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京保卫战诘问(南京沦陷大揭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郭瑞民
出版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京为什么会沦陷?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是高层决策失误、指挥失当,还是一线战力不强、抵抗不力?是贪生怕死、主动放弃,还是拼尽满腔热血、战至最后一息?是装备落后、寡不敌众,还是考虑大局、战略撤退?

郭瑞民编著的这本《南京保卫战诘问(南京沦陷大揭秘)》钩沉历史,揭秘内幕,解疑释惑,还原真相。翻开本书,让我们掀开这道历史的铁幕。

内容推荐

郭瑞民编著的这本《南京保卫战诘问(南京沦陷大揭秘)》主要通过钩沉历史,揭密内幕,全方面多角度阐述南京为什么沦陷,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力图以书为钏,还原真相,警醒一切可能浮躁、可能麻木、可能沉睡的灵魂。该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文笔清新,可读性强,对读者了解历史真相、反思历史教训、汲取历史启示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蜈蚣欲吞雄鸡之心缘何千年不死

第二章 大刀曲是如何奏响的

第三章 黄浦悲歌仅仅只是序曲

第四章 战云压顶如何利剑固盾

第五章 铁蹄踏血滚滚来

第六章 弃乎?守乎?究竟如何抉择

第七章 外线阻击是怎样展开的

第八章 世界冷眼旁观的背后

第九章 西方列强为什么集体失语

第十章 橄榄枝萎蔫的真相解析

第十一章 来自北方的援助与背叛

第十二章 面对强敌如何排兵布阵

第十三章 诱降与拒降的来龙去脉

第十四章 搏击腥风血雨始末

第十五章 撤退留给历史的唏嘘

第十六章 一个神秘事件和一桩公案

第十七章 藏在弃与守之争深处的心魔

第十八章 悲情在兵临城下之际放大

第十九章 飘散于历史风烟的不同声音

第二十章 蓝眼睛是如何注视与评说的

第二十一章 这一种声音也值得倾听吗

第二十二章 从延安窑洞传来怎样的呼吁

第二十三章 固守南京与撤出延安的战略对比

第二十四章 莫斯科保卫战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二十五章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启示

第二十六章 历史在这里沉思

后记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理论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成性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腥和文墨之间寻找心理平衡。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这就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日本武士和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

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问,“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濡染,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尚武特点。

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除了武士的等级,但“武士道”却被日本统治者作为主导性的伦理传统继承下来,并积极向国民进行灌输,特别是将“武士道”精神渗透到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的残酷心态。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量,深夜派他去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物质奖励;甚至给小孩子喝红色的煲汤,让他体验喝血的感觉;等等。

与军国主义思想和意识的灌输密切相关的是“天皇制”。“天皇制”政体是明治维新保留的除了“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封建残余。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因此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

明治维新后,以“富国强兵”为基本国策的日本统治阶级,为了用武士道精神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去毒化军人的头脑,激励军队的“斗志”。在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中,要求军人效忠天皇,为天皇而死;1882年颁发的《军人敕喻》,要求军人遵守武士道的忠节、武勇和礼仪。

为了推行军国主义政策,日本统治阶级还利用神道教,对日本人民实行了愚弄和毒化教育。神道教简称神道,是大和民族特有的宗教。神道教宣扬“日本乃日出之国”,是“天地间最初生成之国”,为“世界之根本”,是由神建立的“神国”。神道教大力鼓吹“天皇是最高的神,从开天辟地起就是日本的主人”,这就是其所谓的“皇国史观”。

地缘和文化的原因,是形成日本人侵略扩张野心的主因。军国主义的日益膨胀,逐步演化形成侵略色彩浓厚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的炮制者是丰臣秀吉和佐藤信渊。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就处心积虑地要以武力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并提出了攻略朝鲜、进取平津、占领华北,在东亚大陆列土封疆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战略构想。

