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菜根谭全解(经典插图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明)洪应明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菜根谭全解(经典插图版)》由洪应明著,华风译解。《菜根谭》不是一部有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三百多年前一位退职官僚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作者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成为一种在世出世的处世方法体系。这是该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但《菜根谭》并非完全消极厌世的道德说教,它还有劝导人们建功立业,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一面。例如,他说:“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他的积极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们应该坚持一种道德标准,符合时可以积极入世,反之,则宁可“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这种讲究道德的原则立场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菜根谭全解(经典插图版)》由洪应明著,《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最著名、影响也最广的一本书。该书有思想、有个性,境界高、形式美,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本书将这本智慧全集重新编排,并加以注释和评析。文前附有名家评论,后面附有《反菜根谭》,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菜根谭》的智慧。《菜根谭全解(经典插图版)》足以为当下生活节奏较快、压力繁重的人提供深刻的启迪,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生活和工作,感悟人生真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目录

修身立志篇

 1.金玉人品,烈火中炼

 2.昨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

 3.时时检点,学问真谛

 4.念虑只差毫末,人品判若星渊

 5.是非邪正不可迁就,利害得失之不可分明

 6.淡泊从浓艳场中来,镇定向纷纭境上过

 7.持身如泰山九鼎,应事若流水落花

 8.完得心之本,尽得世之道

 9.面上扫开十层甲,胸中涤去数斗尘

 10.融得性情上偏私,消得家庭内嫌隙

 11.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12.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13.不忍不为立命立心

 14.欺人难逃愧赧,失志空贻悲伤

 15.参勘心体,谙练世味

 16.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17.检点事为,操持念想

 18.以恬养智,以重持轻

 19.拨开世上尘氛,消却心中鄙吝

 20.彩笔描空不受染,利刀割水不留痕

 21.一念常惺避弓矢,纤尘不染解天罗

 22.浓天淡久,大器晚成

 23.能察能不察之谓明,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24.祸起玩忽之人,功败细微之事

 25.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

 26.世人以心惬处为乐,达士以心拂处为乐

 27.元气浑然,圭角不露

 28.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

 29.风息时休起帆,岸到处便离船

 30.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

 31.肝肠煦若春风,气骨清如秋水

 32.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

 33.少当戒躁,老当益壮

 34.众人忧乐以情,而君子忧乐以理

……

求学悟道篇

交际处世篇

克已警世篇

附录一《反菜根谭》

附录二《菜根谭》原文

试读章节

1.金玉人品,烈火中炼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

履过。

要想拥有精金美玉般优秀的品德,一定要到轰轰烈烈的事业中去磨炼;要想建立惊天动地的功业,必须在如履薄冰的奋斗中纵横驰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无不是经历千辛万苦的磨炼陶铸才获得的。在成就功业的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对任何事情都不可忽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经历了大风大浪谨慎行事的人才能建立起惊天动地的伟业,最终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2.昨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以前的失误应该彻底根除,否则就会死灰复燃,尘世间的情态最终也会迷乱人的理性旨趣;今日的正确做法不可过分的偏执,否则由于错误的方面得不到纠正,反而使原本正确的义理成为欲望的根源。

往昔的错误思维会蒙蔽自己的心智,以前的正确做法换了时空未必正确,凡事都是相对的,执念不能太深,否则便会物极必反。

3.时时检点,学问真谛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谛。

空闲的时候要检点一下自我是否有闲杂欲念,忙碌的时候要思考一下是否粗躁轻浮的意气用事,有所成绩时要反思一下是否有骄傲自负的言辞,不如意时要检查一下是否怨有恨失望的情怀。时时检点自己,达到使私心杂念从多到少,从有到无的地步,如此才是学问的最高境界。

古人能够一日三省其身,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唯其如此,学问道德才能日新月异,不断臻于完善。唐代魏征的《十思疏》深刻地论述了这番道理。魏征云: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读之发人深省。

4.念虑只差毫末,人品判若星渊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

念哉?

用积聚财货的心思来积累学问,用求取功名的念头来追求道德,用关爱妻子儿女的心情来关爱自己的父母,用保持爵位的策略来保卫国家。将心思从此处转到彼处,虽然只有毫厘之差,却可以超凡入圣,而人品的高尚与卑下,也就有着天壤之别。人们为什么不能猛然转变一下自己的念头呢?

