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常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萧然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

对于我们,不做恶可能相对容易。但是,真能做到“众善奉行”相当不容易。特别是当我们沦落到捡破烂的地步还能坚持行善,那的确要点佛的精神!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对于富人一掷千金的捐助,社会很需要,但是对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点滴善举,社会同样需要甚至更为需要。

由于富人大多有知名度,因此社会往往更关注富人的善举。普通人的细小善举,比如我们帮助一位盲人过马路,为需要帮助的人捐十块钱甚至一块钱,虽然琐碎,但论性质,和富人的慈善没有区别。

其实稍加留心,我们周围不乏善举,而且也能让我们心存感动。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已经退休的阿姨,每月只有千把块退休金,但却喂养了很多野猫。她甚至把生病的或残疾的野猫抱回家调养。由于收入微薄,她去买猫粮或带猫看病,甚至连地铁都舍不得坐。

我还认识一位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表面看来有些玩世不恭,所谓八零后的散漫、缺乏责任感在他身上似乎很典型。但是我无意中发现,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有点吊儿郎当的年轻人,竟然暗地里资助着两个贫困学生。

还有我的一位同事,去年才毕业的大学生,逛街时碰到义务献血车,顺便就上去了。一般献血一次是200CC,可是那天抽血的人说血库吃紧,你年轻,献400CC也没有问题。于是我这位小同事二话没说,献了400CC。

类似的善举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不少,只是他们太普通,太不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谁心里没有进发过善念呢?

人是奇怪的动物,很容易受群体意识感染。周围的人善良,我们也会变得善良。反之,在特殊环境下,人恶的一面也会被激发甚至放大。比如战争,杀戮会使人变成恶魔。想想纳粹的集中营,离开那个特定时代,我们现在怎么也想不到,那么有教养的德国人会变成魔鬼。这其实就是环境的魔力。

从这个角度看,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风气,对社会非常重要。一传十,十传百,一旦爱心在人群中传递,社会和谐就可以实现。古人说得好,“莫因善小而不为”。我们每个人的点滴善举可能并无法改变什么,但是亿万人的善举会聚起来,力量就能排山倒海。所以,悉心呵护我们心中善的火种,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对自己对社会都善莫大焉。

当然,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慈善也一样,一次两次容易,但坚持做下去很难。特别是在命运对自己也不公平的时候,还能去帮助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就更不容易。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画面是一位捡破烂的老太太在一位乞讨的盲人碗里放钱。这是让我最感动的照片之一,这位老太太自己已经如此不幸,却还能去帮助比自己更弱的人,这种行为用伟大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她给出的一毛钱,意义一点也不亚于巴菲特捐出的数百亿美元。

写到这里,想起曾经有人间一位高僧修行的奥秘,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一句极普通的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这话看起来简单,似乎根本没有奥秘可言。但细想想,那其实是很高的境界。对于我们,不做恶可能相对容易。但是,真能做到“众善奉行”相当不容易。特别是当我们沦落到捡破烂的地步还能坚持行善,那的确要点佛的精神!

2007-05-30

覃贤茂点评:

萧然兄的这篇讽世劝善的文章,让我既有感叹之处,又有疑惑之处。

我想起的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句子:“天下皆知关之为荚,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当今物质文明如此丰富的世界,而相对应道德上的贫乏,却真的是让人灰心。

我理想中的境界应该是道法自然。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中,已经不再需要如此多的劝善惩恶的教理和文章,那该是一种何等庆幸的事情。P213-215

书评(媒体评论)

萧然信佛,主要是作用于自己的“心”,作用于自身的信念、理念、心态、道德的修炼和提升。这就抓住了佛教的“佛在心中”的要义。佛教的深刻性就在于它是从生死、善恶、苦乐等最基本的矛盾中去思考人生、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如何对待生死、善恶、苦乐,这是任何人都必然遇到的。因此,即使是不信佛的人,了解一下佛的教义,也是有益处的。

——艾丰

每一篇博客也是我的自省。孔子倡导“日三省吾身”,一日三省做不到,三日一省还是应该的。如何省?我发现写博客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的博客中对真与善的倡导和劝诫,与其说是给读者,不如说是给自己的。无论佛道儒还是基督天主,在道德和修身上是共通的,没有丝毫抵触。总体来说,我是宗教情节浓厚的人,所以对个人修养和个人道德完善比较看重。

——萧然

后记

我为啥坚持写这些博客

我写这些博客,每一篇都在让自己端正一些东西,感念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远离一些东西。

今天是6月30日,2007年的一半就要过去了。

昨天整理一下博客,居然有了近八十篇。从3月20日开博,三个月写八十篇也可谓勤奋。因为,我的工作本身也是写字,所以加上报社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我每天都要奋笔疾书。因此,在这个时间结点,别人不表扬,也自我表扬一下。

不管工作多忙,能坚持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不多,但每天也总有近百人在关注我的博客,和我互动,和我讨论,给我启发甚至指点。

比如署名野狐禅、不垢不净、小女巫、过客、玫瑰之雨等一批网友以及我的好友覃贤茂等,不仅看我的文章,还留下大量精辟的评论,让我受益匪浅。正是他们的热情互动,让天性懒惰的我坚持了三个月笔耕不辍。

