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我爱你/青少年快乐教育训练丛书
分类
作者 吴朝霞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父母无私的大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时时刻刻都在重演。可是怎样爱孩子,却是每个孩子的父母亲都感到很棘手的话题。

怎样爱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呢?本书列举了作者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咨询的案例,并把这些案例分为4篇12章,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家长。愿普天下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内容推荐

挚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孩子总有一天是必须独立自主的。早一天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孩子就能够规避更大的风险,获得更大的成功。每个父母都应该明白这一点,在从内心深处发出“孩子,我爱你”的同时,要认真地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在爱心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这是我和你们的共同心愿!

成功的父母——因材施教,成功的孩子——快乐成长!但愿普天下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目录

第一篇 多放手,少包办

第一章 爱孩子要学会放手

 爱孩子,了解孩子

 爱孩子,不图省事

 让孩子尽快说话

 教孩子分清是非

 让孩子自主选择

 让孩子自己吃饭

第二章 爱孩子要有平常心

 用宽容对待孩子的脾气

 以童心看待孩子的梦想

 别把孩子的热心当捣乱

 别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第三章 爱孩子要有耐心

 理解孩子的顶嘴

 善待孩子的淘气

 允许孩子参与争辩

 鼓励孩子发表意见

 支持孩子标新立异

第二篇 多鼓励,少批评

第一章 忽视孩子的不足

 坦然面对孩子的错误

 耐心等待孩子觉悟

 不要经常说孩子不行

 不要打击孩子积极性

 鼓励孩子要恰当

 贿赂孩子要不得

第二章 发现孩子的特点

 发现孩子强势智慧

 鼓励孩子积极思维

 莫把听话当标准

 莫把唠叨当爱心

 开发孩子的模仿能力

 调动孩子的情感因素

第三章 鼓励孩子的长处

 给孩子成就感

 给孩子竞争力

 锻炼孩子的胆量

 增加孩子的爱心

第三篇 关心生理,不忘心理

第一章 调理正常情绪

 适应孩子的需要

 控制孩予的情绪

 培养孩子的爱好

 化解孩子的怒气

 用热情调动孩子

 用童心感动孩子

第二章 培养健康心态

 充分信任,提升孩子自信心

 给足面子,维护孩子自尊心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让孩子在感悟中体验对错

第三章 预防不良心理

 切忌盲目攀比

 认同性别角色

 正确引导嫉妒心

 孩子也要输得起

 孩子不当小大人

 强化孩子责任感

 不让孩子一错再错

第四篇 善待孩子的小毛病

第一章 理解孩子的错误

 正确理解孩子的撒谎

 积极体会报喜不报忧

 不能随便给孩子定性

 莫把责任当筹码

 莫把任性当执著

第二章 认清孩子的性格

 培养孩子宽容,让孩子不再霸道

 鼓励孩子坚强,让孩子走出软弱

 别吓唬孩子,提升孩子胆量

 多训练耐心,改变孩子马虎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习惯

 确立具体指标,防止有头无尾

 规定做事程序,改变办事拖拉

 体验劳动艰辛,克服大手大脚

 实行家庭民主,杜绝支派他人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让孩子自主选择

一次,有一位母亲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让孩子上学不迟到,她不得不天天很早就开始叫孩子起床,可孩子总是说,让我再睡一会儿,于是孩子上学常常迟到,却反过来怪家长没有早点叫起他。这位母亲说,面对这样的情况,自己真没办法,问该怎么办?

孩子睡懒觉迟到却反过来怪家长没有早点叫他起床,就是因为家长每天都叫孩子起床,这让孩子形成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家长如果知道一次是叫不起孩子,那么家长为什么不预留一点时间,早点叫呢,这就是孩子怪罪家长的理由。

起床要家长叫,这样的事不算什么,很多孩子的事都由父母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者大有人在。这是很不好的现象,孩子终究要成为一个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个体,父母再怎样爱孩子,都不能对孩子进行贴身跟踪,到那时,孩子就得为曾经从父母处获得的无微不至的爱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每一位家长不愿看到的,那么,从现在开始,爱孩子,就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吧,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学会自我管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学会独立。这能够很好地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对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具有很大的好处。

孩子的事情应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做。

李响是吉林省的理科状元,李响的父母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从一个无行为能力的“小动物”培养成一个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过程;让孩子从小养成自立的品格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题重要得多,因为这些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因为有这种见识,他们早早地教李响用筷子自己吃东西。孩子两三岁时,他们就给李响买许多玩具,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玩去折腾;他们给孩子买来《儿童简笔画》,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画去涂鸦;不仅如此,他们还早早地就培养李响独立生活的习惯:李响刚5岁时,他们就让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

