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夏烈//张守刚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开启青年人之“民智”,鼓舞青年人之担当,乃健民健国之首要重任。

我们到底要什么?你知道吗?他知道吗?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加上我们经常被误读,经常被外界扰乱视听,甚至被不加辨析地大加指责,于是,我们就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常常瞪着一双迷惘的眼睛,打量着这世界,若即若离。

我们需要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打通自己的精神脉络,然后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坚实而坚定的答案。这个答案尽管不一定是唯一,甚至不一定很“政治正确”,但它的确代表着我们的所欲所想,以及追求。是我们内心面貌和生理面貌的真实表现。

我们不仅要把这答案告诉自己,而且要告诉大家。

内容推荐

青年一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他们是一个社会热点群体,牵动着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神经。大学生、青年往往还没有完全自立,遇到社会失业率高、金融危机更加困惑无助,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希望所在,也是全社会家庭关注的核心结点。本书设定独立、秩序、常识、绽放、尊严五大新青年关键词,考虑??我意识是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有效切入点,本书把与自我意识息息相关的“独立”放在了第一位。这是一部在新的视角下探索青年精神的励志书。本书作者都是年龄在三十几岁的职业文化人或者媒体人,期望把此书做成一本自己写自己,让社会关注这一群体真情实感。

目录

前言:曾经被成长,不再“喂一代”

第一部分 独立就是单脚也要站立

 一 “蚁族”是个伪命题,生存才是真命题

  本章观点导读

   “蚁族”实际上是“三流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独立的前提绝不是面子

   即使许巍是“蚁族”,也不是《蚁族》里的“蚁族”

   “蚁族”是被某些泛精英论者、言论投机家赋予的单项度的同情标的

   大学生理应比农民工更受关注,更受同情?

   谁都有青春年少,谁都有困苦无奈,谁都有穷酸贫贱,谁都有惶恐无助,这些是年轻的附加题

   我们应该警醒,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二 独立=买房?是谁在让我们拜金? 张亦峥

  本章观点导读

   关于逼房女的观点PK

   80后是高房价的直接牺牲品

   拜金怎么了?

   假如“拜金”这个词也失去了它积极的意义

   拜金主义的被误读与市场经济规则有关

   如果说消费就是爱国的话,买房就是人生?

 三 知识还是教育:一个起点与一万个起点 张亦峥

  本章观点导读

   论博士后流浪街头之合理性

   学那么多知识,“用”就是考试,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知识改变不了命运?

   有好知识,还不如有个好爸爸?

   用文凭来衡量的所谓“知识”,不是知识

   不是知识改变不了命运,而是不要仅仅指望教育来改变命运

 四 剩女:爱与性何处安身 王千马

  本章观点导读

   不是没人娶,而是不肯嫁

   什么让剩女们的底气突然变得如此之足

   剩女是身体独立下的大概率事件

   花样翻新的词儿:“大龄未婚女青年”“老姑娘”“没人要的”

   成功的大道上,性别不能阻碍你

   爱情至上了,身体独立更有价值

 五 犀利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娱乐 张亦峥

  本章观点导读

   “流浪美学”的背后的“自由美学”

   像吉普赛人那样“诗意”的生活

   这个集体无意识的诡异时代

   再卑微的人儿,也有自由的权利

   当“犀利哥”不再“犀利”,当那木讷的眼神不再秒杀你的“狗眼”

   权当一次难得的草根狂欢

   现代社会审美能力的一次善意释放

 六 孤舟到国家:秩序不是枷锁,说话要负责任 张守刚

  本章观点导读

   没有秩序,将导向集体死亡

   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小聪明会犯大错,做现代人要意识领先

   我们没有从骨子里认为遵守规则秩序是神圣的

   微博女王姚晨为什么遭到攻击

   时间重新开始,该建设点儿什么了

 七 我们不当“网络暴民”:表达有秩序,别对谎言盲从 张守刚

  本章观点导读

   道德胁迫者与不靠谱的“网络民意”

   网络暴民貌似大义凛然,实则侵犯个人权利

   网络谎言:立二的从良之路

   开心网上,你为何不开心?

   SNS、微博客与80后的话语霸权转移

   面前的麦克风是需要负责的

 八 “拯救世界”不是个笑话:小我的社会观 张守刚

  本章观点导读

   迈克尔之死:问问自己,他们是谁?

   2009,末日预言的开始?

