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斯蒂芬·柯维的精神导师经典之作。
金钱带给人生的不是幸就是不幸,这本《金钱与人生(畅销不衰的成功学经典)》(作者赛缪尔·斯迈尔斯)教会你永远站在幸运的这一边,因为它曾经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钱与人生(畅销不衰的成功学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代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斯蒂芬·柯维的精神导师经典之作。 金钱带给人生的不是幸就是不幸,这本《金钱与人生(畅销不衰的成功学经典)》(作者赛缪尔·斯迈尔斯)教会你永远站在幸运的这一边,因为它曾经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 内容推荐 金钱代表着衣、食、住、行以及构成我们一般物质生活内容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金钱?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却逐渐丧失正确处理它们的智慧和承担它们的道德能力。在那么多的具体问题中,没有一个比压在我们身上的金钱问题和金钱所代表的财富问题更迫切地需要我们加以解决的了。在这本《金钱与人生(畅销不衰的成功学经典)》,作者赛缪尔·斯迈尔斯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及独到的见解告诉人们,自我节制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他极力推崇劳动与德行,引导人们过一种自治自律、坚毅果敢的生活,同时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金钱与人生(畅销不衰的成功学经典)》告诉你这是一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社会得以和谐运转的条件。 目录 第一章 勤俭是繁荣的健康之道 1.劳动可以改变世界 2.离开劳动将一无所有 3.在劳动中形成勤奋的品格 4.勤劳节俭造就繁荣 第二章 一个收入微薄的人怎样成为富裕的有产者 1.改变命运离不开勤俭节约 2.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3.善于节俭才能真正自立 4.节俭致富需要自尊自爱 5.自我改变与高尚追求 6.繁荣时期的节俭致富 第三章 挥霍浪费是灾难之源 1.财富的挥霍浪费造就不幸 2.不幸源自无知和麻木 3.不同生活信条带来不同的后果 4.坏习惯是灾难的祸根 5.驱散挥霍浪费这个恶魔 第四章 走向真正的自立 1.工资并不是完全由职业决定 2.高收入意味着更大的幸福吗 3.高工资下掩藏的危机 4.明确职责,获得自主 5.选择奋斗,争取自由 6.克服惰性,谋求尊重 7.战胜无知,实现救赎 8.学会生存,走向自立 第五章 杰出人物的成功秘诀 1.节俭是优秀人物的共同品性 2.节俭是维持高贵生活的基石 3.从矿工里成长起来的英雄 4.打破职业局限走上成功之路 5.走向艺术之路的成功秘诀 6.纳斯密斯先生的成功事迹及启示 第六章 合作互助为你开创幸福人生 1.如何使节俭这种好习惯成为现实 2.节俭不等于贪婪吝啬 3.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4.合作互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要求 5.通过合作互助开创幸福人生 6.合作互助的新形式及其现实意义 第七章 人寿保险中的经营之道 1.保险投资乃明智之举 2.把目光放远一点 3.保险投资意义重大 4.合作自助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5.互助协会的成功维系 6.成功经营乃是生存之道 第八章 怎样稳妥地度过艰难时日 1.学会积累财富 2.储蓄银行的兴起及人们的储蓄状况 3.士兵们的节俭和储蓄 4.积极储蓄促进自我克制习惯的养成 5.节俭的习惯让你生活更从容 6.邮政储蓄银行的诞生 7.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与影响 第九章 忽视小节会遭遇意外灾难 1.欲成大事者必先重细节 2.善于积少成多终能有所成就 3.重视节俭是家庭幸福的保障 4.一便士的经营也会成为成功的源泉 5.重视细节方可避免意外灾难 第十章 —个人不是因富有而伟大,而是因伟大而富有 1.高贵的精神品质使社会进步 2.和谐的劳资关系带来成功 3.非凡的品质造就辉煌 4.出色的才能造就美誉 5.良知和责任成就高尚 6.节俭,让生活更美好 第十一章 别过入不敷出的生活 1.病态现实与虚荣奢侈 2.等级对垒下的奢华悲剧 3.光鲜外表背后的美丽陷阱 4.为实现幸福生活而作准备 5.学会拒绝非分要求 6.量入为出拒绝偏见 第十二章 债务如同—把会刺伤诚实心灵的刀 1.债务缠身足以使人破产 2.不善理财将受尽其害 3.毫无节制将自取其辱 4.欠债累累把人逼入绝境 5.别让债务毁了人的良知 6.摆脱债务还原美好心灵 第十三章 别让慈善事业纵容你的恶习 1.别让钱财成了侵蚀心灵的毒药 2.防止掉入守财奴式的生活陷阱 3.感恩生活警戒贪心 4.莫让慈善纵容了腐化 5.慈善的功德将会永存 6.要践行真正的慈善事业 第十四章 健康的家庭是最宝贵的财富 1.健康的身心是人创造财富的基础 2.健康的家庭是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 3.公共卫生事业的伟大开创者 4.努力搞好公共卫生事业 5.保持整洁是健康身心的保障 6.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十五章 幸福生活的艺术 1.艺术修养能给生活带来真正的热情 2.舒适是家的灵魂 3.良好的风度是高贵生活的标志 4.良好的品行能使生活更加愉悦 5.