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人们往往只注重积货财,求功名,爱妻子,保爵位,殊不知,如能将此心用到追求道德学问,保卫父母国家方面,则境界品位将大大提高,改变内心,方能改变自我,改变世界。

5.是非邪正不可迁就,利害得失之不可分明  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面对是非邪正杂乱交错的时刻,对于大是大非不可以稍作迁就;稍微迁就,就失去遵从与反对的标准。遇利害得失的场合,对利害不可以太过分明;太过分明,便会引发趋利避害的私心。

在利益交错的地方,往往不容易把握自我。很多人奋不顾身地追逐名利,而不考虑公众的感受。其实只要脚踏实地的做好分内的事情,便能处理好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用不着在利害得失的争持中与人水火不容。

6.淡泊从浓艳场中来,镇定向纷纭境上过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不然操持未定,应用未圆,恐一临机登坛,而上品禅师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淡泊的操守,需要从繁华浓艳的场合中检验而来。镇定的气度,须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看破。否则,操持工夫不定,运用火候不到,只怕一到关键场合,即使一流禅师,也会变得如下等俗人一般。

人世间诱惑心志的东西太多,只有经历了繁华世界的考验,才能得到真正的淡泊与宁静。经历得越多,就会越来越成熟,饱经沧桑,才能参透一切,历尽千辛万苦,才能镇定自如地面对风雨。淡泊之人不为外物所动,反之,世界将以他为中心。能够于纷乱的境况中保持安定的心境,这便是从容。从容镇定之人,才能掌握自己人生的航向。

7.持身如泰山九鼎,应事若流水落花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则愆尤自少;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则趣味常多。

立身处世要像泰山一样厚实,像九鼎一样持重,那么遭到的指责和抱怨自然就会少很多,为人处世像落花流水一样,悠然自得,游刃有余,人生的趣味就会增很多。

为人处世,应当外圆内方,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顺其自然又坚守本心,如此方能在为人处世中如鱼得水,机趣常多。

8.完得心之本,尽得世之道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完全认识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才算是明了心的本体;理解透世间不变的道理,才足以谈论出世。

想要真正地体悟人生,需要历尽世间的风雨,才能把握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欲要有所成就,先得历经苦难,否则,没有厚重的体验,就体味不到真正的本心,也无法真正地脱开红尘。

9.面上扫开十层甲,胸中涤去数斗尘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扫去脸上的各种虚伪包装,眉目面貌才不会令人心生厌恶;涤去心胸里的污垢,言语才会有真正的韵味。

外在的面目往往能够反映人的心性,我们想要做令人喜欢的人,那么,就应当洁净自己的心地,去除无聊的念头,清除不洁的想法,扫荡消极的情绪。面上不挂千层甲,胸中不积一丝尘,这样才会明媚如阳光,让人觉得温暖而心生亲近。

10.融得性情上偏私,消得家庭内嫌隙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纶。

能把性情上的偏颇之处消融化解,就是一门大学问。能够消除家庭中的种种矛盾,就是一部大经纶。

人生当以修身为本。自身的德行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便能感化一个家庭,进而治理好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这就是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所有的学问、经典,不外乎为达到这个目标。

P2-6

序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岁月中,无数圣贤先哲以其深邃的思考,高超的手笔,创造出了一朵又一朵的艺术奇葩。从诸子百家,到风流魏晋;从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奇作迭出,灿若星河,千年积累,遂成国学。其精神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心中,流淌于炎黄子孙的血脉,无数仁人志士从中汲取智慧的营养,从而重塑了自我,成就了功业。

古时佳作,意味深长,虽经千载而历久弥新。在这无数朵奇葩中,《菜根谭》一书可谓奇中之奇。其立意高妙,文采风流,久为名家所称道。其书为明代洪应明著,“菜根谭”一名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另有乾隆年间署名“三山病夫通理”者,在重刊中云:“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书中论述修身养性之道,悠游处世之方,将儒家之仁、道家之妙、释家之慧融为一体,旨趣隽永,对仗工整,令人爱不释手,实属上乘之作。

明于孔兼阐述其书云:“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倍尝险阻可想矣。”诚哉斯言!《菜根谭》一书中,虽多淡泊之语,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早已脍炙人口,然而其中更有自强不息之意,积极进取之语,如“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正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其书主旨在于教导人们奋发有为,不惧艰险,非寻常淡泊之书所能比也。

而难能可贵者,更在于其辩证之思维与天人合一之旨,乃使其言成为得道之言。正因如此,《菜根谭》一出,便获交口称誉,流传甚广。后人赞此书为“三教真理之结晶”,“旷古稀世之奇珍”,近百年来,更是享誉中外。一代伟人毛泽东赞叹道:“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而在海外,《菜根谭》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就被商界人士奉为经营人心之教材。政治家观其治国安邦之道,商家探寻其仁者无敌之管理,而芸芸大众尽可求其修身养性之法则,而改变自我之命运。

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菜根谭》一书,百读不厌,越品越香,所谓“一册在手,别无所求”,苟能融会贯通,当可收莫大之奇效。如此,就让我们走进《菜根谭》,铸就辉煌人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