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兴学强国120年(我们的交大岁月下)(精)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老师家中》、《还想报交大》、《国是校情映丹心》、《市长来到交大园》、《我们沈杨四人》、《江泽民与四所交通大学书记校长座谈时的讲话》、《图书馆与钱学森》、《校园里的人文景观》、《接到李岚清办公室电话之后》、《西安交大:迎接新的挑战》、《雄辩天下》……贾箭鸣、史瑞琼编写的《兴学强国120年(我们的交大岁月下)(精)》收文150余篇。

内容推荐

贾箭鸣、史瑞琼编写的《兴学强国120年(我们的交大岁月下)(精)》收文150余篇,分年代编为12辑,各辑所载篇目大致以当时发表先后为序,其作者和文章出处、背景等,均简要予以注明,但也有个别篇目因查找不便等原因暂付阙如,恳希读者鉴谅。

目录

1950-1959:高歌猛进

 怀念母校对我的教育

 深情满怀话当年

 我所走过的路

 球场轶事

 交大西迁

 西安迁校什记

 迁校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经验

 西迁建校散记

 交大西迁中的后勤服务工作

 交大西迁的回忆

 难忘的记忆

 难忘的1956年

 50年代的精神

 在钟老身边工作

 迁校与新专业的建立

 助教岁月

 西迁琐忆

 岁月已逝,心却依然

 在母校的怀抱里

 大学生活的点滴回忆

 学生时期的迁校与创业

 难忘昔日母校情

 西迁精神是个宝

1960-1969:风雨兼程

 忆当年数学教学

 希望母校培养出更多的发明家

 写在春天来临的时候

 深情岁月的回忆

 植根在交大这片沃土

 我与交大的深厚情缘

 胡耀邦同志来校作报告

 我对母校70周年校庆的回忆

 图书馆前的回忆

 交大的秦腔之缘

 交大泳队小忆

1970-1979:破冰万丈涌春潮

 忆参加邓小平同志主持的教育座谈会

 一次对外技术谈判的胜利

 亲历恢复研究生教育

 梦开始的地方

 搭“末班车”的感觉

 梧桐树下忆当年

 岁月流逝,师恩萦怀

 追忆交大求学岁月

1980-1989:新时期的灿烂华章

 人民日报社论: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

 人民日报社论:论破格

 扎根西北,办好社会主义的西安交通大学

 珍惜

 标兵的风格

 迈上一个大台阶

 结构、直觉、背景

 大西北的灿烂明珠——西安交通大学

 80年代的交大校园生活

 西安生活回忆

1990-1999:颉颃争胜,勇攀高峰

 校园里的谈心

 在老师家中

 还想报交大

 国是校情映丹心

 市长来到交大园

 我们沈杨四人

 江泽民与四所交通大学书记校长座谈时的讲话

 图书馆与钱学森

 校园里的人文景观

 接到李岚清办公室电话之后

 西安交大:迎接新的挑战

 雄辩天下

21世纪:向着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和豆豆

 荣誉背后的故事

 交大的老自习教室

 继承弘扬西迁精神,为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发扬西迁精神,再创事业辉煌

 樱花时节话校庆

 家邦报效从兹始

 西安交大集中研究型大学优势培养一流本科生

 朴素

 流入心坎的温暖

 地震无情,交大有爱

 守望、见证与传承

 香飘60年的交大传统菜与特色小吃

 向西而安枝叶擎天

试读章节

实行公费制

1952年夏秋之交,我国三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提前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比建国前最高水平提高20%,财政经济情况好转。这时,我国高校学苏联实行公费制,学生学杂费、伙食费全免;取消了贫困生的勤工俭学,每月发零用补助。

实行公费制后,在校用餐学生陡增,校园西南角的学生大食堂十分拥挤,很快它的对面建了一个新食堂,这是一个用粗竹竿搭起的长跨度的大棚,水泥地面放着一张张方桌,没等凳子配齐就启用了。平时按班级编桌,六人一桌,两菜一汤,站着吃。与此同时,原食堂二楼开了一个小食堂,身体不好的同学可申请去用营养餐。

大食堂平时的伙食不错,这不仅因为当时公费伙食标准不低,还由于交大本地生多,周末、节假日都回家,为食堂省下不少经费。这样,每逢节假日大食堂的伙食就更好。我们这些外地生可以吃上笋烧肉、炸黄鱼、油焖虾之类。每逢此时,常见一位年长的宁波口音大师傅给大家打菜。我们排队慢慢从他面前走过,他一边递来美食,一边笑眯眯地喃喃自语道:“我们过的是社会主义幸福生活!”是啊,此情此景此语再贴切不过了。更有趣的是,这位大师傅的乡音把“社”字读成“啥”字,而且把这句话的长音落在这个“啥”字上,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印象。

师生学俄语

交大的旧体制是仿效欧美教育制度的产物,师生谙练英语,现在改学苏联,许多教研组承担了高教部安排的翻译苏联教材的任务,不懂俄语怎么办?学校举办了多次教师俄语训练班,中青年教师一般经三个月的“突击”,就可以抱着字典,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翻译苏联教本了。当时所用的主要工具书是苏联出版的各类俄英词典,以它作桥梁,尽管这是一本供翻译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用的辞典,但由于词汇量大,极受欢迎,人手一册。另一方面,高教部从东北高校调来一批应届毕业生当助教,因为那里学苏联比南方早一二年,希望以此推动交大学苏联的进程。