优美雅致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乐趣 6.生活的艺术无处不在 试读章节 正如那句名谚所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任何财富都源自于劳动创造。相互合作和共同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一切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基础。我们必不可少的食物和原料离不开农民们的辛勤耕耘;我们所穿的衣服和所住的房子要靠纺织工人和建筑工人的辛苦劳作,我们使用的一切工具都离不开劳动者的技巧和才智。总而言之,整个人类的生活条件正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所创造的。任何正当的劳动和劳动者都不应该收到任何方式的鄙视或蔑视。但那些为卑鄙下流的事情服务的劳动和技能却会使人蒙羞,而反对或拒绝劳动则足以使任何名声和荣誉都失色。因为拒绝劳动或反对劳动,就意味着以死亡威胁人类。正因为如此,就连伟大的圣保罗也明确指出:“不劳动者不得食。”而且这位传道士也确实从来没有给任何人增加过负担,而是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劳动使自己获得了尊荣。下面这个几乎众所周知的事例也足以说明劳动的光荣和宝贵。 从前有一个老农夫,他有三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三个儿子一直都懒惰成性游手好闲。当他躺在临终床上时,他把自己的三个懒惰儿子叫到身边,说有一个重要的秘密要告诉他们。老人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孩子,在我留给你们的种植园下面埋藏了许多金银财宝。”“它们藏在哪里?”儿子们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会告诉你们的,”老人说,“你们应当从地下把它挖出来——”就在他要说出那个最关键的秘密之时,死神及时地带走了老人的灵魂,老人一命呜呼。求金心切终于打动了这三个懒惰的儿子,他们立刻在父亲留给他们的种植园里大肆挖掘起来。他们抡着镢头和铁铲挥汗如雨,最终把整个种植园的土地包括那些杂草丛生、荒芜了很久的地都翻整了一遍。这三个可怜的家伙认真仔细地在每一寸土块中搜寻,生怕让一点金子漏掉。结果大家都知道,他们当然并没有找到金子,但是让人欣慰的是他们找到的东西比金子更重要。因为他们发现了劳动,他们学会了工作!种植园的土地不就是最好的生金之地么?通过辛勤的播种劳作,他们获得了巨大的丰收,堆得满满的谷仓不就是父亲“埋藏”在种植园里的财宝么?这位明智的老父亲留给他的儿子们的岂止是金银财宝!那条宝贵建议中包含着比金银财宝更重要也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自己双手的劳动才是最大的财富。 劳动理应享有尊荣。因为我们的一切需要和欲求都要通过劳动才能得以满足。没有劳动,便没有人、没有生活、没有文明。简言之,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人类在一切领域一切方面所铸就的伟大无不来源于劳动。只有从劳动中,人们才能获得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之灵魂的知识,从而获得人类“飞向天堂的翅膀”,最终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和发展。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劳动披上了双重的面纱:一方面它代表着荣誉,另一方面却又是一种负担;一方面它接受着一种赞颂,另一方面却也意味着辛劳;一方面是一种快乐享受,另一方面却又似乎和受罪相伴t一方面它确实是一种不朽,另一方面却又似乎与贫困结伴。正是这样的矛盾又使得劳动作为生活法则本身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靠劳动来生存是最崇高的生活法则,只有那些缺乏崇高人生理想和纯洁生活目标而厌恶劳动的人才会对此发出抱怨。靠劳动来生活的法则正是上帝的神圣意志,同时也是出于发展我们的才智、开发我们的良好品性的需要。只有那些懒惰者的生命才是一片荒漠,除了满足自己的感官快乐之外,他们总是无所事事。这些无聊的懒鬼不仅对自己对别人都毫无用处,而且还总是满腹牢骚、贪得无厌而又悲惨透顶。对他们来说,活着就是一种负担,在所有悲惨的人中几乎没有比他们更悲惨和可耻的了。世界的前进几乎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所有在我们看来代表进步的东西,如文明、健康、繁荣乃至种植大麦到制造蒸汽机轮船;从衣领的缝制到“使整个世界为之陶醉的”雕刻艺术等,无一不是依靠勤奋劳动和实干精神得来的。在这其中又有谁的贡献比得过勤俭的劳动人民呢? 人类的发展不能离开劳动,并且还需要勤奋劳动。不仅那些伟大的物质成果是由人们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而且那些包括美好思想在内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都是勤奋思考和劳动的结果。对于进步而言,劳动和勤奋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哪一个都不可或缺。例如那些最高贵而流传千古的诗歌,无一不是经过反复努力推敲和长期勤奋创造的成果。天才可以萌生伟大的思想,但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将其变为现实。失败的经历最能磨砺人的意志,也最能造就那些天才人物勤奋的品格。伟大的帕特农神庙是从泥巴小屋开始建起的;《最后的审判》也只是发端于沙滩上的胡涂乱画而已。