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武汉市为例,对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农地价值理论、不确定决策理论以及规模经济原理等为依据,运用系统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武汉市20多年的耕地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耕地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在分析了农地城市流转时空效率的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理论、规模决策以及区位决策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构建了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区位排序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并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黄烈佳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武汉市为例,对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农地价值理论、不确定决策理论以及规模经济原理等为依据,运用系统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武汉市20多年的耕地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耕地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在分析了农地城市流转时空效率的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理论、规模决策以及区位决策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构建了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区位排序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并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内容推荐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土地资源竞争配置的结果。相对于市地而言,农业用地的效益较低,因此,农地就有向城市转移的冲动。但是,农地除了具有经济价值以外,还具有巨大的非经济价值,而且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不可逆性,相对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退耕来说,农地城市流转对农地更加具有破坏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农地城市流转也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代价。在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怎样降低这种代价以保证粮食安全与城市化发展正常用地的需求,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土地市场发育充分的国家,农地城市流转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的。其市场行为人主要有四类:前土地所有者、中间人、最终消费者和市场协调者。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城市国有土地可以进行使用权的出让、转让,而农民集体土地不可直接进入市场,只有经过国家征用(或征收),变更土地所有权,才可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以此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即农地城市流转的唯一合法途径是通过征用或者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见,我国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属于政府行为。因此,要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优质农地流失的现实问题,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本书以武汉市为例,对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农地价值理论、不确定决策理论以及规模经济原理等为依据,运用系统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武汉市20多年的耕地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耕地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在分析了农地城市流转时空效率的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理论、规模决策以及区位决策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构建了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区位排序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并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以及人口压力等。(2)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3)农地具有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而且随着农地向城市转移,农地的一些价值也将转移甚至消失,因此,要保护好有限的农地,必须将非使用价值纳入决策模型。(4)在我国,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属于政府行为,其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对于理性政府而言,农地城市流转的效用不单取决于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所有目标共同产生的效用。因此,政府进行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时,其效用指标的选取要注重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生态因素的结合,同时,农地城市流转是一项综合决策,主因素决定模型不适合此问题的决策排序。(5)不同用途的土地对其区位的要求不同,区位的选择也是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决策者进行农地城市流转区位决策时,在不同的决策准则下,选取的决策指标以及指标权重的不同,其流转的先后将不一样。 由此可见,要协调好粮食安全与城市化建设占用耕地的矛盾,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八个章节,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第一章)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同类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第二章) 基础理论部分。首先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后阐释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目标及决策优化的衡量标准;最后重点阐述了对本研究的基础理论,如农地价值论,不确定性决策理论以及规模经济原理等,同时介绍了这些理论对决策的启示。 第三部分(第三章与第四章) 农地城市流转问题研究部分。第三章利用武汉市各区20多年的土地利用调查与统计序列数据,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以及空间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数量变化的空间动态规律;在定性分析武汉市耕地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方法定量诊断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机制;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武汉市耕地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第四章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当前武汉市并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土地利用配置。 第四部分(第五章与第六章) 决策研究部分。第五章在介绍前人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对农地是否流转,以及流转规模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并对其最优规模进行求解。第六章对农地城市流转区位决策进行探讨,以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优化为总目标,以保证区域性粮食安全、满足城市化正常用地需求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性为准则,建立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层次结构模型,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解决农地城市流转区位排序问题,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 第五部分(第七章与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部分。第七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响应的对策建议。第八章总结本书研究过程中得出的主要结论以及不足之处。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研究目的 1.3国内外研究动态 1.4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1.5可能的贡献与创新之处 2 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理论基础 2.1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相关概念 2.2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特征 2.3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目标及优化决策标准 2.4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相关理论 2.5本章小结 3 农地城市流转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3.1研究区概况 3.2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 3.3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特征分析 3.4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因子分析 3.5耕地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6本章小结 4 农地城市流转时空效率实证分析 4.1土地利用配置效率的标准 4.2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标准 4.3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时空比较优势分析 4.4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5本章小结 5 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 5.1前人的决策模型分析 5.2农地是否城市流转理论模型 5.3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 5.4本章小结 6 农地城市流转区位决策模型 6.1决策原理及思路 6.2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指标体系的建立 6.3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层次结构模型 6.4基于AHP的模糊多属性决策在农地流转区位决策中的应用 6.5本章小结 7 调控农地城市流转的政策建议 7.1适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人口 7.2提升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7.3科学评估农地价值,完善决策理论 7.4以明确的决策目标和决策依据为基础 7.5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完善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机制 7.6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建立合理的农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7.7积极探讨农地城市流转市场机制 8 研究结论与讨论 8.1研究结论 8.2讨论 8.3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