佐藤信渊是日本19世纪的著名布衣学者,一生著作达300种,共计8000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历史、地理、博物等各个方面。在日本封建时代末期政治经济和国际形势等面临一系列危机的情况下,他广泛调查研究,向当时的幕府和地方藩阀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P13-14

序言

1937年7月7日,日寇的铁蹄踏碎卢沟晓月,一路狼奔豕突,攻城略地,到1937年12月4日,已经从上海方向疯狂扑来,推进到南京以东的句容、镇江、秣陵关一线,兵锋直指中国的首都南京。

地面有数十万兽兵兵临城下,空中有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的飞机狂轰滥炸,南京城外,狼烟四起,黑云滚滚,烽火连天。

也就是这一天,蒋介石又来到南京城外的富贵山、尧化门、仙鹤门、孝陵卫和下关码头等处,第三次视察南京城外的防御工事和阵地设施。尽管防务事宜已经多次讨论、多次部署、多次检查,但他还是不放心啊!

当晚9时许,蒋介石在暂住的清凉山防空洞里召见了卫士队区队长俞洁民。他情绪低沉、心事重重地先问了一下卫士们的情况,然后命令俞洁民率领两个着军装的卫士班暂留南京,归属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管理,主要任务是看守两艘停泊在下关码头的小兵舰。

俞洁民心里明白:守城部队官兵如果看见有蒋介石的卫士看守着兵舰,就知道蒋介石没有离开南京,委员长稳定军心之心良苦啊!

半个月前,也就是1937年11月20日,随着日军向南京方向的快速推进,国民政府已被迫宣布迁都重庆。12月1日,日军大本营决定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组成华中方面军,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迅速攻占南京。第二天,日本天皇裕仁的叔叔朝香宫鸠彦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

其实,此时此刻,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已经在杀向南京的途中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以唐生智为司令长官的南京卫戍部队陆续汇集了13个建制师和15个建制团,共15万人保卫南京。这其中,守卫南京的主力是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当时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第87师、第88师和第36师,以及由陆军学校3.5万余名学员组成的教导总队。

由于这些部队在淞沪会战中打得十分惨烈,元气大伤,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南京的各处防线纷纷崩溃,日军攻击部队已经逐渐突破了南京的外围防线,南京城岌岌可危。

1937年12月7日凌晨4时,蒋介石起床洗漱后就开始祈祷。5时45分,他偕夫人宋美龄及一干随从登上“美龄号”专机。他们准备在敌机尚未出动轰炸的间隙飞离南京,经南昌移师庐山。

指导修筑南京防卫阵地的、以法肯豪森为团长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在此期间也秘密离开南京。一两天后,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南京市政府要员们,也将全部从南京撤离。

“美龄号”呼啸着冲出跑道,很快隐没在战云密布的高空。

透过飞机舷窗,俯视地面,但见山河破碎,一片疮痍,蒋介石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昨晚端坐案前,沉吟许久写下的日记又浮现在脑海:

“余能多留南京一星期,于军事布置勉强完成,对于军心、民心亦裨益,应迁移之物品皆已如数运完,首都侥免混乱。若早十日离京,则大局更不堪设想矣。”“人民受战祸之痛苦,流离失所,生死莫卜,惨目伤心,无有逾于此矣。对倭政策,唯有抗战到底,余个人亦只有硬撑到底。”

12月8日,日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南京的外围阵地。唐生智下令把外围部队撤退到复廓阵地上来。他准备以南京的城垣为依托,同日寇进行最后的较量。

12月10日13时,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下令向南京发起总攻。

占领了汤山的日军第16师团,突破国民党第66军的防线,向教导总队驻守的马群、孝陵卫一带高地攻击,直逼紫金山主峰;占领了淳化镇的日军第3师团和第9师团,突破了国民党第83军的防线,向光华门进攻;占领了江宁的日军第114师团突破国民党第74军的防线,向通济门进攻;日军第6师团则突破国民党第58师防线由正南方猛攻国民党第88师防守的雨花台阵地。

雨花台、紫金山和光华门这几个地方的战事最为惨烈。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人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拼杀。坚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发出最后的怒吼:

“紫金山就是紫金山,绝不是富士山!”

