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对教师的最迫切要求是什么?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教师的品性中什么最重要?今天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究竟应该处于何种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谁是学习的主人,谁是成长的主体?学生为什么报答教师?他们又何以要报复教师?教育应该适应人的个性发展还是人的个性必须屈从于教育?本书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实例,和教师们促膝谈心,摆事实讲道理,让你心服口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
分类 | |
作者 | 李兵//侯德安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代教育对教师的最迫切要求是什么?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教师的品性中什么最重要?今天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究竟应该处于何种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谁是学习的主人,谁是成长的主体?学生为什么报答教师?他们又何以要报复教师?教育应该适应人的个性发展还是人的个性必须屈从于教育?本书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实例,和教师们促膝谈心,摆事实讲道理,让你心服口服。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两位中学校长多年的阅读积累和践行感悟,在即将付梓之际,我有幸先睹为快。本书充满了善意,态度是诚恳的,建设性的,全书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实例,和教师们促膝谈心,摆事实讲道理,让你心服口服。 目录 ●序 教师的品性 ●坚守之志 一家之言:捧着一颗心来 ●恻隐之心 一家之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博爱之情 一家之言:敬畏生命 ●立身垂范 一家之言:芬芳的玫瑰和芬芳的泥土 ●润物无声 一家之言:学生的回忆 ●教师的人格与师德 一家之言:昂首走正路 ●教师的修养与品位 一家之言:我的校园文化观 ●教师的语言与素质 一家之言:“口德”乃是“心德” ●诚信危机是最大悲哀 一家之言:真有能拯救上帝的魔鬼吗 ●人性缺失是莫大罪过 一家之言:牺牲亲情的“罪”与“错” 教师的态度 ●他们为什么报复老师 一家之言:你必须在乎所有的孩子 ●他们为什么报答老师 一家之言:万紫千红春满园 ●这样的思考你有过吗 一家之言:费希玛的难题 ●这样的做法你愿意吗 一家之言:你是他们的需要吗 ●从“主人”到“仆人” 一家之言: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从“管教”到“尊重” 一家之言:了解孩子们的想法 ●尊重学生的地位 一家之言:谁是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的思考 一家之言:1+1等于几 ●尊重学生的梦想 一家之言:骄傲的苔藓骄傲的花儿 ●尊重学生的兴趣 一家之言:潜质有待发现 ●尊重学生的缺点 一家之言:爱一只有裂缝的水罐 ●尊重学生的自尊 一家之言:不要让自卑者感到孤独 ●尊重学生的心声 一家之言:真诚的沟通从倾听开始 ●尊重学生的感受 一家之言:是什么害了他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一家之言:操千曲而知音 育人的艺术 ●“起点”决定高度 一家之言:哪里是我们展开翅膀的起点 ●“注意”代表重视 一家之言:不该被爱遗忘的角落 ●“关爱”就是力量 一家之言:沉静与爱心 ●“表扬”振奋人生 一家之言:一生珍藏的评价 ●“期望”激发努力 一家之言:从期望到方法 ●“欣赏”温暖人心 一家之言:要学会赏识另类声音 ●“激励”创造奇迹 一家之言:一封关于儿童教育的信 ●“谎言”催生信念 一家之言:给孩子的梦一个轮廓 ●“批评”要讲艺术 一家之言:用雕塑家的眼光去审视树根 ●“珍贵”有赖珍惜 一家之言:到底是“纠正”还是“纠错” ●“棒喝”也有必要 一家之言:如果只有手术能剔除病灶,那就拿起刀子 ●“沉默”胜于爆发 一家之言:漫谈教育“留白” ●“暗示”胜于说教 一家之言:拽着木桩飞奔 ●“信心”从小处来 一家之言:细微之处蕴深意 ●“错误”如此美丽 一家之言:想起了“霍桑效应” ●“经验”不都可靠 一家之言:穿旧鞋走新路 ●“包办”不是真爱 一家之言:揠苗助长就是“摧残” 教学的方法 ●理论·实践 一家之言:从书本到社会 ●知识·能力·兴趣 一家之言:谁来点亮那一盏盏心灯 ●知识·智慧 一家之言:插上智慧的翅膀 ●学习·考试 一家之言:如果我们没法儿再懒惰下去 ●“示范”不能代替成长 一家之言:你怎能总喂人家嚼过的馍 ●“变通”才有意外惊喜 一家之言:什么决定你计划的进度 ●“启发”注重兴趣体验 一家之言:“愤”与“悱”妙在时机 ●“设问”最看教学实力 一家之言:课堂提问大有学问 ●“插嘴”需要合理引导 一家之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差生”也给表达机会 一家之言:陪着“蜗牛”散散步 ●“难题”相信群体智慧 一家之言:教师说“不知道”又如何 ●“合同”教人难推责任 一家之言:欢迎“君子协定” ●“偏爱”不可忽视群体 一家之言:公正的“偏爱”和“偏向” ●“嘲讽”应该远离课堂 一家之言:“心理歧视”太伤人 ●“教书”应该有股呆气 一家之言:带着孩子参加“农忙” ●“作业”必须面向未来 一家之言:什么样的作业最有益 聚焦家长会 ●我们为什么要开家长会 一家之言:家长会的思想准备 ●我们应该怎样开家长会 一家之言:让孩子们参加家长会如何 ●我们和家长是什么关系 一家之言:携手教育同心路 ●一次美国的家长会 一家之言:把教育的智慧传染给家长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一家之言:让伞美丽的不只是风雨,还有阳光 教育的理念 ●大爱深广,点滴养成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给“道德觉悟”生长的土壤 ●给“培养能力”坚实的操作 ●给“素质教育”宽广的舞台 ●给“终身学习”不懈的鼓励 ●给“个性发展”自由的空间 ●让教育亲近孩子 ●让教育锻造孩子 ●让教育适应孩子 ●让教育泽被天下 ●让教师承载未来 试读章节 提起校园文化,我得从身边的一件小事说起:为提升教师的素质,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专门为教师提供一百元的购书款用于“博学工程”。然而,在近日举行的“博学工程”展览时,全校百余名教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能认真读书做笔记的不足十人。绝大多数教师为应付检查只草草在书上勾画了几笔,有的甚至还拿旧书来滥竽充数。其实类似上述的教书人不爱读书的事例,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生活中较为普遍。如此尴尬,不能不说正是长久以来校园文化严重贫血的一个缩影。正是校园文化的“贫血”,使我们的教师失落了对理想和有意义生活的追寻,只能苦苦挣扎于三尺讲台,苦心孤诣执著于用分数来打通学生的升学之门。在浮躁的现实和虚无的精神支配下,在内部管理体制动辄以“下岗”“走人”相威胁的精神奴役下,逐渐步入迷惘的泥潭,从而失去了对教育和教育对象热情真实而又勇敢的关怀和触摸。而学生则在应试“招魂”下,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中爬坡,在斥责强制中长大。少有学生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巴金展开跨时空的心灵对话,与贝多芬、德彪西、阿炳展开情与情的交流;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与思的晤对,沉醉于梵高、达芬奇、徐悲鸿的色彩与线条中,感受生命的脉动与震颤。而一些渴望自由且缺乏免疫力的孩子也就很快被“爱情+武侠+暴力”的影视书刊和“灰色+黄色”的网吧所诱惑,接受着将爱情缩减为性,将精神缩减为感官享受,将大自然缩减为豪华装饰的污染,最终让精神沦落为“灵魂的空场”。于是,师生的生活因缺少诗歌、音乐、绘画、哲学的参与,失去了精神的放牧,损伤了理智和创造的活性,弱化了人性中的情感,危及了道德人格的生成与建构,让心灵情感逐渐走向沉重、荒芜与僵死,最终丧失幸福人生。而教育应该有的“天下为公”的高尚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内在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性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等也就逐渐褪色为“伪圣化”的标签或是被彻底地抛弃和遗忘。 校园需要营造一汪健康而纯洁的沐浴心灵的文化深潭,才能使师生在向善、启智、审美、舒展性灵的空气中接受情理通达、才智清明、视界敞亮的触摸,让年轻人的心激荡。当高洁的文化陶冶着教师心灵的时候,教师就能以审美的态度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驻足于感性生活,怀揣着冷暖关怀,用活泼欢跳的,生动情感去正视世俗生活中的欲望和感觉,看到职业生活的意义,看到学生纯洁心灵的美好,看到潜藏于人心的生命的力量,看到由教育所营造的世界的奇妙为学生小小的发明陶醉,为学生的不幸流泪,为集体的成功欢呼,为学生的失利难过。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潜心修养、独善其身、积极创造,寻到那一直在深情地呼唤着他、祝福着他的美丽女神,从而培植学生热情的人生态度,唤起学生心中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和向往,并引导学生自信而勇敢地走向社会,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当高洁的文化陶冶着学生心灵的时候,就能给学生一种精神的支撑,给学生一种创造的智慧。