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星期五一生回味/鹅毛信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仇忠海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垂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陶冶“同龄鸟”人文情怀,为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提供优质“精神套餐”。

随着每一个星期五的到来,一位又一位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来到500名高一学生中间,与少男少女们一起探讨人生、青春、文学、音乐、绘画……他们独具的风度气质、丰富深湛的学识、机智幽默的谈吐、挥洒自如的讲课,构成了一道多彩多姿的风景线,人文课堂极大地丰富开拓了校园文化的空间,也使青春的脸庞神彩飞扬。噢,难忘的星期五,让人一生回味。

内容推荐

一所著名的中学

一群神秘的来客

一个渴望的日子

一种心情的放飞

在每一个这样的日子

一位又一位的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

来到充满青春气息的花季少年中间

与少男少女们一起探讨

人生

青春

文学

音乐

绘画

……

他们独具的风度气质、丰富深湛的学识、机智幽默的谈吐、挥洒自如的讲课,构成了一道多彩多姿的风景线,人文课堂极大地丰富开拓了校园文化的空间,也使青春的脸庞神彩飞扬。噢,难忘的星期五,让人一生回味。

目录

消费主义与中学生/夏中义

鲁迅是谁/周令飞

人生与文学/叶辛

生存的勇气/刘锋杰

里代社会的读书/王晓玉

现代艺术的魅力/孙乃树

人生/周圣伟

青春/施萍

代跋/哈若蕙

附文

出版者的话

试读章节

我就站着讲,我已经五十六岁了,鲁迅在这个年纪已经死了。明年(2006年)是鲁迅逝世七十周年,我有一个愿望,把鲁迅的孙子周令飞请来,让他给大家讲鲁迅的故事。

我本来有一个题目,给大家讲周星驰,但不是很有把握。因为周星驰的电影很多,我说的不一定全面,底气不足。我还是给大家讲消费主义与中学生的关系,可以吗?(“可以!”全场回答)好,谢谢大家。

消费主义与中学生,这个题目看起来是可以写论文的,但我假如讲了。大家会发现,这题目与每一个在座学子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境况都有关系。

什么叫消费?同学们会说消费就是花钱,是的,消费就是花钱。人为什么要花钱?每一个人都是生命体,每个人活下去要吃、穿、住、行,这就需要消耗日常生活资料,这就要花钱,所以消费就是花钱。但大家注意,消费对共和国以来的日常语境来讲,在相当一段时期,它未必不是一个新名词。因为我以及你们的父母,都经历过消费匮乏的年代,那时,你们的父母和我几乎不用消费这个词。同学们难以想象,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晚上八点半后。我们家已经没有灯光了。为什么?父母亲付不起电费。我最难过的是在没有灯光也没有月光的夜晚,床上传来我母亲的叹息。她说:“唉,真不知道明天买一点什么给你们吃?”很普通的一句话,一家七口人,每天买菜的开销只有两毛六分到三毛四分钱,她是负责任的主妇,还要家人有滋有味,每天都有新鲜感,所以昨天吃青菜,今天一定要买大白菜,后天则换菠菜。这对一个主妇来讲。很痛苦,所以我初中毕业时,父母亲劝我,不要考高中了吧,考中专吧,就考上海航空工业学校,那当时是上海最好的中专之一。因为我成绩非常好。我当然知道早一点工作,能为父母亲分担经济压力。但我爱读书,我瞒着父母,把上海市七宝中学作为第一志愿。学校离市中心十五公里,我考取了,我知道家境贫困,第一年高中,我每个月才回家一次,经常步行,十五公里单程三小时,有时回校也是步行三小时。当年漕宝路不像现在这样气派。高楼林立,而是偏僻荒芜。暮色苍茫,两侧都是坟墓。我那时十六岁,我也知道恐惧,我是一边唱着军歌,一边走上回家的路。两首军歌:一是《红色娘子军军歌》,“向前进向前进”,还有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借此壮胆来冲淡荒地野坟给十六岁少年带来的压抑和恐怖。那时我根本不懂消费这个词,能吃饱就不错了。班级里来自郊区的农民子弟很多,占三分之二,他们对我印象颇好,因为他们发觉我虽来自市区,但我的生活水准和贫下中农孩子的水准是一样的,每天早餐是一碗粥。一个馒头,一分钱的酱菜。我也嘴馋过,我知道七宝镇有个天香楼,那里小馄饨八分钱一碗,非常美味。但我没钱。我就在周六下午,当绝大部分同学离校后,在校园里捡废纸,卖掉,大概有两毛几分钱,我会腾出八分钱吃小馄饨,来改善伙食。这就是我在母校所度过的十六岁,经济贫困导致底层平民不用消费这个词。