鉴于战情的颓势不可挽回,12月11日,蒋介石命令唐生智组织中国守军撤退,但唐生智并没有立即执行,他心有不甘啊!

一天后,雨花台失守,紫金山主峰危在旦夕,日军正在形成对南京的四面合围。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12月12日下午5时,唐生智召开师以上将领紧急会议,宣布放弃南京,实行突围。

12月13日凌晨,南京城垣四周的枪炮声渐渐沉寂下去。火光中,日本军队蜂拥入城。

在中山门城门的铁扉上,日军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的一个士兵用白漆写下这样一行字:

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午前三时十分,大野部队占领。

南京无可挽回地陷落了。这个帝王之都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军队所占领。

人类历史上罕有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屠城开始了!中华民族铭心刻骨的千古悲剧发生了!

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该遗忘的耻辱。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永远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耻辱。

八年后,日本人低下了罪恶的头颅,交出了滴血的屠刀。中国政府和远东国际法庭为了审判战犯的需要,南京市议会自1945年8月起即开始收集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与资料,历时两年。

中国政府检察官陈光虞根据对14个团体的调查,于1946年5月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出:南京大屠杀确定被屠杀者为294911人。同年9月,陈光虞根据继续收到的翔实资料,又增加被屠杀者96260人,故确定被屠者共为391171人。

远东国际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事件高度重视。在听取了包括贝德士、梅奇、威尔逊医生等十余名中外亲历者、目睹者的口头证言,并接受了百余件书面证词后,作出慎重也是保守的判决:

“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人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15.5万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弃的、投入长江的或以其他方法处理的尸体计算在内。”

中国军事法庭于1947年2月初审判了南京大屠杀首要战犯、日军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美籍贝德士及史迈士教授等1250余名亲历其境的证人,先后出庭或具结作证,连同物证资料提作审判依据。

法庭于3月10日宣布判决:“计我被俘军民,在中华门花神庙、石观音、小心桥、扫帚巷、正觉寺、方家山、宝塔桥、下关草鞋峡等处,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达19万人以上;在中华门、下关码头、东岳庙、堆草巷、斩龙桥等处,被零星残杀,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达15万人以上,被害总数共30余万人。”

屠杀者虽然已经受到正义的审判,但死难者的灵魂并没有安息,后来者的思索、追问、寻觅、探究更没有停止。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

南京为什么会沦陷?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

是高层决策失误、指挥失当,还是一线战力不强、抵抗不力?是贪生怕死、主动放弃,还是拼尽满腔热血、战至最后一息?是装备落后、寡不敌众,还是考虑大局、战略撤退?

钩沉历史,揭秘内幕,解疑释惑,还原真相。让我们掀开这道历史的铁幕——

后记

又是一个“8·15”。

两年前的今天,笔者在拙作《日落时分——日本投降全记录》一书的后记中写道:“书稿完成第三次修改并准备付梓之时,正是8月15日。这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一种巧合。此时此刻,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纪念日。国内媒体上并不多见有关的新闻报道,这也许是既不逢‘五’、又不逢‘十’的缘故。按照中国人的节庆习惯,这种‘平静’或许可以理解,怕只怕民族的失忆和漠然。”

两年前的今天,笔者潜心研究中国抗战史的又一部著作《南京保卫战诘问——南京沦陷大揭秘》结笔,恰巧又是这个日子!这仍然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一种天意的成全。

本来,“8·15”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日月重光之日,全民胜利之日,扬眉吐气之日,甚至可以认为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日。但是,这些年来,这个日子反而总是给人带来沉重、忧思和愤慨!在这个本应喜庆的时刻,总是让我们想起惨痛、血腥和耻辱!