   查理的预言与哥本哈根没有童话

   把问题推给政府,其实也是一种简单粗暴

   番禺的年轻人为何成“年度人物”?

   善于运用说“不”的权利,跟政府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新关系

   我们不是刁民,但我们也不是臣民,我们是公民

 九 新时代需要新责任和新智慧 张守刚

  本章观点导读

   追打外国啤酒背后的暴力隐喻

   抵制外国货的起源

   凭什么捍卫梁思成故居的一堆废墟?

   公众参与的机制才是我们迈进公民社会之时,最缺乏也最需要的东西

   唐德刚的路线图:只靠激情转不过“长江三峡”

   80后一代靠什么掌舵前行?

   我们不再需要廉价的民族主义情绪鼓动

 十 年轻人,你是哪一种意见领袖? 张守刚

  本章观点导读

   “靠死人赚钱”的荒诞场景

   戏谑仪式中最伟大的意见领袖

   “隐权力”与“明规则”

   我们呼唤有突破性的“潜规则”

   拒绝“被××”语式的标签生活

   我们的中产阶级都是“被中产阶级”

 十一 接班:80后怎样当市长 张守刚

  本章观点导读

   80后当政成集体行为

   反对纯粹空洞的“政坛秀”

   剔除对80后当政的惯性思维

   程序合法,年轻又何妨?

   80后执政,应该做改变的一代

   周森峰,政坛的“郭敬明”

   选韩寒当市长

 十二 韩粉、郭粉:作为两个代表群体 王千马

  本章观点导读

   一直在“围观”,从不敢模仿

   请韩粉收敛一点

   郭敬明说,不喜欢我的,一般都是愤世嫉俗的人

   80后并没有那么叛逆,否则,韩寒就不会如此扎眼

   被“票选”出来的李宇春

   你懂他们有多少

   甘心充当一个受益的消费符号

 十三 即使“富二代”不代表群众 张亦峥

  本章观点导读

   “富二代”的出现是这个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

   这个社会的仇富心理难以压抑

   是时代的错误,还是群体的迷茫?

   “富二代”绝不是“被扶持”的阿斗,也不是志满意得的阿瞒

   他们又该如何摈弃花天酒地、任性、缺失责任感的负面印象?

   刚刚羽翼丰满的“富二代”们,其实承担了比同龄人更沉重的心理压力

 十四 青春小野兽,曾被舆论绑架 李向晨

  本章观点导读

   80后被骂小史

   80后是真的垮了还是惹谁了?

   “新时代劣根性”的帽子,80后真的要载上吗

   与其说他们对80后不满,不如说他们对当下不满

   别急,骄傲一定属于你们

   我们应该羡慕他们生而自由的运气

第二部分 人人做常识家,人人都有尊严

 一 人是属天的植株 夏烈

  本章观点导读

   为了找工作,女研究生千里被拐卖

   灵魂在肉体里时是我们“自己”,它能出离肉体吗?

   柏拉图的观点类似于中国人的“天人合一”

   大老板也在思考纯粹的哲学问题、终极问题

   一个完美人生的“四有”条例:有理性,有秩序,有尊严,有幸福

   最好的“不折腾”就得依靠人类的理性精神和对“属天的植株”这样灵魂性的皈依

 二 伪理性时代需要常识家的棒喝 夏烈

  本章观点导读

   理性精神在病毒中总是被动而式微的

   说话至少要有点创意,老是“爱国者”的口水弹就没质量了

   韩峰是个“好干部”

   “缺脑型”语言方式配不上大好人生

   伪理性遍布日常生活

   要知道什么是道德的勇气,就要先知道什么不是道德的勇气

 三 中国人的常识处境 夏烈

  本章观点导读

   常识没有之后,我们老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生活和生命品质的提升,与活在一个是否常识健全的社会和时代息息相关

   信息≠知识≠常识≠文化

   懂得理财的一堆常识,但在更基本的做人的常识上却未必及格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想到《魔戒》常识是我们接受惩罚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四 好好学习,学什么?天天向上,哪儿是上? 夏烈

  本章观点导读

   要改革教育,更要改革自我教育

   中国现在的教育是违背人性的,也是违背我们尊崇的教育源头的

   我期待的教育是什么?不过是培养常识和兴趣。其他未必是你教的

   一种自身灵魂不安的教育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安身立命?