那么,什么叫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一种负面思潮,其特点是把个人的日常消费水准是否高档。看成是生命格局中的第一目标。“第一目标”便近平“主义”。“主”,主导的意思; “义”,活在你心中的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心中有没有义,是不一样的。南京路、淮海路是上海的著名商业街,那儿有很多大款腰缠百万,你为什么不动脑筋,把人家的一百万装进你的兜里呢?因为你心中有“义”。钱包是人家的,你的手不能伸,若伸出去了,这个手就不是人的手,成了“扒手”,或“第三只手”。所以,是“义”管住了我们不伸手,亦即管住了我们只做好人。不做罪人。于是,就清楚了,我们能否把日常消费水准之高档看成是一辈子第一要追求的目标?假如你这么去想。不管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想,那么你就错了,因为这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在当下中国的流行,已经于无形中毒害了青少年,包括在座学子的灵魂的某一块,很可能已经悄悄地被它腐蚀。

我举些例子。现在大家都穿着校服,但是回到家,你们可能会把校服脱掉。尤其是那些有虚荣心的、把美丽看得过重的同学。因为校服确实太普通了。他们羡慕名牌服饰,甚至非名牌不穿,而丝毫不顾家境并不宽裕。这叫超前消费。我在大学见一群男同学打篮球。技术水平跟NBA球员水平差得很远,但是对自己那双篮球鞋要求很高,非500元价位的不穿,一群男同学对着我笑了,笑我落后了,他们这些人非800元价位不穿。我一下子把脸拉长了。我说,你父亲是大款,年薪百万吗?还是著名的理工科大学教授?假如你的父母亲是下岗工人呢?下岗工人每月补贴高不过500元,低的才200元,就算你妈有300元,加起来800元,给你买双鞋,这个月一家三口吃什么?喝西北风?我假如是父亲,我下岗,我有这么一个儿子,开口800块,为了一双篮球鞋。篮球又打得不怎么样,我会怎么想?两个词:一、寒心;二、伤心。我把你养得这般大,却成了一笔债,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孽债。当你还不会用自己的汗水、诚实、知识来养活自己,来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却向下岗的父母狮子大开口,可以说你是没有良心的。对父母亲来讲,你功课不好还是第二位,没有良心才是第一位的。有个同学找我开玩笑说,夏老师,你一直讲穿着不要讲究名牌,你怎么也穿了一件名牌T恤呢?我是读俄语的,很多品牌都用英语标识,我不知道这是名牌(我那件T恤是已当大学教授的学生送的)。我问那位同学,那件衣服是什么品牌?他说是佐丹奴,但又马上对我说,佐丹奴不是最好的品牌。有些学生功课并不怎么样,但是他对品牌的敏感已极内行。这在我看来,未必正常。

消费主义对大、中学生的第二负面影响是盲目攀比。什么叫盲目攀比?假如你的经济收入或家境条件承担不起高消费,却还要眼红人家的品牌衣服,你不穿名牌就理不直气不壮,活得没有成就感,那就是盲目攀比,虚荣心。我执教华东师大的时候,经常到杭州出差,杭州出租车司机听说我来自华东师大,马上会说你们华东师大的女孩子在杭州知名度很高。我无地自容,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1992年后,欧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澳门有很多大款来大陆投资,我希望这些老板在大陆活得快乐,游山。玩水,但有些老板不正经,还要玩中国的女孩子,包括华东师大的女生。我很伤感,我觉得华东师大不应该出这样的人,中国所有的大学都不应该出这样的人。后来我到苏州大学讲学,苏州有个晚报记者劝我不必伤感,我说怎么?她说苏州大学女生在苏州知名度同样很高。我说为什么?她说很简单,盲目攀比。她采访过一个走上不归路的女孩,当时是苏大的学生。一个寝室四个同学,一个同学家境特别好,她的内衣值350块,穿在身上非常挺拔,另一个女孩子家境不好,内衣值35元,怎么穿也不挺拔,她太想挺拔了,于是她在某天晚上把纯洁的身体交给了市场。同学们,不要忘记。中国走市场经济的路,绝不意味着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被商品化,可以折合成金钱把自己卖掉。矿泉水可以买卖,我的一个表可以买卖,但是良知、情感。包括在座的同学的青春的、纯洁的身体不能进入市场,这是底线,做人的底线。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总得有所怕有所爱。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被弄脏了都不怕,那么这个人就无药可救了。有一句话说“我是流氓我怕谁”,你是流氓,你当然没有什么好怕的了。我们是好人,不愿当流氓,所以我们最怕自己当流氓,或被流氓所欺负。假如你真的有所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自己的父母,爱关心你的老师,爱真心和你交朋友的同学,假如你真的爱了就会有所怕,怕爱你的人伤感,怕你所爱的人因为你活得不像样而担忧。如此有所爱有所怕,他就坏不到哪里。

P3-7

序言

一个人,一辈子,将碰着多少人啊!但真正惹你终生牵记的,恐没几个。

一个人,一生将听到多少言说啊!但确实让你刻骨铭心的,怕没几句。

平心想来,那个曾感动你的人并非绝代英豪,那句曾启迪你的话也不是警世箴言。但有意思的是,只需你的心灵真被感动过,你的心智真被启迪过,那人的面影,那话的余韵,便会像年轮长在你的心头,一圈圈地缠绕;若不慎被触及,则它又像涟漪,在你脑海一圈圈地波动。