李响的父母从小就把他当做“小大人”来对待,从小就着手培养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独立完成的意识和习惯。

在父母的指导下,李响早晚起居都是自己叠被子、摊被子和收拾床;在妈妈的指导下,李响开始自己洗手帕、洗袜子及收拾自己的东西;不仅如此,家长还有意识地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以增强孩子“主人翁”的意识。

在父母一步步的精心呵护下,李响的自立能力培养起来的。这是李响能够成为吉林省理科状元的重要保证。

如何在让孩子学会独立的同时,又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服。

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学会自我管理,这种意识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

两岁左右的孩子就有了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的意识,虽然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也可能穿得不合家长的意,但家长还是应该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地去实践,不可撒手不管,应该及时教孩子正确的穿衣服和脱衣服方法。这种本领学会得越早越好,使用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帮助越大。

要是家长为了省事,帮助孩子穿衣,不让孩子动手,孩子不仅不能学会这个必须的本领,还势必给孩子形成依赖的习惯,不会自己动手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除了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之外,家长还应该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形成冷了会添衣服,热了会脱衣服的习惯。同时,还应该教会孩子自己叠被,洗小手绢,小袜子等等。孩子自己做了这样的事,要表扬他,鼓励他,让他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一个好孩子。

(2)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物品。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是一种好方法。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地方,给他自己放置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玩具和物品应各有各的“家”,每次用完之后,都应该将这些东西送回属于它们自己的“家”里去;让孩子明白,收拾玩具和物品是自己的事,如果家长偶尔帮帮忙,孩子也应该表示感谢;家长可以尽可能地用游戏等方式吸引孩子收拾整理玩具和物品等,并且不断强化,最后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3)让孩子自己安排和自己负责。

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做出安排,孩子对自己的安排是没有理由不执行的。当然,孩子看问题不全面、不周到,因此在孩子做计划时,家长要给予适当地引导或提醒。孩子的安排做出来以后,家长要负责监督执行。

就拿孩子睡懒觉上学迟到的事来说吧,家长可以这样做:告诉孩子,上学是你自己的事,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赖床不起,那你就赖吧,我们是不会叫你的,迟到了是你自己的事,不要埋怨我们。

这是很有效的,很多家长用这种方法对付孩子睡懒觉的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位家长打电话告诉我说,以前他的孩子总是赖床不起,这回按我说的办法去做,第二天闹钟一响,孩子就跳下了床,收拾准备上学去了。从那以后,孩子每天只要闹钟一响就起床,不再需要叫他起床,上学不再迟到了。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体现在这个人能够自由、有选择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这种自由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时期对自由支配时间的体验。但遗憾的是,资料表明,现在的孩子每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平均只有68分钟,没有足够的可自由利用的时间,因为很多家长用功课及其他有关学习的活动将孩子的自由时间“安排”了,孩子为此疲于奔命,因而失去了选择的机会。

更可悲的是,在家长的“安排”下,很多孩子几乎成了机器人,失去了自我,以致变得越来越懒散、麻木和消极。

能自由支配时间,孩子才能实现自我、创造性地表达自我。可以说,剥夺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一般而言,自由支配时间多的孩子,自信心更强,有更强的成就需要。因此,家长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爱孩子就要成就孩子,零距离的爱只能让孩子被动地接受,孩子就因此失去自我发展、自我展现的空间。因此,爱孩子也需要保持距离,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学会自我管理,孩子才能尽快独立,这才有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早就指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这很值得父母们深思。

P14-18

序言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04秒,中国四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就在四川省阿坝州的汶川县映秀镇。这场地震震动了半个亚洲,中国西部有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受到严重破坏。

那些天,我整天都守在电视机、收音机旁,我整天都趴在互联网上。我为受灾的人们哭泣,我为救灾的英雄感动,我被灾区的父母感染,我为灾区的孩子自豪。

让我最难忘记的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去世前,这位母亲给她难以割舍的孩子留下了这样一条短信……

5月13日中午,也就是地震后整一天,受灾最重的北川县,救援队员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下发现了一位母亲。透过废墟的间隙,看到这位母亲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处艰难地把手伸进去,可是她已经死亡……

大地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多少人等待着救援啊!救援队队员正要冲向下一片废墟,救援队队长突然意识到什么,急忙返身跑回,十分费劲地把手再一次伸进了这位母亲的身下——“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终于将孩子救了出来。这是一个男孩,大概只有三四个月大,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他伟大的母亲临死前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庇护着孩子,孩子居然毫发未伤。

救灾的医生正准备给孩子进行检查,突然发现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塞着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落泪了;面对着大灾的人们,落泪了;看到短信的人们,落泪了……