对于想取得成功的个人来说更是这样:他们往往从失败开始努力,通过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勤奋努力,最终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勤奋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它形成于我们品格的锻造过程中。劳动能使人生摆脱虚度而过得充实,勤奋则能让人获得更大成就并能给人以荣誉。古往今来,那些能够得以在文学、艺术、科学史上青史留名的最伟大的人,无一不具有勤奋的品格。也正是一代又一代来自各阶层的人们的勤奋努力,才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从而使我们的民族不断走向繁荣。P5-7 序言 我在1856年完成了《自己拯救自己》一书的创作,并于1859年将其付诸出版。当时我并没有刻意要写这本书,这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时候,我在一个曾被辟为临时霍乱病房的地方给利兹市一些苦难无助的年轻人作了几次关于人生的讲座。在演讲中,我尽力阐明:要想获得幸福的生活,我们就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奋、磨练、学识、自我修养及自律自制等。当然,首先我们要做到正直、诚实,同时要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才是人类坚毅果敢的人格品性的最佳表现。 出乎我的意料,这些演讲的效果非常好。后来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听了我的讲座,长大后,都能在工作中做到诚实、负责、讲信用。而且其中有一些优秀人物,还把自己获得的一些巨大成就,归因于我的那些演讲对他们的启发,更有甚者,他们把我的那些演讲内容当成他们一生的“精神导师”。 这让我很受鼓舞,于是,我决定就上述主题撰写一本书,以便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每天我忙完了那些繁杂的事务之后,就会为写这本书做些准备工作。最初我想把这本书的名字定为“相互帮助”,但最后我还是采用了“自己拯救自己”,我想再也没有比这一名称更切合主题的词了。 更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于1859年11月在英国问世后,立即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就在当年的11月,该书在英国连续重版四次;接着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行于欧洲各国,后又远达印度和日本。在美国,《自己拯救自己》一书的出版次数和读者群远远超过英国。1871年在日本首次出版时,该书发行量竟然超过150万册,成为当时日本人民最受欢迎的书。 继《自己拯救自己》后,我又完成了《品格的力量》的创作,并将它于1871年出版。这本书主要展现的是那些有着高贵心灵素养的优秀人士的壮丽人生图景,旨在给年轻人以心灵的震撼,影响和塑造他们的美好品格。伊沙克·迪士累利先生曾说,“有人认为,要了解一个作家,只要阅读他的作品就可以了,但我发现,其实作家的个人经历比作品本身更有价值,更丰富而妙趣横生。”这种说法正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一种著书模式。普卢塔克说过:“我们很难从一些成功人士的辉煌业绩里了解到一个人的德行和素养,但我们能从一个人说话的口气、表情、言论,甚至是玩笑中找出他的真实人格品性来。” 1875年,《金钱与人生》与读者见面。在这本书里,我推崇劳动,希望人们勤俭节约、用自己的劳动去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以便为自己的家庭提供一个幸福的基础。为此,人们应该过一种清白的、坚毅果敢的、自治自律的生活,避免暴饮暴食。同时,人们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发挥自己的优势。宗教情感和德行,不仅是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社会得以和谐运转的条件。 1880年,我又完成并出版了《人生的职责》一书。这本书是我写的人生丛书中的最后一本。我总是尽我最大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所以,我相信这本书也绝不会逊色于前面的几本。而且读者不难发现,在《人生的职责》一书里,我详细列举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那些最优秀而勇敢的人,希望他们能为世人做出杰出的人生典范,这也是我创作这本书的主旨。 通过了解先人们的业绩及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能从中获得很多经验和学识,能知道人类在未来的走向。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展示人类力量的过程,尽管它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终结,但信念永存。谁能最后登上人生职责的最高峰,谁就是该领域,或该群体中的杰出人物。人生的职责就像星光一样照耀着大地,那抚慰、救治人类并给人类带来福音的慈爱之心就如同美丽的鲜花一般撒满人间。 1880年11月于伦敦 书评(媒体评论) 斯迈尔斯先生为人类的社会生活贡献了非常优秀的精神食粮。他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了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 《观察家》杂志 同其他各种形形色色的理论家相比,塞谬尔·斯迈尔斯先生将带领人类更加健康地进入21世纪。 《金融时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