   我们该怎样度过青春岁月

   你没有常识,你就无法真的自信;而没有自信,你就没法自由选择

   陈丹青、梁文道、刘瑜、韩寒都是常识家

   由于长期瞒和骗的堆积,我们基本的民智受损严重

 五 你好,公民! 夏烈

  本章观点导读

   中国人,请说话;中国人,请出谋划策;中国人,请创造

   每一个中国人,将以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的身份交付答卷

   我们往往把人看成是一堆堆的,而不是一个个的

   公民的一个重要职责:监督官员并评价他们的作为

   由网络民主促成的公平正义

   我们的确切含义是需要素质更好的“公民”

 六 法律为灵魂护航 夏烈

  本章观点导读

   跟公民意识息息相关的就是法律意识

   我们不是现代人权和法制社会的子孙

   中国普通公民是否还依旧打不起官司?为什么还存在着集体记忆式的“民不与官斗”的封建教条?

   今后你们一定要学法、懂法,只有“守法”才能为自己讨“说法”

 七 多余的素材,不多余的话 夏烈

  本章观点导读

   历史仅仅教会我们“那些事儿”

   我们生活的、一切的核心确实已经被改写成理直气壮的、大胆往前走的“娱乐”

   麦家说,他现在真不乐意去大学讲座

   谁能为我们守望文化?我枕戈待旦

   绕过现实的“百慕大”

   天不生罗玉凤,娱乐有极限。现在,无极限了

   没有对“人”的充分认识,恐怕连“爱国”这样的话题都是虚妄的

   让事物回到本意,这就是“常识”吧

第三部分 幸福的花儿自己栽

 一 无根年代,我们重拾信仰 吴海云

  本章观点导读

   这是个全民信仰的年代

   当代文化都有这样一种“防菌”的特点: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不含酒精的酒,不含糖的蛋糕

   我们比以前的人们更容易相信

   只有真正的信仰,才能抚平人的终极恐惧

   尼采鼓励普通人成为天才,即使“上帝死了”,也不虚无

   从《蜗居》看国人溃坝的价值观

   残酷的现实不应该是道德沦丧的理由

   反对传统复辟,审视个人主义

   任何抽象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都包含一种霸权在背后

 二 我们需要RIGHT目标 吴海云

  本章观点导读

   十年之前,你在做什么

   关于RIGHT目标的六个建议

   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也许就是:明知即将万劫不复、依然喊出“你多美啊,请停一停”,虽百死而不悔的那一瞬间

   怎样实现RIGHT目标?

   分解目标——来自西敏斯特教堂的告诫

   懂得及时放弃做钢琴家目标的赖斯,却成了美国第一位女黑人国务卿

 三 向教育要什么 吴海云

  本章观点导读

   每一个孩子都是神童

   我欣赏中国那些中学的恐怖教育

   远离学习让人们迅速变老

   向教育要能力,要精神与自由

   我们应该从大学前的被教育要求,转为主动向教育要求

   毕业多年了,华丽丽的青春期逆反仍然没有走过去

   十几句真假难辨的“哈佛校训”

   我们替父母学习?父母为什么不学习?

   当学习渐渐成了一种习惯,不亦说乎?

   再讨厌“学习”的人,也请接受“旅行”这一种学习方式

 四 我们就是要伊壁鸠鲁 吴海云

  本章观点导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像是笑话

   幸福经济学

   跟着伊壁鸠鲁学快乐

   伊壁鸠鲁生活方式≠六星级酒店、波尔图美酒、法式蜗牛、豪华游艇对于财富的追逐本身并没有错,但财富并不能解决灵魂的不安,也产生不出特别大的欢乐

   孔子是个圆滑的老头

 五 幸福,是一种能力 吴海云

  本章观点导读

   我们可以很快乐

   欲望想象法

   理性地问自己,究竟什么你内心最渴望的

   人类在追求幸福时,不会仅仅满足于获得快乐感,而且还会反思这种快乐感的来源是否有价值或意义

   施舍他人比自己独自享受更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

   那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80后看上去娇生惯养者居多,但支教生活改变了我们

   新我一代:新技术的应用令生活更有效率,互联网的发展令每个人成为意见领袖

附录:重要的是,思想上能“三十而立”(五岳散人访谈录)

