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裂变/新世纪科幻作品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阿弩
出版社 贵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裂变》是新生代科幻作家阿弩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外星球上,讲述了一个叫刚朵的被抛弃的军官找回记忆的故事。全书结构明晰,情节精彩,引人入胜。书中想象奇特,基调华丽,语言活泼,富于新时代文学的特点。

《裂变》是新世纪科幻作品精选之一。

内容推荐

一个荒凉的星球,一个偏远的哨所,一个出身混乱的军官,一个变异的……虫子?抑或虫子制造的人类?阿弩编写的科学幻想小说《裂变》讲述了一场涉及文明、进化和资源的星际大战,揭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星际战争的恢弘画卷……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暴风雪

第二章 陌刀

第三章 卡尔甘人

第四章 奇幻51区

第五章 密水

第六章 涡漩

第七章 阿里欧·胡拉大

第八章 斩虎

第九章 劫

第十章 隔离区

第十一章 进攻

第十二章 死亡之舞

第十三章 沙尔虎

第十四章 卡尔甘母星

第十五章 兵变

第十六章 恶性肿瘤

第十七章 钉钉猫

尾声

试读章节

开战前,刚朵利用一切手段对他将面对的战场进行了最为详尽的侦察,除了要塞直接控制的太空卫星和全星球监控系统,还有无数空中的飞行机器人,地上小如蚊蝇的智能无人机,乃至地底下潜行的蠕虫侦察机器人都将战场态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要塞的主电脑,主电脑进行加工分析后分别传送给每个图灵机甲装备起来的厄尔斯战士。

卡卡帕奥人的确使尽了浑身解数:密密匝匝的坑道,陷阱,雷区,暗堡,壕沟,奇形怪状的障碍物,还有不知雪藏了多久的急于交战的数万将士。

“真是令人吃惊,长官,”刀武里脸上难以置信的表情不是装出来的,“老实说,我的确没想到土狗们有这水平。”

“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叫你亲自带第一打击群上阵了吧?”刚朵一指对方的阵地,“注意,他们的右翼是防御的重点,那里的大路可以直通能源站,所以人数众多,还有重武器。中央和左翼似乎较弱,而左翼的最外端,配备了骑驼牛的骑兵,当心那些用驼牛车拉的移动速射炮。”

“我看到了,”刀武里搓搓手,尽管对方人数多得吓人,但是他手里可是重型变形战斗机器人和图灵机甲组成的五千精兵,火力、机动和防护与远远落后的土狗不在一个档次,“在中央阵地后面,土狗们修了很多工事和障碍物,防护罩里面估计还有一支预备队。长官,看到那些火炮没有?我建议空袭的时候先集中火力摧毁它们!”

“嘿,有长进啊,”刚朵用机甲肩膀顶顶刀武里,“也许这次过后你可以晋升了。”

刀武里再次搓搓手,嘿嘿笑了。对面高地,卡卡帕奥人旌旗招展,工事密布,看得出士气极为高涨。而在刚朵这边,则是一片沉默肃立的钢铁战阵。

“既然你这么有见地有信心,这边就交给你了,我负责救人,”刚朵没有用商量的语气,“进攻一定要狠要猛。对了,千万别小瞧对手,一群具有统一思想、统一指挥,悍不畏死的战士绝对能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记住!”

“知道了。”刀武里知道刚朵不是危言耸听,卡卡帕奥人神奇的心灵感应能力比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还要管用,而且无法干扰,加上“简单即实用”的强悍胆识,着实堪称劲敌。“反正他们那么多,我们也无法包围他们,只好一路宰杀过去,直到把他们统统杀光。嗯,”刀武里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说道,“一旦打响,娜丝雨工程师他们的处境可十分危险,是不是……”

提到娜丝雨,即使是在屏幕上,刀武里也分明看到刚朵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

“说了救人归我,你尽管打你的就是。记住,”刚朵目露凶光,“要是我发信号,你就要用MAG炮和导弹彻底炸平能源站,不管我是否出来。记住,这是命令!”

“是的,长官,”刀武里倒吸一口凉气,上尉发狠了。

机甲的屏幕朦胧起来,刚朵和刀武里同时抬起头,看到一道雨幕没有任何征兆地洒落下来,瞬间便笼罩了整个大地。

“真奇怪,这个时候下雨!”刀武里打开机甲的图像增强仪,这种情形,普通的光学仪器会大打折扣,“真是怪了!”

