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冰鉴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曾国藩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彩色画廊,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内容推荐

第一次是25岁,1917年8月25日《致黎锦熙信》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第二次是34岁,1926年3月18日《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说: “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

第三次是77岁,1969年1月的一次谈话说道:“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公貌之过人处,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绝有光。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文人用兵,以三人为最,一是明朝王阳明,一是清代曾国藩,一是中国毛泽东。曾国藩自己带兵,三战三败,而能澄清宇内,要归功于他的知人之能一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目录

卷一 由眼神察知内心

 生命力的基础:神

 神之清浊

 一、辨别神的清浊

 二、先清后浊

 三、先浊后清

 神之邪正

 神之断续

卷二 从表情察知内心

 纯奸能豁达者

 粗蠢各半者

 恒态的类别

 一、恒态与时态

 二、弱态

 三、狂态

 四、疏懒态

 五、周旋态

 时态的类别

 一、深险难近者

 二、平庸可耻者

 三、妇人之仁者

卷三 从为人处世考察

 胸怀志向

 进退有节

 谦虚宽容

 小善与大仁

 吃亏是福

 从习惯识才

 一、动作习惯

 二、语言习惯

 三、生活习惯

卷四 从言辞语音考察

 声音辨人

 言语识才

 一、言谈识人

 二、言谈鉴人优

 三、言谈鉴人劣

 四、从辩论中识人

卷五 从行为动作考察

 真实的肢体语言

 如何识别肢体语言

 一、通过姿势识人

 二、通过步态识人

 三、通过握手识人

 四、通过手势识人

 从面部表情中识人

 一、通过眼睛识人

 二、鼻子的肢体语言

 三、嘴巴的肢体语言

 四、下巴的肢体语言

 五、头部的肢体语言

卷六 性格决定成败

 个性

 一、个性的特点

 二、个性的结构

 三、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四、个性的测量

 个性与人才

 一、气质

 二、能力

 三、意志

 性格与人才

 一、性格

 二、领导者的理想性格

 三、伟人的双重性格

 四、性格的类型

 五、领导者的性格六忌

卷七 适合你的,才是真正的人才

 人才的标准

 一、德才兼备

 二、忠能避险

 三、才贵中和

 分清人才的层次

 一、人才的五个层次

 二、三种英才与三种雄才

 三、谁是英雄

 人才的类别

 一、清节家

 二、法家

 三、术家

 四、国体栋梁之才

 五、文儒之才

 六、骁雄之才

 人才的特点

 一、品性特征

 二、能力特征

卷八 选拔人才的误区

 识才为什么这么难

 一、耳目之误

 二、权势的影响

 三、以己观人

 四、隔行如隔山

 五大错误

 一、用有色眼光识人

 二、以貌取人

 三、情迷双眼

 四、疑心坏事

 五、心志不分

试读章节

【原典】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惟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古者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二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夕卜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意译】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内容的糠皮了,但稻谷的精髓——米。仍然存在。”这个精华,就是人内在的精神状态。俗话又说: “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山岳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支撑人体的骨骼。一个人的“神”,主要集中在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与否,主要体现在一张面孔上。像工、农、兵、商等类人士,既要考察他们的精神状态,也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读书人则主要是考察他们的“神”和“骨”。神和骨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巍巍立于门外的大山。打开大门,山势自然尽收眼底。“神”和“骨”是从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诀。

古人把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尖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区分。

考察人物的精神,那种故意振作的状态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那种看起来似乎是故意振作,却又可能是真的精神抖擞,就难于识别了。精神不足,会在神故意振作之后中断。如滴水一般;精神充足,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道家修身炼气所讲的“收拾入门”,用在考察人物的精神上,就相当于是:在行动时,要看他潇洒豪放的气概有几分真,几分假;在静心安坐时,要考察他的静中是否有浮躁。小心谨慎的人,要从他力所不及的事中去考察,表面上是小心之人,却处处表现得思考不周密细致,这就是表面细心、实质上心思欠周密的人。大胆豪放的人,要从他能完成的事情中去考察。表面上粗枝大叶的人,在行动中却处处留心细节,不轻率行事,实质上是他粗中有细、不轻率冒进的缘故。粗细两种表现实际上是从外部表现来考察人物的内心本性。如果内心本性外露得比较明显,就属于情态。情态是比较容易识别的。

这里所说的“神”,并不是日常所说的“精神”,它有比精神的内涵广泛得多的内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神”相对于貌而言,更难把握,属于看不见只能感觉到的东西。神不会因衣着的好坏、容貌的美丑、肤色的黑白而改变,它有一种穿透力,能够越过人的外在表现而显示出来。以“神”来识别人才更为准确,当然难度也更大。英雄在未成名或落魄时,靠什么来识别呢?那就是神。凤凰落到草堆之中,不会以神识人者都将凤凰当作鸡,会以神识人者不会因为凤凰被杂草遮住了而不认得。

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东西而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这依附就是人的外在表现,即“形”,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藏于形之中的,如果放射出来能被人们看见,就像光一样。比如我们见到某人后会说其心术不正,这种判断从何而来,是看人的长相、衣着吗?当然不是。这种判断是来自于对某人的“神”的认识,尽管说不出这“神”从何处而来,相信读者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但形是神的藏身之处,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分割不开的关系。观神必须先观形,识别某人的神必须有某人的形,连形都没有,神当然也不会表现出来。P3-5

书评(媒体评论)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13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鉴识人才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南怀瑾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清史稿·曾国藩传

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刘 邵

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立德、立功、立言并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吾以为使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获救矣。

——梁启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1:09:18