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银雀山孙子兵法破译记/考古中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岳南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首部考古纪实文学力作!以实物考察历史,以科学发掘真相,探寻民族之根,追溯文明之源!

《孙子兵法》是现存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本书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银雀山汉墓发现、发掘以及学者们对出土竹书研究考释破译的全过程,对所涉及的著名历史人物如姜子牙、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伍子胥、越王勾践、西施、鬼谷子、孙膑、庞涓等人的人生轨迹,作了不同程度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商周春秋时期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嗟叹不已。

内容推荐

1972年春天,在山东省临沂市城南的银雀山上,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和湮没遁失千余年的《孙膑兵法》真本同时出土,使争论了一千多年的学术悬案顿然冰释,并为这两部兵书的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一页。本书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银雀山汉墓发现、发掘以及学者们对出土竹书研究考释破译的全过程,对所涉及的著名历史人物如姜子牙、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伍子胥、越王勾践、西施、鬼谷子、孙膑、庞涓等人的人生轨迹,作了不同程度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商周春秋时期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嗟叹不已。

目录

第一章 银雀山奇缘1

墓群中的新发现1

镐头劈开棺椁9

水中漂出半截竹片15

第二章 一号墓的秘密19

绝世兵法初露19

墓坑内外的纷争25

紧急赴京上报28

第三章 揭开玄机35

发现二号墓35

珍宝落谁家40

最后的决裂46

第四章 震动世界的发现53

张营长神秘赴京53

两部兵法横空出世59

真相初露63

第五章 乱世枭雄乱世梦69

齐国的兴起69

孙武家族的兴衰74

孙武奔吴78

第六章 穹窿山割据85

伍子胥的家世情仇85

英雄会91

刺杀吴王僚96

第七章 命运的转折103

山中观兵书103

吴王殿前问兵110

孙武杀姬119

第八章 历史在这一年拐弯127

西破强楚127

捉鸡弄狗的日子133

撤兵郢都139

第九章 姑苏落日145

再修《兵法十三篇》145

吴越之战153

孙武最后的时光162

第十章 千古孙子千古谜173

孙膑与马陵之战173

真伪两孙子180

孙武故里之争187

第十一章 孙膑的影像195

孙老家的秘密195

甲子山孙膑洞200

花开花落又一春203

鸣谢213

试读章节

在这段不算太长的日子里,他凭着自己的私塾底子,粗略懂得了一些文物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条款。由于脑子里被安插进了这根文物之筋,加上自己对古文化的热爱,刚刚摆脱了被“挂”起来的厄运而重返建筑队的老孟,每在工作中发现古墓葬,总是热心地和当地文物部门取得联系,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一做法,客观上对临沂周边地区的文物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今天的孟老汉在发现古墓后,同往常一样怀着满腔热情走下山来,骑上停放在草丛中的自行车,一路急蹬来到临沂县文化局文物组,向该组的业务骨干刘心健说明了情况。刘心健听罢觉得有点意思,便和另一位业务干部张鸣雪一同骑车随老孟到银雀山看个究竟。

尽管银雀山的名字听上去富有诗意并在当地颇有些名气,实际上山并不高,看上去跟一个土岭差不多。在银雀山的东南边不远处,还有一个相似的小山冈,名日金雀山。据当地《城区略图》记载:“城南二里有二阜,东为金雀环,西为银雀环,挺然对峙,拱卫县治。”“阳明河源出费县……现名阳明溪,过金雀山下。”(卷二·山川)“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赤石埠,介金、银雀两山之间。”(卷四’秩祀)另据后来赴此地参加汉墓发掘的考古学家吴九龙考证,以上引文中称环而不称山,是因为两山略呈弧形相向的缘故。而这一金一银在临沂古城的南部天作之合地挺然相对,既像一对守卫的哨兵,又像一对难分难合的情人,颇能令人想象出一些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或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传奇故事。事实上,若干年来,关于金银二山,也确实繁衍出了不少传说。在这些传说中,足有几个动人心弦,并令人浮想联翩的段子,其中有一个凄艳悲壮的故事是这样的:

