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指向一种结构之学、诗性之学、生命之学与文化之学,揭示了现当代小说叙事转型、文学心路以及纯文学话语演变的重要理论、历史和学术范畴。所谓结构,是确立诗性文本因果关系、叙事模式的逻辑依据和理论工具,实质在于研究视野上的突破与重建,以相对规范化的叙事学方法,深入诗性小说叙事的多维建构。诗性叙事不仅存在相对具体的语义结构,还牵系了诸多文本内、外因素,又是一种相对宽泛、不乏理想主义色彩的诗学、美学乃至文化现象。在此意义上,叙事传统也就构成一种有着时间、机制以及精神一致性与整体性的诗性文学传统,叙事观念、结构范型、生命意识与人生情怀的绵延、变迁,彰显出诗与非诗、个体与社会、文学与文化等话语之间的冲突、交汇与“共振”。 作者简介 席建彬,江苏连云港人,文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思潮、小说叙事理论以及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型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教改重点研究项目等多项,出版《文学意韵中的结构诗学》《中国现当代抒情小说研究》等著作多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全国博士生论坛(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最佳学术创意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绪论 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有待厘清的“叙事”转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 第一章 叙事传统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晚清:过渡期的小说叙事问题 第二节 20世纪20—30年代:叙事传统的生成与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40—70年代:叙事传统的转化与沉潜 第四节 20世纪80—90年代:叙事传统的复苏与变异 第二章 叙事传统的存在形态 第一节 叙事传统的生命伦理:乡土、欲望与神性 第二节 叙事传统的话语构成:作者、文本与世界 第三节 叙事传统的诗学实践:结构的调适与变形 第三章 叙事传统的乡土诗学 第一节 苦难中的眺望:以鲁迅、芦焚、萧红小说为例 第二节 幻灭的田园及其困境:以废名小说为例 第三节 土气的诗意:以孙犁小说为例 第四节 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以汪曾祺小说为例 第五节 世俗时代的诗意终结:以贾平凹小说为例 第四章 叙事传统的欲望诗学 第一节 欲望净化的伦理归途:以郁达夫小说为例 第二节 欲望的力与美:以沈从文小说为例 第三节 商业化的欲望颓变:以《月牙儿》为例 第四节 欲情的隐匿与建构:以《百合花》为例 第五节 粗野冲动的生命异彩:以《红高粱》为例 第五章 叙事传统的神性诗学 第一节 爱与美的祝福:以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小说为例 第二节 存在主义的迷思:以《伍子胥》为例 第三节 救赎与诗意的消解:以《施洗的河》为例 第四节 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档案”:以《金牧场》为例 第五节 形象的“思辨”:以《务虚笔记》为例 第六章 叙事传统的反思 第一节 突破与重建 第二节 发现与误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