其次,每一篇博客也是我的自省。孔子倡导“日三省吾身”,一日三省做不到,三日一省还是应该的。如何省?我发现写博客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的博客中对真与善的倡导和劝戒,与其说是给读者,不如说是给自己的。

无论佛道儒还是基督天主,在道德和修身上是共通的,没有丝毫抵触。总体来说,我是宗教情节浓厚的人,所以对个人修养和个人道德完善比较看中。但是,身处污浊之世,常被各种利益、诱惑所围困,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相当不易。所以要时常提醒自己,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过去,有老师、有长辈担当这个重任,现在自己成了长辈、成了“老师”(因为圈子里有把记者称为老师的习惯),便没有人再会提醒你,于是只好自己提醒自己。所以,我写这些博客,每一篇都在让自己端正一些东西,感念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远离一些东西。可喜的是,三个月下来,我觉得效果还是显著的。

还有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劝我把这些博客集结出版。其实,类似的劝告在十几年前就有。因为记者出书是很流行而且时髦的事情,但是我却始终犹豫。

一来我的工作已经是在大量消耗纸张,那无异于砍树。世界上的树木本来就少,任何浪费纸张的事情咱最好别做,这也算是给后代积德。所以,当了二十多年的记者,大大小小的文章也写了数百万字,但一直不敢出书。

当然,除了环保的考虑,对书的价值也有担心。报纸是快餐,本身就没啥保存价值。与书比,即便没有价值,报纸还可以包个鱼什么的,总算有用武之地。而没有价值的书可是百无一用的。而且纸寿千年,书不像报纸,生命力比我们人长多了。所以如果是满纸荒唐言或废话一箩筐,又死赖在那里不死,岂不是让后人笑话?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没有看到价值,绝不敢贸然出书。

但是这回我有点心动。虽然昨天也有朋友泼冷水,认为我的东西太过严肃,现在市场喜欢花哨的东西,因此不会有市场.但是我仍有出版的想法。

之所以如此坚持,一是因为这些博客和我在报纸上发表的东西有所不同。报纸的东西未必是自己想说的,有时候甚至是不想说也得说的。而博客至少是我心里想说的话。

二是这些博客基调是统一的,大体上是谈佛论道,劝人向善的。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劝善至少不会沦为谬论。

第三,也确有些人喜欢我这类文章。据说有的读者为了读我在《全球通》杂志的卷首语,不辞辛苦地去找非卖品的《全球通》。虽然可能是小众,但如果出版的东西能满足这些小众读者,也算有点价值,故不能完全算是浪费纸张。

基于这些考虑,我决定流俗一回,找家出版社谈谈出版事宜。

搞文字的人,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孩子总是自己的好,但是不是真好,自己说了不算,要看别人的评判。如果有一天拙作问世,还望大家开诚布公地评判。正如我一篇博客里说的,丑陋的真实胜过漂亮的虚伪,我等着大家的鲜花或者板儿砖。

2007.6.30

评论:

你的文章,不能和金庸的武侠小说相提并论,通俗小说追求的是受众率,而理论文章追求的是亲切、真实、可信,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理论深度,有理有据,有说服力。我觉得你的这些文章不是板起面孔教训人,它们让人读了很有亲和力,至少能让文字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喜欢,也不算是个太小的群体。出书吧,我相信许多人会喜欢。(过客)

呵呵,《红楼梦》也是满纸荒唐言,但荒唐中亦有精髓,这要看世人的法眼了。(小女巫)

严重推崇一下!

永平兄不必过谦,兄的大作结集问世,当然是有大功德之盛事!我是非常地期待!永平兄博客上的这些文字,火候极为老到,分寸把握最好,正如孔子所说,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永平兄自称的那种“宗教情怀”,最能让我感动,甚至是感伤!

说实话,当初知道了永平兄皈依佛法,我是相当的惊异!

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生命、死亡、亲情、爱情、友情,幻彩的青春、异乡的漂泊、岁月的催逼、生活的残酷和责任,算千算万但终归还是难以算度的不测命运……

十多年前我在《金圣叹评传》后记中曾借金圣叹评杜诗的文辞言志夸口说“不著书又何以为活?”“吾守吾道,至死无二”。然而,时至今日,我却在犹豫了!有一句老话,在我的眼前,却是这样真切:英雄到老皆归佛,将军归乡不谈兵。

宗教是人类的良心,我相信。所以,对于永平兄所说的那种“宗教情怀”,我的内心充满亲切的敬意。夜不能寐之时,感怀人事际遇,得诗一首,送永平兄,愿永平兄的大作能尽早结集问世。

赠永平兄——

中年渐近佛,论事翻空多。

始信穷通理,究竟结因果。

悟自禅寂起,经从无字读。

闻有甚妙法,能得大解脱。(覃贤茂)

目录

自序 平常道人心

博友序 才情第一、才气第二、才华第三

老师序 通情达理

第一章 禅境

 新月应该是什么方向

 清明随想

 月照千江千江月

 关于猫的文字

 红颜何以成祸水

 住在我家门外的黑猫

 黑猫走了,白猫来了

 分别心是咋产生的?

