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全集(经典插图版)/国学经典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毛佩琦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道德经全集(经典插图版)》由毛佩琦主编,王丹译注。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它以自然无为之说,解释了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并相应的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然,对待自然。后来成为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石。

内容推荐

《道德经全集(经典插图版)》由毛佩琦主编,王丹译注。《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文约五千言,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它不仅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全集(经典插图版)》对《道德经》原文进行了说文释义,并进行了经典解读,最后还逐章对相应的经典思想进行了更深层的剖析,同时从为人、处世等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阐释,以便读者从中有所获益。

目录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玄牝之门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亭争无尤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长而不宰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第十五章 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忠大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唯道是从

 第二十一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道亦乐得

 第二十四章 自是不彰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

 第二十八章 复归于朴

 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

 第三十一章 有道不处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其不为大

 第三十五章 不可既也

 第三十六章 欲歙固张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为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一”为始祖

 第四十章 虚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 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以为数父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 其德乃普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倚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皆得其欲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人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奠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以其病病

 第七十二章 自爱不贵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辩

附录:《道德经》原文

试读章节

为人之道

轮扁论道

轮扁是春秋时期很有名的木匠。一天,齐桓公利用政务的闲暇,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殿堂下斫削材料,制作车轮。

轮扁因为好奇,就放F斧凿等工具,走到殿堂前,向齐桓公问道:“请问君王您读的是什么书啊?书里说的都是一些什么话啊?”

齐桓公觉得一个木匠会对他读什么书感兴趣实在是难得,于是把轮扁叫上殿来,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话回答说:“我读的是古代圣人的书,书里都是圣人说的话。”

轮扁又问:“请问君王,这些圣人都还活着吗?”

齐桓公笑笑说:“圣人当然不可能活着了,他们早就死了啊!',

轮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又说道:“是这样啊,那君王您渎的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齐桓公一听这话,非常生气,立时变色道:“我读书,,你一个小小的工匠怎么能随便来评论?本王现在命令你必须把你刚才说的话解释清楚,如果你能自圆其说,我就饶你不死,否则我就将你就地正法!”

看到齐桓公龙颜大怒,一旁的奴才都吓得胆战心惊。但轮扁却不慌不忙地说道:“削木为轮,要把轮子做得又牢固结实,又圆转灵活,就得有一种极熟练的技巧。譬如辐条和车毂之间的榫接,宽了虽然容易插入,但却很不牢固;如果榫子做得紧了,就会感到滞涩,再怎么也打不进去。因此,我斫的榫眼不松不紧分毫不差,这种功夫必须靠得之于心,才能应之于手。”

齐桓公一脸疑惑地问道:“你对我讲这些做车轮的技巧,有何用啊,这和我读的书有什么关系呢?你又为何说我读的都是糟粕呢?”

轮扁接着回答道:“其实,这种熟练的技巧只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养成,其中的微妙处用嘴是说不清楚的,我想把这门技术传授给我儿子,却无法用口传授,用口传说他仍然学不会。我想,要获得这些技巧只能从制作车轮的实践中寻找了。所以他始终都学不到这门手艺,一直不能继承我。虽然我已年近古稀,却还要亲自做这项工作。依此类推,圣人已经死了,他们所留下的著作,也已成为过去的东西,他们的道理和思想也早已随他们一同死去了。这样看来,国君您所读的不就是古人的糟粕吗?”  齐桓公当下无言。

我们从道德经的众妙之门反观轮扁,他在无形之中已领悟了一种“道”。轮扁制作好轮子的手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能用心去领会,这其中映射出的哲理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政之道

计可计,非常计

明武宗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朝政日非,内忧迭起,外患频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当时,大明天下,很不安宁。刘六、刘七起于河北,蓝廷瑞起于四川,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安化王寘鐇反于宁夏,宁王宸濠反于江西。但由于武宗失德,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尖锐,蒙古贵族也借着这个机会连年侵袭。面对如此纷乱的局面,宰辅杨廷和以镇静持重,顾全大局。杨廷和曾多次上疏规谏,只可惜武宗一律不听。杨廷和虽心里委屈,但仍勤于政事,忠于职守。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崩于豹房。张太后立即召见大学士杨廷和到行宫秘议立储事宜。杨廷和向太后禀道:“朝廷上一些臣子听说皇帝驾崩,一定会谋变,您需要事先防备此事。”

张太后听后,不禁大惊,连忙向杨廷和询问对策。杨廷和回答说:“江彬早有意谋反,如果他听说皇上死了,肯定会立即起兵,因此现在应当立即拥立太子,以防万一。”

太后也顾不得悲痛,马上为册立太子的事情做准备。杨廷和随张太后返回宫中,略行安排筹划,便赴内阁。

杨廷和来到大殿之上,从袖子中抽出祖训,郑重其事地对群臣宣布:“皇上现在病危,按照祖训的规定,我们必须马上确立皇位的继承人。”梁储和蒋冕等人齐声回答:“所言极是,就按这个祖训来办吧!”张永和谷大用虽然心怀不满,但既然是祖训的规定,也不敢随便插嘴。

杨廷和随后便派人人启太后,并率众官到左顺门候旨。

不久,太后公布了武宗朱厚照的遗诏,遗诏的意思大致是说:“朕在位十六年,虽然辜负了先帝的嘱托,但临死前为了天下苍生必须将皇位让出。我生前虽然没有儿子,但兴献王长子朱厚熄聪明仁厚,必成大器,理当继承皇位。希望朝中各位大臣积极配合,尽力辅佐。”

