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操纵(类催眠的秘密)/心理魔方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邰启扬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催眠大师告诉你关于暗示、潜意识的秘密,每个人都会遇到,每个人都能学会。

商品广告、家庭教育、两性关系、职场减压、减肥瘦身、身心灵的和谐——类催眠的神奇无处不在。

邰启扬编著的《操纵(类催眠的秘密)》收集整理了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摆谱案例(有些案例是让人震惊的),并试图从社会学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剖分析(有些分析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内容推荐

《操纵(类催眠的秘密)》由邰启扬编著。

《操纵(类催眠的秘密)》简介:

人的行为受潜意识控制的成分要大于受意识控制的成分,尽管人们对此并不知晓。

催眠暗示是经由非理性知觉通道而进入人的心理世界的,它避开了意识的看守人——批判性,从而能够迅速有效地对人产生影响。

我们对人的看法,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对方的行为结果也会越来越接近这种看法。

自卑感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各种事实或者经验,而是来自于对这些事实和经验的分析和评价。

教育。其实并不能直接给予孩子知识或能力,而是帮助孩子得到知识、形成与发展能力。在这里,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主要是指心理氛围)可能是最重要的。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两个“我”的存在,一个是“正在行动中的我”,另一个是“作为观察者的我”。唯此,他的行为才不会发生大的偏离。

目录

楔 子 令人费解的非理性行为

第一章 解读催眠

 一、催眠与催眠术

 二、催眠术的由来

 三、催眠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

 四、催眠术的新发展

 五、催眠现象的心理学解释

 六、三种不同程度的催眠状态

第二章 非,专业催眠大师

 一、中国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二、世界十大催眠师之一——希特勒

 三、唤醒东方巨龙的“神奇教练”——米卢

 四、催眠高手对决——怀达与麦尔

第三章 商业活动与类催眠

 一、广告——不知不觉中的暗示

 二、推销——用类催眠突破心理防线

 三、商务环境中也有类催眠

第四章 爱情与类催眠

 一、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二、为什么热恋中的人几近疯狂

 三、为什么英雄难过美人关

 四、为什么初恋最难忘怀

 五、为什么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第五章 肥胖与类催眠

 一、肥胖是怎样炼成的

 二、为什么总是想吃东西(1)——嘴饥饿

 三、为什么总是想吃东西(2)——环境暗示

 四、无痛苦的减肥方法——心理暗示和自律训练法

第六章 教育与类催眠

 一、催眠疗法在学校中的运用

 二、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笨吗

 三、耐人寻味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四、自我效能感与习得性无助感

 五、大幅度提高成绩的超级学习法

 六、学校中的其他重要暗示源

第七章 群众行为与类催眠

 一、难以想象的疯狂

 二、模仿和从众心理——群众行为是怎么发生的

 三、心理感染——给群众行为火上浇油

 四、去个性化——我不再是我

第八章 传销与类催眠

 一、诱骗:先让你进门再说

 二、温情:感觉真是良好

 三、打压:你是一个可怜人

 四、前景:美丽的海市蜃楼

 五、洗脑:常态观念归零

 六、感染:让你神魂颠倒

 七、循环:再去骗别人

第九章 我们被自己催眠了

 一、由意念引发的类自我催眠

 二、由信念引发的类自我催眠

 三、由心理预期引发的类自我催眠

 四、你的压力一半来自于自我催眠

第十章 如何应对这无形的操纵

 一、不被操纵,有可能吗

 二、处处有个“我”在

 三、相信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四、考察别人隐藏的动机

 五、练好内功,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

 六、思维清晰,该注意些什么

第十一章 自我催眠术的修习

 一、什么是自我催眠术

 二、最简单的自我催眠方法

 三、克服疲劳的自我催眠术

 四、战胜失眠的自我催眠术

 五、缓解压力的自我催眠术

 六、冥想瘦身的自我催眠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催眠与催眠术

关于催眠现象与催眠术,让我们先看看权威工具书——朱智贤先生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相关条目的解释。催眠(hypnosis):以催眠术诱起的使人的意识处于恍惚状态的意识范围变窄。

hypnosis一词的词根是希腊文hypnos,意即睡眠。其实催眠并非睡眠,而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睡眠和催眠时,虽意识范围都有缩小,但它们的状态不同,前者处于散漫状态,后者处于最佳状态。此外催眠时的脑电图为α型脑电图,与睡眠时的脑电图迥然不同,处于催眠状态时,暗示性增高,判断能力减弱,对催眠者的语言和态度十分敏感,而对周围的刺激毫无感受。在催眠者的暗示下可出现各种现象,如感觉缺失、错觉、幻觉、肌强直、肌麻痹、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年龄退行(行为表现如幼年时)和其他一些行为。通过催眠者的暗示,在催眠解除后可完全忘记催眠中的体验。催眠可作为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方法,亦可作为一种心理治疗。