大宋年间,确切地说是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扯旗造反,或小说《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得意忘形的时代,临沂城内有一位家业很大的复姓西门的财主,从家谱排序上看,这位财主跟《金瓶梅》中著名情场老手西门庆大官人应是不算太远的本家哥们儿,或日小说《金瓶梅》的取材与这个故事有些关联。却说西门员外膝下有一位芳名飞雪的小姐,这小姐年方十六,貌若天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号称沂蒙山区第一美女加才女。在外人看来,这一美女的整体素质,是让女人见了爱怜加嫉妒,男人一见就特有想法的那种绝品。尽管对这位西门小姐有想法的男人为数众多,且其间不乏达官显贵、公子王孙等人物,但小姐头脑颇为清醒,并没有被迷惑,也没有被貌似强大的气势汹汹所吓倒,在她的眼里,这帮东西统统属于垃圾一类和阳痿一派的纸老虎,表面浮华,实则无用,真正叫起劲儿来,则三招疲软、四招滑坡、五个回合就缴械投降且大呼饶命的假冒伪劣产品。从小就富有改良精神,周身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的西门飞雪,在处理感情加爱情的过程中,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竟和一位外号叫“蚂蚱”的兄弟暗中相爱了。“蚂蚱”姓黄,是临沂城南门外5里处黄家堡(即现在临沂火车站西,居然宾馆西南方向400米处)三辈扛大活的农民。此人身子较短,胳膊、腿比正常人要长出一大截,平时走路的姿态总是一蹦三蹿,很有些像野地里整日扑棱蹦踺着找食吃的蝗虫,又因黄、蝗二字属谐音,故人送外号“蝗虫”。因这“蝗虫”有些洋腔洋调的意思,乡间百姓便启用沂蒙山当地方言,又改称“蚂蚱”。时间一长,其本名已没人记起,倒是“蚂蚱”这个名字渐渐传播开来,并在邻里乡间颇有些名气了。

此时的“蚂蚱”正在西门财主家打工,这位年仅二十岁的热血青年,虽比西门小姐从理论上来讲大两岁,但也正值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春勃发之时,或许就在这各方面都特别勃发的激励下,不算太笨的“蚂蚱”利用了天时、地利两大特殊优势,渐渐和西门小姐狭路相逢,鬼使神差般纠缠在了一起。

这一对男女在爱情上突然遭遇,如同春风吹动飞雪,开始时尚能自我节制,循序渐进,但很快就变成了《水浒传》中的林冲火烧草料场,整个场面不可收拾,其结果是雪水、泥巴、木头灰搅得一塌糊涂。事情到了这份儿上,向来精明过人、滴水不漏的老西门夫妇,再也无法在人前人后装傻充愣了,按照先井绳后杆子的老规矩,男当家的先是作了一番谆谆教导,希望自己的宝贝闺女能如实交代反思问题,迷途知返,悔过自新,重新做人。想不到对方不但不买账,还严词拒绝,并列举了许多理由驳斥了老家伙的言论。眼看自己向来说一不二的权威受到了空前挑战,老头子不禁怒火中烧,手拍花梨木八仙桌喊了声:“我看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先给我关起来,看你还踢动不踢动!”随着话音落地,几位早有准备的家丁将西门小姐“劝”进了闺房。与此同时,那个跟小姐有一腿的小黄,自然成了秋后的蚂蚱——蹦躞不得了。他先是在意料之中被揍了个鼻青脸肿,接着被逐出老财主的家门。

这段突发的爱情事件,如同平地下踩破秤砣,尽管有些“冬雷震震,夏雨雪”的美好,却又明摆着有些与世俗脱节。在外人看来,男女双方应该到此拉倒,各奔前程。但出乎意料的是,“蚂蚱”小黄回家之后,躺在炕上一边想着伤疤的疼痛,一边思念着西门小姐的绝色美貌和万种风情,想到动情处,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制。十几天后,伤势渐好的“蚂蚱”终于经不住女色的诱惑,决定铤而走险。经过一番思索和谋划,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伴着猫头鹰那疹人的叫声,他走出黄家堡,踏着星星点点的鬼火,摸索到西门老财主家大院外,借着贼胆和色胆双重豪气翻墙入内,弯腰弓背,凭借熟悉的地形和地物向西门小姐闺房摸去。那西门小姐正迷迷糊糊地做着乱七八糟的糊涂梦,突然被一阵叩门声惊醒,接着闻到了那日夜思念的情人“蚂蚱”的气息,便不顾强制性的“关押”措施,以出奇的爆发力,猛地蹿出幽闭的小黑屋,一把抱住“蚂蚱”。

正当这对情种在哼哼唧唧的重温旧情中再行巫山云雨的好事之时,五六条大汉从不同的角落猛地扑过来,“蚂蚱”那赤裸的双腿被人抓住,接着头下脚上,像在野地里捕获的活生生的真蚂蚱一样被塞进了麻袋。几条冷血汉子怀揣着自己得不到西门小姐的嫉妒与怨恨,本着宁为玉碎、不让瓦全的指导方针,提着扎上口的麻袋,在黑夜中抡了三抡、撞了三撞。只这几下,可怜的“蚂蚱”兄弟便骨断筋折,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不知道了。当他在一条偏僻的山沟中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下午。从此,“蚂蚱”已不能正常走路,要蹦就更无能为力了。这一下,也算是正式断了他与西门小姐再次相会的念头。