 猫们的性格咋这么不同?

 你是不是也被一根棍子束缚了手脚

 手里的剪刀为何如此沉重?

 梦回羌塘

 狂来水剑怨吹箫

第二章 心慧

 不知道死,焉知道生?

 关于聪明与智慧的箴言

 还没有拿起,谈何放下

 如果蚂蚁会思考

 有些看来简单的愿望

 恐怕到死都不会实现

 一个错字折射出的人性弱点

 自由·自在·自然

 你是在杀人还是在自杀?

 说去布拉格就去布拉格

 书到此生读已迟

 许多事情我们都是一知半解

第三章 佛理

 佛是什么样子?

 佛教非教

 佛教亦非哲学

 不能只见手指不见月

 学佛带来的最大收益

 科学是直线,佛道是圆通

 关于佛缘

 如果人都做不好,还奢谈什么成佛呢

 关于三界内外的生命

 也谈王道与佛

第四章 尘缘

 妇人之仁与富人之仁及其利天下

 水的格局算最大

 我知道的两位中医

 艾丰先生二三事(一)

 艾丰先生二三事(二)

 滴水之恩也难忘

 我的第一位恩人逢阳

 我和张律师比,短在哪里

 网络有高人,天内也有天

 优雅的品味从何而来?

 为何共苦容易同甘难

第五章 慈行

 他们为啥命大

 接着说他们为啥命大

 一百个善念比不过一个善行

 天下圣人有几个?

 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

 高香能带来哪般幸福?

第六章 色空

 答[小女巫]的红尘观

 我们的发条为什么总上得满满的?

 [大师]带来的烦恼

 我们究竟该何如对待算命

 钱是个什么东西?

 再说财运

 贪的道德标尺应该定在哪里?

 风水和信仰有多冲突?

 世界上哪儿来的决渎公平

我为啥坚持写这些博克(代后记)

致谢

序言

平常道人心

说不清楚从何时开始喜欢佛。但是第一次读佛经差不多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后来断断续续,未有间断。

我一直自认为与佛有缘,种种表现在本书的一些文章也有记述。不过,我的个性很奇怪,我几乎从来没有对任何事情痴迷过,游戏没有,爱好没有,甚至包括对佛也没有。

我和一般学佛的人不一样,佛家多盛大的节日,我从来不去寺庙凑热闹。我也没有天天有事没事就念佛,更没有像我的一些道中朋友一样,去作“佛七”或去深山闭关。严格意义上讲,作为信佛、爱佛的佛门弟子,我恐怕在一些同道眼里并不精进,其至不算合格。

但是我有我的原则。

首先,如果你问我世界上谁最伟大,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佛。这一点我和所有信佛的人不二。这也是我作为佛门弟子的基础。

其次,我认为佛在心中,佛法在我们生活当中,而绝不仅仅在寺庙里、深山里,佛法无处不在。前天,和一位信佛的朋友聊天,他说他现在只要有空就念佛,一天争取念十万遍,这样才能一心不乱。我说,我可能体会浅,我不认为这样就是精进。在我看来,行走坐卧、待人接物当中都有佛法,你在工作中、生活中,只要按照佛的教诲去做,本身就是修行。如果一个人生命不息、念佛不止,但一停下来,“贪嗔痴”就回来,我不知道这样念下去能否念出功德。

第三,在我看来,学佛信佛的人应该是随和的,而不是特立独行的。如果信佛使人觉得自己高高再上,甚至像神仙一样,高深莫测,我认为可能已经走上了邪路。佛告诉我们万物平等,如果因为学了佛就反而觉得高人一等,那岂不是违背了佛理?比如我的师父佛智大师,已经一百零三岁高龄,修行了九十六年,但他老人家并没有觉得自己多么高深,反而为人更加谦和。而且在他眼里,政府高官和出租车司机没有任何区别,谁去看他,都是一副永远不变的慈祥面容。这恐怕才上是真正的悟道。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应一些朋友的建议,我把日常生活中遇到、想到的一些琐事,用博客的方法记录下来,集结成为《萧然禅语》,第一本取名《平常道》,收录的是今年3月到6月的一些随感。这些小文章旨在告诉大家,佛理就在我们的平常生沽里。

当然,佛法是天下最博大精深的学问,以我只有十来二十年的学习,理解得难免不深、不透,甚至可能还存在错误,也借此机会,讨教于方家。

Z007年8月24日

写于本书即将付梓之际

内容推荐

《平常道》源自作者萧然的博客文章。每一篇博客也是作者的自省。本书针对当前竞争社会下人们浮躁的常态,直接引发心理与生理的双重焦虑与不健康的现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告诉人们如何用一种现实的、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何让自己在健康的状态中快乐地生活。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的书。源自作者萧然的博客文章。作者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既安慰他自己,也必然能跟大众分享,进而安慰大家的生存。通观全书总结下来,平常道其实有四要素:稳当话、本分人、淡泊情、敬畏心。

104岁高僧佛智大师更为萧然此书题字:“萧然禅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