甚至有这样的事:有一句话,一句撩人回味的话,一句愈嚼愈有芬芳溢出的话,它明明印在你心上,却偏偏忘了是谁于何时何地对你说的……其实没关系,只要这话真有价值,只要你真的愿信,这就够了。

记得《圣经》说过,一粒麦子掉在大地,它若不死,便长不出麦穗。

但愿每逢周五,应邀到高中母校(上海市七宝中学)开讲座的诸位师友,皆能把心掏给莘莘学子。谁知道呢?或许你即兴吐露一句大白话,一句朴实得像泥土、像阳光、像水、像盐一样的大白话,却真宛如上帝的麦粒,滑到同龄鸟的心灵缝隙,后来绿成了一畦春苗。

2006年冬于沪上学僧西渡轩

后记

《星期五:一生回味》的编辑工作即将结束,看着厚厚的一沓清样。总觉得差点什么,仿佛心里还有些话要说。于是在电脑桌前坐下,写下这篇文字,以为跋。

我想起了三年前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那是2004年6月13日下午,七宝中学具有先进的多媒体功能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上百名高一学生以及来自上海曹杨二中、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与宁夏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代表,与同学们熟悉并敬重的上海交通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夏中叉教授,及上海华东师大的孙乃树、高建中教授等齐聚一堂,举办“鹅毛信丈库”(第一辑)上海首发式。

彼时彼刻那里是一个深情的海洋。中国高校的人文学者、出版人和中国中学教育家携手同心,共同关注一个意蕴悠长的话题,并为一套旨在关切新一代精神成长,陶冶青少年人文情怀的丛书“鹅毛信文库”召开首发式,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温馨与感动。

记得,我与我的助手贺秀红编辑一道,是于6月11日清晨抵达上海的。其间,我们乘坐了34小时的火车,穿越了祖国2400多公里的广阔地域,此前,我们一直对自己说,对朋友们说,我们是赴上海开首发式的。但是,当我置身于七宝中学,置身于这个深情的海洋,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此行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向青少年朋友交一份答卷的。为了完成这份答卷,我们和丛书主编夏中义先生,和每一位编委老师潜心努力,走过了整整一轮春夏秋冬。

应该说,如同那天在座的七宝中学富有活力的高一学生一样,青春校园中的“同龄鸟”,是我们这套关注人文,彰显人文的图书出版工程的阅读审美主体。换句话说,他们是我们全部工作的灵感、动力和意义所在。

那天,我们在王健老师的陪同下,第一次迈进报告厅,一眼看到对面墙上“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八字标识,顿感心头一热,一种心气相通,脚落实处的情感油然而生。能够在七宝中学举行那样一个仪式,的确是一个幸福的选择。

旱就从夏中义老师那儿听说,又从仇忠海校长的讲话中得知,上海七宝中学是一个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名校,从七宝中学的苗圃中曾走出过国家的许多栋梁之才。如今的七宝中学依然美丽,并且更加生机盎然。面对着这方青葱苗圃,就仿佛面对着祖国速绵的中学校园。如何在中学这个人生中最富真纯灵秀的季节,在同学们渴望蓝天,渴望飞翔的心中植入一粒粒温暖湿润的人文的籽种,让祖国的新一代,未来的主人有一个广阔的情怀,一双飞动的翅膀,是一份民族的责任,也是我们中国学者、出版人、教育家神圣的使命。

在此之前,我们也曾知道,在七宝中学有一个美丽的星期五,那是一个感受艺术、领悟人生,聆听博爱的人文课堂。而我们的“鹅毛信文库”则是借助现代出版的手段将这一意蕴浓厚的命题与讲堂加以复制、扩大,继而能使祖国更多的中学同龄鸟们得到人文阳光的普照和滋养。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这份答卷是否做得理想?比如,丛书在题目的确定上。在话语风格、行文结构、编排方式,包括整体装帧上,是否适合同学们的需要?

尽管,我们曾精心设计了一切。从丛书的策划立项,从每一本书的创作编辑,包括作为图书标识之一的一管鹅毛的绘制(它出自生于书画世家的宁夏中青年画家马建军之手)。包括采用轻质纸印刷正文。用新型彩络纸压凸烫金的封面,以及第一辑封面曾精心设计的小小的蝴蝶结等,目的都是想让青少年读者们在打开书藉的过程中感受一份高雅、一份古典、一份轻柔、一份值得珍重的情韵和人文之美。我们不知道所有的这些。同龄鸟们是否可以理解、认可?

当时,我们正是怀着这样一份忐忑,将“鹅毛信文库”第一辑送到七宝同学们手中的。

三年过去了,“鹅毛信文库”第一辑已在重印,第二辑第三辑也相继出版。值得一提的是由仇忠海先生主编的上海七宝中学的这本《星期五:一生回味》正是第三辑中的一本,我特别选了这本亲自担任责任编辑,因为,我忘不了七宝中学对我们宁夏出版人最初的激励与期待。

但愿,我们共同葆有这样一份真诚的友谊和怀念。

愿七宝中学的星期五人文课堂永远洋溢着人文和艺术之美!

2007年3月17日于

银川唐徕沁心苑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