今天,我们依旧看到,日本的政客、右翼组织和黑社会成员聚集在靖国神社“拜鬼”。

日本安倍晋三内阁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和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古屋圭司,及190名国会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而是以自民党总裁的身份委托总裁特别助理荻生田光一自费向靖国神社赠送了“玉串料”(祭祀费),祭祀费预计在3万日元左右。荻生田光一在参拜结束后对记者团表示安倍晋三事先曾对他说:“希望你能以尊敬之意代我向在大战中牺牲的先人亡灵表示诚挚的哀悼。并就不能参拜一事表示歉意。”

古屋圭司在结束参拜后表态强硬,他说参拜靖国神社不应该受到外国的批评和干涉,而新藤义孝则是以私人身份进行参拜,并说自己事先没有对参拜一事与安倍进行沟通。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15日上午在记者会上表示,政府不会对总务相新藤义孝和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当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做出评论。菅义伟称:“阁僚以私人身份参拜事关个人的信教自由问题,政府不会置评。”

由“大家一起来参拜靖国神社议员之会”组织的集体参拜靖国神社活动也于今天上午开始。190名(其中代理人101名)的国会议员和代理人参加了参拜活动。媒体称,今年日本参拜靖国神社人数破了24年来纪录。

就在今天,由日本政府主办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在东京都千代田区的日本武道馆举行。天皇夫妇以及包括东日本大地震重灾区岩手、宫城与福岛三县在内的全国战殁者遗属4000多人和各界代表出席了追悼仪式。

安倍晋三在追悼仪式上致辞,他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走上和平、自由、民主之路,将谦虚面对历史,铭记应当汲取的教训,尽全力为世界永久和平作出贡献。但讲话中没有提及日本军事侵略亚洲国家所负有的责任,也没有进行道歉。

世界舆论注意到: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就历史问题发表正式谈话,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村山谈话”发表19年来,历任日本首相都继承这一传统,在纪念“8·15”类似活动的讲话中,对“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作出反省,但安倍今天的致辞中则没有这些内容。同时,每年致辞中都会提及的“不战誓言”今年也首次未提。

这是比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更过分的行径,它标志日本官方对待历史与战争的态度出现非常可怕的转变,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

中国方面理所当然地提出强烈抗议。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日本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对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公然挑战,严重伤害中国等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

不管日本领导人以何种形式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其实质都是企图否认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那段侵略历史,继而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必将遭到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和同声谴责。

中方重申,日本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我们敦促日本切实恪守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否则日本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就没有未来。

中国外交部刘振民副部长今天上午也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表示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

……

列举一些反证。为了从国际视野和历史认知角度看待南京保卫战,笔者选取了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及我国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等著名战例。通过对其战略思想的确立、战术计划的运用等反证南京保卫战,探寻其失败的原因。

提出一些反思。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南京保卫战作为抗战初期的一次失败的战役永远昭告我们一些深刻的东西:如片面的抗战路线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对西方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是失败的决策原因;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的严重的失误是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当前,当年的死敌又右倾言论嚣嚣、挑衅动作频频的情势下,深刻反思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对这个分量巨大课题的专题研究,笔者本来是力不从心的。因为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争论的观点五花八门,作出的结论仁智各异,要想客观、公正、科学地对尘封的档案资料搜寻整理,对散乱的有关论述进行辨析甄别,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吸纳引用,难度之大超出了预想。但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还是以宵衣旰食、夙兴夜寐的精神,自我加压,自讨苦吃,自我把控,恪守“坚持纪实性原则,注重宏观性分析,把握引用性规矩,披露多义性解读,突出文学性元素”的创作守则,走进历史的深处,钻进战争的硝烟,于焚膏继晷中钩沉历史,揭秘内幕,于圆木警枕中还原真相,守望历史,力图以书当钟,警醒一切可能浮躁、可能麻痹、可能沉睡的灵魂。

感谢一切为此作出贡献的人们。

作者

2013年8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