试读章节

自我是进步的动力

不需要“自我”,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自我”。现实情况是,80后的自我意识正悄然勃发。在一篇名为《业缘关系与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的文章中,曾给“自我意识”下过定义:“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身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指自我意识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它体现了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个体根据自我意识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修正自己的经验与观念,使自己与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这个定义有些拗口,是大学里所谓教授们的文字游戏,你可以看过即忘。但此文后面的一句话可以留意:“自我意识是个体化社会的结果之一。”在我看来,个体化社会是相对于过去的集体化社会所言,那时,大家不管是青菜、萝卜,都被扔在同一个筐子里,被统一命名,并统一行动。因此,我们得感谢社会的转型,它带来了迷惘、困惑,甚至是举步维艰,但不能否认的是,不破不立,破的是意识形态的束缚,立的是让多元价值观有了滋生并生长的空间。事实上,个体化的社会,也是多元化的社会。它不再只有一种声音——包括口头发声,以及脚步声。

陈丹青在评价韩寒的时候曾这样说:“一整套意识形态,一大堆花招动作,在他那儿完全无效。他所有的言说背后都是一个意思,别耍我,别跟我玩儿这一套。他在所有细节上轻轻一撩,就戳破了无所不在的谎言和虚伪。”当然,他也评价过郭敬明:“郭敬明要的是名声、钱、虚荣,这是好事情,我不想贬低他。80后懂得自己的利益,懂得如何展示利益,这在前几代人是没有的——我上媒体、我畅销、我打扮……个人意识从这里开始。”

我觉得,陈丹青所提到的“个人意识”差不多应该能等同于我说的“自我意识”,也约莫等于我们常挂在嘴上的“个性”。?管如何,韩寒和郭敬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说不准心里都有些互相看不起,有可能老死都不相往来,但是他们却又都是80后——据我所知,他们大都很讨厌被套上80后这个帽子——有点刚出虎穴又入狼窝的意思,但我看到了,我们当下是有“自我”的,而且自我意识也的确正在多元化,它们有时互相冲突,却能共存,并在某些地方产生交集。

不过,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不可能那么顺利。周洋被批评,从另一个层面讲,就是集体意识对青年自我意识的回击,甚至持续不断。

这也是80后不能太自信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青年如果真的是“被成长的喂一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的生长被“打包”,这样的国家或民族是僵化的,是没有未来的。一方面,自我意识的背后是创造力。自由学者郭旭举在其《个性是一切进步的动力》一文中强调:“真正的个性,是强烈的、充满推动力的。只有它的存在,我们才能找寻自由空间并扩大它捍卫它;只有它的存在,我们才能独立地思考、开创与超越。反之则是左右束缚手脚,上下屈膝指责。”

当下,网络毫无疑义成为展示个性的最大也是最好的平台。全国政协委员周天鸿在政协会议上,就政府信息公开、网络*、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等议题发言说,“当前引发各方关注的‘网络*’为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渠道,为民众的政治参与营造了新的公共空间,培育了民众自由、平等的*精神,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监督的效力。”网民们从发帖、转帖、跟帖,哪怕是潜水,在充分表达自我的同时,也能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周天鸿建议:“让民意充分表达。从‘向*提问’‘钓鱼执法’等事情来看,每当社会上有敏感事件发生时,网上跟帖的数量都相当可观,说明网民对社会事务有很大的参与热情……通过网络与民众直接交流,联系群众、化解矛盾、集中民智。”不能不说,这种“对社会事务有很大的参与热情”基于自我意识之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建设,随着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成长,最终也必须反哺到个人对自我责任、对社会负责的认知上。“虚假信息和网民言论的非理性张扬,为网络*的进程添加了杂音,影响了网络*正常的发育过程”,是周天鸿提到的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他强调,“还要相信民众有辨别的能力”。(见《新京报》2010年3月11日)

考虑到自我意识是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有效切入点,本书把与自我意识息息相关的“独立”放在了五个新青年关键词——独立,秩序,常识,尊严,绽放——的第一位。我们首先得找到自我?认清价值才能张扬个性、独立思考;其次,个体认识有差距,所以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甚至国家或民族之间不一定完全协调,所以必须具有法制意识并尊重秩序;再次,个性在秩序规范下,我们还需要思考历史、眼观世界,这就是所谓常识——事实上,尊严其实也是常识的核心价值。它和水、空气一样,和每个个体紧密相连。我的朋友傅国涌先生就说,尊严源于个人,也最终归结于个人。进而,懂得社会常识、尊严之后,便是追求自我实现——个人的幸福花朵经历自我完善的全过程之后终将绽放——此时,世界因你而不同。

序言

曾经被成长,不再“喂一代”