直到此时,众官才知道武宗已经去世了,但遗诏已下,帝统有归。即使有些臣子心中有异议,也明白杨廷和采用了“隐蔽决策”之术,却无法用言语相驳,无奈之下,众官只好隐忍而去,任凭杨廷和发落后事。

杨廷和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在冷静分析局势,认清利害关系后,能够当机立断,果断施行,使朝政顺利度过了一场潜在的危机。更可贵的是,他所采用的计谋是让众人心知肚明去口无法直言相对的。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同理,计可计,非常计。高端的计策就是不能用言语说明的,但能够让众人心悦诚服。

为官之道

丙吉洞悉本质,恪尽职守

西汉有一个丞相叫丙吉,他自幼学习律令,为人刚正不阿,大公无私,治国有方,善抓大事,因有功绩,历任廷尉右监、御史大夫、丞相等职。身为丞相,他必须协助皇帝透过现象抓到事情之根本,以便制订出利国利民的方略。

有一次,他到长安城外去视察民情,在路上正好遇上因清道而发生的群斗。死伤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路上。

死者家属忙上前向丙吉告状。丙吉却回答说:“不要理会,绕道而行。”同行官员觉得很奇怪,又不敢问他,只得陪同往前走。

走了没多远,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这头牛走得气喘吁吁,热得直吐舌头。这时,丙吉却让车子停下来,他立即下轿围着这头牛查看了很久,同时还问了许多问题。陪他同行的官员觉得他的行为十分奇怪,问丙吉说:“属下斗胆,说些肺腑之言,丞相您的做法不妥啊,死了人您不管,为什么对一头生病的牛如此关心啊?”

丙吉回头看了看这位官员,没有做声,仍然仔细观察那头牛。

后来,皇帝听说此事,便召见丙吉,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丙吉意味深长地回答道:“这很简单,百姓相斗而死伤了人,这样的纠纷案件是长安令、京兆尹等官员的职责,应该由他们去审理。而丞相只负责在年终之时考核他们的政绩是优还是劣。根据考核的结果奏明皇上对他们进行奖赏或惩罚就是了。我身为当朝丞相,不应该管那些不是自己职责分内的琐事,所以我绕道而行,是没有错的。我在观察那头牛的时候,有一个现象让我觉得很奇怪:现在正值春季,天气不应该太热,我见那头牛喘息急促,很可能是天气太热的缘故。所以,我怀疑今年天时不利,会有瘟疫流行。如果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而我却没有及时察觉这一点,那就是我的失职了。我必须仔细询问这头牛生病的原因,弄清楚是因为吃坏了东西,还是因为天时不利。我深知自己的职责是竭尽所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平安。所以,我必须亲自了解那头牛喘气吐舌的现象,希望找到真正的原因。”

丙吉一番话让皇帝非常赞赏,陪同官员也非常叹服丞相的贤明。所以,在他任丞相期间,朝廷大政井井有条,各级官员职责分明,百姓安居乐业。

我们对这个故事早已熟知,从政事上看,丙吉是一位称职的丞相,他能够做到关心民事,一心为国,无为而治。从道学上看,丙吉是一位得道的智者,他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白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可贵的是,丙吉看问题能够洞悉本质,不被事物表面迷惑,这是合乎于道的。

P5-8

序言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或称《老子五千文》,是深刻影响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道家经典著作。它博大精深,玄妙深远,有着高度完整的哲学体系,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体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军事学、社会学、天文学、养生学、管理学……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不仅影响了汉代以来两千年的思想史,还受到了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哲学圣典之一。迄今为止,据统计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上千种。它当之无愧地成为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中国文化名著。

著者老子,姓李,名伯阳,也称李耳,号老聃,因出生时头发皆白,故世称老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老子的思想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他主张“清静无为”、“少私寡欲”、“守柔贵柔”、“无言之教”,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老子生活在社会动乱的春秋时期,他的优秀思想没有得到全面实施。无奈之下,晚年时,老子便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全书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其内容表现亦运用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法。

从内容上看,《道德经》论述了两个问题——“道”与“德”,故前人有把经文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实是很有见地。《道经》的中心议题是“大道无为”,即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客观自然规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为的内涵包括“静”、“朴”、“不欲”、“不言”等方面。大道之性则体现了无私、无欲、无争、守柔、贵弱、谦恭、质朴、诚信、公平、正义、仁慈等特性,道性既是朴性,体现于人即为“大德”。对于没有实修过或尚未修练到虚实合道的人来说,《道经》的内容不易理解,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老子在《道经》的总论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正是因为这种玄妙的意境为《道德经》增添了一种奇特的魅力,也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德经》主要向人们阐述了“谦下”、“居后”、“自爱”、“不贵”、“不争”之德,旨在为人们提供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等等。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我们一整套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两者合二为一,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苦心研读,希望能够感知“道”的意境与“德”的真谛。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道德经》的深奥哲理仍未参透。这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遗憾。随着人类潜力的挖掘,对《道德经》的彻悟彻察不是没有可能,有鉴于此,我们选择继续为读者奉上国学之经典——《道德经全集》。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及经典解读,并针对每章内容从为官之道、管理之道、处世之道、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用兵之道等各个方面,列举了数百个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篇篇精彩,字字珠玑,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其中既有书中所提到的人物画像,又有古人诠释人生意境的精美画作,让读者在体悟智慧圣典的同时,提升自我心智修养,成就自我心灵净化,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洁净而又安宁的天空!

书评(媒体评论)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