“这也许不是好事,”刚朵心里充满强烈的危机感,巨大的威胁正在步步紧逼,可是,现在,他必须先救娜丝雨,“联邦增援部队已经出发了,希望他们能快点,我预感到危险迫在眉睫。”

P124-125

序言

三代作家携手共创中国科幻“新世纪”

如果我手中资料无误的话,你即将打开的,应该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内科幻小说丛书。以前,有的出版社在科幻领域推出过鸿篇巨制,但没有二十本之多。有的出版社推出过二十本科幻小说,但只是短篇小说集。有的出版社一口气拿出过二十本长篇,但中外作家各占一半。所以,贵州大学出版社这套科幻丛书已经创造了历史——同时推出二十本中国作家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而且都是大部头。

其实,这已经是贵州大学出版社在科幻领域第二次推出如此大规模的项目了。三年前,他们就精心打造出《中国科幻黄金时代大师丛书》,其中包含了四位科幻前辈的作品,不多不少也是二十本。那套书我也应邀担任主编,当时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很少能遇到如此重视科幻,倾全力而为之的出版社。2009年夏天,贵州大学出版社社长、副社长和主编,“三驾马车”一起拜访成都的刘兴诗前辈,商讨这套书的出版事宜。当时我也在场坐陪,并与他们做了深度交流。那年,大陆科幻出版还处在沉寂中,还没有《三体》、《地铁》和《天命》这些重磅炸弹,也没有跟风而来的出版行为和媒体爆炒。这家出版社居然要以最好的资源冲击科幻市场,确实极有远见。担心的是,有这样雄心的出版人并不少见,然而大部分浅尝辄止,拼凑出一套科幻丛书推向市场,然后不了了之。更有的只是说说而已,并未着手去做。其实,一家刚入此行的出版社,头一套丛书只能算探探路,在科幻迷中间混个脸熟。没有三五套成品陆续推出来,很难建立起一个有影响的科幻品牌。可惜道理并不复杂,能坚持下来的出版社几乎没有。

作家是舞台上的演员,没人来搭建出版舞台,作家还比不上沿街卖唱的歌手,后者摆个地摊就能收钱。一种类型文学的兴衰成败,好的出版商能起决定作用。这并非我今天的观点,入行那天我就是这个态度,十几年的经历还在不断强化它。所以,我要把对贵州大学出版社的敬意放到最前面表达出来。

经常有新作者忐忑不安地说,他怀疑科幻只是年轻人的一时兴起,不会有人坚持创作科幻十几年,更不用说几十年了。这时候我就会举出绿杨老师的例子。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幻由“四大天王”领衔的时候,绿杨的名字已经悄然出现在作者栏里。在中国科幻最低谷的那些年,绿杨老师也在默默地爬格子。那时候搞科幻没名没利,只是纯粹的爱好。再后来,新一代科幻迷因为“鲁文基系列”而熟悉了他。到了1998年的一次科幻迷的评选中,绿杨位列“最受欢迎的科幻作家”第二名。这时候的绿杨已经六十四岁,接下来他要做什么呢?学习用电脑打字,再去创作科幻长篇!从已该退休的年纪开始,绿杨陆续创作出四部长篇科幻和一部科普著作!我还记得当年他用电脑打印出来的信,从最初一封信只有百十字,到最后洋洋洒洒上千字,见证着老人家打字速度的提高。没人要求一位退休老人如此努力地学习电脑录入,这是他自己为了继续创作而做的准备!

2010年,笔者随朋友去安徽九华山旅游。想到距绿杨老师的住地已经不远,就拨了个电话给他。绿杨在电话里热情地为我介绍安徽的景点。当时我想,以后总有机会去拜访。没想到几个月后绿杨先生突患重病,与世长辞!这次擦肩而过让我终生难忘,引以为憾!同时也下定决心,不能让前辈的佳作也随他一起离开。

台湾黄海先生是我敬重的又一位前辈。他是台湾科幻界两大元老之一,当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我有一张他和马英九的合影照片,台湾地区领导人站在他身边,就像一对师生。黄海是最早沟通两岸科幻界交往的台湾作家,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他就不停奔走于海峡两岸。七八年前,他曾经约我写文章到台湾科普媒体上发表,介绍大陆科幻最新的发展。当时台湾政治气氛恶化,媒体想印“中国”两个字都得考虑考虑影响,更何况正面介绍大陆某个领域成就的文章。这件事让我对黄海老师很是佩服。黄老师住得更遥远,万幸的是在去年第二届星云奖颁奖会上我见到了他,了却一桩心愿。如今,你可以在这套丛书里领略到他的风格。