半年之后,西门飞雪小姐在郁闷与痛苦中身染沉疴,很快香消玉殒,死后葬于城南西边的小山冈上。已瘫痪在土炕上的“蚂蚱”通过邻居得此噩耗,不禁悲从中来,大哭三日,肝肠俱裂,吐血气绝而亡。根据他的遗愿,死后被葬于城南东边的小山冈上。

P4-7

序言

考古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想象性工作,需要考古学家对文化遗存的历史想象和科学还原的能力。一个优秀的考古学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和战略家,他必须善于组织和指挥一个庞大的工程,并且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阐释所获得的材料,令其呈现出意义的夺目光辉。

考古同时又是多种学科的精细的综合研究,它包括空中勘探(航空遥感和大地遥感)、电磁脉;中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物理测量、磁力测量、各种物理测年方法、遗传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冶金学、矿物学、电脑三维技术、器物类型学,以及体质人类学、上古语言学、民族学等专业技术、研究领域和方法。它所指涉的领域,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基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中国跟西方先进国家展开联合考古,藉此引入先进技术和方法,这个目标还很遥远。“作坊式考古”仍然是中国考古界的主要方式,尽管如此,考古学家还是有了重大的考古收获。它超越了技术和方法的层面。这是因为,中国是全球文明遗存最丰富的地点。

考古不仅是对古代文明遗产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一种艰难的田野调查,其中包含着考古学者大量、缓慢、细致和繁琐的田野作业。它需要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和忍耐力。1982年,我在西安见到秦始皇兵马俑考古队长袁仲一的时候,他拿出来招待我的上等食物,就是一个窝窝头和一碗玉米糊糊。它也是整个考古队的基本食粮。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无疑就是中国考古学家的生活象征。他们在这样的贫寒艰难的环境中展开工作,但他们却是当时最“富有”的探宝人。他们所发掘的宝藏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必将惊动整个世界。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缘起,大多是因为盗墓、打井、挖掘防空洞、建造楼房和房屋倒塌,这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发出了警告:随着地球表面因发展商业、工业和农业而过度开发,文化遗物正在遭到大规模的破坏,而其中被妥善保护的只是少数。这是中国考古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考古学的另一难题,就是大多数古代文物在意外发现之后被迅速哄抢,成为文物走私和地下文物市场的抢手货。中国考古学的第三个难题,就是它总是超越了学术层面,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表述方式,20世纪的三大考古事件都发生在文革后期,如马王堆、秦俑和孙子兵法等,这种发掘和研究被赋予了浓烈的国家主义色彩。

毫无疑问,考古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人能够掌握其自身的历史。社会(国家)资助了考古学的活动,推进它的发展,但社会(国家)也是考古成果的最大消费者。在一个强大的消费主义时代,考古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考古学的成果不是自我封闭的,它不仅要对研究者开放,也要对普通公众开放。考古学的这种多元化后效,为考古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考古首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西安兵马俑和成都三星堆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例证。这两个地点现在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最迷人的摇钱树,其中包含了从膳食、交通、住宿到购物和门票等完整的产业链。兵马俑发现者、一位普通的陕西农民,早已放弃了耕作和打井的生活方式。他每天上午10点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班,在礼品销售店里为游客签名售书。他的收入取决于每天售书的多少。他的悠闲而富足的生活,乃是整个文明遗址居民生活的缩影。

考古学的第二轮后果,就是带动了出版业和影像业的繁荣。经过央视“百家讲坛”的鼓噪,《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的研究专著,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阅读潮流。与此相应的是考古热的兴起。《达·芬奇密码》之类西方畅销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考古、神话、悬疑、探案等多元素组合的通俗读物,正在成为新的阅读热点。

海南出版社的考古类畅销读物《考古中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从万历皇帝的定陵、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孙子兵法》、秦始皇兵马俑、清代东陵珍宝、古蜀国三星堆遗址、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马王堆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夏商周断代工程,到北京猿人头盖骨等,这套丛书几乎囊括了中国20世纪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但它并未沉溺于学院式的文物训诂,而是在考古知识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基石上,对考古过程进行充分的故事化叙事,注入探案逻辑和大量富有悬念的故事细节,以此建立生动有趣的“大众考古学”。这种学术叙事的转型,引领了学术大众化的新一代风气。与其追随知识界空唱“文化复兴”的高调,不如切实地启动历史文化的大众启蒙。

《考古中国》所记载的十大考古发现,为大众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的重大收获,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指南。书中所陈述的考古事件,不仅跟考古学密切相关,也涉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令读者仿佛亲临考古现场,以书斋阅读的方式,触摸了中国历史的真相。

在我看来,《考古中国》所提供的考古学知识及其背景历史,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本土文明的进程,也能够促使人们学会敬畏文明,唤醒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热切欲望。那些考古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像保护自然生态一样保护文化生态,而我们所面对的这些历史文明遗产,正是这种文化生态的伟大核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