王千马

80后不自信不反叛,但被压抑

2010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不出有特殊的意义,但对中国来说,改革开放刚过三十年。而对于达到两亿之多的80后来说,开始迈进三十岁这个门槛。老话说,三十而立。只是,当下的年轻人却有可能面临“裸立”的困境。

网上一直流行着这样的段子——

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总结,八个大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事实上,这样的困境影响的是全体中国人,但对人生正处在成长通道的70后以及大部分80后来说,他们的体会更深。他们所获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并没有随着年岁的上升而上升,反而有裹足不前的趋势。他们更能体会的,是当年崔健的那一嗓子:一无所有。

据《广州日报》等媒体2010年年初的一份调查统计,在回答“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的问题时,52.6%的受访者认为“很大,超过70后、90后”;37.0%的受访者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是正常的”;8.7%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不如70后和父辈”;只有1.7%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身为70后,我一直关注着80后的生存处境,曾是80后现象的首推者之一。当年我在杭州某报社工作时,面对着“萌芽”系的80后作家——像周嘉宁、小饭、岑孟棒的“来势汹汹”,加上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韩寒、郭敬明,我曾经做过一期专题,现在我还记得标题叫《被复制的新生代》。这些年来,80后群体被关注不断,呈愈演愈烈之势,负面报道比重也随之上涨。令我困惑的是,当时我开始用的“被”字句,适逢今日不仅流行,甚至备受青睐,比如,“被潮流”“被就业”“被温暖”“被代表”甚至“被自杀”。我想说,这些前前后后的“被”字相加起来,是否已经表明80后是“被成长”的一代?

事实上,我也脱离不了这个“被成长”的语境,跟大多数80后一样,共处在社会转型期,并被这些转型深深影响:刚刚出生便碰上了计划生育,刚刚上大学就碰上教育改革,刚刚毕业便碰上了打破铁饭碗、自谋生路甚至没就业即失业,刚刚对爱情有所期盼就碰上了“*”“婚外恋”的泛滥,刚刚想结婚就变成了“剩女”……同样,我们刚刚走进社会就面对全球化,面对着科学技术没完没了的更新换代——一切那么新鲜、变动不居,让人无所适从。

在我们“被成长”的过程中,充当着我们喂养人的,首先是父母。尤其是对计划生育下的蛋——独生子女来说,身边没有了稀释父权的兄长,父母完全独占了这种影响力。政策说“只生一个好”,传统说“一棵独苗好恓惶”。父母把对下一代的爱,浓缩到一个孩子身上,真是喝凉水都怕塞了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独子们”都是喂大的。当然,我们还有一个喂养者,那就是国家。其实,如果说“喂”显得不够尊敬,按照一贯的说法,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活在同一副宽大有力的翅膀下?不断感受着温暖。不过,这两个母亲有时也会掐架。前不久发生的周洋“感谢门”事件——这个在温哥华冬奥会获得1500米速度滑冰金牌的小姑娘,夺冠后幸福地感谢了一下自己的父母,并许诺以后让自己的父母过得更好,随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在参加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分组讨论时批评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并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道德教育。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网上对他的发言的批驳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我想把这一现象就叫做“争喂权”?看似玩笑的背后,是谁比谁更能代表你,更想拥有对你的话语权?说到这里不禁想到,“喂”字在汉语里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字眼。一边是口,要吃,一边是畏,要怕。

不能不说,80后甚至90后在备受争议的过程中成长,一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的理念,另一方面被误解的太多。国外不具备的80后称谓,为什么在我国成为一个流行概念?时代赋予了它什么丰富的内涵?我们想在这本书里有所认识。有一点是理解他们的出发点:不自信不反叛,但一直被压抑。

书评(媒体评论)

 有更多年轻人,我觉得他们会写得更好;在内地,我发现更多评论人能够写出非常优秀、出色的文章,写的东西我完全想不到,更契合时代、更有影响力,我想,我不再需要继续去干了,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可以很舒服了。

——梁文道

按世代顺序,80后是一群僭越之辈。人家60后、70后还没怎么样呢,你们就冒出来在舞台上大叫大跳了,难怪前两代人侧目。话又说回来,一代人说一代事,谁叫你们那么矜持呢?只消说的好,说的有理,天下就是人家的。70后说80后,一段辛秘,一段苦衷,一片欢笑,几滴清泪。咱就唱主角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张鸣

多年以前,批评家哈罗德·罗森堡的一段话深刻地影响了我,我希望它也激起此刻的年轻人内心的憧憬与自省: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许知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