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秘密花园》《小公主》《小爵爷》等,都已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一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翻译家李文俊先生以翻译福克纳的小说而广获认可,被誉为英语翻译界的泰斗,伯内特夫人是李文俊先生选译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善良、勇敢、纯洁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类的美好品质。《小爵爷(精)》的经典之处不仅在于善良、纯洁、友好的塞德里克获得了爵位和巨额的财富,更在于当他和妈妈面对失去爵位和财富时表现出来宽容、随和和优雅。伯内特夫人已经突破了传统上好人有好报的故事模式,而突出了这些美好的品质本身才是宝贵的,值得珍惜和称道的。阅读《小爵爷》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得失观,有助于他们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小爵爷(精)》是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的经典名作,多次被拍成电影。讲述了一个天赋美质的小男孩经历人生巨变,成为爵位继承人的故事。小主人公在各种荣辱面前表现出来的从容优雅,宽容与爱心感染了他周围的人,也感染了一代代读者,召唤起人们向善的心愿。
塞德里克·埃罗尔在爸爸去世后与妈妈相依为命。七岁那年,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没有爵位继承权的他,因为两个伯伯的去世,成为爵位继承人。他的爷爷多林考特伯爵派人把他带到英国,准备培养他继承爵位。
他觉得妈妈一双胳膊在颤抖,便把自己长着鬈发的脑袋转过去直望着她的脸。他觉得妈妈脸上有种几乎快要哭出来的表情。
“最亲爱的,”他说,“爸爸他还好吗?”
接着他那充满柔情的小心脏告诉自己最好用两只胳膊去围住她脖子,一遍又一遍地吻她,把自己柔软的脸颊贴在她的脸上;他这样做了,于是妈妈便把脸紧贴住他的肩膀,伤心地哭起来,将他抱得紧紧的,好像永远也不愿松开似的。
“是的,他很好,”她啜泣着说,“他再没有痛苦了,可是我们——除了你和我就再也没有别人了。连一个都没有了。”
这时,尽管他很幼小,却明白他那高大、英俊的年轻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也就是说他死了,正如他听说过的别人死去了一样,虽然他并不真正理解究竟是什么奇怪东西带来这些伤心事。因为他一提爸爸,妈妈总要哭,于是他心中暗自决定最好不那么经常跟她说起爸爸,而且他还发现,最好别让她静静坐着对着炉火或是朝窗外凝视,一动不动也不说话。他跟他妈妈认识的人很少,过着一种可以说是非常孤独的生活,虽然塞德里克不知道那是孤独,直到他长大了些听人说为什么没有客人来看他们,他才知道。直到这时候,他才听说他妈妈原本是个孤儿,在他爸爸和她结婚时可以说是孤苦伶仃。她非常漂亮,那会儿正充当一位富有老太太的女伴。,那老太太对她不好,有一天来这儿做客的塞德里克·埃罗尔上尉看见她眼睫毛上沾着泪水急匆匆跑上楼去;在上尉眼里,她是那么可爱、纯真和忧伤,使上尉无法忘记她。这以后,发生了许多奇怪的事情,他们互相熟悉和深深地爱上了,终于结了婚,虽然他们的结合曾招致一些人的不满。说来也怪,其中最不高兴的那个人竟是上尉的父亲,他住在英国,是个非常富裕和有地位的贵族,脾气特别坏,对美国和美国人抱有强烈的反感。塞德里克上尉上面还有两位兄长,法律规定,应该由长子继承家庭的爵位与产业,那是非常煊赫与巨大的;若是长子去世那就由次子来继承,因此,塞德里克上尉虽然也是这样一个大家庭的一员,轮到他发迹出头的机会却是少而又少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上天偏偏让幼子具有两位兄长所没有的天赋。他相貌俊美,身材也非常匀称、强壮和优雅;他笑容开朗,声音也甜美悦耳;他勇敢、慷慨,心地非常善良,似乎具有让每一个人都不由得要喜爱他的魅力。可是那两个哥哥却并非如此;他们两人谁也不英俊、仁慈或是聪明。他们在伊顿公学。当学生时就不讨人喜欢,学习上毫不用功,光会白白浪费时间与金钱,也没结交上什么知心朋友。他们的父亲老伯爵经常为他们感到失望与羞耻;他的继承人绝不会给自己高贵门第带来光荣,看来发展下去只会成为自私自利、善于挥霍、毫不足取的家伙,男子汉高贵的气质更是丝毫没有。老伯爵想,将只能得到很少资产的小儿子却偏偏全部拥有应该具备的才能、魅力、力量与美,这件事真让他觉得烦恼。有时候,他都几乎憎恨起这个英俊的年轻人了,因为看来他倒具有继承煊赫头衔和丰厚产业的人应有的优秀品质;然而,在老人那颗骄傲、顽固的心的深处,他又忍不住要对他的幼子表现出一种深爱。他是在一次大发脾气时差他的小儿子到美国去旅行的;他寻思,该把小儿子支开一阵,免得老在跟前与两个哥哥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那两兄弟正因为品行不端给父亲带来很大的痛苦与麻烦。