我们班的俄语课是由一位刚从苏联回来,年纪不大,打扮朴素的女教师教的,从最基本的俄文字母开始,循序渐进。课上有些同学并不专注,这使我很纳闷。一天,教师讲俄文数词一到十,要大家跟她读,这几位根本不理,不知在桌上写些什么。她注意到这一情况后,指着其中一位说:“那位同学请起立,拿课本读俄文数词一到十。”他慢慢站起来,双手放在背后。奇怪,怎么不拿书呢?我正在疑惑中,他却一个个、清晰、准确、大声背出十个俄文数词来,大概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吧,女教师道了一声“请坐。”课后我了解到,那些同学已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学俄语多时,这些基本单词已烂熟于胸了。

1954年春的一天,我在食堂餐后回宿舍,路上有学生散发一本小册子,原来是一本我校学生编译的《俄华机械技术词汇》,我们小组的组长唐均安也是编者之一。我不禁羡慕不已,他们学俄语已有成果了。

试用苏联教材

1952年9月24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苏联各种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基本上对我们是适用的,它是真正科学的和密切联系实际的。至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则可在今后教学实践中逐渐求得解决。”

当时高校部正有计划地大量翻译苏联高等学校各种教材,我们电机系二年级的基础课《电工原理》,决定用克鲁格著的苏联教本,已由哈工大翻译,但还没有出版。老师就根据原著内容印发讲义。待当年11月该书中译本由东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我们发的讲义已有三公分厚。我曾把这个译本与英美同类教本比较,不禁惊叹苏联教本的全面和深入。我校教师为翻译苏联教材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沈尚贤等十四位教师合译的《工业电子学》,很快于1953年11月在上海出版。

据我不完全统计,从1952年到1953年,我们电机系电机与电器制造专业的约16门课中,已有12门用的是苏联教材或以苏联教材为基础编写的讲义。

试行六节课一贯制

苏联高校学生上午上六节课,每节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下午课外活动,这样的安排据说好处多多,交大决定试试这个办法。事前大家估计,这样安排的最大障碍是午饭推迟到一点钟,打乱了以往的习惯,但究竟如何待试了再说。1953年春试验开始了。这是全校作息制度史无前例的改变,上下都密切关注。几天下来,同学间议论开了:“人家(指苏联)早上吃的是牛奶面包加黄油,阿拉喝的粥,哪能顶得住六堂课。”这好办!食堂迅速做出反应,决定四五节课间向学生供应花卷,直接送到教室。我记得那时候工程馆上放着一个个热气腾腾的饭桶,下了课的学生蜂拥而来抓花卷吃,十分热闹。

试验继续进行,没等到那学期结束,学校突然宣布,停止试验,恢复老作息时间。现在我已记不清学校是如何为那次试验总结的。但我记得两件事。一是有一天,我无意中注意到我们小班的全部四位女生,在五节课下课时,都伏在课桌上闭着眼,她们似乎确实很累了;男生这样的不多。另一件是,午饭推迟到一点多,二点午睡,待一觉醒来已快到体育锻炼时间,实际上难以安排其他课外活动了。P9-11

序言

西安交通大学双甲子庆典在望,“兴学强国120年”系列图书编讫。一并付梓凡三种:《我们的交大岁月》、《我们的交大老师》、《我们的交大学长》,共收文约330篇,120余万字。百年大树根深叶茂,世纪华章粲然夺目,编者先睹为快,感慨系之,因有句云:

南洋浪急一帆举,

兴学强国敢擎旗。

醒狮起兮搏大地,

美哉吾校傲然立。

疾入风雨传薪火,

勇攀高峰探穹宇。

精勤敦笃淬巨梁,

爱国爱校寓真理。

黄金年华长相忆,

烽火岁月多奇迹。

昂首西行衔使命,

大树尽染莽原碧。

中国梦即交大梦,

圆梦自有万众力。

壮志当惊世界殊,

继往开来无穷期。

此三册图书所载文献,大多辑自百余年来有关交大的书籍和报刊,也蔸集有近年来的征文,乃至转录若干出版物、网络文字等等,同时还约请有关人士撰写了若干篇什。星移斗转,日新又新,学海浩瀚,气象万千,关于人与事的记载和回顾、感念和讨论,不啻汗牛充栋,蔚为大观,自当精彩纷呈,珠玑盈目,惟编者囿于眼界、识见与学养,仅能从中撷取很少的一部分。管中窥豹,祈盼此吉光片羽,一鳞一爪,有助于读者朋友能够稍稍了解19世纪末以来,横跨三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以交大为代表的我国大学崛起和发展所经历的沧桑风云,从中体味大学精神的魂魄与魅力。

从编排说,《我们的交大岁月》以年代为纲目,以自述为基干,以冀一册在手,能够触摸到百年交大南洋启帆,历经沧桑巨变,奋斗于今的脉搏;《我们的交大老师》和《我们的交大学长》亦大致以时代年月为经,以人物类型为纬,以在校任教先后、入学届别先后等分而辑之,力图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摹写和礼赞建校120年来,那些胸怀振兴中华崇高理想,高举兴学强国熊熊火把,跋山涉水,勇攀高峰,毕生献身于交大发展、祖国伟业和世界进步的人们。编者心目中,此三册图书所选篇目或详或略,无论长达万言还是仅有几百上千字,都有其价值在,都是很好的文字,其中许多篇章是足以感染读者和流传下去的。尝一脔而知味,不求全而求真,也是我们在编排中所遵循的一条原则。当然,遗珠之憾及失当之处亦在所难免,有待于后续工作予以弥补和校正。

尽管也做了努力,但由于时间仓促和能力所限,来不及与本书所涉及的一些图书报刊的出版单位和文章作者取得联系,在此谨深深鞠躬致谢,并待出版后继续加强联系。同时也要向给予编者很多帮助的西安交大校庆办公室、校友联络部和交大出版社致以真诚感谢。

2015年7月30日付梓谨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