催眠术(hypnotism),催人恍惚入睡的治疗技术。18世纪麦斯默(Mesmer)最早用催眠来治疗疾病,相信催眠是“动物磁气”的作用。l9世纪英国医生布雷德(J.Braid)研究出令患者凝视发光物体而诱导出催眠状态,并认为麦斯默术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经性睡眠,故另创了“催眠术”一词。催眠技术的共同点是要求被试者彻底放松,把注意力固定地集中于某个较小的物体上,减少通常感觉的输入和运动的输出。催眠的方法有很多,通常先测定患者的暗示性以确定是否可以催眠。向患者说明催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其对催眠的信心。然后让患者平卧,全身放松,注视一小物体引起眼球疲劳。施术者以单调的声音和简短的语句反复暗示患者,使之感到愈来愈困倦、想睡。从患者的面部表情、肢体松弛的程度和呼吸脉搏的变化来估计催眠的深度。按病情的性质给予治疗性暗示或唤起遗忘的体验进行分析。结束催眠时可暗示患者觉醒或转入通常的睡眠。催眠效果取决于主试者的技能和爱好,也有赖于被试者的需要及其易感性。有10%~20%的人易被催眠,能进入深度的恍惚状态,他们受暗示性强,相信催眠术及主试者,倾向于依赖别人,愿意被催眠;有5%~10%的人不能被催眠,这些人受暗示性弱,对催眠术及主试者反感,独立性强,不愿因被催眠而披露内心。处于这两端之间的人能在不同程度上被催眠。催眠的本质至今尚未明确。催眠可收到一定疗效,但也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故须由有经验的催眠治疗师施行。

二、催眠术的由来

催眠术,说得更准确一些是“类催眠术”,在久远的古代就已经有了,但它总是与宗教活动甚至迷信活动联系在一起。像中国古代的江湖术士所惯用的让人们神游阴曹地府、扶乩等,事实上都是借助于催眠术的力量,使人们产生种种幻觉或进入自动书写状态。印度婆罗门教中的一派所进行的“打坐”,就是一种自我催眠的方法。后来这种方法被引入佛教,成为尽人皆知的“禅坐”。与此相似的便是道教的“胎息法”。

古罗马的僧侣每当从事祭祀活动的时候,都先在神的面前进行自我催眠,呈现出有别于常态的催眠状态下的种种表现,然后为教徒们祛病消灾。由于僧侣们的状态异乎寻常,教徒们疑为神灵附体,故而产生极大的暗示力量。在古罗马的一些寺庙里,还为虔诚的教徒们实施祈祷性的集体催眠,让他们凝视自己的肚脐,不久就会双眼闭合,呈恍惚状态,从而可以看到“神灵”,还可听到神的旨意等等。

总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宗教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催眠”现象。那时的催眠现象带有浓厚的神秘与迷信色彩,有时成为宗教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至于正式以治疗为目的的催眠术的开端,也与伪科学有所瓜葛,那就是麦斯默术。

德国人麦斯默(1734—1815),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是一位富有的执业医生。他对占星术颇有研究,曾写过一篇《关于行星给予人体影响》的论文。在文中,他将早先广为流传的“动物磁气说”发扬光大。“动物磁气说”认为,在天地宇宙之间充满着一种磁气,一切生物都依靠这种磁气的养育,人类经常从星星中接受这种磁气。麦斯默推论,既然人们要依靠这种磁气的养育,那么这种磁气的力量也会使一切疑难杂症烟消云散,使人们康复如初。他的观点在维也纳未得到承认。1778年他来到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巴黎,在那里他把自己的理论变为实践,运用被后人称之为“麦斯默术”的方法,为人们治疗疾病。

他的治疗方法是这样的:

在一间光线昏暗的房间中央设置一个金属桶,在桶内放一些化学药品和金属,使之发生化学反应。然后让众多的病人握住金属桶柄,或用发亮的铜丝触及到患痛部位,同时暗示病人,会有一种强大的祛病去痛的磁气通过你的躯体,从而使疾病消除,身体康复。一切准备就绪以后,音乐响起,穿着绢丝衣裳的麦斯默飘然而至。他一面在众多的患者之间来回穿梭,一面用长鞭或手指触摸其患病部位。一段时间以后,患者就进入麦斯默所说的“临界状态”。患者忘却了自我,大声喊叫,还有些人激烈痉挛或昏睡过去。一阵兴奋过后,病就好了。麦斯默术出现以后,巴黎城为之轰动,在上流社会的妇女中更是交口传诵,一睹为快,甚至连当时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也热衷于此道。

毫无疑问,“磁气”本身根本不可能治愈任何疾病,患者们之所以能够康复如初,完全是由于自我暗示的缘故。麦斯默正是利用人类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用这一奇特的方法诱导患者,使患者被牢牢压抑着的潜意识释放出来,通过疏导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P2-4

后记

人们常常是用自己的专业眼光去看世界。所以,一棵树在画家的眼里是审美的对象,在木匠的眼中就是做家具的材料。由于我从事催眠术的研究,故而在我的视野中,就会把生活中的许多情境看成是类催眠现象了。这种专业癖好科学吗?合理吗?经得住推敲吗?我不敢妄言。

不过,有一点我还稍感“自鸣得意”。那就是本书所描述的现象都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过去发生过,现在正发生,将来还会发生,但从类催眠的角度去系统解读这些现象,尚不多见。这种解读是耶?非耶?那就得请读者诸君去评判了。

吕玉同学帮我收集了不少资料,她和戴佳玲同学还参与了一些片断的初稿写作,特此说明。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李凌女士,从起初的构想,到全书的完成,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此,谨致谢意!

非常期待能与读者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我的电子信箱:tqyyzl956@sina.com

是为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