回了信,答复了他们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带有很大的普遍性,或者在原书中没有讲清楚,容易引起误解,或者问题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或者问题很有意思,等等。下面把这几类问题及其回答,选一些写在下面,以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问:当前哲学不景气,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能笼统地说“哲学不景气”,因为“不景气”的不是全部哲学,而只是“教科书哲学”。这种哲学不景气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为计划经济作论证的东西。在当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能够苟延残喘就算它的运气,怎么可能“景气”呢?

问:书中为什么对“脑筋急转弯”评价那么低?

答:那种东西,绝大部分是靠“曲解字义”做成的,并不包含实际的生活智慧,只能用来开开玩笑、逗逗嘴。比如,有人问“南京大学要读多长时间?”“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两秒钟”;他不按照约定俗成的字词含义去理解这个句子,而是把这个甸子理解为:“南京大学”四个字要读出声音来,需要多少时间。

问:书中对创造学好像有偏见,认为它有“工匠味”和“小家子气”,请问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我们还是挺赞赏创造学的,对它并没有偏见。只是觉得创造学的内容和范围过于狭窄,仅仅关注“实物”的发明创造;放眼人类历史,制度革命、观念革新、理论创新,直至心理转变等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创造领域。抛开这些重要领域,而单单绕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转,所以书中称之为“工匠味”和“小家子气”。

问:您认为“天赋”也是创意思维的一个源头,怎样理解?

答:个人与个人之间,天生就有许多差异,有人聪明些,有人愚笨些。聪明和愚笨当然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有关,但是与先天条件也有关;只是我们目前还无法确定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后天条件要什么样的给什么样的,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儿童都培养成尼采或者爱因斯坦。这里的差异就叫做“天赋”。

问:为什么“创新思维不能教”?“启发和引导”不也就是“教”吗?

答:“启发和引导”只是一种特殊的“教”,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方法最缺乏的东西。学校更强调“灌输”,把头脑之外的知识和理论硬生生地塞到你的脑子里,让你记住它,这是典型的“八股传统”。书中说“创新思维不能教”,强调的就是独立思考,敢于打破任何传统和权威。

问:总是用“否定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会不会成为消极的“怀疑论”?

答:有“消极的”怀疑论,但是,怀疑论并不一定是“消极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说: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就是怀疑。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对旧的东西、常识性的东西加以怀疑,怎么能够进行“创新性”的思维呢?当然,怀疑只是开始,只是“破”;“破”过之后,还要“立”。推翻了旧观念,还要建立新观念。不过,“破”字当头,“立”也在其中了;“破”就是“立”,“怀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看看你的周围,具有怀疑精神的人,能有几个?再说,“否定视角”应该与“肯定视角”配合使用,创新效果才更明显。

很希望与各位读者朋友继续交流有关创意思维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十分欢迎对本书提出批评和建议,来信请寄给本书的责任编辑,请他转交;或者直接给我们发电子邮:

liang333@ahl63.com

本书最初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许多领导、老师和朋友们的关心指导。我们要感谢民盟南京市委的尹树人秘书长,以及王小妮、张育红和魏淑玲等同志,感谢南京大学哲学系林德宏教授,他们对于本书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安徽省淮南市委党校周邦炳教授,在陪同本书作者去淮南讲学的途中,不幸遇上事故造成骨折。周教授一直关心本课题的研究,谨向他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慰问。哈尔滨市委党校的董斌教授,始终与我们密切合作研究这一课题,并给予了具体指导。此外,张锡台(北京师范大学)、黄斐华(上海交通大学)、李嘉曾(东南大学)、刘萍(哈尔滨高等金融专科学校)、熊晓红(浙江湖州师专)等老师,亦对本书的写作提供了诸多帮助,谨向以上各位师友表示谢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近百种中外图书、报刊杂志和因特网上的文献,并引用了其中的一些资料;书中的幽默故事多数来自“网易”和“新浪”,漫画插图则多数来自“父与子”或“阿达姆松”等。所引用的资料受条件限制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谨向各位原作者表达深深的谢意。

责任编辑王吉胜先生,在本书的内容表述、章节安排、文字修饰等方面付出了许多辛劳,在此一并致谢。

为创意思维尽早普及、开花结果,让我们一起努力!

谢谢!请来信。

梁良良 黄牧怡

2001年7月22日

于南京茶南新村

书评(媒体评论)

这确是一部有新意、有特色的作品,作者正是以创新精神来探索创新思维这一新领域的。

——《光明日报》

创意思维决不仅仅是少数人的智慧,而是每个人通过训练都可获得成功。本书作者从理论到实践帮助读者解决这一问题,以本书为教材的众多成员,均已尝到了思维训练的甜头。

——《全国新书目》

本书为培养人们具有创造性的意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证,并对某些职业的点子大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摘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