当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泪如泉涌,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即使到了现在,每当我想起这位伟大的母亲,我就难以抑制内心的感动和悲伤。

我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多年,我见过许许多多挚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我曾经为这些母亲而感动。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更为这位伟大的母爱而动心。

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母爱”的书,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这本书的书名定为《孩子,我爱你》。

父母无私的大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时时刻刻都在重演。可是怎样爱孩子,却是每个孩子的父母亲都感到很棘手的话题。

怎样爱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呢?在这场大地震中,我看到了很多生动感人的事例。

全国评选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其中,映秀小学的小男孩林浩只有9岁,在地震中背出两名同学;映秀小学的小女孩董玉培只有10岁,在地震中救出两名同学,彭州磁峰中学初三学生雷楚年才刚15岁,在地震中救出7名同学……

在这里,我想说说一个只有11岁的小姑娘康洁。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汶川县映秀镇映秀小学,学生们正在上课,突然间,天摇地动,房屋摇晃。在六年级的教室里,上课的班主任老师马上意识到情况危急,不断大喊:“快跑!”这时,只有11岁的康洁同学说时迟那时快,很快就钻到了课桌底下。可是大约只有一秒钟的时间,这个小姑娘又很快从课桌下钻了出来,朝着六楼窗子后面一跃而起,跳了出去……

在获救后,康洁这样解释说:“我之所以没有往操场上跳,是因为操场是水泥铺成的,邦邦硬,弄得不好不是摔断胳膊就是腿。而窗子后面是农民的地,种庄稼的……”

康洁从六楼跳下之后,安全着陆,毫发无损。

记者问她为什么要跳,不怕摔伤吗?  她是这样回答的:“我躲在教室里,要是房子倒了,我不是被压死了?反正是死,我跳出去,如果没有死,还会有人来救我……”

康洁安全地跳下来之后,看到大地还在颤抖,房屋还在摇晃,她很快又冲上楼去,救出来几位老师和同学,包括她的班主任……

11岁的康洁后来又说,救出几个老师后,看到房屋快全倒了,就又从三楼跳了下来,脚被划了一条8厘米长的口子……

康洁之所以能够死里逃生,不仅仅只是勇敢,更重要的是有逃生的意识和逃生的训练。她那种良好的心态,是使她能够临危不惧的根本保证。

在医院里,她的母亲——41岁的杨秀香来看她,一见女儿面就哭,康洁说了一句话:“我又没死,你哭啥子嘛?”

可能有很多人听了这句话最初觉得很好笑,继而思之,不得不为这个小姑娘的良好心态而感动乃至于佩服。

她被送到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疗养,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很激动,深深地感谢全国有这么多人帮助他们,表示要好好养伤,尽快回去,做一个普通人……

父母亲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可有的父母爱孩子爱到了“含在嘴里怕化,捏在手里怕死”——到了溺爱的地步。保护孩子的安全是必要的,但不是把孩子“包裹”起来,不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而是应该教给他们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健康成长。

我在本书中所列举的事例,绝大多数都是我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咨询的案例,都是亲身体会。

我把这些案例分为4篇12章,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家长。

第一篇:多放手,少包办。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普遍出现,不少家庭出现了“四二一”现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很多本来应该由孩子做的事情都被大人包办代替了,孩子本来应该得到锻炼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害的。

第二篇:多鼓励,少批评。

现在的不少父母,习惯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这也是东方国家的父母与西方国家父母的显著区别。爱孩子就该积极地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肯定声中不断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对此太过挑剔,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实现的。

第三篇:关心生理,不忘心理。

有些父母,对孩子感冒发烧、吃穿住行,关怀备至,可是很少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出现了家长呕心沥血,孩子毫不领情,造成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有的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他也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一跟父母说话就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沟通和信任。只有解决了孩子的思想问题,孩子才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规划都是正确的,合乎实际情况的,可是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会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这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

第四篇:善待孩子的小毛病。

孩子有缺点,犯错误,在所难免。这些缺点、错误,有的是因为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的则是在父母看来是错的,而在孩子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千万不要用对待大人、对待社会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应该善于理解孩子的错误,认清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犯错的问题。

挚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孩子总有一天是必须独立自主的。早一天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孩子就能够规避更大的风险,获得更大的成功。每个父母都应该明白这一点,在从内心深处发出“孩子,我爱你”的同时,要认真地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在爱心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这是我和你们的共同心愿!

成功的父母——因材施教,成功的孩子——快乐成长!但愿普天下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著者

书评(媒体评论)

多放手少包办 多鼓励少批评 关心生理不忘心理 善待孩子的小毛病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