可是大约六个月之后,他开始感到寂寞了,暗中希望能再次见到小儿子,于是给塞德里克上尉写信令他回家。他这封信恰好与上尉刚刚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在路上交错,儿子在那封信里说自己爱上了一位漂亮的美国姑娘,打算跟她结婚;当伯爵收到这封信时,他勃然大怒。尽管他脾气很坏,他一生中还从未像读到上尉的信时那样毫不加抑制地发作过。他的贴身男仆正好进他房间,看到爵爷气成那个样子,还以为他要中风了呢。足足有一个小时他愤怒得像只老虎,接着他坐下来写信给小儿子,命令他今后永远也不许走近他的老家,也不要再写信给父亲或是哥哥。伯爵告诉他,他爱怎么生活都可以,想死在哪里也随便,但他已与家庭没有关系,活在世上一天就永远不要指望能从父亲那里得到任何帮助。
上尉读到这封信时非常悲哀;他非常喜欢英国,对于他所出生的美好家宅更是有很深的感情,他甚至也爱他那位坏脾气的老父亲,而且在父亲失望沮丧时很同情父亲;但是他知道今后再也不必指望得到父亲的善意对待了。起初他几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从小没有受到职业训练,也没有任何从商的经验,可是他有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因此他辞去英军军职好得到一笔退伍金,费了一些力气之后在纽约找到了一份差使,并且结了婚。这与他以前在英国的生活相比变化非常巨大,可是他年轻、快乐,他希望勤奋地工作在未来能带给他巨大的收获。他在一条僻静的街上有一座小房子,他的小男孩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家庭虽然清贫,一切都那么欢乐怡人,他从未后悔过自己娶了那位有钱的老太太的女伴,因为她那么可爱,他爱她而她也爱他。她的确是非常甜美可爱,所生的小男孩既像她又像父亲。虽然这孩子出生在这样一个人丁不旺,贫寒的小家庭里,但是似乎再没有比他更为幸运的婴孩了。首先,他一直身体健康,从没给任何人带来麻烦;第二,他脾气非常好,干什么都讨人喜欢,简直是人见人爱;第三,他看上去那么漂亮,简直就像是画里的小天使。
P2-P5
《小爵爷》(LittleLordFauntleroy)与《小公主》(A LittlePrincess)的作者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Burnett,1849-1924),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一个五金工厂主的家庭。1853年父亲去世,母亲继续经营,直到工厂倒闭。弗朗西丝受到过中等教育。由于生活困难,全家于1865年移居美国,和亲戚一起住在一座圆木屋中。可以说,对于丧父、家贫,弗朗西丝是有切身体会的。1905年,她正式成为美国公民。她结过两次婚,伯内特是她第一个丈夫的姓。
从十几岁起,弗朗西丝便撰写短篇小说与故事,以帮助赡养家庭。1877年,她的长篇小说《劳莉的那个少女》初获成功。1886年,她的儿童小说《小爵爷》出版,名噪一时。此书竟与哈葛德的《所罗门王的矿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起,成为该年美国的三大畅销书。作品畅销使过去一向贫困的女作家变得富裕、阔绰,经常乘高级邮轮来往于欧美之间。1924年朗西丝去世时,英国的《泰晤士报》发表讣闻,内称她可能仅以《小爵爷》一书流传人间。此后接连多日,读者纷纷去信表示异议,认为绝对不会如此。
弗朗西丝一生共写有四十多部作品,但从今天的情况看,人们仍然在广泛阅读的还是她的三部描写儿童的小说,即《小爵爷》(1886)、《小公主》(1905)和《秘密花园》(1911)。女作家自己曾将《小公主》搬上舞台,《小爵爷》也被人改编为戏剧,多年盛演不衰。大半个世纪以来,这几部作品不断被改编成无声电影、有声电影、音乐剧、电视连续剧……我曾见到过一部《小公主》电影,故事被移植到了美国。
由于人们艺术欣赏趣味的变化,新一代读者对小爵爷过于天真,小公主老不长大,以及两书中或多或少存在的“滥情主义”(所谓“sentimentalism”),都会有点格格不入。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成年和少年读者)赞赏他(她)们的淳朴、善良、坚毅和勇敢。故事的先苦后甜,“大团圆”的结局……这些都让人想起童话框架,如《灰姑娘》。本来,少儿文学就是从童话、童谣发展而来的。缺乏童心的人恐怕是难以接近少儿文学的。
最后,想在这儿交代一下自己翻译这两部作品的由来。读者也许知道,本人曾在做本职工作之余,用近二十年的时间,翻译与研究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在译完他最艰深的《押沙龙,押沙龙!》,写完《福克纳评传》之后,终于积劳成疾。病中为排遣时日,阅读起英文少儿小说来。先读了《小公主》,竟读得津津有味。于是又借了《小爵爷》来读。其实我听说方特尔洛伊这个名字倒是在先。因为在译《押沙龙,押沙龙!》时就知道了书中那个去扫墓的混血小男孩穿的正是“方特尔洛伊服”(见《押沙龙,押沙龙!》中译本第199页)。“扫墓’’这个场景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这就导致了对伯内特夫人及其作品的兴趣,使我在一定的时间与身体条件下译了这两部带给我愉悦的书。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不可测知与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