在主动参与中成长,在独立探索中起飞,在自主发展中成熟,任思绪在文化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用热情体验生命的律动,领会和感悟校园生活的深刻意蕴,在品悟浑然中获得人生的睿智 校园呼唤丰厚的文化,只有在文化熏陶下的教师,才能真正品味到充满诗意的教育人生: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 我从青春的脚步声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撒满了爱的阳光;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P22-24 序言 《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是两位中学校长多年的阅读积累和践行感悟,在即将付梓之际,我有幸先睹为快。初始阅读只觉得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既而如入博萃之园,惊喜连连。含英咀华之际,曾屡屡被其中散发的真情和机智所感动。我确信,每一位认真读过这本书的教师,都会终身受益。 教师——永远是一个亲切而又令人敬重的称谓。教书育人是她的天职。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教师始终是隆德、尊望、先知、博学的代名词。 怎样做教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强调的是德行;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强调的是职业责任。时至今日,我们还是从“师德”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品评教师,其中当然涵盖诸如对修养、品格、知识、观念、方法、性格、仪表、语言、才华等水平的考量。正因为教师这个职业重要而又特殊,“怎样做”才成为专门的学问。古今中外,代有佳论。 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是想把问题放在新时代的论坛上寻求答案,而这需要两个支点,一是对传统为师之道的疏浚弃扬,二是对世界先进为师理念的大胆吸纳。第一个支点,警醒我们永远敬畏并感佩先祖的智慧,第二个支点,催促我们在“教育决定国运”的命题中创新,探寻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路径。 教师国今天的教是一个美好的职业。对于乐观主义者来说,老师不仅是牺牲,而且也是享受;教书不仅是重复,而且也要创新;教育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也是生活本身。谁能从正面阐发这个主题,对于中育和所有的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幸乎不幸?摆在我们面前的关于“教师”的话题,更多的是指责、怨恨。什么“忧思”呀,什么“尴尬”呀,什么“缺失”呀,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毋庸讳言,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教师的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但决不能把校园说成是一切罪错的渊薮,更不能把教育说成是全民的负累。一味地指责、揭露于事无补,对于成千上万在教育园地中辛勤耕耘的园丁们也不公道。 《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充满了善意,态度是诚恳的,建设性的,全书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实例,和教师们促膝谈心,摆事实讲道理,让你心服口服。这本书试图和教师们一起讨论这样一些问题:当代教育对教师的最迫切要求是什么?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教师的品性中什么最重要?今天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究竟应该处于何种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谁是学习的主人,谁是成长的主体?学生为什么报答教师?他们又何以要报复教师?教育应该适应人的个性发展还是人的个性必须屈从于教育?当然,“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是一个大题目,既具体又抽象,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讨论,以使我们的工作更精彩。 李放 2006年6月写于金穗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