远在1985年,中国科幻万马齐喑的时代,却有一部长篇横空出世。它叫《古星图之谜》,作者是黑龙江的程嘉梓先生。如今提起这本书,很多老科幻迷印象很深,新科幻迷则惊讶:当年的科幻作者也有如此出众的想象力?一晃二十七年过去,你将在本套丛书中看到它的续集《月球,不再寂静》。这是它第一次与读者见面,相信会唤起一代科幻迷尘封的回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算是拥有了一批系统的科幻作家。说到“系统”,是因为他们能连续创作一二十年,不断通过新作磨炼自己的水平。苏学军、凌晨、于向昀和查羽龙都是他们中的代表。现在,你们能在这个集子里欣赏到他们的佳作。

台湾的苏逸平也属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华语科幻作家,论年纪和创作经历,和上述大陆作者基本属于同代。创作开始于网络时代之前,红火于网络兴起之后。苏逸平历史题材的科幻小说笔力厚重,气势磅礴,体现着台湾地区良好的国学教育水平。其实苏逸平并非文科生,毕业于机电专业,常年旅居北美,文理兼备,视野开阔。大约十年前,他的作品就曾经进入大陆。如今再度整理出现于此,供各位欣赏。

笔名为“阿飞”的朱俊飞,现在许多新读者只记得他是CNKI期刊《飞(幻想世界)》的主编,或者亲自操刀创办《阿飞幻想》,更多的精力放在奇幻创作和出版上。其实阿飞最早出道于科幻圈。十几年前科幻圈里有本叫《星云》的油印同仁刊物,专门发表科幻评论文章,朱俊飞当时是该刊物上的常客。本套丛书收录了他的长篇科幻《周游记》正是那个时代的作品。

除了上述的科幻前辈和中生代,本丛书又一大卖点是选编了不少更新一代科幻作家的长篇佳作。重庆的萧星寒和天津的吕哲便是其中的代表。

因为出版了《世界科幻小说简史》和《光明的右手》,萧星寒成为了新锐评论家。这次大家将看到他的长篇佳作《独狼原理》。“吕哲”这个名字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就闻名于科幻圈。有人曾对我说,观其文风,估计是个五十来岁的教授。其实吕哲是典型的“80后”,只不过出道很早,中学就发表作品,大一便出版自己的首部科幻小说。一晃十年过去,无论创作经验还是人生阅历都丰富了不少,吕哲大幅度修改了他的长篇处女作,以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

丛书里还有不少“陌生的老作者”。他们创作科幻都在十年以上,曾经有过天才的火花,后来又沉寂了太久的时间。武汉胡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飞呀飞》曾经进入过中国科幻年选,这个短篇只是一部长篇的组成部分,可惜其主干却始终不能与读者见面。华谊公司年底将推出大片《太极之从零开始》,我看了预告片,里面有个滑翔机的镜头一闪而过,令我马上想起胡行的这部小说。是啊,胡行对这种“蒸汽朋克”风格早有探索,可惜原作埋没很久,不为世人所知。今天它终于能在这套丛书里与大家见面了。

其他像王麟、冯志刚、江可达、杨道永等作者与胡行大同小异,都是早早就显露才华,但很快从科幻文坛上消失。比如《与烈日擦肩而过》这部中篇,曾经被编入第一辑《星云》丛书里出版。提起来许多读者还记得小说的名字,但可能已不记得作者是谁了,因为后来大家很少再看到杨道永的作品。如今,这些“陌生的老作者”都被我拉回来,重新列队接受读者的检阅。

在本套丛书校对排版的时候,中国健儿正在伦敦奥运会赛场屡创佳绩。这让我想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当时中国还没有参加奥运会,一年下来拿到的各类世界冠军加起来只有区区三个!当时没人敢想中国人能争夺世界体育头把交椅,最重要的目标只不过是怎么超越日本队。

我是中国科幻事业坚定的“看多派”,情绪乐观到不少圈内朋友难以理解的程度。他们指给我看:中国科幻现在明明只有这么一点成果嘛。是的,它小归小,但这是因为“衰败”还是因为“幼小”,其中的区别一天一地。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我见证了中国在太多领域的超越。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人才储备库,如果中国人觉得有什么领域应该去努力,十年八年必有小成,二三十年能获正果。回顾既往,在中国真正能坐下来系统地写作科幻小说,也还不到二十年。那个时候谁能出版这么一套长篇科幻丛书?对于一个漫长的事业来说,永远需要积累。其实,像苏学军、凌晨这样的“老作者”也还未到不惑。换到其他文学领域,这是刚刚出成绩的年纪。还有刘健这样年纪不大,但已经能顶门立户的“老作者”,以及越来越多像仲崇民、贺磊这样的新人投身其中。这是中国科幻从来没有过的兴旺景观。我深信,中国科幻只不过是幼小,它正在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

好吧,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科幻这个“少年”成长为“巨人”的过程吧,这样的未来注定会实现。

郑军

2012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